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学科核心素养
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信息意识)
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计算思维)
● 学习内容分析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一种让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目前来说,人工智能主要模仿了人类的三种能力:模仿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包括视觉、听觉等,如人脸识别、语音控制;模仿人类动作,包括人类手、脚等的动作,如语音合成、自动驾驶;模仿理性思考,包括推理、决策和规划等,如下棋。xDing是一款基于Scratch2.0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软件,集成了百度云AI模块,通过简单的图形化编程,就可以设计与制作出简单的人工智能作品。当前,实现人工智能的主流方法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就是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使计算机能模仿人类的智能行为。
● 学习者分析
本课学习者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交流和分享,在观察、分析、思考能力上都有非常好的表现。这个阶段的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较熟练地操作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Scratch设计出一些相对复杂的脚本,这些为xDing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可能听说过人工智能,也有学生见过甚至使用过人工智能产品,但对于什么样的技术可以称为人工智能却无从回答,也不知道其中的实现原理。
● 学习目标
(1)体验人工智能产品,认识什么是人工智能。
(2)使用xDing搭建能够识图认物的人工智能作品。
(3)剖析人工智能作品,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实现原理。
(4)借助视频和交流,体验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
● 教学过程
1.人机识物,认识人工智能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多了许多植物。
活动1:人与APP共认植物。
(1)说一说:这些植物的名字叫什么。
(2)做一做:使用“形色”APP来识别植物。
平板实际上就是一台小型计算机,但“形色”等APP使它具有了本来人类才有的识图认物的能力,这种让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就称为人工智能。我们现在常说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就是指人工智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身边的人工智能。
设计意图:人工智能离小学生的生活并不遥远,但是想让小学生理解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还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本环节先由学生自己识物,再通过“形色”APP拍照识物,让学生体验、感受这种人工智能产品的功能,从而明白人工智能就是一种让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
2.动手操作,尝试人工智能
师:这个APP很神奇吧。接下来,我们也来做一个人工智能作品。
活动2:使用xDing设计识图认物作品。
(1)打开“样例.sb2”,执行脚本,观察结果。
(2)打开“识别”控件中的下拉列表看一看,除了视频,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取信息?除了能识别植物,还可以识别什么内容?
(3)获得识别内容后,脚本是如何执行的?
(4)修改脚本,设计一个自己的人工智能作品(如表1)。
小结:通过摄像头或者照片获取需要识别的内容,脚本对获取的内容进行识别分析,识别的结果通过广播反馈给角色,由角色输出识别的结果,模仿了人类通过视觉感知客观世界的能力。
设计意图:xDing是基于Scratch2.0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软件,集成了百度云AI模块,可以实现人工智能产品的便捷开发。借助xDing软件,学生能够快速地把想法变为现实。为了降低学生从零开始进行程序设计的难度,采用“使用—修改—创作”这种教学思路,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样例作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了解软件AI模块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再通过修改样例脚本实现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做什么以及如何分步骤地做,体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3.剖析作品,理解人工智能
师:借助xDing,我们实现了识图认物的人工智能作品。那么,计算机是如何做到模仿人类识物的智能行为的呢?
活动3:探究人工智能的基本实现原理。
(1)观看微视频,思考:机器是如何获得认知能力的?在猫狗识别应用中,机器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小结:机器可以像人类一樣通过学习来获得能力。机器通过不断地看图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识图能力。图片是一种数据表现形式,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机器学习是一种向数据学习的方法。
(2)使用百度的EasyDL定制猫狗识别的图像分类模型,校验学习不同数量图片的猫狗识别智能模型,比较它们的识别能力(如表2)。
小结:训练的数据量越大,图像的识别率越高。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通过视频的动态演绎,将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机器具有智能的重要途径,从而建立起对机器学习的初步认识。借助百度的EasyDL定制化图像识别模型,学生通过校验不同数据量的模型,可以发现训练的数据量越大,图像的识别率越高,进而认识到机器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机器可以对新问题做出预判,也就是说,机器具有了与人类类似的智能。
4.畅谈交流,感受人工智能应用
师:人工智能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带来了便利。
活动4:畅谈人工智能应用。 (1)自主观看微视频,说一说:视频中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模仿了人类哪方面的能力?(如上页表3)
小结: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让计算机模仿人类的三种能力:第一是模仿感知,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包括视觉、听觉等,如人脸识别、语音控制;第二是模仿动作,包括人类手、脚等的动作,如语音合成、自动驾驶;第三是模仿理性思考,包括推理、决策和规划等,如下棋。
(2)你能从人工智能模仿的人的能力出发,说一说你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吗?
设计意图:不管是科幻片中的智能机器人,还是生活中的智能产品,虽然形状千奇百怪,有些甚至是计算机程序,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模仿人的某种智能行为——能看、能听、能说话、能行动、会思考,5个微视频给出了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例子,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从以上5个维度来学习和体验人工智能的用途,激发学生认识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
5.思维导图(如下图),建构人工智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身边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就是让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当前,实现人工智能的主流方法是机器学习,通过大量的数据学习,使机器能看、能听、会说话、模仿动作、会思考。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运用集中与发散的思维,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归纳与应用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形象地呈现出各部分知识间的脉络关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完成知识的建构。
● 教学反思
从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以来,人工智能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当向学生提问“什么是人工智能”“你知道哪些应用属于人工智能”等问题时,他们都回答不上来,而当我向他们举了一些身边的例子如苹果的siri、百度音箱等之后,他们又一个接一个地抢着回答,课堂气氛立马活跃起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天生排斥生涩的文字,即使文字并不长,能够记住这些信息,但并没有理解其内涵。因此,把“形色”APP与人类识图认物的能力进行类比,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构建起人工智能的概念。
这种概括性的描述,只能帮助学生大体上了解人工智能。实际上,人工智能实现的基础是数据,必须经过大数据的学习才能让机器模仿人类的某些能力。在探究人工智能的基本实现原理过程中,通过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①机器是如何获得认知能力的?机器又是如何进行学习的?②在猫狗识别应用中,机器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两个问题如果是直接提问,即使阅读了教材中的材料,学生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是因为,对于抽象的概念,单纯讲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视频,就有了不一样的效果。但是,开始我提供的是一个近4分钟的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的回答效果非常不好,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把视频分割成两个较短的视频,每个视频只有1分钟,并且依次呈现,同时在第二个小问题中注意强调问题的范围,这对学生来说就相对容易多了。因此,在使用微视频辅助教学时,必须对视频进行适当的裁剪,以保证内容集中、不分散,引导思考的问题指向也要明确,这样才能更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点
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信息意识)
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计算思维)
● 学习内容分析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一种让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目前来说,人工智能主要模仿了人类的三种能力:模仿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包括视觉、听觉等,如人脸识别、语音控制;模仿人类动作,包括人类手、脚等的动作,如语音合成、自动驾驶;模仿理性思考,包括推理、决策和规划等,如下棋。xDing是一款基于Scratch2.0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软件,集成了百度云AI模块,通过简单的图形化编程,就可以设计与制作出简单的人工智能作品。当前,实现人工智能的主流方法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就是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使计算机能模仿人类的智能行为。
● 学习者分析
本课学习者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交流和分享,在观察、分析、思考能力上都有非常好的表现。这个阶段的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较熟练地操作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Scratch设计出一些相对复杂的脚本,这些为xDing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可能听说过人工智能,也有学生见过甚至使用过人工智能产品,但对于什么样的技术可以称为人工智能却无从回答,也不知道其中的实现原理。
● 学习目标
(1)体验人工智能产品,认识什么是人工智能。
(2)使用xDing搭建能够识图认物的人工智能作品。
(3)剖析人工智能作品,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实现原理。
(4)借助视频和交流,体验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
● 教学过程
1.人机识物,认识人工智能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多了许多植物。
活动1:人与APP共认植物。
(1)说一说:这些植物的名字叫什么。
(2)做一做:使用“形色”APP来识别植物。
平板实际上就是一台小型计算机,但“形色”等APP使它具有了本来人类才有的识图认物的能力,这种让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就称为人工智能。我们现在常说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就是指人工智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身边的人工智能。
设计意图:人工智能离小学生的生活并不遥远,但是想让小学生理解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还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本环节先由学生自己识物,再通过“形色”APP拍照识物,让学生体验、感受这种人工智能产品的功能,从而明白人工智能就是一种让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
2.动手操作,尝试人工智能
师:这个APP很神奇吧。接下来,我们也来做一个人工智能作品。
活动2:使用xDing设计识图认物作品。
(1)打开“样例.sb2”,执行脚本,观察结果。
(2)打开“识别”控件中的下拉列表看一看,除了视频,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取信息?除了能识别植物,还可以识别什么内容?
(3)获得识别内容后,脚本是如何执行的?
(4)修改脚本,设计一个自己的人工智能作品(如表1)。
小结:通过摄像头或者照片获取需要识别的内容,脚本对获取的内容进行识别分析,识别的结果通过广播反馈给角色,由角色输出识别的结果,模仿了人类通过视觉感知客观世界的能力。
设计意图:xDing是基于Scratch2.0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软件,集成了百度云AI模块,可以实现人工智能产品的便捷开发。借助xDing软件,学生能够快速地把想法变为现实。为了降低学生从零开始进行程序设计的难度,采用“使用—修改—创作”这种教学思路,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样例作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了解软件AI模块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再通过修改样例脚本实现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做什么以及如何分步骤地做,体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3.剖析作品,理解人工智能
师:借助xDing,我们实现了识图认物的人工智能作品。那么,计算机是如何做到模仿人类识物的智能行为的呢?
活动3:探究人工智能的基本实现原理。
(1)观看微视频,思考:机器是如何获得认知能力的?在猫狗识别应用中,机器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小结:机器可以像人类一樣通过学习来获得能力。机器通过不断地看图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识图能力。图片是一种数据表现形式,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机器学习是一种向数据学习的方法。
(2)使用百度的EasyDL定制猫狗识别的图像分类模型,校验学习不同数量图片的猫狗识别智能模型,比较它们的识别能力(如表2)。
小结:训练的数据量越大,图像的识别率越高。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通过视频的动态演绎,将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机器具有智能的重要途径,从而建立起对机器学习的初步认识。借助百度的EasyDL定制化图像识别模型,学生通过校验不同数据量的模型,可以发现训练的数据量越大,图像的识别率越高,进而认识到机器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机器可以对新问题做出预判,也就是说,机器具有了与人类类似的智能。
4.畅谈交流,感受人工智能应用
师:人工智能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带来了便利。
活动4:畅谈人工智能应用。 (1)自主观看微视频,说一说:视频中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模仿了人类哪方面的能力?(如上页表3)
小结: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让计算机模仿人类的三种能力:第一是模仿感知,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包括视觉、听觉等,如人脸识别、语音控制;第二是模仿动作,包括人类手、脚等的动作,如语音合成、自动驾驶;第三是模仿理性思考,包括推理、决策和规划等,如下棋。
(2)你能从人工智能模仿的人的能力出发,说一说你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吗?
设计意图:不管是科幻片中的智能机器人,还是生活中的智能产品,虽然形状千奇百怪,有些甚至是计算机程序,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模仿人的某种智能行为——能看、能听、能说话、能行动、会思考,5个微视频给出了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例子,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从以上5个维度来学习和体验人工智能的用途,激发学生认识更多的人工智能应用。
5.思维导图(如下图),建构人工智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身边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就是让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技术。当前,实现人工智能的主流方法是机器学习,通过大量的数据学习,使机器能看、能听、会说话、模仿动作、会思考。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运用集中与发散的思维,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归纳与应用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形象地呈现出各部分知识间的脉络关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完成知识的建构。
● 教学反思
从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以来,人工智能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当向学生提问“什么是人工智能”“你知道哪些应用属于人工智能”等问题时,他们都回答不上来,而当我向他们举了一些身边的例子如苹果的siri、百度音箱等之后,他们又一个接一个地抢着回答,课堂气氛立马活跃起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天生排斥生涩的文字,即使文字并不长,能够记住这些信息,但并没有理解其内涵。因此,把“形色”APP与人类识图认物的能力进行类比,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构建起人工智能的概念。
这种概括性的描述,只能帮助学生大体上了解人工智能。实际上,人工智能实现的基础是数据,必须经过大数据的学习才能让机器模仿人类的某些能力。在探究人工智能的基本实现原理过程中,通过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①机器是如何获得认知能力的?机器又是如何进行学习的?②在猫狗识别应用中,机器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两个问题如果是直接提问,即使阅读了教材中的材料,学生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是因为,对于抽象的概念,单纯讲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视频,就有了不一样的效果。但是,开始我提供的是一个近4分钟的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的回答效果非常不好,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把视频分割成两个较短的视频,每个视频只有1分钟,并且依次呈现,同时在第二个小问题中注意强调问题的范围,这对学生来说就相对容易多了。因此,在使用微视频辅助教学时,必须对视频进行适当的裁剪,以保证内容集中、不分散,引导思考的问题指向也要明确,这样才能更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