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形成指明了方向。 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阅读介质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外,还应包括视听信息、网络资讯、多媒体等等,它是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系统的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在这里,阅读已不是语文范畴内的作业,而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
一、整体感知,筛选文章信息
阅读的目的,则是读者想要准确、具体地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阅读,不是要去专业性地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分析其中包含有哪些语文知识点,而是要根据阅读目的有效地理清作者表达在文章中的内容。 另外,“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很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事实上, “课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去掌握标准答案,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阅读是以准确、具体获取文章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维活动。要教会学生如何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并据此准确筛选文章的相关信息(有用信息)。以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例,按照“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本文的阅读教学流程应该是:介绍写作背景→解题(理解“为了忘却”)→分析各部分(包括重点语句、语段)→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但是,当我们把本文的阅读目的假定为如下几点时,情况就迥然不同:第一,撰写《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五位青年作家烈士》专题报告,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人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材料;第二,准备做《鲁迅与青年作家》讲演,则要从本文收集有关五位作家与鲁迅交往的材料;第三,写作论文《试论国民党反动派对左翼文化的围剿》,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位作家受迫害的材料。同一篇课文,阅读目的不同,筛选认知的信息也就不同。这是“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无法解决的。
二、吟咏诵读,品味文本语言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深沉洗练,茅盾的沉稳劲健,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叶绍钧的质朴练达,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主体体悟,领略作品内涵
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文心雕龙》记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种美妙无穷、无与伦比的想象,无所不至地飞扬在学生们的头脑中。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和读者生活体验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对不同的文学形象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只有这种学生自我建构的文学形象才是真实、生动的。因此,对于一些语言明白通畅、文辞优美的散文、诗歌、小说,教师就应让学生在诵读中自行体悟。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做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为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四、发挥想象,创设作品形象
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涵着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并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
如教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通过比较,深刻领悟作品中同一时代女性的形象美、人格美,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如教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把握祥林嫂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写作类似“祥林嫂之死”的文章。总之,教材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最有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突出个性生命活动的民主性和参与性,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创设一个展现生命个性、能力与学业成果的良好环境,使他们的生命力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作为一种言语交流,一种平等对话,应该看做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交流的情感熔铸和个体生命活力显现的场所。只有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才能逐步铸造学生主体人文精神内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综合提高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效率。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中学(225721)
一、整体感知,筛选文章信息
阅读的目的,则是读者想要准确、具体地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阅读,不是要去专业性地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分析其中包含有哪些语文知识点,而是要根据阅读目的有效地理清作者表达在文章中的内容。 另外,“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很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事实上, “课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去掌握标准答案,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阅读是以准确、具体获取文章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维活动。要教会学生如何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并据此准确筛选文章的相关信息(有用信息)。以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例,按照“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本文的阅读教学流程应该是:介绍写作背景→解题(理解“为了忘却”)→分析各部分(包括重点语句、语段)→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但是,当我们把本文的阅读目的假定为如下几点时,情况就迥然不同:第一,撰写《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五位青年作家烈士》专题报告,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人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材料;第二,准备做《鲁迅与青年作家》讲演,则要从本文收集有关五位作家与鲁迅交往的材料;第三,写作论文《试论国民党反动派对左翼文化的围剿》,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位作家受迫害的材料。同一篇课文,阅读目的不同,筛选认知的信息也就不同。这是“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无法解决的。
二、吟咏诵读,品味文本语言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深沉洗练,茅盾的沉稳劲健,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叶绍钧的质朴练达,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主体体悟,领略作品内涵
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文心雕龙》记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种美妙无穷、无与伦比的想象,无所不至地飞扬在学生们的头脑中。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和读者生活体验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对不同的文学形象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只有这种学生自我建构的文学形象才是真实、生动的。因此,对于一些语言明白通畅、文辞优美的散文、诗歌、小说,教师就应让学生在诵读中自行体悟。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做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为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四、发挥想象,创设作品形象
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涵着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并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
如教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通过比较,深刻领悟作品中同一时代女性的形象美、人格美,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如教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把握祥林嫂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写作类似“祥林嫂之死”的文章。总之,教材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最有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突出个性生命活动的民主性和参与性,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创设一个展现生命个性、能力与学业成果的良好环境,使他们的生命力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作为一种言语交流,一种平等对话,应该看做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交流的情感熔铸和个体生命活力显现的场所。只有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原,才能逐步铸造学生主体人文精神内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综合提高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效率。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中学(22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