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教育史是从古希腊柏拉图那篇传世著作《理想国》开始的,在书中,他主要强调了对于幼儿的教育义务,应该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来承担,而教育形式可以是做游戏、讲故事、还有学音乐。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于幼儿教育,更多强调的是父母的义务。随着时代发展,德国教育家又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有些父母不能胜任早期教育的任务,所以需要建立幼儿托管机构,即早教机构来进行,德国于1837年开办了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德国幼教的细节
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地写进了德国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绘制地图是德国人独创的教育方式,在德国海滨的沙滩上,常常可以看到幼儿在父母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附近的街道等,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一遍遍理清思路,形象思维凝聚,并逐步演变为逻辑思维。德国幼儿教育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与环境教育。这是一种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的教育;二是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就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熟悉使用各种玩具,培养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掌握家务劳动技能,熟悉交通规则,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进行模拟练习以助成长。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以直观体验自然过程。德国教育界普遍认为,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条件。
德国孩子一般3岁上幼儿园。在为期3年的幼儿园阶段,他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局,学习灭火和躲避火灾;参观市政府,通过和市长交流,观察他如何为民服务;坐有轨电车,学会记回家路线;跟老师去超市,学习付钱和选货。3年后,他们会具备初步的生存能力。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学完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行为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中国的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想法,将孩子关在教室里,按照老师的想法进行书写、认读、计算,磨灭了孩子们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
中欧父母的育儿级差
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生存层次的,以至于家长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另一个就是强调丛林法则,诸如“以牙还牙”的理念被植入孩子大脑。虽然我不否认目前有些中国父母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觉醒,开始和欧洲接轨,但是大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依然很初级,理念层次还停留在一个较为原始的状态。
反观欧洲父母,他们非常在意自己孩子的自尊,并且会启发他们肯定自己的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欧洲父母特别在意孩子的心理感受。他们教育孩子的理念已经摒弃了仅仅为了保证孩子未来生存的层次,而上升到孩子立足世界,实现自身价值的阶段。此外,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普遍崇文,更多强调的是服从,所以中国父母都试图操控自己的孩子,一旦孩子没有服从父母的意志,父母都会生气;而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是依靠武力征服,才使得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所以欧洲人崇尚力量、勇气、自信。在欧洲,父母为激发孩子的独立精神,吃饭会采取AA制,即使和父母也是如此。
除此以外,中国父母还普遍存在一个教育理念的误区,那就是将“是否听话”作为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没有之一。父母并非完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完全听从父母的意志,长此以往,将给孩子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
中国的幼儿教育向来缺乏人格和独立思维的培养。孩子心智不成熟,事实上有些知识的确让孩子不那么容易接受,而恰恰孩子的真正需求似乎才应该是全社会关注的,再加上如今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的紧张局面,使得父母依然不惜一切代价地让自己的孩子进入那些所谓的“好幼儿园”。原本纯粹的幼儿教育,变成了家长之间的“资源暗战”,这就失去了教育本身的目的。当然,中国一些传统的优秀教育理念还是应该得到继承,因为这是中国文化当中的一部分,而同时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尤其是中国家长。我们现在都在提倡与国际接轨,接受国际教育,我认为首先中国的父母的视野和思维就应该与世界同步,把世界最先进的幼儿教育引进中国,当然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引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我们的理性表达。
一个家庭如果不重视教育,那么无论多么富有,这个家庭都将毫无前途。100年前梁启超就大声疾呼:“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正在迈向世界大国行列,所以家庭教育绝不仅仅关系到社会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地写进了德国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绘制地图是德国人独创的教育方式,在德国海滨的沙滩上,常常可以看到幼儿在父母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附近的街道等,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一遍遍理清思路,形象思维凝聚,并逐步演变为逻辑思维。德国幼儿教育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与环境教育。这是一种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的教育;二是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就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熟悉使用各种玩具,培养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掌握家务劳动技能,熟悉交通规则,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进行模拟练习以助成长。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以直观体验自然过程。德国教育界普遍认为,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条件。
德国孩子一般3岁上幼儿园。在为期3年的幼儿园阶段,他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局,学习灭火和躲避火灾;参观市政府,通过和市长交流,观察他如何为民服务;坐有轨电车,学会记回家路线;跟老师去超市,学习付钱和选货。3年后,他们会具备初步的生存能力。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学完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行为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中国的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想法,将孩子关在教室里,按照老师的想法进行书写、认读、计算,磨灭了孩子们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
中欧父母的育儿级差
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生存层次的,以至于家长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另一个就是强调丛林法则,诸如“以牙还牙”的理念被植入孩子大脑。虽然我不否认目前有些中国父母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觉醒,开始和欧洲接轨,但是大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依然很初级,理念层次还停留在一个较为原始的状态。
反观欧洲父母,他们非常在意自己孩子的自尊,并且会启发他们肯定自己的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欧洲父母特别在意孩子的心理感受。他们教育孩子的理念已经摒弃了仅仅为了保证孩子未来生存的层次,而上升到孩子立足世界,实现自身价值的阶段。此外,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普遍崇文,更多强调的是服从,所以中国父母都试图操控自己的孩子,一旦孩子没有服从父母的意志,父母都会生气;而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是依靠武力征服,才使得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所以欧洲人崇尚力量、勇气、自信。在欧洲,父母为激发孩子的独立精神,吃饭会采取AA制,即使和父母也是如此。
除此以外,中国父母还普遍存在一个教育理念的误区,那就是将“是否听话”作为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没有之一。父母并非完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完全听从父母的意志,长此以往,将给孩子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
中国的幼儿教育向来缺乏人格和独立思维的培养。孩子心智不成熟,事实上有些知识的确让孩子不那么容易接受,而恰恰孩子的真正需求似乎才应该是全社会关注的,再加上如今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的紧张局面,使得父母依然不惜一切代价地让自己的孩子进入那些所谓的“好幼儿园”。原本纯粹的幼儿教育,变成了家长之间的“资源暗战”,这就失去了教育本身的目的。当然,中国一些传统的优秀教育理念还是应该得到继承,因为这是中国文化当中的一部分,而同时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尤其是中国家长。我们现在都在提倡与国际接轨,接受国际教育,我认为首先中国的父母的视野和思维就应该与世界同步,把世界最先进的幼儿教育引进中国,当然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引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我们的理性表达。
一个家庭如果不重视教育,那么无论多么富有,这个家庭都将毫无前途。100年前梁启超就大声疾呼:“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正在迈向世界大国行列,所以家庭教育绝不仅仅关系到社会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