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期,来自社会的各种思潮,必然对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带来冲击。以境陶情,强调有计划、有目的的环境要素,会潜移默化熏染学生的心灵,进而促进学生良好身心道德品质的养成。陶冶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过程,教师要把握教育时机,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情境中,从知、情、意、行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一、关注陶冶教育,强化对高中生知、情、意、行的感化
陶冶教育关注学生心灵的感化,以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学生在人格、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得到熏陶和教育。所谓“知”,就是建立在明辨是非、善恶、真伪基础上的道德观念与辨识力。高中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与评价还不成熟,陶冶教育就是要通过校园环境的营造,特别是多种文艺熏染活动,让学生受到积极向上的影响,从而规范自我举止言行。所谓“情”,就是体现在道德实践中的内心体验与情感。陶冶教育将高中生的道德情感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塑造高中生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与期待,引导高中生获得情感的稳定性、持久性,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情感。如通过校风、校园文化、班风、班级环境的营造,来打造充满凝聚力、向心力的班集体;通过欣赏电影、文学、音乐、话剧等人文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愉悦情感。所谓“意”,主要是意志力。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面对障碍要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不懈,达到“克己复礼为仁”的境界。陶冶教育要发挥环境要素的熏染作用,强调身教大于言传。如在环境陶冶中,让学生经受挫折,提高耐挫力,增强内心信念。所谓“行”,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品德行为。所有的道德、情感、意志、认识,都要践行在行动中。陶冶教育,就是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以具体的情境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如组织文艺汇演、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让学生从中规范自我言行,增强自我约束力,将道德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营造德育情境,激活高中生的内在动力
在德育实践中,部分高中生的参与动力不足。陶冶教育,要搭建德育情境,将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激活,来提升陶冶教育质量。一方面,针对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引入自我陶冶活动,让学生认识道德、情感、意志、品行,從精神性情境活动中,关注学生个体德育的发展。如在校内组织诗歌朗诵、歌咏比赛、话题辩论、读书交流、美术展览、书法艺术、文艺演出、运动会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活学生内在参与动力,让学生从中进行自我陶冶。引入环境要素,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走访历史名胜古迹,聆听音乐会,欣赏电影,以及深入社会参加志愿者活动,走进大自然,从劳动体验中增进道德认识与自我陶冶能力,提升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念。通过环境来熏陶学生的德育品行,要着力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来展开。在学校,依托校风建设,整治校园人文及自然环境,开展班风竞赛活动。如对桌椅、地面、教室进行布置,引入宜人的花草盆栽,确保窗户明亮干净,教室环境整洁、卫生,让学生感到内心愉悦。注重班集体活动,立足班级日常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高中生认识责任、增强学习信心,做事积极、乐观、主动,维护班级荣誉。在家庭,唤醒家长对家庭环境的创设意识,细化到家风、家庭氛围、家庭生活环境的营造,引导家长重视环境育人。定期开展家校活动,对接环境育人任务。在社会,要让学生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体验社会。围绕社会道德现象及问题,展开话题讨论,让学生从中提升德育自觉性,增强学生的立场感。
三、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陶冶教育做典范
陶冶教育的推进,给教师及班主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者是陶冶教育的导向者,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专业素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提升,为学生做好学习典范。一方面,教育者要强化自我责任感,关注自身言行举止。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对教育者观察很细致。教育者要从言传身教上为学生做表率,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品行与操守。遇到问题,教育者要明确立场,摆明观点,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教育者要身体力行,积极推进陶冶教育。上至校长,下至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将德育工作纳入自身考核体系中。为高中生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树立严谨治校环境。在平时,对待工作要公平、公正;在事情面前,要树立高尚的师德风范。面对学生,要尊重学生隐私,态度良好。对高中生德育的养成,需要长期的积累。教育者要在教学中、生活中,以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来感化与熏染学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松自我教育。
总之,情境熏染是一种无形的教育,也是陶冶教育的核心。要整合德育资源,为高中生的德育养成创造适宜的环境。
(责任编辑:文宝)
一、关注陶冶教育,强化对高中生知、情、意、行的感化
陶冶教育关注学生心灵的感化,以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学生在人格、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得到熏陶和教育。所谓“知”,就是建立在明辨是非、善恶、真伪基础上的道德观念与辨识力。高中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与评价还不成熟,陶冶教育就是要通过校园环境的营造,特别是多种文艺熏染活动,让学生受到积极向上的影响,从而规范自我举止言行。所谓“情”,就是体现在道德实践中的内心体验与情感。陶冶教育将高中生的道德情感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塑造高中生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与期待,引导高中生获得情感的稳定性、持久性,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情感。如通过校风、校园文化、班风、班级环境的营造,来打造充满凝聚力、向心力的班集体;通过欣赏电影、文学、音乐、话剧等人文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愉悦情感。所谓“意”,主要是意志力。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面对障碍要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不懈,达到“克己复礼为仁”的境界。陶冶教育要发挥环境要素的熏染作用,强调身教大于言传。如在环境陶冶中,让学生经受挫折,提高耐挫力,增强内心信念。所谓“行”,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品德行为。所有的道德、情感、意志、认识,都要践行在行动中。陶冶教育,就是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以具体的情境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如组织文艺汇演、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让学生从中规范自我言行,增强自我约束力,将道德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营造德育情境,激活高中生的内在动力
在德育实践中,部分高中生的参与动力不足。陶冶教育,要搭建德育情境,将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激活,来提升陶冶教育质量。一方面,针对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引入自我陶冶活动,让学生认识道德、情感、意志、品行,從精神性情境活动中,关注学生个体德育的发展。如在校内组织诗歌朗诵、歌咏比赛、话题辩论、读书交流、美术展览、书法艺术、文艺演出、运动会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活学生内在参与动力,让学生从中进行自我陶冶。引入环境要素,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走访历史名胜古迹,聆听音乐会,欣赏电影,以及深入社会参加志愿者活动,走进大自然,从劳动体验中增进道德认识与自我陶冶能力,提升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念。通过环境来熏陶学生的德育品行,要着力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来展开。在学校,依托校风建设,整治校园人文及自然环境,开展班风竞赛活动。如对桌椅、地面、教室进行布置,引入宜人的花草盆栽,确保窗户明亮干净,教室环境整洁、卫生,让学生感到内心愉悦。注重班集体活动,立足班级日常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高中生认识责任、增强学习信心,做事积极、乐观、主动,维护班级荣誉。在家庭,唤醒家长对家庭环境的创设意识,细化到家风、家庭氛围、家庭生活环境的营造,引导家长重视环境育人。定期开展家校活动,对接环境育人任务。在社会,要让学生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体验社会。围绕社会道德现象及问题,展开话题讨论,让学生从中提升德育自觉性,增强学生的立场感。
三、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为陶冶教育做典范
陶冶教育的推进,给教师及班主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者是陶冶教育的导向者,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专业素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提升,为学生做好学习典范。一方面,教育者要强化自我责任感,关注自身言行举止。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对教育者观察很细致。教育者要从言传身教上为学生做表率,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品行与操守。遇到问题,教育者要明确立场,摆明观点,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教育者要身体力行,积极推进陶冶教育。上至校长,下至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将德育工作纳入自身考核体系中。为高中生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树立严谨治校环境。在平时,对待工作要公平、公正;在事情面前,要树立高尚的师德风范。面对学生,要尊重学生隐私,态度良好。对高中生德育的养成,需要长期的积累。教育者要在教学中、生活中,以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来感化与熏染学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松自我教育。
总之,情境熏染是一种无形的教育,也是陶冶教育的核心。要整合德育资源,为高中生的德育养成创造适宜的环境。
(责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