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出现,给原来的教学带来了疑惑,也带来了希望:教学真的要向大众普及的方向改进了。但是如何让已经熟识旧教材的教师较好地开展实施新课标,也就是怎样去处理新的教与学的关系呢?传统的化学教学为了出成绩,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考试的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怪题、难题,偏离了教育的本来目的,因此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的形成,以及志趣、意志、品质等方面的陶冶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双边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没有引起学生积极反应的情形下,其作用等于零。教师不应当也不可能包办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中学整个教学工作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新的教学大纲指出普通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都是作为决定教与学关系的基石,应当充分体现在整个教学中。
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的动机是一个人学习的主要动力,但是人的学习动机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老师的教育、引导和激发。墨子曰:“志不疆者智不达。”一个人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没有一个可以持续奋斗的精神支柱且不会自觉地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时地使他们在学习中有成功感。比如在教有机物的化学性质过程中,官能团的性质是重要的一环,课本所学的只是单个官能团存在的情况,可是考查过程当中要求更多的是综合能力。对这个教学环节,我有意识地在作业布置和课堂练习中渗透这样的题目,使他们意识到了单个官能团性质的重要性,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题目就得心应手了。
2.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再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教给学生一种方法,使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尊重科学,重视课本,勇于创新,积极参加到教学课堂中来。在学习中养成课前预习,课上集中精力,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解题时缜密审题,先分析探求解题思路,结果要自我检验,解题后要思考总结的习惯。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学习科学知识就是要建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现在伪科学死灰复燃的今天,学生更有义务去做宣传科学的一分子。用辨证唯物主义来阐述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课本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基础,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化学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然后用化学特有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以不同的手段或途径来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对所教知识已知的主体,学生需要老师的指导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或了解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一个很好的主导作用。
1.重视与处理好教材的内容。课本是教学的最基本依据,理解好教学内容,懂得教材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将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都感觉到困难,从而不理解教材,对所学知识感到陌生和不理解,出现了所谓的“入门难”的问题。因此,我除了在教学上做好教材的处理外,还要求学生课外自学,先了解内容的大概,避免上课“蒙查查”的被动局面,课后要求做适量的相关习题。还有就是新教材中要求学生作的一些课题研究,都和生活有一定联系,除了上网查资料,还要求学生在社会中找到第一手资料,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当一章的内容结束后,还要求学生归纳小结,将知识系统化,而我再将它们提升、深化,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综合提高、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前提,是化学解题思路的依据和源泉。例如生活中的很多东西看起来好像没什么联系,如石油和塑料,煤和衣服,等等,其实它们之间是通过不同的反应而产生联系的。为了满足学生更多的“好奇”,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查找乙醇、乙酸、甘油等在日常生活都用在什么地方了。他们利用网络等手段,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看起来没多大联系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紧密联系的物质,大大增强了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强化“双基”的掌握和训练,把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技能的训练与应用体现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贯穿于范例的讲解和学生习题的练习之中,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3.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是老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上,老师只是一个授业、解惑的导者,而不是一个强制灌输知识的灌溉者。循循诱导、因势利导的启发式教学更适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启发式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知识的导入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思维,享受接受新知识的快乐。在选择习题时我注意题目的代表性、目的性和多样性。在讲解习题和例题的过程中,我着重于在题目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找到突破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观察、勤思考、多提问的好习惯。
三、注意教与学互相促进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化学教学的水平,必须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不严,师之惰”,即所谓的严师出高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有严肃的学习态度、严明的学习纪律。老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任何困难,努力改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具有模范作用,他的才能、态度与作风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应该重视“身教”的教育作用。新课标对老师的角色要求更加全面,不但在化学领域,而且在其它领域也要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是,我们虽然是“授业”者,但并不等于我们就是知识的权威者。所以,教学的过程实际也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我非常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汲取学生在学习中的创见和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断充实和改进教学。比如说,由于惰性的关系,老师在写一些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往往会省略一些条件,学生就会立刻发现并指出,所以说“每个学生都一颗明亮的眼睛”,让他们带着“挑剔”的眼光上课,既能满足他们的成功感,又能使自己平时态度严谨。
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搞好化学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双边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没有引起学生积极反应的情形下,其作用等于零。教师不应当也不可能包办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中学整个教学工作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新的教学大纲指出普通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都是作为决定教与学关系的基石,应当充分体现在整个教学中。
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的动机是一个人学习的主要动力,但是人的学习动机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老师的教育、引导和激发。墨子曰:“志不疆者智不达。”一个人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没有一个可以持续奋斗的精神支柱且不会自觉地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时地使他们在学习中有成功感。比如在教有机物的化学性质过程中,官能团的性质是重要的一环,课本所学的只是单个官能团存在的情况,可是考查过程当中要求更多的是综合能力。对这个教学环节,我有意识地在作业布置和课堂练习中渗透这样的题目,使他们意识到了单个官能团性质的重要性,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题目就得心应手了。
2.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再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教给学生一种方法,使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尊重科学,重视课本,勇于创新,积极参加到教学课堂中来。在学习中养成课前预习,课上集中精力,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解题时缜密审题,先分析探求解题思路,结果要自我检验,解题后要思考总结的习惯。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学习科学知识就是要建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现在伪科学死灰复燃的今天,学生更有义务去做宣传科学的一分子。用辨证唯物主义来阐述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课本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基础,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化学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然后用化学特有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以不同的手段或途径来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对所教知识已知的主体,学生需要老师的指导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或了解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一个很好的主导作用。
1.重视与处理好教材的内容。课本是教学的最基本依据,理解好教学内容,懂得教材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将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都感觉到困难,从而不理解教材,对所学知识感到陌生和不理解,出现了所谓的“入门难”的问题。因此,我除了在教学上做好教材的处理外,还要求学生课外自学,先了解内容的大概,避免上课“蒙查查”的被动局面,课后要求做适量的相关习题。还有就是新教材中要求学生作的一些课题研究,都和生活有一定联系,除了上网查资料,还要求学生在社会中找到第一手资料,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当一章的内容结束后,还要求学生归纳小结,将知识系统化,而我再将它们提升、深化,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综合提高、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前提,是化学解题思路的依据和源泉。例如生活中的很多东西看起来好像没什么联系,如石油和塑料,煤和衣服,等等,其实它们之间是通过不同的反应而产生联系的。为了满足学生更多的“好奇”,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查找乙醇、乙酸、甘油等在日常生活都用在什么地方了。他们利用网络等手段,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看起来没多大联系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紧密联系的物质,大大增强了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强化“双基”的掌握和训练,把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技能的训练与应用体现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贯穿于范例的讲解和学生习题的练习之中,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3.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是老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上,老师只是一个授业、解惑的导者,而不是一个强制灌输知识的灌溉者。循循诱导、因势利导的启发式教学更适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启发式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知识的导入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思维,享受接受新知识的快乐。在选择习题时我注意题目的代表性、目的性和多样性。在讲解习题和例题的过程中,我着重于在题目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找到突破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观察、勤思考、多提问的好习惯。
三、注意教与学互相促进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化学教学的水平,必须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不严,师之惰”,即所谓的严师出高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有严肃的学习态度、严明的学习纪律。老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任何困难,努力改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具有模范作用,他的才能、态度与作风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应该重视“身教”的教育作用。新课标对老师的角色要求更加全面,不但在化学领域,而且在其它领域也要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是,我们虽然是“授业”者,但并不等于我们就是知识的权威者。所以,教学的过程实际也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我非常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汲取学生在学习中的创见和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断充实和改进教学。比如说,由于惰性的关系,老师在写一些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往往会省略一些条件,学生就会立刻发现并指出,所以说“每个学生都一颗明亮的眼睛”,让他们带着“挑剔”的眼光上课,既能满足他们的成功感,又能使自己平时态度严谨。
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搞好化学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