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规范化有利于学生巩固加深和适当的扩大已学过的知识,规范化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等都离不开规范化的实验教学,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遵守爱劳动及节约的美德。所以,教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意义,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和做好预测工作,同时还要做好指导工作。
1.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简单化、明晰化突出主要因素地重现出来,以便进行观察、研究,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中学化学中的概念、规律、原理大都是从实验出发,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总结概括出来的。即使从原有的知识导出新的化学理论也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实验的验证),才能被确定下来。实验是教师传授化学知识、技能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化学技能的重要方法。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规范化的意义
2.1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规范化有利于学生巩固加深和适当扩大已学过的知识。例如,在检验氢气纯度的教学时(以向下排气集气法为例),取一支小试管(长约10cm)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的中间部(适当弯曲)紧握小试管的中部,让试管口朝下,把导气管插入小试管底部,大约1分钟后(教学生暗中数数字)把导气管缓缓地抽出(以防空气侵占导气管抽出后的空间),用右手拇指堵住试管口。把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朝下)平移至已经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方,把拇指移开。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把试管移出火焰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防止未燃尽的氢气的火焰点燃发生装置中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再重复上述操作,直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表明氢气已纯净)。
通过这样规范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氢气的爆炸性得到巩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验纯方法,不致于在使用氢气时手忙脚乱。
2.2规范化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规范化的实验教学能正确知道学生实验的目的,让学生弄清“看什么”,“怎么看”。要求学生的观察既全面又分清主次,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防止学生出现无目的、无要求、无方法、漫不经心观察的情况,防止他们只是立意观察那些感觉新奇或具有强烈刺激的化学现象而放过了实验目的要求观察的内容。例如,让学生观察镁带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很多同学只是对“耀眼的强光”这一现象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正确指导学生观察变化后的产物的形状,让学生明白新生成的物质是白色粉末(氧化镁)不同于变化前银白色质地柔软的镁带,从而得出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启发学生思维)。如果不是规范化的实验教学就不能正确指导学生观察的真正目的,从而不可能使同学感到有耀眼强光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错误结论。
2.3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离不开规范化的实验教学。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重在熟练,贵在规范化。规范化的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开展实验考核,严格训练学生实验室操作的规范化,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规范化的演示实验中,教师要一丝不苟的讲清仪器的性能和作用,操作的规程和原理,装配和使用的要领等,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示范,在规范化的学生实验教学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如实全面地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4培养学生遵守爱劳动及节俭的美德。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该实验规范化步骤可归结为:装一小匙氧化铜,先通一会儿纯氢(验纯)再点灯,移来移去(酒精灯)再固定。黑(氧化铜)变红(铜)了移出灯,试管冷却停通氢。该步骤突出了药品的用量(一小匙氧化铜,再多的话是一种浪费),又详实的阐述了该实验的正确步骤。若不是按步骤进行实验就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甚至炸裂试管和发生爆炸。
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规范化的方法
3.1教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的重复意义,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史上的地位: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这门科学,让学生明白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从化学实验中可以认识物质其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2教师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和做好预试,以免给规范化的实验教学造成混乱,顾此失彼,以致使之于被动。其中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药品、器材等无一遗漏,规格质量及至清洁无差错,按先后使用的顺序摆放整齐。预试时,对实验的一切条件如药品纯度、浓度和质量、仪器大小规格,实验的温度、压力、温度、反应时间的长短、正常现象和异常现象等进行探索。
3.3要做好指导工作。包括:①指导预习(预习实验教材和课本上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做到明确实验目的,清楚实验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理解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②指导学生观察的目的和方法(即看什么,怎么看,要求学生即全面又分清主次的观察;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器官参加观察活动,全面、正确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只有进行规范化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四化建设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
收稿日期:2008-09-05
1.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简单化、明晰化突出主要因素地重现出来,以便进行观察、研究,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中学化学中的概念、规律、原理大都是从实验出发,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总结概括出来的。即使从原有的知识导出新的化学理论也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实验的验证),才能被确定下来。实验是教师传授化学知识、技能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化学技能的重要方法。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规范化的意义
2.1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规范化有利于学生巩固加深和适当扩大已学过的知识。例如,在检验氢气纯度的教学时(以向下排气集气法为例),取一支小试管(长约10cm)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的中间部(适当弯曲)紧握小试管的中部,让试管口朝下,把导气管插入小试管底部,大约1分钟后(教学生暗中数数字)把导气管缓缓地抽出(以防空气侵占导气管抽出后的空间),用右手拇指堵住试管口。把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朝下)平移至已经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方,把拇指移开。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把试管移出火焰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防止未燃尽的氢气的火焰点燃发生装置中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再重复上述操作,直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表明氢气已纯净)。
通过这样规范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氢气的爆炸性得到巩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验纯方法,不致于在使用氢气时手忙脚乱。
2.2规范化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规范化的实验教学能正确知道学生实验的目的,让学生弄清“看什么”,“怎么看”。要求学生的观察既全面又分清主次,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防止学生出现无目的、无要求、无方法、漫不经心观察的情况,防止他们只是立意观察那些感觉新奇或具有强烈刺激的化学现象而放过了实验目的要求观察的内容。例如,让学生观察镁带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很多同学只是对“耀眼的强光”这一现象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正确指导学生观察变化后的产物的形状,让学生明白新生成的物质是白色粉末(氧化镁)不同于变化前银白色质地柔软的镁带,从而得出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启发学生思维)。如果不是规范化的实验教学就不能正确指导学生观察的真正目的,从而不可能使同学感到有耀眼强光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错误结论。
2.3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离不开规范化的实验教学。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重在熟练,贵在规范化。规范化的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开展实验考核,严格训练学生实验室操作的规范化,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规范化的演示实验中,教师要一丝不苟的讲清仪器的性能和作用,操作的规程和原理,装配和使用的要领等,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示范,在规范化的学生实验教学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如实全面地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4培养学生遵守爱劳动及节俭的美德。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该实验规范化步骤可归结为:装一小匙氧化铜,先通一会儿纯氢(验纯)再点灯,移来移去(酒精灯)再固定。黑(氧化铜)变红(铜)了移出灯,试管冷却停通氢。该步骤突出了药品的用量(一小匙氧化铜,再多的话是一种浪费),又详实的阐述了该实验的正确步骤。若不是按步骤进行实验就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甚至炸裂试管和发生爆炸。
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规范化的方法
3.1教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的重复意义,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史上的地位: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这门科学,让学生明白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从化学实验中可以认识物质其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2教师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和做好预试,以免给规范化的实验教学造成混乱,顾此失彼,以致使之于被动。其中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药品、器材等无一遗漏,规格质量及至清洁无差错,按先后使用的顺序摆放整齐。预试时,对实验的一切条件如药品纯度、浓度和质量、仪器大小规格,实验的温度、压力、温度、反应时间的长短、正常现象和异常现象等进行探索。
3.3要做好指导工作。包括:①指导预习(预习实验教材和课本上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做到明确实验目的,清楚实验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理解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②指导学生观察的目的和方法(即看什么,怎么看,要求学生即全面又分清主次的观察;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器官参加观察活动,全面、正确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只有进行规范化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四化建设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
收稿日期:200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