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渗透英语情感教育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时代的脚步跨入世纪,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能力。核心素养的达成依赖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品格的培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已受到广泛关注。情感教育是英语教学的手段,通过情感教育,把对学生的文化品格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时代精神呼唤情感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强自立,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发展”。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集中体现。当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情感追求。不同的时代精神赋予了我们不同的文化品格。
  1.1新的课程与情感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新的时代精神赋予了教育新的使命,那就是促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转化为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品格。每一个文化产品都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英语课程也是时代的产物,它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新课标首次把情感教育列入教學目标要求。21世纪,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用文化品格唤醒学生生命的力量。这种从一个特定时代升腾起来的崇高精神,一旦获得文化上的确认,便会成为一种永恒存在的文化品格。它强大的精神力量会激发学生强烈的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
  (1)英语教材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
  英语教材中涉及到文化的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涵盖到文化的方方面面。例如中西方重要的节假日,中国的Spring Festival,西方的Christmas Day和 Thanksgiving Day等,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故乡为话题,让学生游览了祖国的首都Beijing,也参观了英国的首都伦敦,激发学生深切的爱国情怀。另外还让学生认识了很多中外的文化名人以及他们优秀的文学作品。老舍和他的作品《Tea House》,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Romeo and Juliet》,冼星海和他的作品《Yellow River Cantata》,施特劳丝和他的作品《The Blue Danube》,让学生领略到名人和名著的魅力。英语课程的设置,除了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学习以外,还具有相当重要的育人价值。
  (2)英语教材包含丰富的情感内容
  新课程英语教材含有丰富的情感教育的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并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兴趣,从而提升优秀的文化品格。英语新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英语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一个培养学生文化品格以及促进个体生命总体成长的过程。
  英语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饱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因此教师必须深度挖掘渗透在文章中的育人思想,发挥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包括团结合作、社会责任、诚实守信、健康饮食、热爱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九年级下册第三模块Life now and then中,渗透了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在对Unit 2 I think life is better today 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弄明白50年前生活的状况,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
  ■
  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比较Life now与他们向爷爷或奶奶采访到的Life in the past进行比较。学生会清楚地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来之不易的。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会深刻地领悟到他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分享着和谐而温馨的丰衣足食,这样的生活必须倍感珍惜。
  1.2现实教育与情感教育
  分数固然很重要,那是代表智商的基本指数。但是分数之外,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素养?面向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当学生离开学校,我们给他们的人生留下点什么?如何去培养我们的学生,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生活和工作呢?
  曾几何时,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空隙,填满了学生生活的空间。过度教育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阻碍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英语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语言知识,轻语言素养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过分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的传授,而忽视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人文价值。英语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是教授新单词、讲解课文和分析语法。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是背单词、读课文和记语法。这样的英语课堂无疑是缺乏生命力的没有一点激情的课堂。这样的教育,没有用情感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是通过灌输和训练培养出成为工具的人。这样的教育根本是罔顾学生素养的形成,与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这样的局面必须改变。
  (2)情感教育的展望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落实人文精神,培养文化品格,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其自身的价值取向。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情感教育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绪,从而达到促使学生人格发展的目的。英语教学既是一个知识认知的过程,还应当是一个情感认知的过程。实施情感教育是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都向我们彰显了教育的世界趋势,那就是情感教育。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用情感教育去促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和加强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英语教学新的使命。情感教育是成为撬动学生整体学科素养和人生素养发展的有效载体。实施情感教育是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情感教育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2. 情感教育锤炼文化品格
  国内专家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这样的人能够保持愉快、开朗和乐观的情绪与情感,能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和自豪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语言具有情感的功能,情感需要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所以情感对语言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不能缺少情感,没有情感教育的课堂如一潭死水。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力度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以情激情,让课堂在情感中发展和升华。英语教师不能把英语教学视为单纯的语言教学,而要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利用情感教育锤炼文化品格。
  2.1培养能融入国际文化的文化品格
  在国际互联网时代,对外的交流更为平凡。激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文化品格,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文化使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表现的尤为明显。汉语与英语在表达方式、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要有意识的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的基本国情知识和文化背景,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风土人情等等方面。
  文化具有民族性、独特性,是变化的,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英语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在教授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学会慢慢地关注中英不同的交流方式,认识到中西思维认知的差异,并渐渐地树立文化意识,了解到中英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作为教师,更是有责任、有义务关注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而努力奋斗。英语教师在每一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的情感教育内容,把相应的文化知识贯穿在语言的教学中。
  2.2培养健全人格魅力的文化品格
  人格魅力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有很吸引人的力量。人格魅力就是一個人素养的直接反映。人格魅力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发展积极的心态,表现出真实的自我。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必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新课程英语教材涉及到很多中外的英雄人物,例如Liu Xiang, Yao Ming, Beethoven和Norman Bethune等。英语教师必须以这些人物的励志故事为抓手,有力地进行情感教育。学习这些名人的励志故事,就是一个情感教育的过程。他们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触动是巨大的。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智力水平和幸运因素,更重要的是依靠勇气、意志和拼搏精神。这样的教育,一定可以有效地触及学生的精神层面,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在人的一生中很重要,它是一种影响力。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更容易获得事业上和生活上的成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符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3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文化品格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学意识提高的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快速进步,却又导致了人文精神的严重弱化和消解。英语课程中的情感教育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应当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极力宣传人文关怀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地上。”唤起美的、积极的情感,创造富有情感的教育氛围,从这一点上说,任何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也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利用积极的情感教学,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学生的忧郁感、孤独感,激发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良好的适应性。走向核心素养,浸润人文关怀,没有内化的品格,就没有素养的意义。
  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和语言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教育,发展学生的文化品格,才能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育人目标;只有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文化品格,转化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走向核心素养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吴碧涵.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江西教师网, 2012.5.9.
  [2] 余文森.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1).
  [3] 徐瑛. 英语核心素养之文化品格的培养, 2017.3.14.
  [4] 谈菊玲.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百度文库.
  [5] 唐萍. 浅谈情感教育的作用, 2016.6.2.
  [6] 郭秋丽. 浅谈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 2012.3.24.
  [7] 毕业论文网. 关于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5.28.
  [8] 陈东永. 锤炼学校文化品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教育科学论坛, 2016(20).
  [9] 李红恩. 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M]. 西南大学出版社, 2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三中)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基于此,学生英语读写结合模式的教学是初中生在学习初中英语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巧,同时读和写之间也是紧密相连的。读能让初中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写能培养一个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是初中生内心情感的流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读与写之间的相互结合,提高初中生整体的英语学习效果。1.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读写
文章对目前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师生对廉洁文化建设的了解度、满意度较高,高校对廉洁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的形式多样、载体丰富,廉洁文化建
针对钢液钙处理的钙加入量精准计算问题,对使用经典热力学对钙处理的热力学计算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使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进行了精准钙处理计算。钙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把钢水中
文章以提升物理课堂学习效率及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核心目标,首先解释了思维导图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思维导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
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商业健康保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尤其是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之后。近几年,政府十分重视健康保险,但发展依然缓慢。本文讨论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定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提升,而且要注重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这一创新性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对症下药,各个击破,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长期的学习积累中,形成自己的英语学习体系。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有活力、有感染力的英语课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英语学
为研究集中排烟速率对烟气热分层现象的影响,采用1:20缩尺寸集中排烟隧道模型(22m长),开展2个排烟口对称开启、排烟速率在0.034~0.134m^3/s场景下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层化曲线随排烟速
随着新课改深化,英语教学中的情感目标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在语言学习中,情感因素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只有充分激发学生语言学习情感,打造富有情感气息的课堂氛围,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要求,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思想上将情感教育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 1.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情感和愿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