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流程图,发展高阶思维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2002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程图是指以特定的图形符号加上说明将某个过程步骤表示出来的一种图示技术。它以简单直观的形式提供了一种结构,各种数据操作一目了然,使人不会产生歧义。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借助流程图,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建构知识。周以真教授提出的计算思维是人类求解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学习使用流程图是计算思维的一种具体实现,是学习者应该掌握的一种高级技能。笔者在小学高段信息技术学习中渗透了初步的流程图知识技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现就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流程图的策略,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主题任务流程化
  在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流程图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操作问题可视化。在信息技术课中布置学习任务时,有时候教师语言即使准确到位,也可能还不如一张直观的流程图表达得更为精确。因而,在小学高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布置任务时尽可能“用图说话”,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五年级《电子信使》这一课时,考虑到有近半数学生已经有了QQ邮箱,因而这部分学生可以直接登录QQ邮箱。没有QQ邮箱的学生,可在新浪邮箱中免费注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而且很容易注册成功。因而笔者布置了如下任务:有QQ邮箱的学生,打开mail.qq.com后,输入用户名密码进行登录;没有QQ邮箱的学生,打开mail.sina.com.cn后,点击“注册”按钮,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进行注册。而后每位同学登录到邮箱,任务完成。
  然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已经有E-mail的学生在注册新邮箱,而没有E-mail的学生在网站上直接登录等,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一节课下来还有十多位学生没有注册成功。课后,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使任务更清晰合理,联想到生活中很多办事大厅里的各种流程表示,想到了用流程图表示刚才的任务(如图1),于是第二天便在五年级平行班中进行了尝试。
  当出示流程图任务时,学生有强烈的新鲜感并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另外,学生觉得流程图专业性很强,读懂它很有成就感。笔者详细讲解了流程的方向,学生很快便读懂了流程图所表达的意义。他们在完成任务时,也比上节课有较明显的改善,注册登录电子邮箱的成功率也大大提升了。
  在学习流程图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尽量用正确的流程图表示方法,使学生学会读图,明白流程的走向,而不要过分强调流程图的画法。有了流程图的知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合理高效。另外,随着流程图学习的深入,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画简单的流程图,但不一定非要严格按照计算机程序流程图的画法来进行绘制。掌握流程图的思想、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当学生读懂流程图、会画简单的流程图时,其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也会改进自身学习行为。
  问题求解流程化
  到了小学高段,信息技术教材安排了许多探究性学习内容及综合任务,如《我的游记》《身边的学问》等内容。面对这些内容,有少数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会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而教师借助流程图则可以帮助学生分解难点,把复杂问题深度剖析为简单可行的操作。
  笔者在教学六年级《综合任务:机器人赛跑》一课时,基于教学内容的复杂度,对教学内容作了一些必要的处理,在第一课时中安排了“分析问题画流程图”环节。学生通过画流程图练习,可以加深对流程图的认识,特别是对程序的执行主体、开始、结束、条件等有更直观的认识。在直观流程图的基础上,学生在VJC仿真软件中顺利地实现了程序编写。这样,学生借助流程图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解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流程化,从真正意义上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下面是笔者设计的问题情境:Robot太喜欢百米赛跑项目了,它不断挑战着人类的速度极限。Robot能在多少时间内跑完百米呢?跑道如图2所示。Robot赛跑时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①从直道一端出发沿跑道前进;②碰到终点线停止,完成百米赛跑。
  讨论1:你能把“沿跑道前进”表述成“如果……就……”这样选择结构的句式吗?画出这部分的流程图。
  讨论2:机器人重复检测前进的条件是什么?重复执行的部分又是什么?把流程图补充完整。
  学生通过两次讨论分析,分解难度,合理利用流程图解决问题。讨论1让学生用“如果……就……”句式表述,再把选择结构表述成计算机能懂的条件语句。有了这样的分析支撑,学生在纸上就可以很容易地画出相应的流程图。讨论2则让学生进一步分析重复执行的条件、重复执行的部分。学生经过讨论可以得出:上述问题是一个条件循环结构,其内嵌套了一个选择结构。而后,师生共同努力把这个流程图画完整。有了流程图之后,VJC仿真程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项目分析流程化
  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有些内容具有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这些内容教师不加以提炼,授学生以渔,则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训练学生参与一些高阶思维过程,学会规划项目,展开项目分析,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例如,在教学《综合任务:小报编辑》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完成一份制作精美的电子小报。该任务是Word、网络搜索技术学习之后的综合运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笔者以本课为例,利用流程图进行项目分析。
  1.判定项目的开始点和结束点
  这个项目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因此,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制作一份小报需要从确定主题开始到修饰美化小报结束。当确定起始与结束之后,项目的进程就容易被控制确立了。
  2.识别项目中的进程和流向关系
  学生从确定小报主题开始,讨论并思考项目的各个进程步骤以及前后流程,如计划报纸、列出内容、搜集整理素材、绘制页面布局、制作调整等各个进程。在这个步骤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出相应的项目流程图。下页图3是某个小组学生制作的流程图。
  虽然这个流程图还比较粗糙,但已经初步体现了项目的规划,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把握项目完成的进度。随着流程图学习的不断深入,还可以让学生绘制更为精准的流程图,帮助其提升思维的品质。
  3.关注重点环节和进程
  编制电脑小报是一项综合任务,教师一般会安排两三节课的时间用于学生实践。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需要把精力关注在一些重要环节,如果时间安排得法,重点环节关注得当,学生就会高质量地完成作品;如果时间分配不合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则有可能完不成作品。因此,在学生绘制简单的流程图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分析流程图,把握其中的重点环节,标注各进程中的时间节点与操作环节。
  4.检查流程缺失、冗余或错误
  学生绘制流程图,由于其思维的局限性,难免会出现进程的缺失、冗余等情况。教师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位学生。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间交流分析,相互提醒,取长补短。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会很熟练地完成具体的情境任务,但对完成这类项目任务就缺乏必要的思维特质了。教师借助流程图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项目策划能力,也是对学生“学力”的培养。
  学习管理流程化
  在小学高段信息技术学科中进行流程图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规划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流程图的管理规划,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学科上,更体现在其他学习活动中。用流程图管理学习行为,主要分为时间管理与内容管理两个方面。
  1.时间管理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代,但大多数学生不会科学地利用时间。大部分高段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在时间管理上更是听从教师、家长的安排。在学习了流程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每天学习时间安排的流程图,并严格执行。图4是五年级某学生放学回家后的时间管理流程图,该学生生活作息有规律,成绩优异。
  2.内容管理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学期初进行教材目录学习,期末根据目录内容进行知识技能梳理。而梳理的方法便是采用流程图进行内容管理,罗列各知识技能点,以便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体系。推而广之,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利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学习内容的过程管理,从而帮助自己有意义地建构知识。
  总之,在小学高段信息技术学习中引入流程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流程图不仅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改变学习行为,提高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整合、运用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在《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进行了实践与尝试。    发挥技术优势创设动人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在反思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信息化不断发展,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被日益重视起来。在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功能与性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参考数据采集平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实现在统一平台上对高职院校资源进行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平台    随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数字化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已日趋完
要构建DICOM下的PACS和HIS系统,少不了CT、MR、CR/DR等医学成像设备。这些设备采购之后,还需要将它们连接到网络中,并实现正常通信。  在采购和增加设备时,要考虑到相应的PACS系统,并对其技术方面有所了解,将医学影像信息化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处理。影像设备作为PACS系统的数据采集前端,必须符合DICOM标准,能够纳入PACS系统管理中,并能实现与其他设备间的连接和数据通信。  
摘要:国际医疗市场的发展,为涉外护理人才走出国门创建了有利条件,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仍处于低谷状态。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分析了“整合”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台式”演练。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整合;涉外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9-0083-0
摘要:本文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反思,浅谈课堂中的导入技巧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导入技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要想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技巧尤为重要。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何将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计算机
2012年8月17日,正在和家人一起在外地休假的刘老师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请于8月19日上午9点登录我省的远程研修网参加集中研修,登录账号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和去年的一样哈。”  每年暑假,都有相当一大批中小学教师,带着或兴奋期待,或疑惑不满,或热情参与,或观望无奈的复杂心情上路,在这个让其他行业羡慕的假期里,按照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制引导,开始一段或长或短的“远程研修”路。  镜头一:我的研
引言  自课改开展以来,“分层教学”、“因势利导”的理念已逐步渗透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所导致群体内部产生的“分层”现象,使得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层面的需求,制定不同层面的目标,执行不同层面的教学,给予不同层面的指导,确保各个“分层”的学生群体都能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我发现本学科的学生个体化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
● 参赛经历    2009年10月23~25日,在苏州市举行了“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师竞赛项目决赛,由本人、仇丽雅、曹勇三人组成的团队获得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中学组一等奖,并获得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我们三人分别属于“60后”、“70后”、“80后”,在同一所学校共事多年。我们三人各有特长,我的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仇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课堂教学有激情,曹老师精于课件制
技术融入教学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冲击,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口述”的授课方式。这使得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科内容,还要解决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问题。教育技术学者将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基础表述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教师TPACK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难题是TPACK知识的内隐特性,即通常教师的TPACK知识技术是散乱的,并“潜伏”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中,且只能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展现。 
随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入发展,课程的本体价值、核心要素等越来越受关注。近年来,小学信息课程开始引入机器人项目和简单的程序设计内容。趣味编程和机器人项目开始从单纯的竞赛项目走向社团活动、走进教材、走进课堂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也开始陆续跟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时代已经来临,作为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与时俱进,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机器人的奥秘,走进程序设计,体验信息技术课的别样风景。  ● S W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