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ehu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思维要求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高水平地有机结合。要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这两种思维的积极性,首先应充分开掘教师的创新能力,其次应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及判断、推理能力入手,激发其 聚合思维,从培养学生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入手激发其发散思维,并促使二者有机结合。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自主探究;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Talk the lesson teach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creation of thought
  political thinking development
  Pang Zhen-hai
  Abstracts: Creative thinking requires high levels of divergent thinking and convergent thinking to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 the two positive thinking, first of all should fully tap into the innovative capability of teachers, followed by students from the abstract, general and judge, reasoning start to stimulate the convergent thinking, from the students fluency, flexibility, unique start arouse their divergent thinking, and to promot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both.
  Key words: creative thinking;self-exploration;innovation;innovation
  
  一般而言,创造性思维是指改组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获得新颖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高水平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 是从某一点出发,不依常规,寻求变异,进行放射性联想的一种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是对已知信息比较分析,概括出最优方案或共存的根本问题的思维,它是发散思维综合信息的反馈。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在人才素质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追求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已成为思想政治教学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就这一问题,笔者试图略谈浅见,以求教于广大同行。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必须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相关,如果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机械性教学思维,就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创造力萎缩而失去生命。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并能动地运用发散、聚合思维进行教学,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一是教师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教材仅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构思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动态内容,诱发学生探索。比如,设计“国家的职能一课” 的教学方案就可以一反传统的因果罗列法,而采用以图表、文字、数据等材料展示世界几个大国行使分项职能的事例材料,让学生在兴趣中追寻其根源的方法中进行教学,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景与新问题之中,适应了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心理,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求索与发散思维。
  二是教师应精心设计阶梯型和发散型问题情景。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通过精心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教师辅设好的阶梯拾级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从而取得在探求方向、思维深度诸方面异乎寻常的突破,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
  三是认真组织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通过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写作政治小论文、举行报告会、辩论会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活跃第二课堂,教师应注意保证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决不能要求学生把书本当“经典”而迷信它;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广泛地涉猎政治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可以充分运用实物、图片、视听资料等,让他们从中寻觅和探索思想政治奥秘 。正如陶行知所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有效激发“两种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在最高水平上实现的、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综合性的思维 。”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不应单纯只要求学生去记结论,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他们对教材中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加工。政治现象纷繁芜杂,善于聚合思维的人,往往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找出多样性中的统一性,特殊性中的普遍性。
  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应从培养学生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入手。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思维的流畅性越好。政治现象之间及其内部,无不存在着各种复杂的联系,其发生发展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原因,因而在分析解决思想政治问题时,一方面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应畅通无阻。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应多进行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 变通性是指面对问题情境时能随机应变,不拘泥于某一方面。当解决问题的某一思路受阻时,能迅速地转移到另一思路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是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培养思维的变通性,要对学生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即改变正常思路,遇到问题“反向思考”。例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采取这种思维方式,不能只看大树,还要观其根源,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一味正向思维的机械性,克服线性因果律的简单化,活化学生的思维,这需要注重训练。独特性是指发散的项目不为一般人所具有,表现出某些独特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在这里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因循守旧,而是运用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思想政治事件和人物,发表与众不同的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它需要更有力的措施来激发,尤其要求学生敢于大胆质疑。质疑是产生独特见解的前提,教师应鼓励学生不囿于旧有的结论,而是对已知事物刨根究底,多问几个为什么。“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只要想象的翅膀不是根本不着边际的幻想,而是遵循了事物的内在规律,任何大胆的质疑都是积极的,都有助于发展思维的独特性。还可组织学生辩论,营造竞争气氛。使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更深入,鼓励学生自编练习题等
  发散思维的几个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同时又表现出层次上的区别。思维流畅是思维变通的基础,反过来思维变通又促进了思维的流畅。而思维独特离不开思维流畅特别是思维变通。善于发散思维的人,其思维敏捷灵活,思考问题能够随机应变,不拘限于一种方法或一种结论,也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而常常能够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构思,求得光芒四射的智慧,产生标新立异的成果。提倡发散思维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学习效果,培养开拓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三、培養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不断追求“两种思维”的有机结合
  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聚合思维是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双方对立统一。发散思维对问题的探讨和解答,不限于一种方法或结论,而是在现有的知识和史料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向四面八方去辐射,以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打破一般思维定势的常规,从而产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成果。然而,仅停留在发散思维上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经过逆向聚合思维,反馈新信息,经过思维的选择、定向、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得最佳思维成果。这两种思维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各自发挥作用,结合起来又发挥着更多的作用。
  总之,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共处于由发散提出尽可能多的新见解,再经过逆向聚合选择最优化的思维成果,一个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就沿着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的轨迹,周而复始,直到获得最佳创造性结果。所以, 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学习思想政治,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既同中求异,在发散中把握事物的个性特征,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又异中求同,在聚合中把握事物的共性,认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创造性思维就是一个不断寻求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有机结合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应坚持民主、平等和实事求是原则。要允许学生发表与教材和教师不同的意见,并给予鼓励、指拨。在自由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容易动脑筋想出比较独特的问题。要允许学生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引用一些异于教材的资料,但不能离开具体、真实、准确的资料而去胡思乱想。还应尊重学生实际,不应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思维能力强弱等实际情况而片面强调创造,否则,不仅华而不实,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影响正常学习,产生负面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针对本届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的特点,本人在教学中采取了“课前预习—明确目标—合作探究—延伸拓展”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 教学模式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
期刊
摘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与学都面临着若干困难,数学教学改革已成为中职教育的现实需要。本文在分析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形势和特点,尝试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几方面做一评述。  关键词: 中职; 数学教学现状; 课程现状; 改革与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现象,以开发智能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方兴未艾,课程
期刊
摘要:目前的历史教学乃至整个教育,都存在某种世俗化、功利性特征,不仅囿于教学方法的改良,忽视了历史学科的性质与功能,而且曲解了以人为本与人文主义。我们认为,对于中学历史教育,首要的是如何唤起社会对历史教育的重视,以及如何定位历史学科,最后才是如何改良教学的问题。否则,非缘木求鱼,必南辕北辙。  关键词:学科定位; 人文主义  High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of per
期刊
美育,又稱审美教育域美感教育。它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事业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的范围并不限于这几个科目,凡是学校所有的科目,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活动富有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极有利于美育的施行。所以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美育,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
期刊
摘要: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基本理论和观点,可以提高学识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从中渗透德育教育,把握渗透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思品教学;渗透;德育     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期刊
摘要:外语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也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只要正确引导,方法得当,可以无处不用。对于英语学习,要改变一种观念,学英语不是为了以后去用,现在就要开始用,边学边用。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我们不能以缺乏语言环境而回避对它的使用。其实,只要同学们有意识地把所听到的汉语用英语转化一下,就可达到一石击二鸟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 联系; 比较; 思考; 应用      对于英语学习,要改变一种观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推进,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也在摸索中日趋清晰。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等丰富且获取方便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发挥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环境; 小学英语; 有效学习     英语课程的教学强
期刊
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随着英语教材的改变,难度的加大、词汇的增多,有许多的学生慢慢地跟不上节拍,成为学困生。学困生就是指学习上有困难、或者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目标的学生,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从如下多角度浅析学困生转化的心得:  一、制定帮扶措施。  1.教师自己亲自上阵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有位哲人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也就是古人所说:“授之
期刊
摘要: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节上入手。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到最后很难有质的飞跃,基本定型在某个分数段。其实若能注意细节,往往是考试得分的增长点。  关键词:数学; 细节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同时千里江堤也可能毁之于蚁穴,这些都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往往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从题目的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分析能力,才
期刊
一、实践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已下来一年多了,我们阜宁中学高二备课组在努力、不安、困惑和等待中进行我们的教学活动。  1.强化集体备课活动和听课活动。面对新教材、新材料、新观点等,只有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在课前总是聚在一起,学习课标、钻研教材、翻看教参,一起解决备课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思路。同时我们自己还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课活动,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