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系列发展战略陆续实施,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却出现职业技能缺失、无法快速适应岗位、不能学以致用、难以很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等情况。在此背景下,急需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本论文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希望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促进其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继而做出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现状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之为“关键能力”;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被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之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职业核心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职业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个人的,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的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职业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现状以及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对湖外的学生就业或实习的单位进行了调查访谈。涉及政法机关、导游、销售、广告等多个行业。调查走访的对象是在这些单位实习或工作的高职学生以及这些单位的部门主管或主要负责人。
通过调研,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如下:
1.高职学生的职业期望与自身能力的矛盾
调查显示,不少学生过分相信自己,存在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高估的情况,在应聘求职时,为突显个人能力而夸夸其谈,选择职业及岗位仅凭个人兴趣爱好,对薪金、待遇要求高,工作中稍有不如意就频繁跳槽等等。这种择业观,就业观和就业心态在大学生就业本已非常严峻,而职业核心能力又相对较弱的高职学生自己人为地增添了许多困难,严重影响高职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因此,高职学生在入职前,首先就要认真分析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只有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正确地为自己谋到一份合适的职业。其次,要想在职场快速立足并站稳脚跟,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专业方向、能力大小等,进行自我分析、评价,了解自身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优势与弱项,发挥自己的潜力,筛选出急需培养提高的能力,才能制定出真正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2.用人单位的要求与高职学生的现状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需要大量高技能、高素质(以职业核心能力為主)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但结果常常是有好岗位却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是高职毕业生因为他们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不足,为求职东奔西走却又常常遇挫,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岗位,严重制约了他们的职业发展。这一矛盾还在日益凸显。因此,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应注意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因为这种能力绝大部分是无法突击准备的,主要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和养成。
3.高职院校的定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地方、行业经济发展脱节。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规模效应;专业设置及招生数量主要是根据学校特点、容量、考生人数,而不是社会对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量,盲目求大求全;人才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专业技能,忽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而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应变能力的人才。这一矛盾也说明,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开发与训练的认识严重不足。从走访的几家高职院校来看,有些学校的个别领导和老师甚至不了解职业核心能力,能够认真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并安排有专门教师和保证足够课时训练的没有一家,学校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学与培训基本停留在文件上,真正落到实处的较少。
以上就是这次调查走访所反映出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以及笔者的一点浅见。选取的样本并不普遍,分析也不一定恰当,但管中窥豹的初衷并没有变,只希望能给高职院校和学生带来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1] 邵艾群.英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研究述评[J].教育学术月刊,2010(02).
[2] 张军.“能力依赖”:当代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2.
[3] 韩庆祥.构建能力社会[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莉薇(1983-),女,苗族,湖南邵阳人,日语教师/讲师,大学本科,单位: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能力培养、竞赛指导。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现状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之为“关键能力”;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被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之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职业核心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职业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个人的,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的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职业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现状以及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对湖外的学生就业或实习的单位进行了调查访谈。涉及政法机关、导游、销售、广告等多个行业。调查走访的对象是在这些单位实习或工作的高职学生以及这些单位的部门主管或主要负责人。
通过调研,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如下:
1.高职学生的职业期望与自身能力的矛盾
调查显示,不少学生过分相信自己,存在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高估的情况,在应聘求职时,为突显个人能力而夸夸其谈,选择职业及岗位仅凭个人兴趣爱好,对薪金、待遇要求高,工作中稍有不如意就频繁跳槽等等。这种择业观,就业观和就业心态在大学生就业本已非常严峻,而职业核心能力又相对较弱的高职学生自己人为地增添了许多困难,严重影响高职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因此,高职学生在入职前,首先就要认真分析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只有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正确地为自己谋到一份合适的职业。其次,要想在职场快速立足并站稳脚跟,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专业方向、能力大小等,进行自我分析、评价,了解自身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优势与弱项,发挥自己的潜力,筛选出急需培养提高的能力,才能制定出真正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2.用人单位的要求与高职学生的现状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需要大量高技能、高素质(以职业核心能力為主)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但结果常常是有好岗位却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是高职毕业生因为他们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不足,为求职东奔西走却又常常遇挫,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岗位,严重制约了他们的职业发展。这一矛盾还在日益凸显。因此,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应注意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因为这种能力绝大部分是无法突击准备的,主要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和养成。
3.高职院校的定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地方、行业经济发展脱节。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规模效应;专业设置及招生数量主要是根据学校特点、容量、考生人数,而不是社会对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量,盲目求大求全;人才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专业技能,忽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而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应变能力的人才。这一矛盾也说明,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开发与训练的认识严重不足。从走访的几家高职院校来看,有些学校的个别领导和老师甚至不了解职业核心能力,能够认真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并安排有专门教师和保证足够课时训练的没有一家,学校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学与培训基本停留在文件上,真正落到实处的较少。
以上就是这次调查走访所反映出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以及笔者的一点浅见。选取的样本并不普遍,分析也不一定恰当,但管中窥豹的初衷并没有变,只希望能给高职院校和学生带来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1] 邵艾群.英国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研究述评[J].教育学术月刊,2010(02).
[2] 张军.“能力依赖”:当代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2.
[3] 韩庆祥.构建能力社会[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莉薇(1983-),女,苗族,湖南邵阳人,日语教师/讲师,大学本科,单位: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能力培养、竞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