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生长期的作文实践中,不难发现,作文教学有一段尴尬的历史:当老师们热切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并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好作文时,却忽视了建立学生美好的精神家园,学生的人格个性在作文中被遏制,而长期的个性压抑,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消解了学生的文学情趣,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所以,修正不良的作文之风,实在是一线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作文的一切技巧无不首先以“心悟”为前提,而“心悟”的东西只能靠激发培养,培养学生真体验——真切、真实、真诚、真挚的关注、感受、体验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美,这“真”无不是学生情感和心理的体现。生活可以给学生一篇“潇洒走一回”的空间,激发学生写作的潜在情感。那么,让作文的灵感在感悟生活中浸润吧!真实的感悟生活的美,是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情趣的基础。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不难发现,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他们便会体悟到真实的生活,不再说一些消极的话,否则,就是在老师硬性指点下,强扭过来说出的具有赞美性质的“套话”,其实这也是假话、空话。学生似乎不像成人那样更容易看到正面,原因是他们的心灵如一张洁白的纸,哪怕一点点生活的污渍在他们的视野里都会那么清晰,他们美好的心灵世界和良莠混杂的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所以孩子对现实的认识容易是消极的。怎样使他们及早正确认识世界,对学生的做人和学生的作文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世界,看到生活的美。当然要教育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发现美的心灵,有一份对生活和他人的感激,换句话说教师应当用自己“美的眼睛”引导学生看到美好的世界。
一次作文课,笔者出示了一个事例:
清晨,一位年轻的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孩子急急走着,到了水上公园旁边,妈妈突然感到车子难蹬,以为是小上坡的缘故,便稍一用力,接着听见坐在后座的孩子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跳下自行车,去抱孩子,才发现孩子的小脚已经被车轮辐条扭住,妈妈立刻紧张起来,慌张地往外拿孩子的小脚却怎么也拿不出,孩子还是大哭不止。孩子的哭声引来路人,几个中年男人把孩子的脚从车轮辐条间小心翼翼拿出来,围观的人焦急说:“赶紧送孩子去医院吧!”仿佛被绊住的是他们自己的亲人。这时一个壮实的男人搬起了年轻妈妈的自行车说:“走,上车,我顺路把你捎到医院。”……
出示完事例,望着沉浸在思索中的学生,笔者问:“你相信有这样的事发生吗?”学生茫然地看着笔者,不敢回答,当笔者说出这就是老师自己的亲身经历时,他们惊奇“啊!”了一声,在这同时笔者看到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温柔而感动的光。是啊,生活中其实经常有这样的美丽的事情出现,这些美丽的事情切不可因为某件坏事或某种不良社会风气所遮盖。接着,笔者让学生回味他们自己的生活,寻找这样的朴素的美,其中一个学生叙述了自己的一个生活经历。她小的时候,因为不小心碰翻了热水壶,把妈妈的手烫伤了,妈妈不但没有责备她,反而不顾自己的伤痛赶紧抱住她,说:“孩子,你没事吧!”妈妈也因为烫得时间过长,手上留下了伤!可是这么多年妈妈从来没有责备过她!对于这件事,以前,她只感到愧疚,过了这么多年也渐渐淡忘了,可是今天回味起来,她所有的不只是愧疚还有深深的感动。说到这里,她情不自禁落下眼泪。还有一个同学回忆起自己的一件往事:那是上个学期,他因为身体欠佳,下课时在教室里呕吐起来,正在他很尴尬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上前关切地询问,并送他到卫生室。当他从卫生室回到教室的时候,他呕吐的地方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前,他对这件事一直怀着尴尬的心理,只觉得有失男孩子的颜面,现在回想起来,同学情谊多么可贵,令人感动!
感动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学生才能体悟到生活的美,激发创作的灵感和写作的兴趣,作文中的赞美的话、高尚的语句,也不再是空话假话而是言出心声,作文带来做人的收获,那就是付出责任,学会感动。学生只有在对真善美有足够的感动时,才能对假丑恶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和鞭挞的勇气。所以,引导学生正确体验生活,让作文的灵感在真实的生活感悟中浸润,学生的作文思想会达到一个更高更美的境界。那时,我们所期望的赞美性的文章就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是写作的关键。对生活有了感悟,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有话可说,不吐不快,这样作文便不是一件苦差事了。
人的情感世界是各不相同的,所谓“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感”,是启动作文灵感的关键。只有用心灵思索,眼中的世界才能更加清晰的归于本真。学生作文中的这些品质,实际上标志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凸显出一个活泼、跳动的“我”的灵魂。所以,作文教学中塑造一个丰富、美好的体悟的心灵,学生的作文园地才能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作文的一切技巧无不首先以“心悟”为前提,而“心悟”的东西只能靠激发培养,培养学生真体验——真切、真实、真诚、真挚的关注、感受、体验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美,这“真”无不是学生情感和心理的体现。生活可以给学生一篇“潇洒走一回”的空间,激发学生写作的潜在情感。那么,让作文的灵感在感悟生活中浸润吧!真实的感悟生活的美,是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情趣的基础。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不难发现,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他们便会体悟到真实的生活,不再说一些消极的话,否则,就是在老师硬性指点下,强扭过来说出的具有赞美性质的“套话”,其实这也是假话、空话。学生似乎不像成人那样更容易看到正面,原因是他们的心灵如一张洁白的纸,哪怕一点点生活的污渍在他们的视野里都会那么清晰,他们美好的心灵世界和良莠混杂的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所以孩子对现实的认识容易是消极的。怎样使他们及早正确认识世界,对学生的做人和学生的作文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世界,看到生活的美。当然要教育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发现美的心灵,有一份对生活和他人的感激,换句话说教师应当用自己“美的眼睛”引导学生看到美好的世界。
一次作文课,笔者出示了一个事例:
清晨,一位年轻的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孩子急急走着,到了水上公园旁边,妈妈突然感到车子难蹬,以为是小上坡的缘故,便稍一用力,接着听见坐在后座的孩子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跳下自行车,去抱孩子,才发现孩子的小脚已经被车轮辐条扭住,妈妈立刻紧张起来,慌张地往外拿孩子的小脚却怎么也拿不出,孩子还是大哭不止。孩子的哭声引来路人,几个中年男人把孩子的脚从车轮辐条间小心翼翼拿出来,围观的人焦急说:“赶紧送孩子去医院吧!”仿佛被绊住的是他们自己的亲人。这时一个壮实的男人搬起了年轻妈妈的自行车说:“走,上车,我顺路把你捎到医院。”……
出示完事例,望着沉浸在思索中的学生,笔者问:“你相信有这样的事发生吗?”学生茫然地看着笔者,不敢回答,当笔者说出这就是老师自己的亲身经历时,他们惊奇“啊!”了一声,在这同时笔者看到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温柔而感动的光。是啊,生活中其实经常有这样的美丽的事情出现,这些美丽的事情切不可因为某件坏事或某种不良社会风气所遮盖。接着,笔者让学生回味他们自己的生活,寻找这样的朴素的美,其中一个学生叙述了自己的一个生活经历。她小的时候,因为不小心碰翻了热水壶,把妈妈的手烫伤了,妈妈不但没有责备她,反而不顾自己的伤痛赶紧抱住她,说:“孩子,你没事吧!”妈妈也因为烫得时间过长,手上留下了伤!可是这么多年妈妈从来没有责备过她!对于这件事,以前,她只感到愧疚,过了这么多年也渐渐淡忘了,可是今天回味起来,她所有的不只是愧疚还有深深的感动。说到这里,她情不自禁落下眼泪。还有一个同学回忆起自己的一件往事:那是上个学期,他因为身体欠佳,下课时在教室里呕吐起来,正在他很尴尬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上前关切地询问,并送他到卫生室。当他从卫生室回到教室的时候,他呕吐的地方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前,他对这件事一直怀着尴尬的心理,只觉得有失男孩子的颜面,现在回想起来,同学情谊多么可贵,令人感动!
感动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学生才能体悟到生活的美,激发创作的灵感和写作的兴趣,作文中的赞美的话、高尚的语句,也不再是空话假话而是言出心声,作文带来做人的收获,那就是付出责任,学会感动。学生只有在对真善美有足够的感动时,才能对假丑恶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和鞭挞的勇气。所以,引导学生正确体验生活,让作文的灵感在真实的生活感悟中浸润,学生的作文思想会达到一个更高更美的境界。那时,我们所期望的赞美性的文章就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是写作的关键。对生活有了感悟,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有话可说,不吐不快,这样作文便不是一件苦差事了。
人的情感世界是各不相同的,所谓“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感”,是启动作文灵感的关键。只有用心灵思索,眼中的世界才能更加清晰的归于本真。学生作文中的这些品质,实际上标志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凸显出一个活泼、跳动的“我”的灵魂。所以,作文教学中塑造一个丰富、美好的体悟的心灵,学生的作文园地才能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