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虚实相生”发展史,和水墨人物画向实验性水墨人物画的转型,以及“虚实相生”在实验性水墨人物画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体现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结合,阐释了传统水墨向当代水墨画的一个转变,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虚实相生;时代性; 实验性水墨
一、 虚实相生在传统绘画中的发展
“虚实相生”作为意境中独特的内部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地位。“虚实相生”是一对表达画面意境的范畴,是意境中的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对一件需要深层理解的作品来说就是除原象以外的一个虚像。具象与意向的结合便是绘画中虚与实的结合。
“虚实相生”这一对哲学范畴最早于先秦时候提出,在隋唐及宋代形成基本的雏形,到明清时期就已得到全面的发展,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在美学中立足于重要的范畴内。“虚”与“实”被作为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不仅在艺术领域备受推崇,在诗歌、戏曲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明代的唐志契在论画时提出画山水时画幅的大小与虚实的处理与运用有关,若虚实处理不当则画面便会失去美感。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清代的石涛绘画中的虚象与实象是通过生活表现出来的。他认为绘画艺术中应该有实有虚,有繁有简,有内在的美就要有外在的美,总是相对而生,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矛盾,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变,在矛盾中寻求变化和发展,虚实相生,通过对绘画形式的研究来表现生活。他认为艺术为表现生活而表现,则失去了韵味。与宋人相比,清代人们在研究虚实时则更加深刻。
二 、传统水墨画向实验性水墨画的转型
水墨画作为一种传递人们精神情感的艺术,通过水与墨、黑与白在画面中的组合变化来表达传递人们所特有的的情感色彩。水墨画表现的内容是具有意象精神和虚实关系的绘画,给人以无限遐想的自由空间,突出了中国绘画中表现意境氛围的审美情趣。
水墨人物画的精神内涵随时间空间的转移已经深深的熔铸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生生不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当代的水墨画建立在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精神思想的基础上,在发展的同时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各种思潮的打磨,逐渐向时代靠拢,表达的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情感。
“实验性水墨”这一概念就是对传统水墨艺术进行的一种新型的尝试,对当前这个高度发达的高科技信息化时代进行的深刻反思。实验性水墨对传统水墨艺术的形式和语言进行了转变,表现的是现当代人们对情感迷失的思考。实验性水墨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百家争鸣式的艺术景象,这些艺术的表现使当代水墨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世态,实现了由古代向当代的转型。
三 、虚实相生的时代特征
当代画家田黎明师从卢成先生,因此他的水墨作品中体现了现代水墨的绘画理念。将安静的事物与生动的水墨相结合,使水墨在宣纸上自由流窜,自然的体现出水墨的韵律趣味感,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语言。他在绘画中通过采用光的形式来表现色彩的迹象,通过没骨画的画法,对笔墨线条的造型迹象进行取舍,以简胜繁,将光与没骨画相结合,通过对古代传统绘画的创新,丰富了传统绘画形式,使色彩成为画面的主要语言,通过色彩来展现美,达到和谐的状态,通过空白与色块的对比,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由此来表现自己画面的精神面貌。他的画面中重点突出两个绘画元素,即空间的运用和水墨的运用。空间的处理使画面充斥着干净纯洁的空灵之感,对水墨的充分运用使画面更加清澈透明。在田黎明的作品《小溪》中可以读到他在作品的创作中就是利用光感来表现迹象的这一形式手法来作画,画面中色与墨虚与实的处理使画面呈现出空靈的感染力。在构图形式上同样也充满了视觉的张力,空白与色和墨的对比产生了虚实相生的关系,朦胧淡雅的意象与画面内容相融合,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
赵无极先生是当代著名的画家,以博大的胸怀吸纳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吸取众之所长,形成自己独有的绘画体裁,在当今画坛有很高的声望。赵无极在早期学画过程中学习西方的古典艺术,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后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开始逐步向中国传统的绘画理念方面转变。他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作品中尽显东方独特文化的色彩,画面讲求气韵生动,画中所呈现的运动着的气象变化万千。从赵无极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整张画面的张力通过奇特的造型和奇特的外貌来传达,内容虚实结合,空间变幻莫测,意境表现的非常充分。画面中虚实相生,营造出一个十足的空灵感。作品中有紧有松,层次丰富,描绘的是一个无形的物象,却给人很强的张力。画面中的“空”给人一种力量感而与之相对立的“密”则是画面精神的所在,使画面更加沧桑不竭,“空”与“密”的巧妙结合给人一种宇宙无穷大的张力。
四、 结语
“虚”在画面中营造意境,“实”则充实画面,“虚实相生”相得益彰,存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虚实”是画面中的灵魂,是画面精神的支撑,若没有“虚”则如死水一般,无节奏,无韵律,若没有“实”画面则没有气势,没有骨架,二者缺一不可。两者在绘画中的美学地位亘古不变,在传统的水墨画中占重要的地位,在当代实验性水墨的绘画艺术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虚实关系的处理,在当代艺术发展的潮流中以新的形式继承发扬传统。
作者简介:李晶晶(1993.3~),女,山西晋城,山西大学,学生,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国画。
【关键词】 虚实相生;时代性; 实验性水墨
一、 虚实相生在传统绘画中的发展
“虚实相生”作为意境中独特的内部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地位。“虚实相生”是一对表达画面意境的范畴,是意境中的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对一件需要深层理解的作品来说就是除原象以外的一个虚像。具象与意向的结合便是绘画中虚与实的结合。
“虚实相生”这一对哲学范畴最早于先秦时候提出,在隋唐及宋代形成基本的雏形,到明清时期就已得到全面的发展,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在美学中立足于重要的范畴内。“虚”与“实”被作为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不仅在艺术领域备受推崇,在诗歌、戏曲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明代的唐志契在论画时提出画山水时画幅的大小与虚实的处理与运用有关,若虚实处理不当则画面便会失去美感。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清代的石涛绘画中的虚象与实象是通过生活表现出来的。他认为绘画艺术中应该有实有虚,有繁有简,有内在的美就要有外在的美,总是相对而生,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矛盾,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变,在矛盾中寻求变化和发展,虚实相生,通过对绘画形式的研究来表现生活。他认为艺术为表现生活而表现,则失去了韵味。与宋人相比,清代人们在研究虚实时则更加深刻。
二 、传统水墨画向实验性水墨画的转型
水墨画作为一种传递人们精神情感的艺术,通过水与墨、黑与白在画面中的组合变化来表达传递人们所特有的的情感色彩。水墨画表现的内容是具有意象精神和虚实关系的绘画,给人以无限遐想的自由空间,突出了中国绘画中表现意境氛围的审美情趣。
水墨人物画的精神内涵随时间空间的转移已经深深的熔铸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生生不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当代的水墨画建立在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精神思想的基础上,在发展的同时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各种思潮的打磨,逐渐向时代靠拢,表达的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情感。
“实验性水墨”这一概念就是对传统水墨艺术进行的一种新型的尝试,对当前这个高度发达的高科技信息化时代进行的深刻反思。实验性水墨对传统水墨艺术的形式和语言进行了转变,表现的是现当代人们对情感迷失的思考。实验性水墨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百家争鸣式的艺术景象,这些艺术的表现使当代水墨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世态,实现了由古代向当代的转型。
三 、虚实相生的时代特征
当代画家田黎明师从卢成先生,因此他的水墨作品中体现了现代水墨的绘画理念。将安静的事物与生动的水墨相结合,使水墨在宣纸上自由流窜,自然的体现出水墨的韵律趣味感,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语言。他在绘画中通过采用光的形式来表现色彩的迹象,通过没骨画的画法,对笔墨线条的造型迹象进行取舍,以简胜繁,将光与没骨画相结合,通过对古代传统绘画的创新,丰富了传统绘画形式,使色彩成为画面的主要语言,通过色彩来展现美,达到和谐的状态,通过空白与色块的对比,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由此来表现自己画面的精神面貌。他的画面中重点突出两个绘画元素,即空间的运用和水墨的运用。空间的处理使画面充斥着干净纯洁的空灵之感,对水墨的充分运用使画面更加清澈透明。在田黎明的作品《小溪》中可以读到他在作品的创作中就是利用光感来表现迹象的这一形式手法来作画,画面中色与墨虚与实的处理使画面呈现出空靈的感染力。在构图形式上同样也充满了视觉的张力,空白与色和墨的对比产生了虚实相生的关系,朦胧淡雅的意象与画面内容相融合,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
赵无极先生是当代著名的画家,以博大的胸怀吸纳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吸取众之所长,形成自己独有的绘画体裁,在当今画坛有很高的声望。赵无极在早期学画过程中学习西方的古典艺术,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后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开始逐步向中国传统的绘画理念方面转变。他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作品中尽显东方独特文化的色彩,画面讲求气韵生动,画中所呈现的运动着的气象变化万千。从赵无极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整张画面的张力通过奇特的造型和奇特的外貌来传达,内容虚实结合,空间变幻莫测,意境表现的非常充分。画面中虚实相生,营造出一个十足的空灵感。作品中有紧有松,层次丰富,描绘的是一个无形的物象,却给人很强的张力。画面中的“空”给人一种力量感而与之相对立的“密”则是画面精神的所在,使画面更加沧桑不竭,“空”与“密”的巧妙结合给人一种宇宙无穷大的张力。
四、 结语
“虚”在画面中营造意境,“实”则充实画面,“虚实相生”相得益彰,存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虚实”是画面中的灵魂,是画面精神的支撑,若没有“虚”则如死水一般,无节奏,无韵律,若没有“实”画面则没有气势,没有骨架,二者缺一不可。两者在绘画中的美学地位亘古不变,在传统的水墨画中占重要的地位,在当代实验性水墨的绘画艺术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虚实关系的处理,在当代艺术发展的潮流中以新的形式继承发扬传统。
作者简介:李晶晶(1993.3~),女,山西晋城,山西大学,学生,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