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合式学习属于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属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和发展。针对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点不足、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等问题,教师应结合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熱情;构建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学习情境;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21
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新形势下,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混合式学习方法,能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本文从混合式学习的重要性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混合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一、混合式学习的重要性
1.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混合式学习属于利用数字化方式与传统课堂之间彼此融合的重要形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局限性的问题。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在课堂中传授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混合式学习方式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并在课堂之外的学习以及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还能够帮助教师打破自身知识技能方面的界限,对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产生协调性作用。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相对比较稚嫩,思维并不成熟。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学生观察事物以及理解事物的能力都在增强,但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混合式教学方式则能够解决学生的种种问题,可以使学生形成知识脉络,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更能够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点不足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有限,利用的教学工具也主要是黑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模式,令学生认为学习的知识无趣,更加无法发现其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喜欢通过多媒体方式开展教学,这是因为视觉以及听觉等产生的感
官体验可以对大脑形成刺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时候非常少,教学效果也明显不强,这与教师缺少相关的技术能力也有一定关系,这些都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的重要原因。
2.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问题,并希望能够获得教师的帮助,或者通过翻阅一些辅导书完成学习,但是只有较少学生能够自主完成这一类操作。对于困难的问题,学生缺少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混合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构建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混合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结合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主要依据,以更好地开展教学。例如,端午节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日常生活作为案例,具体介绍节日的风俗,并以此作为话题引入课程内容。此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述有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都有什么习俗等。然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人们过端午节的情景,并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构建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传统节日时,可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分别体验过春节和过圣诞节,将我国传统节日与西方国家的节日进行对比,并在对比中不断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对部分文化现象以及生活现象等形成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讲授传统文化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搜集相关素材,并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下面对以微信为主的混合式学习案例“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尽管十分熟悉环保,但是对破坏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却并不熟悉。教师采用课前布置的方式,让学生搜集相关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预习要求对重点字词进行标注,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课堂教学:主要以面授为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形式,让学生回忆预习过程中的相关学习内容,并让学生针对预习中不明确的地方进行提问,进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课后设计: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利用微信平台为学生推送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网页或者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以便在写作中有话可说。这样,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爱上语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混合式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的结合,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成长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25).
[2]祁振民.基于 Moodle 平台的混合式高中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3]张晓宇.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学习情境;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21
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新形势下,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混合式学习方法,能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本文从混合式学习的重要性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混合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一、混合式学习的重要性
1.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混合式学习属于利用数字化方式与传统课堂之间彼此融合的重要形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局限性的问题。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在课堂中传授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混合式学习方式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并在课堂之外的学习以及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还能够帮助教师打破自身知识技能方面的界限,对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产生协调性作用。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相对比较稚嫩,思维并不成熟。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学生观察事物以及理解事物的能力都在增强,但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混合式教学方式则能够解决学生的种种问题,可以使学生形成知识脉络,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更能够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点不足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有限,利用的教学工具也主要是黑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模式,令学生认为学习的知识无趣,更加无法发现其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喜欢通过多媒体方式开展教学,这是因为视觉以及听觉等产生的感
官体验可以对大脑形成刺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时候非常少,教学效果也明显不强,这与教师缺少相关的技术能力也有一定关系,这些都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的重要原因。
2.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问题,并希望能够获得教师的帮助,或者通过翻阅一些辅导书完成学习,但是只有较少学生能够自主完成这一类操作。对于困难的问题,学生缺少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混合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构建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混合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结合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主要依据,以更好地开展教学。例如,端午节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日常生活作为案例,具体介绍节日的风俗,并以此作为话题引入课程内容。此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述有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都有什么习俗等。然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人们过端午节的情景,并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构建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传统节日时,可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分别体验过春节和过圣诞节,将我国传统节日与西方国家的节日进行对比,并在对比中不断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对部分文化现象以及生活现象等形成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讲授传统文化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搜集相关素材,并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下面对以微信为主的混合式学习案例“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尽管十分熟悉环保,但是对破坏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却并不熟悉。教师采用课前布置的方式,让学生搜集相关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预习要求对重点字词进行标注,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课堂教学:主要以面授为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形式,让学生回忆预习过程中的相关学习内容,并让学生针对预习中不明确的地方进行提问,进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课后设计: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利用微信平台为学生推送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网页或者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以便在写作中有话可说。这样,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爱上语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混合式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的结合,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成长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25).
[2]祁振民.基于 Moodle 平台的混合式高中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3]张晓宇.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