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外沟通,也就是延伸课外阅读。它能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丰富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怎样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结合起来,使知识向能力迁移,阅读向社会延伸,课内向课外延伸,笔者认为可以从培养学生善写、善读、善观、善画、善演等等的语言能力及习惯入手,从而陶冶美感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善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在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为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就要关注个体差异,设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是打基础阶段,因此,我做到留有必要的作业外,更把一定时间留给学生,留给他们选择的余地。
二、善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入教材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阅读,厚积薄发,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语文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课外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以指导读和开放自由读相结合。指导读是学完一篇课文利用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读另外几篇文章。因此,指导学生有选择、多方式、高质量地阅读和使用书籍,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在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也可以对课文内容、写法作出评价或对课文作出补充、修正……还可以充分利用汇报、演讲、朗诵、研讨开故事会等活动介绍好书、交流心得。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读中积累知识,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陶冶情操,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精神。这样课内外结合起来,即丰富了学生知识领域,扩展了知识视野,又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善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入社区,走入社会。观察活动作业就是小学儿童智慧启蒙的真正学校,是打开儿童智慧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观察积累材料,培养能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兴趣,激发求知欲。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结合课内学习内容,布置观察作业。同时,为了配合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我们指导学生在家里养花、养小动物;夏天下雷震雨时,我让学生观察天的变化;秋天下小雨,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领略秋雨的多彩;当初冬起大雾时,我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雾中、雾散的景色;冬天下大霜,我又让学生到户外体会霜中的景色……这样,学生在观中学,学中观,文景结合,师生会触景生情,因此也就有了如下精彩的汇报:“我观察夜晚的天空,找到了北斗七星!”“我发现金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我看到了蜜蜂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和‘摆尾舞’。”“我真的欣赏到了月光花在晚上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通过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四、善画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忠实原文,动手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原文或部分段落。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由于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布置一些涂涂画画的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当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结果,落日的余晖、结满果子的椰子树、艳丽的海水、千奇百怪的贝壳、庞大有趣的海龟、翱翔的海鸥等,一一进入学生的作业。学生通过亲手绘画,既培养了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通过绘画,还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五、善演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表演是思想的外化,是才气的展示,是能力的发挥,表演是一门融语言、动作、神情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让学生把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能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也能使欣赏的同学从中受到情感体验,获得提高和发展。低年级教材大多数是故事性很强的童话、寓言、名人名事,很适合编排课本剧,即使有些短小的古诗、儿歌,看似简单,经过创造性地联想,也能编排出生动有趣的课本剧。
总之,“沟通语文课堂内外”的改革还有这更为广阔的空间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一定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全面有效的发挥。
一、善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在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为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就要关注个体差异,设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是打基础阶段,因此,我做到留有必要的作业外,更把一定时间留给学生,留给他们选择的余地。
二、善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入教材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阅读,厚积薄发,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语文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课外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以指导读和开放自由读相结合。指导读是学完一篇课文利用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读另外几篇文章。因此,指导学生有选择、多方式、高质量地阅读和使用书籍,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在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也可以对课文内容、写法作出评价或对课文作出补充、修正……还可以充分利用汇报、演讲、朗诵、研讨开故事会等活动介绍好书、交流心得。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读中积累知识,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陶冶情操,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精神。这样课内外结合起来,即丰富了学生知识领域,扩展了知识视野,又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善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入社区,走入社会。观察活动作业就是小学儿童智慧启蒙的真正学校,是打开儿童智慧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观察积累材料,培养能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兴趣,激发求知欲。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结合课内学习内容,布置观察作业。同时,为了配合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我们指导学生在家里养花、养小动物;夏天下雷震雨时,我让学生观察天的变化;秋天下小雨,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领略秋雨的多彩;当初冬起大雾时,我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雾中、雾散的景色;冬天下大霜,我又让学生到户外体会霜中的景色……这样,学生在观中学,学中观,文景结合,师生会触景生情,因此也就有了如下精彩的汇报:“我观察夜晚的天空,找到了北斗七星!”“我发现金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我看到了蜜蜂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和‘摆尾舞’。”“我真的欣赏到了月光花在晚上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通过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四、善画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忠实原文,动手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原文或部分段落。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由于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布置一些涂涂画画的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当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结果,落日的余晖、结满果子的椰子树、艳丽的海水、千奇百怪的贝壳、庞大有趣的海龟、翱翔的海鸥等,一一进入学生的作业。学生通过亲手绘画,既培养了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通过绘画,还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五、善演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表演是思想的外化,是才气的展示,是能力的发挥,表演是一门融语言、动作、神情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让学生把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能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也能使欣赏的同学从中受到情感体验,获得提高和发展。低年级教材大多数是故事性很强的童话、寓言、名人名事,很适合编排课本剧,即使有些短小的古诗、儿歌,看似简单,经过创造性地联想,也能编排出生动有趣的课本剧。
总之,“沟通语文课堂内外”的改革还有这更为广阔的空间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一定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全面有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