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学校传染管理及公共卫生监督检查,为完善公共卫生监督体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本县市受检学校500所,从组织健全、人员设置、疾病等级制度着手,以卫生许可证、健康合格证、培训合格证的持有率为客观指标,并采用定性的方式对学校建筑设备卫生进行评价。结果 虽然学校传染病预防网络基本形成,但是疾病登记质量有待提高;学校场所三证持有率较低,农村小学较为薄弱;饮水问题较大;教师人工照明、课桌椅符合率低及厕所少、卫生条件差是学校建筑设备卫生的突出问题。结论 将学校传染病管理及学校卫生纳入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管理;公共卫生监督;学校建设设备卫生
根据我国卫生部门提出的相关文件精神,对本县市所有学校进行卫生监督执法检查。旨在通过检查、成果总结来发现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促进学校卫生的发展。本文以学校传染病管理及公共卫生监督检查为主体,选取本县市受检学校500所,从各项制度要求入手,以“三证持有率”为客观指标,采取定性方式对学校建设设备卫生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县市为单位,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由市卫生厅(局)组成专门的检查小组分赴各地检查,共检查学校500所。受检学校类型: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等。主要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监督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1.2方法
根据上述一般资料中的各项依据,检查学校预防传染病组织措施;检查学校场所及饮用水卫生;检查学校建筑设备卫生。检查以听取汇报、调查档案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传染病预防指标包括组织健全、人员配置和疾病登记等;学校场所卫生采用“三证持有率”为指标,即卫生许可证、健康合格证、培训合格证。学校建筑设备监督主要依靠定性的方式进行评价。
2结果
2.1 传染病管理情况
表1 学校传染病管理情况(%)
学校类别 学校数 组织健全 专设管理者 制度健全 疾病登记
小学 254 86.3 84.0 86.1 60.0
初、高中 146 89.0 90.2 88.7 69.1
中专 78 89.5 93.1 90.2 79.8
大学 22 95.4 97.2 93.0 85.2
从上表中可知,各类学校在预防传染病的组织、制度和人员方面已经落实措施者达到80%-90%,由此说明传染病防治网络基本形成。但在疾病登记这一重要指标上,落实程度较差,各地区间不平衡。这主要是很多学校登记制度流于形式,登记项目不全,填写不规范,缺项、漏填现象严重。
2.2 饮水卫生
在受检学校中,有42.2%受检小学、12.2%的中学、4.5%的中专和3.4%的大学无开水设施。有些只是二次供水箱,但未进行清洗消毒。而且很多小学多存在交叉使用水杯、喝冷水和隔夜水的現象,这样直接导致消化道传染病发生。
2.3 学校场所卫生
表2 学校场所卫生总体状况(%)
学校类别 持卫生许可证率 持健康合格证率 持培训合格证率
小学 20.1 38.2 36.8
初、高中 42.0 58.1 55.2
中专 33.8 51.3 51.4
大学 58.2 67.1 67.0
从上表中可知,小学三证持有率低于40%,初、高中低于60%,大学低于70%。学校场所卫生管理状况普遍低于社会场所,整体卫生管理较为薄弱。
2.4 建筑设备卫生
建筑设备卫生达标率城市优于农村,大中专优于小学初中,省级院校优于一般院校。经济发达地区的厕所、洗手、洗浴设施卫生良好,且受检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达标率在90%以上。检查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大班现象普遍,人均空间小,空气污浊缺氧,不利于学生健康,存在流行性感冒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隐患。②课桌椅高度不符合相关规定,学校领导对课桌椅卫生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愿增加相关投入。③教室照明条件差,在所有受检教室中,有78.5%的教室自然采光效果较好,但人工照明条件差,90%的教师桌面照度与国家标准不符。73%的教室在灯管悬挂高度、黑板照度、灯管桌距等方面与标准不符。④厕所卫生问题较多,很多农村小学厕所达标率不足20%,本县市某农村小学1000名学生仅一个厕所,男女蹲位各5个。厕所拥挤、卫生差,很多学生因此养成在校不喝水、憋尿的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3讨论
对于本文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学校传染病管理及公共卫生监督执法较为薄弱,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予以强化和控制。
第一,学校领导干部要提高重视程度。很多学校校长只重视升学率,不注意饮水卫生,导致学生患上肠道疾病,影响学业。因此,必须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意识,通过各项检查,提高卫生保健意识,亲自抓疾病等级制度建立,增加开水设施的投入,以此提高学校疾病控制水平。
第二,学校传染病预防,食堂、教室、宿舍和场所卫生统一由学校卫生科管理;省卫生厅、教育厅统一下发文件,建立统一健康档案,逐步实现监督程序化和规范化,强化执法职能,对出现问题的学校要限期整改,对屡教不改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以此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第三,建立规范的业务培训机制,明确校医职称评审体系,通过专项途径解决校医经济、社会待遇,提高学校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参与公共场所和监督制度的人员均要接受培训教育,主要学习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核心的法制教育,了解学校场所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掌握学校卫生监督的项目和国家标准,切实将学校卫生监督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的范畴内。
综上所述,广大学校卫生工作者要协助相关监督执法部门,针对新问题制定有效的监督执法方法,提高学校传染病管理管理,保证公共卫生监督检查的严肃性、严格性、强制性、规范性及标准性。
参考文献:
[1]赵瑞林,徐玮玮,杨志德等.济南市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107-1108.
[2]王军,朱正盛.镇江市丹徒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校医,2013,27(12):960.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管理;公共卫生监督;学校建设设备卫生
根据我国卫生部门提出的相关文件精神,对本县市所有学校进行卫生监督执法检查。旨在通过检查、成果总结来发现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促进学校卫生的发展。本文以学校传染病管理及公共卫生监督检查为主体,选取本县市受检学校500所,从各项制度要求入手,以“三证持有率”为客观指标,采取定性方式对学校建设设备卫生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县市为单位,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由市卫生厅(局)组成专门的检查小组分赴各地检查,共检查学校500所。受检学校类型: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等。主要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监督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1.2方法
根据上述一般资料中的各项依据,检查学校预防传染病组织措施;检查学校场所及饮用水卫生;检查学校建筑设备卫生。检查以听取汇报、调查档案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传染病预防指标包括组织健全、人员配置和疾病登记等;学校场所卫生采用“三证持有率”为指标,即卫生许可证、健康合格证、培训合格证。学校建筑设备监督主要依靠定性的方式进行评价。
2结果
2.1 传染病管理情况
表1 学校传染病管理情况(%)
学校类别 学校数 组织健全 专设管理者 制度健全 疾病登记
小学 254 86.3 84.0 86.1 60.0
初、高中 146 89.0 90.2 88.7 69.1
中专 78 89.5 93.1 90.2 79.8
大学 22 95.4 97.2 93.0 85.2
从上表中可知,各类学校在预防传染病的组织、制度和人员方面已经落实措施者达到80%-90%,由此说明传染病防治网络基本形成。但在疾病登记这一重要指标上,落实程度较差,各地区间不平衡。这主要是很多学校登记制度流于形式,登记项目不全,填写不规范,缺项、漏填现象严重。
2.2 饮水卫生
在受检学校中,有42.2%受检小学、12.2%的中学、4.5%的中专和3.4%的大学无开水设施。有些只是二次供水箱,但未进行清洗消毒。而且很多小学多存在交叉使用水杯、喝冷水和隔夜水的現象,这样直接导致消化道传染病发生。
2.3 学校场所卫生
表2 学校场所卫生总体状况(%)
学校类别 持卫生许可证率 持健康合格证率 持培训合格证率
小学 20.1 38.2 36.8
初、高中 42.0 58.1 55.2
中专 33.8 51.3 51.4
大学 58.2 67.1 67.0
从上表中可知,小学三证持有率低于40%,初、高中低于60%,大学低于70%。学校场所卫生管理状况普遍低于社会场所,整体卫生管理较为薄弱。
2.4 建筑设备卫生
建筑设备卫生达标率城市优于农村,大中专优于小学初中,省级院校优于一般院校。经济发达地区的厕所、洗手、洗浴设施卫生良好,且受检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达标率在90%以上。检查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大班现象普遍,人均空间小,空气污浊缺氧,不利于学生健康,存在流行性感冒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隐患。②课桌椅高度不符合相关规定,学校领导对课桌椅卫生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愿增加相关投入。③教室照明条件差,在所有受检教室中,有78.5%的教室自然采光效果较好,但人工照明条件差,90%的教师桌面照度与国家标准不符。73%的教室在灯管悬挂高度、黑板照度、灯管桌距等方面与标准不符。④厕所卫生问题较多,很多农村小学厕所达标率不足20%,本县市某农村小学1000名学生仅一个厕所,男女蹲位各5个。厕所拥挤、卫生差,很多学生因此养成在校不喝水、憋尿的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3讨论
对于本文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学校传染病管理及公共卫生监督执法较为薄弱,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予以强化和控制。
第一,学校领导干部要提高重视程度。很多学校校长只重视升学率,不注意饮水卫生,导致学生患上肠道疾病,影响学业。因此,必须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意识,通过各项检查,提高卫生保健意识,亲自抓疾病等级制度建立,增加开水设施的投入,以此提高学校疾病控制水平。
第二,学校传染病预防,食堂、教室、宿舍和场所卫生统一由学校卫生科管理;省卫生厅、教育厅统一下发文件,建立统一健康档案,逐步实现监督程序化和规范化,强化执法职能,对出现问题的学校要限期整改,对屡教不改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以此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第三,建立规范的业务培训机制,明确校医职称评审体系,通过专项途径解决校医经济、社会待遇,提高学校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参与公共场所和监督制度的人员均要接受培训教育,主要学习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核心的法制教育,了解学校场所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掌握学校卫生监督的项目和国家标准,切实将学校卫生监督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的范畴内。
综上所述,广大学校卫生工作者要协助相关监督执法部门,针对新问题制定有效的监督执法方法,提高学校传染病管理管理,保证公共卫生监督检查的严肃性、严格性、强制性、规范性及标准性。
参考文献:
[1]赵瑞林,徐玮玮,杨志德等.济南市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107-1108.
[2]王军,朱正盛.镇江市丹徒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校医,2013,27(1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