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是党史教育的重要方法和形式。本课题分别在党史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方面进行实证调研,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目前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有效性的现状。在实证调研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提升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有效性的一些规律性内容和要求。
关键词:党史教育;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83-02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上海某高校入党积极分子为对象,这些全部为即将升入大学二年级的一年级学生,分别选取理工类和经济管理类入党积极分子发放调查问卷,其中理工类发放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1份,经济管理类发放120份,有效回收116份,总体有效回收率达95%。
在调查问卷中,指明了“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包括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的课堂讲授,也包括与党史联系紧密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政课课堂以及与党史相关的讲座等。问卷对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党史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同时,也进行了开放式调研,让学生写出认为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可以对教育的内容、形式等谈想法、提建议,也可以分享自己认为精彩的一堂课,并写出认为精彩的理由。
二、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党史教育者有效性的现状
在党史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主导性地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这种主导性作用具体表现为其所具有的组织功能(对教育内容、教育情境的组织)、教育功能(对教育内容的传输、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变化的引导等)、调控功能(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种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据以调控自己的组织行为和教育行为等)。”[1]教育者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这种主导性地位和作用的积极发挥。
对党史教育者的有效性现状,在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中,可以有一个概貌认识。36%的教育对象认为教育者为人师表,讲究方法,很受欢迎,35%的教育对象认为其严于说教,虽没有方法,但比较受欢迎,25%的教育对象认为其没有好的教学方法,不受欢迎,只有3%的教育对象认为其不负责任,让人反感。在“你最希望讲授党的历史课程的老师”的排序多选题中,排序第一的选项中,有46%的学生选择讲课幽默风趣,占比最多,排序第二的选项中,36%的学生选择有人格魅力,占比最多,排序第三的选项中,占比最多的是教学方法好。
(二)党史教育对象有效性的现状
1、教育对象对党史是否能满足自身某方面成长需求的价值判断。在评价学习党史对大学生发展有无用处时,63%的学生认为用处很大,31%的学生认为用处一般,只有5%的学生认为用处很小,仅有1%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用处。进一步明确学习党史的动机,48%的学生是为了提升个人素养,29%的学生是为了关心党和国家大事,16%的学生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只有7%是为了个人兴趣。
2、教育对象在需要、动机的驱动下发生的实际学习党史行为。首先在学习主动性上,如果不是必须,53%的学生偶尔会主动去了解相关党史内容,19%的学生经常主动了解,12%的学生很少会这么做,11%的学生根据兴趣而论,5%的选择不会主动了解。其次在学习态度上,知道下节是党史教育课,64%的学生选择挑感兴趣的听,27%的学生选择认真听课,8%的学生选择没兴趣听,忙自己的事情,1%的学生无所谓。最后在以課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中,37%的同学认为周围的同学在看其他书籍,31%在玩手机,21%在认真听课,3%在睡觉,其他情况占比8%。
3、教育对象对实际学习效果的评价。总体来说,62%的学生对党史基本知道一些但不算全面,21%只知道一些重大事件,13%能熟练说出各个时期的党内大事要闻,只有4%的学生不甚了解。对课堂,55%的学生选择有一堂印象依旧非常深刻的党史教育课,45%的学生选择印象很模糊。在满意度上,58%的学生比较满意,15%的学生非常满意,27%的学生不太满意。在育人效果上,42%的学生认为比较有效,31%的学生认为基本有效,14%的学生认为很有效果,12%的学生认为效果不大。
(三)党史教育内容有效性的现状
1、目前党史教育内容有效性的现状。对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出现的最大问题,44%的学生认为是内容枯燥空洞,与学生生活实际太远,占比最多。在周围同学对党史教育课出现问题的评价中,排序第一的是内容枯燥无聊,第二是形式单一,单纯的理论讲授,第三是讲大道理。大部分同学认为目前学习党史不积极的主要原因,第一是相关内容单调枯燥,第二是长期古板的教育方式令人不感兴趣,第三是离现实太远,没有实际用处。
2、提升有效性对策措施。对于提升课堂党史教育有效性的最有效措施,27%的学生认为要真正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占比最多。对于提高课堂党史教育针对性最有效的措施,41%的学生认为案例要贴近现实,占比对多,37%的学生认为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
(四)党史教育方法实效性的现状
1、常见的教学方法现状。课堂党史教育中最经常见到的教学方法,54%的学生选择教师是课堂绝对中心,教师讲学生听,34%的学生选择学生是课堂中心,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等形式积极参与其中,12%的学生认为教师是课堂中心,但是会有少部分的互动。进一步总结最常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54%的学生认为是教师“一言堂”,进行“填鸭式”教学,18%的学生选择不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1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形式单一、呆板,13%的学生认为是学生互动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
2、多媒体教学方式状况。在党史教育教学中,29%的学生认为教师都使用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手段,来增加教育效果,26%的学生选择经常有,34%的学生选择有时有,而选择很少和没有的分别只占10%和1%。在使用效果上,2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效,44%的学生认为影响比较有效,21%的学生认为基本有效,分别只有10%和1%的学生认为效果不明显和无效。 三、进一步提升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一)教育者有效性的实现
1、教育者要成为“立体的人”。如调研结果显示,教育对象最期待教育者是幽默风趣的人,其次要有人格魅力,再次才是教学方法好。因此,教育者首先要成为“立体的人”,既有渊博的党史知识,有深刻的理论功底,也要有幽默感,有激情,能真诚面对教育对象,成为一个有鲜明个性魅力的人,才能更好实现党史教育的有效性。
2、教育者要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它“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由积极的、自信的、有为的动态心理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2]通过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变不利的教育情境为有利的教育情境,从而达成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3、教育者要着力于“要素匹配”问题。教育者的主导性地位和作用,使其要努力在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之间实现结构之间的相互匹配。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身心特点,选择相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教育对象有效性的实现
“人的活动的有效性的源泉就在于人的活动本身,在于这种活动的投入过程中主体作用的有效性。”[3]教育对象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
1、教育对象要有积极的主体意识。一方面,教育对象要改变传统的消极被动的等待心理,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达成教育过程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党史教育的有效性,归根结底,要从教育对象的知识掌握、信念转化、行为改变等方面进行衡量,教育对象只有具有积极的主体意识,才能有效进行这些环节。
2、教育对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的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被教育者,取决于他有无认识周围世界的愿望,有没有学习科学文化成就、掌握社会主义生活规范和准则的积极性和自觉性。”[4]因此,教育对象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活跃的需要-动机的激发下,产生积极有效的学习行为。
(三)党史教育内容有效性的实现
1、要具有鲜明性。党史教育内容,首先要具有鲜明性,对宣传什么、揭示什么、反对什么要有明确的立场,才能从根基上、方向上保证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2、要密切联系实际。“无论课堂上所学的教材具有多么充实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总是把认识的目的放在第一位:知道它,学会它,记熟它。而且教师也是全力以赴地追求这一点。这个目的越是被置于首要地位,它就越是有力地占据了学生的内在力量,而思想也就越来越远地退居次要地位,从而把知识转化为信念的有效系数就越来越低。在学生很少思考,很少分析事實、现象和规律性的实质的地方,这个有效系数是最低的。”[5]在开放式调研中也可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的要求是最强烈的,这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3、要侧重讲授认识的方法和规律。2012年4月26日,人民日报社长张研农在复旦大学作《人民日报的历史担当与创新追求》演讲,提到“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有1955万,人民日报现在的发行量是280多万份,这意味着,姚晨的每次发言受众,要比人民日报的发行量多出近7倍。张研农又说曾听过一些年轻人调侃,看半天微博,要看7天新闻联播才能治愈。这些话语,虽有调侃的意味和不甚精确的成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影响力的日益深入。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下,通过讲授相关党史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认识的方法和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爆炸下,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主流,显得更为重要。“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6]
(四)党史教育方法有效性的实现
皮亚杰认为“好的教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效能,甚至加速他们的精神成长而无所害。”[7]党史教育方法有效性的实现,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有效性的内在要求。
1、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切有效果的教育工作,都应以受教育者本人的德育活动为其内在条件……形成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就取决于这种德育工作,取决于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推进并指导这种德育活动。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此。”[8]这种教育方法,首先应该使学生觉得是有吸引力的,其次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即“教育方法具有调动教育对象自身接受能动性的刺激性和推动性。”[9]最后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以主人翁参与的愉悦。在开放式调研中也可看到,互动、参与、交流、讨论、案例(例子)、多使用多媒体成为最经常见到的建议。
2、要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党史育人,落脚点在“育”,关键在于教育对象思想认识的变化,这就需要教育对象积极投入知识学习和思考过程,需要教育对象运用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这一过程加以引导和启发,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一味地“讲大道理”。“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处在健康清醒状态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10]只有在自由思考的空间中,学生才能真正从内心接受知识、改变认识、转变观念。
参考文献:
[1][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62,94.
[2][3]郭湛.人活动的效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5,43.
[4]苏共中央直属社会科学院心理学和教育学教研组.党的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139.
[5]转引自傅统先,张文郁.教育哲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169.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6.
[7]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67.
[8]C.兀.鲁宾斯坦.心理学的原则及其发展途径[M].莫斯科:1959:138.转引自伊·斯·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5-106.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6-427.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关键词:党史教育;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83-02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上海某高校入党积极分子为对象,这些全部为即将升入大学二年级的一年级学生,分别选取理工类和经济管理类入党积极分子发放调查问卷,其中理工类发放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1份,经济管理类发放120份,有效回收116份,总体有效回收率达95%。
在调查问卷中,指明了“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包括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的课堂讲授,也包括与党史联系紧密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政课课堂以及与党史相关的讲座等。问卷对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党史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同时,也进行了开放式调研,让学生写出认为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可以对教育的内容、形式等谈想法、提建议,也可以分享自己认为精彩的一堂课,并写出认为精彩的理由。
二、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党史教育者有效性的现状
在党史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主导性地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这种主导性作用具体表现为其所具有的组织功能(对教育内容、教育情境的组织)、教育功能(对教育内容的传输、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变化的引导等)、调控功能(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种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据以调控自己的组织行为和教育行为等)。”[1]教育者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这种主导性地位和作用的积极发挥。
对党史教育者的有效性现状,在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中,可以有一个概貌认识。36%的教育对象认为教育者为人师表,讲究方法,很受欢迎,35%的教育对象认为其严于说教,虽没有方法,但比较受欢迎,25%的教育对象认为其没有好的教学方法,不受欢迎,只有3%的教育对象认为其不负责任,让人反感。在“你最希望讲授党的历史课程的老师”的排序多选题中,排序第一的选项中,有46%的学生选择讲课幽默风趣,占比最多,排序第二的选项中,36%的学生选择有人格魅力,占比最多,排序第三的选项中,占比最多的是教学方法好。
(二)党史教育对象有效性的现状
1、教育对象对党史是否能满足自身某方面成长需求的价值判断。在评价学习党史对大学生发展有无用处时,63%的学生认为用处很大,31%的学生认为用处一般,只有5%的学生认为用处很小,仅有1%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用处。进一步明确学习党史的动机,48%的学生是为了提升个人素养,29%的学生是为了关心党和国家大事,16%的学生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只有7%是为了个人兴趣。
2、教育对象在需要、动机的驱动下发生的实际学习党史行为。首先在学习主动性上,如果不是必须,53%的学生偶尔会主动去了解相关党史内容,19%的学生经常主动了解,12%的学生很少会这么做,11%的学生根据兴趣而论,5%的选择不会主动了解。其次在学习态度上,知道下节是党史教育课,64%的学生选择挑感兴趣的听,27%的学生选择认真听课,8%的学生选择没兴趣听,忙自己的事情,1%的学生无所谓。最后在以課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中,37%的同学认为周围的同学在看其他书籍,31%在玩手机,21%在认真听课,3%在睡觉,其他情况占比8%。
3、教育对象对实际学习效果的评价。总体来说,62%的学生对党史基本知道一些但不算全面,21%只知道一些重大事件,13%能熟练说出各个时期的党内大事要闻,只有4%的学生不甚了解。对课堂,55%的学生选择有一堂印象依旧非常深刻的党史教育课,45%的学生选择印象很模糊。在满意度上,58%的学生比较满意,15%的学生非常满意,27%的学生不太满意。在育人效果上,42%的学生认为比较有效,31%的学生认为基本有效,14%的学生认为很有效果,12%的学生认为效果不大。
(三)党史教育内容有效性的现状
1、目前党史教育内容有效性的现状。对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出现的最大问题,44%的学生认为是内容枯燥空洞,与学生生活实际太远,占比最多。在周围同学对党史教育课出现问题的评价中,排序第一的是内容枯燥无聊,第二是形式单一,单纯的理论讲授,第三是讲大道理。大部分同学认为目前学习党史不积极的主要原因,第一是相关内容单调枯燥,第二是长期古板的教育方式令人不感兴趣,第三是离现实太远,没有实际用处。
2、提升有效性对策措施。对于提升课堂党史教育有效性的最有效措施,27%的学生认为要真正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占比最多。对于提高课堂党史教育针对性最有效的措施,41%的学生认为案例要贴近现实,占比对多,37%的学生认为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
(四)党史教育方法实效性的现状
1、常见的教学方法现状。课堂党史教育中最经常见到的教学方法,54%的学生选择教师是课堂绝对中心,教师讲学生听,34%的学生选择学生是课堂中心,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等形式积极参与其中,12%的学生认为教师是课堂中心,但是会有少部分的互动。进一步总结最常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54%的学生认为是教师“一言堂”,进行“填鸭式”教学,18%的学生选择不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1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形式单一、呆板,13%的学生认为是学生互动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
2、多媒体教学方式状况。在党史教育教学中,29%的学生认为教师都使用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手段,来增加教育效果,26%的学生选择经常有,34%的学生选择有时有,而选择很少和没有的分别只占10%和1%。在使用效果上,2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效,44%的学生认为影响比较有效,21%的学生认为基本有效,分别只有10%和1%的学生认为效果不明显和无效。 三、进一步提升以课堂讲授形式开展党史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一)教育者有效性的实现
1、教育者要成为“立体的人”。如调研结果显示,教育对象最期待教育者是幽默风趣的人,其次要有人格魅力,再次才是教学方法好。因此,教育者首先要成为“立体的人”,既有渊博的党史知识,有深刻的理论功底,也要有幽默感,有激情,能真诚面对教育对象,成为一个有鲜明个性魅力的人,才能更好实现党史教育的有效性。
2、教育者要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它“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由积极的、自信的、有为的动态心理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2]通过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变不利的教育情境为有利的教育情境,从而达成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3、教育者要着力于“要素匹配”问题。教育者的主导性地位和作用,使其要努力在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之间实现结构之间的相互匹配。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身心特点,选择相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教育对象有效性的实现
“人的活动的有效性的源泉就在于人的活动本身,在于这种活动的投入过程中主体作用的有效性。”[3]教育对象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
1、教育对象要有积极的主体意识。一方面,教育对象要改变传统的消极被动的等待心理,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达成教育过程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党史教育的有效性,归根结底,要从教育对象的知识掌握、信念转化、行为改变等方面进行衡量,教育对象只有具有积极的主体意识,才能有效进行这些环节。
2、教育对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的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被教育者,取决于他有无认识周围世界的愿望,有没有学习科学文化成就、掌握社会主义生活规范和准则的积极性和自觉性。”[4]因此,教育对象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活跃的需要-动机的激发下,产生积极有效的学习行为。
(三)党史教育内容有效性的实现
1、要具有鲜明性。党史教育内容,首先要具有鲜明性,对宣传什么、揭示什么、反对什么要有明确的立场,才能从根基上、方向上保证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2、要密切联系实际。“无论课堂上所学的教材具有多么充实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总是把认识的目的放在第一位:知道它,学会它,记熟它。而且教师也是全力以赴地追求这一点。这个目的越是被置于首要地位,它就越是有力地占据了学生的内在力量,而思想也就越来越远地退居次要地位,从而把知识转化为信念的有效系数就越来越低。在学生很少思考,很少分析事實、现象和规律性的实质的地方,这个有效系数是最低的。”[5]在开放式调研中也可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的要求是最强烈的,这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3、要侧重讲授认识的方法和规律。2012年4月26日,人民日报社长张研农在复旦大学作《人民日报的历史担当与创新追求》演讲,提到“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有1955万,人民日报现在的发行量是280多万份,这意味着,姚晨的每次发言受众,要比人民日报的发行量多出近7倍。张研农又说曾听过一些年轻人调侃,看半天微博,要看7天新闻联播才能治愈。这些话语,虽有调侃的意味和不甚精确的成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影响力的日益深入。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下,通过讲授相关党史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认识的方法和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爆炸下,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主流,显得更为重要。“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6]
(四)党史教育方法有效性的实现
皮亚杰认为“好的教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效能,甚至加速他们的精神成长而无所害。”[7]党史教育方法有效性的实现,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有效性的内在要求。
1、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切有效果的教育工作,都应以受教育者本人的德育活动为其内在条件……形成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就取决于这种德育工作,取决于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推进并指导这种德育活动。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此。”[8]这种教育方法,首先应该使学生觉得是有吸引力的,其次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即“教育方法具有调动教育对象自身接受能动性的刺激性和推动性。”[9]最后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以主人翁参与的愉悦。在开放式调研中也可看到,互动、参与、交流、讨论、案例(例子)、多使用多媒体成为最经常见到的建议。
2、要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党史育人,落脚点在“育”,关键在于教育对象思想认识的变化,这就需要教育对象积极投入知识学习和思考过程,需要教育对象运用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这一过程加以引导和启发,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一味地“讲大道理”。“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处在健康清醒状态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10]只有在自由思考的空间中,学生才能真正从内心接受知识、改变认识、转变观念。
参考文献:
[1][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62,94.
[2][3]郭湛.人活动的效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5,43.
[4]苏共中央直属社会科学院心理学和教育学教研组.党的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139.
[5]转引自傅统先,张文郁.教育哲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169.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6.
[7]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67.
[8]C.兀.鲁宾斯坦.心理学的原则及其发展途径[M].莫斯科:1959:138.转引自伊·斯·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5-106.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6-427.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