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研究:兴趣对人们的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从要正确引导学生、要有良好教学艺术、要有创新教学模式、要有竞争评价机制和要与学生多交流五方面入手,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途径
中学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喜欢填鸭式、死缠烂打式教学,多上几节课,或让学生多做一些题目,学生或许能够取得暂时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逐步增强,学生已经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所以很多老师抱怨“讲了多少遍还错”,“做了又讲,讲了又做,结果一考还是错了”。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时,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痛苦,当然也有助于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中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要正确引导学生
第一,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人们丰富的想象、很多伟人的创造都离不开数学,在数学的学习中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很多思维能力(发散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而这些能力直接决定了你以后在生活上,工作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思想的灌输会使学生对数学有重新的认识。
第二,结合学科特点,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数学是一门能力型、思维型学科,学生如果只在课堂上花一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说预习,只有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才会对这节课所讲知识、所需能力有大致的了解,也才会对自己学好这一节课有足够的信心,从而产生一定的兴趣。试想,如果不去预习,听课一片茫然,怎么会有兴趣进行数学学习?
第三,引导学生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标,比如:晚上回去认真复习,争取家庭作业不错或少错。目标虽不大,但是一旦实现了,学生们自然找到了成功感,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一分信心,这对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所谓“积少成多”,如果学生们不断地为自己设置一些小目标,不停的成功,不停的奋斗,不停的超越,使自己不停的激励自己,在这些反复过程中,信心自然足了,兴趣也就自然产生了,这将会起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
二、要有良好教学艺术
具备良好教学艺术素质的教师容易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效果呢?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把快乐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理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学到了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到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数学概念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三、要有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中我们应该变换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单调地较长时间地从事一项活动。有些老师在整个课堂上只是一味的讲述、强调,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新课程改革的最人理念就是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把探索权、思考权留给学生,包办代替只能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老师更多的应该是引导,设置问题由学生用单独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结论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诱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快乐,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学生们才能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進。集思广益,热烈的讨论,欢快的学习氛围,既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因为自己是真正的主人,并没有被“牵着鼻子走”,时间久了,主动学习、探索的意识会逐步加强,由要他学变成他要学,学习的兴趣会真正的提高。
四、要有竞争评价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应该不断的适当的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通过不断的“比、赶、超”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不断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提高学习的动力源泉。比如,问题提出后,分小组进行讨论,看哪个小组得到的结论更加完善,哪个小组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个问题分析的更为独特:对于那些平时表现不怎么好或者基础差的学生,如果能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讨论要适当的进行加分。这样,死板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就会立刻有了朝气,学生会在这种竞争中找到快乐,从而忘记自己是在上课、在做作业,把枯燥的变为有趣的、死板的变成生动的东西。平时适当提高作业或考试的评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视,得了高分,他们就高兴,得了低分,他们就伤心。老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提高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不仅会增强学习信心,而且会越学越有兴趣。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艺术手段。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每次考数学都是不及格,他会对数学感兴趣吗?
五、要与学生多交流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希望别人关注的意识逐步增强,交流的欲望也大有提高。但我们绝大多数老师只忙于钻研教材、批改作业、分析试卷,和学生一同交流的时问很少甚至为零,由于缺乏沟通,学生对老师缺乏理解,缺乏信任,对老师说的话往往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师布置的的作业,学生只当做是一项任务去完成,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效果不言而喻。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不折不扣的完成教学任务,还应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知道学生所想、所需、所知、所感,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采取相对应的教学调整,及时的抓牢学生的心,让学生对老师始终保持一份热心,才更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并保持住浓厚的兴趣。
总之,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学生心理的不断变化,学习兴趣的培养还需要我们不停地研究以顺应时代的进步,教师需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以寻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途径
中学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喜欢填鸭式、死缠烂打式教学,多上几节课,或让学生多做一些题目,学生或许能够取得暂时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逐步增强,学生已经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所以很多老师抱怨“讲了多少遍还错”,“做了又讲,讲了又做,结果一考还是错了”。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时,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痛苦,当然也有助于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中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要正确引导学生
第一,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人们丰富的想象、很多伟人的创造都离不开数学,在数学的学习中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很多思维能力(发散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而这些能力直接决定了你以后在生活上,工作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思想的灌输会使学生对数学有重新的认识。
第二,结合学科特点,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数学是一门能力型、思维型学科,学生如果只在课堂上花一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说预习,只有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才会对这节课所讲知识、所需能力有大致的了解,也才会对自己学好这一节课有足够的信心,从而产生一定的兴趣。试想,如果不去预习,听课一片茫然,怎么会有兴趣进行数学学习?
第三,引导学生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标,比如:晚上回去认真复习,争取家庭作业不错或少错。目标虽不大,但是一旦实现了,学生们自然找到了成功感,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一分信心,这对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所谓“积少成多”,如果学生们不断地为自己设置一些小目标,不停的成功,不停的奋斗,不停的超越,使自己不停的激励自己,在这些反复过程中,信心自然足了,兴趣也就自然产生了,这将会起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
二、要有良好教学艺术
具备良好教学艺术素质的教师容易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效果呢?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把快乐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理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学到了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到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数学概念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三、要有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中我们应该变换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单调地较长时间地从事一项活动。有些老师在整个课堂上只是一味的讲述、强调,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新课程改革的最人理念就是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把探索权、思考权留给学生,包办代替只能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老师更多的应该是引导,设置问题由学生用单独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结论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诱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快乐,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学生们才能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進。集思广益,热烈的讨论,欢快的学习氛围,既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因为自己是真正的主人,并没有被“牵着鼻子走”,时间久了,主动学习、探索的意识会逐步加强,由要他学变成他要学,学习的兴趣会真正的提高。
四、要有竞争评价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应该不断的适当的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通过不断的“比、赶、超”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不断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提高学习的动力源泉。比如,问题提出后,分小组进行讨论,看哪个小组得到的结论更加完善,哪个小组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个问题分析的更为独特:对于那些平时表现不怎么好或者基础差的学生,如果能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讨论要适当的进行加分。这样,死板的学习和课堂教学就会立刻有了朝气,学生会在这种竞争中找到快乐,从而忘记自己是在上课、在做作业,把枯燥的变为有趣的、死板的变成生动的东西。平时适当提高作业或考试的评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视,得了高分,他们就高兴,得了低分,他们就伤心。老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提高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不仅会增强学习信心,而且会越学越有兴趣。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艺术手段。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每次考数学都是不及格,他会对数学感兴趣吗?
五、要与学生多交流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希望别人关注的意识逐步增强,交流的欲望也大有提高。但我们绝大多数老师只忙于钻研教材、批改作业、分析试卷,和学生一同交流的时问很少甚至为零,由于缺乏沟通,学生对老师缺乏理解,缺乏信任,对老师说的话往往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师布置的的作业,学生只当做是一项任务去完成,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效果不言而喻。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不折不扣的完成教学任务,还应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知道学生所想、所需、所知、所感,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采取相对应的教学调整,及时的抓牢学生的心,让学生对老师始终保持一份热心,才更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并保持住浓厚的兴趣。
总之,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学生心理的不断变化,学习兴趣的培养还需要我们不停地研究以顺应时代的进步,教师需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以寻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