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一到十五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文

“封”住了快乐心情


  正月初十,阳历2月3日,机关事业单位年假后上班第一天,而企业员工按规定一周后才可返岗复工。这是记忆中有史以来最长年假,在完全猝不及防情形下,降临到了我们头上。
  猝不及防降临的还有一天天长大的可怕的新冠病毒,它彻底改变了这个春节的所有节奏,玩乐成为往事,聚会成为传说,我们成了困在家中的可怜虫,有脚不敢迈,有嘴不敢张,只好整天守在家中,躺在床上。
  从未像今年春节睡这么多觉,而且多睡觉就是多作贡献,睡懒觉竟然成了美德。路遥说过,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今年春节假期我亦如此。每天睡到上午10点多,吃完饭大约11点,一日三餐改为两餐,省了粮食,肠胃空前轻松。
  吃了睡,睡了吃,过着猪一样懒散的日子。全国上下,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处处都忙着划地为牢,严防死守,除了呆在家里,还能去哪儿呢?路上关卡重重,遍布警惕的眼睛和紧闭的嘴巴,逢到熟人打个招呼也太费劲。某日在小区遇到一女子喊我名字,那张小脸几乎被口罩遮住,仅露两个扑闪闪大眼睛,我哪知她是谁呀,又何从跟她交谈!
  前几天住到我家的岳父母,整整十天没真正出过门了。他们的女儿有交待,外面太危险,防不胜防,只能呆在家里。这可憋坏了他们,老丈人整天低头刷手机,刷着刷着打盹了,呼噜声与手机视频声齐鸣。丈母娘神情恍惚看电视,看着看着身上冷,无奈又钻被窝了。连续多日如此,谁能受得了!由于缺乏活动,丈母娘胃病又发作了。
  无所事事的日子,狭小逼仄的斗室,早晨睁眼盼黑夜,晚上睁眼盼天明,这哪是放假,纯粹在煎熬啊!
  我告诉老婆和老人家,事情没有那么严重,这儿不是武汉不是湖北,全市没有几个病例,再说外面行人少,应该多去晒太阳,走走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医生不说了嘛,对付新冠病毒还没研制出特效解药,关键要增强免疫力,让自身免疫系统把病毒消灭掉。
  我的建议奏了效。当天早饭后一家人一块下楼,这是岳父母春节来的首次外出散步。阳光很温暖,可路上很冷清。小区两个无人值守的出入口已封闭,剩下保安值守的南北两门。我们走到北门,两个保安和多名戴红袖章志愿者严阵以待,对进出者都要测量体温。门口有张桌子,堆放了一些生鲜食品和快递包裹,快递小哥严禁入内,只能把物品送到小区门口,通知居民前往领取。
  门岗新贴了一张告示,谢绝外来车辆入内。几天前亲戚开车到我家时,外来车辆还可以进入,可见防控力度正在一天天加码。各个区块能封则封,能堵则堵,把外来人员特别是重灾区人员挡在门外。我在武汉念大学时申办了身份证,一直使用当地身份证号码,两天前居委会同志打来电话,问我是否刚从武汉回来。这些天,所有涉及武汉、湖北户籍或当地手机号码的人员,一律被列为重点排查对象。听说某地还发布悬赏令,发动群众举报从武汉返乡却未上报的人员,搞得像悬赏抓罪犯一样,人人自危,谈“汉”色变,似乎武汉和湖北人民都是移动着的新冠病毒。
  我们走出小区,来到一个健身公园,现在只能绕着公园周边走。健身公园设有跑道、乒乓球桌、网球馆、篮球场、小型足球场,以及多种健身器材,平时像菜市场一样喧闹,男女老少,各得其乐。疫情爆发后公园被封闭,绳子和铁栏杆把园区严密围住,里面空空荡荡的,有个保安在来回巡查。
  “封”成了今年春节的最热词,公共场所一个接一个封闭,家家户户何尝不也在“封门谢客”?我不去你家,你不来我家,大家在自家转悠。段子说得好:上床是梦游,下床是周边游,到客厅是省内游,到厨房、卫生间、阳台是国内游,下楼扔垃圾是出国游,出了小区是太空漫游。听武汉朋友说,先是不准出城,后来不准上路,后来不准出小区,最后不准出门,每家只有三天可派一人出门买菜。
  老婆及其父母继续在健身公园周边“太空漫游”,我暂时要漫游到一两公里外的工作室了。这时捧铁饭碗的都开始干活了,我这个捧泥饭碗的更要加紧干。走,到工作室干活去!

春节最后的狂欢


  沿途所见,无一人没戴口罩。虽然钟南山院士说,不是在疫情集中区或人员聚集区,走在空旷处不一定要戴口罩,因为口罩供不应求,大家要省着用。然而人们对于病毒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戴口罩成了出门标配,如果没戴反而会觉得自己很另类,处处遭遇不怀好意的目光。想想几天前在官方疫情新闻发布会上,台上官员有的没戴口罩,有的口罩戴反了,有的鼻子裸露在外,新闻一下子上了热搜,没想到短短几天,戴口罩在城里已经成了出门标配。厦门还适时推出了网上预约口罩举措,市民从2月1日起,可登陆微信公众平台预约,预约成功者在就近的口罩销售点领购6片口罩,分批次安排市民领取,避免了大家一窝蜂抢购带来的人员聚集问题。
  路上两侧店面基本还在闭门谢客之中,店家开也不是,不开也不是,个别店家贴出了延期开业的小告示,至于延到何时则是未知数。有零星几家店面开门,包括花店、药店、小商店等,顾客稀稀拉拉,一家超市门口告知入店先测体温。公交车乘客三三两两,几部跑空的出租车慢悠悠地开着,载着生鲜食品的电动车来回穿梭,显得很忙碌。已经正月初十了,寂静得还像往年城里的正月初一。
  一会儿来到办公大楼,两个人行通道被关掉了一个,保安对着我额头量体温,我没听到熟悉的嘀一声,不知是操作不当,还是仪器故障,测了几次都没有嘀声,保安只好放行。大堂里没见到一人,电梯按键被一次性薄膜覆盖着,可能用来防止病毒遗留在按键上。这次疫情可算大大强化了讲卫生意识,知道按电梯键要用纸巾护住手指,回家后首先反复搓洗双手,鞋子要放到阳台上晒太阳杀菌,拖洗地板前喷上消毒水,等等。
  我工作室所在的楼层,共有十几间办公室,都还关着门,走廊里寂靜无声,他们还呆在城里的家中,或者乡下的老家。为了觅食,我算是早起的鸟儿了,坐在久违的办公桌前,回想起这个最最特别的春节,感触良多。   正月初九是闽南“天公生”日子,往年正月初八晚上11点,子时一到,鞭炮轰鸣,我所住区域按规定严禁燃放鞭炮,然而禁令挡不住百姓千百年形成的习俗。天公指玉皇大帝,正月初九是天公生日,这天闽南人设香案,放鞭炮,祭纸钱,纸钱是特制的大号“天公金”——一种折成金元宝的金箔纸。祭祀食品必有红龟粿(粿由米浆加配料制成),呈乌龟模样,寓意长寿。一家人点香拜天公,婴儿由母亲抱着拜,外出的家人则由家中其他人代替上香。家里祭拜后,再到宫庙里祭拜,宫庙通常会演出折子戏、歌仔戏、木偶戏等民俗活动,非常热闹喜庆。可是今年初九我没听到一声鞭炮,事后才想起“天公生”已经过掉了。
  正月初五是传统拜财神的日子,闽南民谣唱道:“初一早,初二早(早起拜年),初三困到饱(当地初三忌讳串门,可以睡懒觉),初四神落地(把年前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工作的神仙接回来),初五隔开。”隔开指的是正月拜年到此基本结束,故称隔开,商家这天祭拜财神,开门迎客,开启新一个年轮的营生。今年别说初五,就是到了初十、十五,十家店面里开门的还不到两家,餐饮店更是落寞萧条,财神爷被疫情无情地拒之门外了。
  年前我邀请几个表哥,预约正月初三中午到我家小聚;除夕之夜堂哥预约初三晚上,几个堂兄弟到他家喝两杯。这两个聚餐计划均临时叫停。听说有个婚宴正月初二举办,邀请20桌客人,来者不到2桌。比起生命安全,宴席显然算不上什么,谁愿意冒巨大风险去贪喝两杯酒呢?
  往年正月初二,我在闽西老家的门口公路上,车辆多得像落雨前的蚂蚁搬家,回娘家的车队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可今年初二,整个上午我呆坐家中,傻看外面,偶尔经过一两部车子,像落单的候鸟发出凄冷的声响。这天,丈母娘收到的红包可要大大缩水了。
  正月初一上午,按惯例到邻居长辈家拜年,在互相串门的热闹人群中,只有三个堂侄子女戴上了口罩,看他们到别家拜年时,不摘口罩不喝水不吃茶点,讲话声音闷声闷气的,我觉得特别怪异,心想这几个年轻人反应未免太过度了吧,怎么能戴着口罩向长辈拜年!
  当天午后,得知中央最高层刚开会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正月初一他们就集体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前似乎没有过。自此之后,刚刚放飞的过年心情收住了,老家热闹的赌牌现象消失了,大家缩在家里看电视刷手机。原本预备请客的好酒好菜好茶点,都留给自已家慢慢享用了。
  这才想起,除夕晚上到初一早上把我炸得彻夜难眠的鞭炮声,成了这个春节最初也是最后的狂欢。隆隆炮声迎新春,汹汹疫情锁门庭,这种春节体验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了吧!

没有花灯的元宵


  不觉已到元宵节,仍然记得二十多年前在中山公园,十多年前在白鹭洲公园,几年前在园博苑万民赏花灯、猜灯谜的热闹情形,猛然惊觉,时光抛弃你没商量!闽南元宵旧俗有“钻灯脚”,这天晚上新婚媳妇要钻花灯,钻越多越好,闽南话“灯”与“丁”谐音,钻灯脚意味着要添丁。于是平日里羞答答的她们,元宵夜装扮得花枝招展,没有半点害臊状,哪儿人多往哪钻,一些调皮孩子便起哄:“钻灯脚,生男芭!钻灯脚,生男蕉!”
  可是今年元宵节,一早起来就被一则短信吓破了胆:“如果被感染,你可能会面临——你的家门被警车、救护车围住,贴上封条!你被几个蒙面白大褂强制拖走!你家里会闯进陌生人,翻得乱七八糟,到处喷刺鼻的消毒水!你干净漂亮的家落满消毒粉,踩着很多大脚印,至少半个月不会有人来打扫……你的名字会被邻居亲朋知道,却没有人去看你!你住的楼、小区或村子,都会因你被隔离!”
  整整半个月,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几乎停摆,企业停工,商店停业,交通停运。每过一道关,必先测体温,一天我被测量不到35度,顿使我高度紧张:会不会是新冠肺炎的新变种,先低温再高烧?当天忧心忡忡,晚上辗转难眠。
  因为前几天晚上,我让哥前来吃饭。电话一打完我就后悔了:谁知他返城这几天送外卖过程中,有跟哪些人接触过?哥一到我家,我赶紧问这几天生意如何,接了多少单。哥很无奈地说,平时一天能赚三四百元,现在只能赚三四十元,我紧绷的心稍稍安定下来。
  一会吃晚饭,老婆接着问他,这几天有没有跟朋友到外头吃饭?哥说有两次在中山路吃饭,可是每次只有三四个人,餐馆禁止太多人聚餐。听他这么一说,我心又紧缩了起来。
  假设哥是A,那几个和他一块吃饭的朋友是B,这些天和B接触过的人是C,我一家三口是D,现在A和D一块吃饭,风险就来了。B有没有被不知来路的C感染?然后B把病毒传给了A,现在A再把病毒传给D。尽管哥说刚过来时检测体温是36.5度,离37.3度的危险值还有一段距离,但并不能排除病毒潜伏期体温正常情形。这次新冠比上次非典更厉害,潜伏期最长达14天,潜伏期内看不出症状。更难以防范的是,一个没有新冠肺炎的人,也可能把新冠病毒传给别人。
  自从那晚之后,接连几天我掰着手指头数日子,盼着14天赶紧過去,同时留心家人身体上任何蛛丝马迹的变化。截至元宵凌晨0点,全国已有700多人被疫情夺去生命,确诊34000多例,疑似27000多例,重症6000多例,疫情似乎正步入爆发期。
  经过多个愁云惨雾的日子,元宵节上午,阳光出人意料地灿烂,然而改变不了如临大敌的凝重气氛。随着节后返城复工人潮的涌入,各单位一天天加大盘查力度,外来涌入者先自觉隔离14天,小区租房者可能进不了小区,私家车在高速路上可能找不到出口。
  往年已挂满花灯的开放式公园,周围无一不密布着绳子和铁栅栏。小区绿植树上,依然挂着年前更换的剪纸灯笼。在小区门口,一个老师朋友配戴着志愿者红袖章,仔细盘查过往人员,他参加了“党员进社区”志愿活动,为防疫抗疫出一分力。我不是医务工作者,不是党员或公职人员,作为一介平民,能贡献的大概只有尽量不出门吧!再说了,小区边上一条鲜红的横幅,每次都把我看得胆战心惊:戴口罩总比戴呼吸机好,躺家里总比躺ICU强。
  这天,我似乎听到新冠病毒一直在嘲笑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个元宵节,我不敢奢求花灯的琳琅满目,只盼望生命的平安健康!
其他文献
初曰春  论长相和身材,谁都会把他当成邻家大男孩,可他偏偏是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荣华街派出所的一个民警,而且竟然被犯罪嫌疑人喊成了“小兰妹妹”。  他叫兰亭序,瞧这名字,很让人意外。他为此有过不少苦恼,上学那会儿,老师觉得名字好玩,没少点名让他回答问题。他自然跟爱好书法的父亲闹过别扭。  这不,兰亭序此时烦得要命,刚跟父母顶撞了几句。起因很简单,疫情当前,远在家乡的二老放心不下,非让他说说正在干
期刊
艾平  人们说灾难是一面照妖镜。我在这里想说的是,灾难更是一面显微镜。显微镜下,我们自己的,彼此的,普通者的,非凡者的,几乎所有人的,曾经隐没在岁月静好之中的内心, 猛然被抖开,小到毫厘的一次选择,大到义无反顾的一场牺牲,那眉头紧蹙忍住的一滴泪水,那将众生扛在肩头的赴汤蹈火,通通分毫毕现,真真切切 ……于是,我们知道了,当疫情莫测如海,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大海中的水滴,斑斓而真实地呈现出大海的质感
期刊
一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史无前例。  我早就预订了1月24日的飞机票,要回山东与亲人、朋友共度春节。23日下午,我决定取消行程,留在澳门。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三次不能回去与亲人共度春节。第一次是1983年,春节我留在学校,准备当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那年我22岁。第二次是2010年春节,我在英国剑桥大学访学,不便回来。  第一次在澳门过春节,感受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澳门。  早就听
期刊
李琼 2020年1月23号  全国新冠病毒确诊人数571例,均来自湖北省。  凌晨2时许,武汉开始史无前例的封城。  在医院工作多年,经历了2003年非典的我,上午出门去扫墓时马上到门口药店采购了几十个口罩,并通知亲朋好友们备货,响应的人不多,还有的人在群里和我开玩笑,家里人也认为我反应过大,免洗洗手液、酒精等我想了想就没有备(后来的事证明自己敏锐度还不够),办完事回家把口罩分给家人就存货不多了
期刊
肖云儒  这些年在“一带一路”各国跑着,有意无意结交了许多朋友。一次相识就是一颗种子,在这个关键的春天,庚子之春,种子一颗一颗从春泥中冒了出来,一茬一茬发芽了。意大利罗马:保罗与聂红梅  春节前几天,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导演保罗先生和他的华裔妻子歌唱家聂红梅,一连几次来电话和微信,问候陕西的疫情,问候西安的朋友们。尤其关心我这个“老老头”的健康。红梅说,你宅在家出不去,一定要多晒太阳,打开窗子光膀子晒
期刊
杨俊文  夜里睡不着觉,我知道,李文亮被称为“吹哨人”,在抗击疫情中不幸离世,之前受到过公安部门的训诫,因此得到世人的关注。那么,李君为何方人士,也于瞬间被人搜索完毕。随之,北镇这个地方,似乎一夜之间,便让神州皆知了。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亲,俱著声名”。之于李文亮与家乡的关系,若用余秋雨先生在《洞庭一角》里的话,显然不够不妥帖。我以为,对李文亮不能冠以“英雄”二字,也不适用“豪杰”去称
期刊
集结号  2020年2月2日中午,《美文》雜志CEO穆涛老师打来电话,温暖的问候、关怀和祝愿之后,给我下达了写作任务,口气中带着他一贯的自信和不容分说。他说:“中央政府吹响了打赢阻击战的集结号,咱们杂志也要‘结集’一下,出一期专辑。你负责联络澳门特区和国外的几位作者,加上你自己,分别就新冠疫情这一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写篇纪实性散文,半月内交稿,多纪实,少评论。其他作者我负责联络。” 随后他就把电话
期刊
弋舟  首先,这不是你的虚构。尽管,虚构几乎就是你谋生的唯一手段。  你也确定,这不是幻觉。即便,这是幻觉四起也说得过去的时刻。  午后,在准点的刹那,在阳光下或者阴霾中,它悠扬响起。没错,只是在午后,两点时——对此,你没有把握。这令人狐疑,你无从理解,若是报时的钟声,为何不在一天之中鸣响二十四次。  就在此刻,二十一点整,你屏息谛听,没有它的鸣奏。  有人听到了吗?午后两点,有人听到了吗?此刻,
期刊
李舫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然万狼异动,垂涎而候,华夏腹背芒刺。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永战矣。商客、邻家、百姓,仁义者,邻邦捐物捐资。叹山川异域,风雨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能者竭力,万民同心。众志成城,疫除,终胜,此后百年,风调雨顺,国泰君安。  从第一声划破天际的哨声到今天,已经整整六十
期刊
刘汉俊  一向英雄的武汉,忽然成了一座教人心疼的城市;一向聪明机灵勤奋敢拼的九头鸟,真的受伤了。  “你此刻的心,像一个泪包,一碰就是汪洋一片”,这是我的长诗《给武汉的一封信》里的一句。这种感觉,是这些天来我在同家乡众多亲友的密切联系中得出来的。写下“泪包”二字,我已然是泪包了。  武汉封城,春节无法回家,我只能通过手机客户端的“强国直播”看武汉。八个摄像头直播武汉的街景实况,其中一个正对长江边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