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程图是指以特定的图形符号加上说明将某个过程步骤表示出来的一种图示技术。它以简单直观的形式提供了一种结构,各种数据操作一目了然,使人不会产生歧义。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借助流程图,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建构知识。周以真教授提出的计算思维是人类求解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学习使用流程图是计算思维的一种具体实现,是学习者应该掌握的一种高级技能。笔者在小学高段信息技术学习中渗透了初步的流程图知识技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现就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流程图的策略,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主题任务流程化
在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流程图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操作问题可视化。在信息技术课中布置学习任务时,有时候教师语言即使准确到位,也可能还不如一张直观的流程图表达得更为精确。因而,在小学高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布置任务时尽可能“用图说话”,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五年级《电子信使》这一课时,考虑到有近半数学生已经有了QQ邮箱,因而这部分学生可以直接登录QQ邮箱。没有QQ邮箱的学生,可在新浪邮箱中免费注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而且很容易注册成功。因而笔者布置了如下任务:有QQ邮箱的学生,打开mail.qq.com后,输入用户名密码进行登录;没有QQ邮箱的学生,打开mail.sina.com.cn后,点击“注册”按钮,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进行注册。而后每位同学登录到邮箱,任务完成。
然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已经有E-mail的学生在注册新邮箱,而没有E-mail的学生在网站上直接登录等,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一节课下来还有十多位学生没有注册成功。课后,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使任务更清晰合理,联想到生活中很多办事大厅里的各种流程表示,想到了用流程图表示刚才的任务(如图1),于是第二天便在五年级平行班中进行了尝试。
当出示流程图任务时,学生有强烈的新鲜感并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另外,学生觉得流程图专业性很强,读懂它很有成就感。笔者详细讲解了流程的方向,学生很快便读懂了流程图所表达的意义。他们在完成任务时,也比上节课有较明显的改善,注册登录电子邮箱的成功率也大大提升了。
在学习流程图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尽量用正确的流程图表示方法,使学生学会读图,明白流程的走向,而不要过分强调流程图的画法。有了流程图的知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合理高效。另外,随着流程图学习的深入,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画简单的流程图,但不一定非要严格按照计算机程序流程图的画法来进行绘制。掌握流程图的思想、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当学生读懂流程图、会画简单的流程图时,其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也会改进自身学习行为。
问题求解流程化
到了小学高段,信息技术教材安排了许多探究性学习内容及综合任务,如《我的游记》《身边的学问》等内容。面对这些内容,有少数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会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而教师借助流程图则可以帮助学生分解难点,把复杂问题深度剖析为简单可行的操作。
笔者在教学六年级《综合任务:机器人赛跑》一课时,基于教学内容的复杂度,对教学内容作了一些必要的处理,在第一课时中安排了“分析问题画流程图”环节。学生通过画流程图练习,可以加深对流程图的认识,特别是对程序的执行主体、开始、结束、条件等有更直观的认识。在直观流程图的基础上,学生在VJC仿真软件中顺利地实现了程序编写。这样,学生借助流程图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解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流程化,从真正意义上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下面是笔者设计的问题情境:Robot太喜欢百米赛跑项目了,它不断挑战着人类的速度极限。Robot能在多少时间内跑完百米呢?跑道如图2所示。Robot赛跑时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①从直道一端出发沿跑道前进;②碰到终点线停止,完成百米赛跑。
讨论1:你能把“沿跑道前进”表述成“如果……就……”这样选择结构的句式吗?画出这部分的流程图。
讨论2:机器人重复检测前进的条件是什么?重复执行的部分又是什么?把流程图补充完整。
学生通过两次讨论分析,分解难度,合理利用流程图解决问题。讨论1让学生用“如果……就……”句式表述,再把选择结构表述成计算机能懂的条件语句。有了这样的分析支撑,学生在纸上就可以很容易地画出相应的流程图。讨论2则让学生进一步分析重复执行的条件、重复执行的部分。学生经过讨论可以得出:上述问题是一个条件循环结构,其内嵌套了一个选择结构。而后,师生共同努力把这个流程图画完整。有了流程图之后,VJC仿真程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项目分析流程化
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有些内容具有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这些内容教师不加以提炼,授学生以渔,则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训练学生参与一些高阶思维过程,学会规划项目,展开项目分析,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例如,在教学《综合任务:小报编辑》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完成一份制作精美的电子小报。该任务是Word、网络搜索技术学习之后的综合运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笔者以本课为例,利用流程图进行项目分析。
1.判定项目的开始点和结束点
这个项目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因此,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制作一份小报需要从确定主题开始到修饰美化小报结束。当确定起始与结束之后,项目的进程就容易被控制确立了。
2.识别项目中的进程和流向关系
学生从确定小报主题开始,讨论并思考项目的各个进程步骤以及前后流程,如计划报纸、列出内容、搜集整理素材、绘制页面布局、制作调整等各个进程。在这个步骤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出相应的项目流程图。下页图3是某个小组学生制作的流程图。
虽然这个流程图还比较粗糙,但已经初步体现了项目的规划,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把握项目完成的进度。随着流程图学习的不断深入,还可以让学生绘制更为精准的流程图,帮助其提升思维的品质。
3.关注重点环节和进程
编制电脑小报是一项综合任务,教师一般会安排两三节课的时间用于学生实践。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需要把精力关注在一些重要环节,如果时间安排得法,重点环节关注得当,学生就会高质量地完成作品;如果时间分配不合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则有可能完不成作品。因此,在学生绘制简单的流程图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分析流程图,把握其中的重点环节,标注各进程中的时间节点与操作环节。
4.检查流程缺失、冗余或错误
学生绘制流程图,由于其思维的局限性,难免会出现进程的缺失、冗余等情况。教师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位学生。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间交流分析,相互提醒,取长补短。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会很熟练地完成具体的情境任务,但对完成这类项目任务就缺乏必要的思维特质了。教师借助流程图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项目策划能力,也是对学生“学力”的培养。
学习管理流程化
在小学高段信息技术学科中进行流程图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规划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流程图的管理规划,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学科上,更体现在其他学习活动中。用流程图管理学习行为,主要分为时间管理与内容管理两个方面。
1.时间管理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代,但大多数学生不会科学地利用时间。大部分高段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在时间管理上更是听从教师、家长的安排。在学习了流程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每天学习时间安排的流程图,并严格执行。图4是五年级某学生放学回家后的时间管理流程图,该学生生活作息有规律,成绩优异。
2.内容管理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学期初进行教材目录学习,期末根据目录内容进行知识技能梳理。而梳理的方法便是采用流程图进行内容管理,罗列各知识技能点,以便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体系。推而广之,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利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学习内容的过程管理,从而帮助自己有意义地建构知识。
总之,在小学高段信息技术学习中引入流程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流程图不仅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改变学习行为,提高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题任务流程化
在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流程图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操作问题可视化。在信息技术课中布置学习任务时,有时候教师语言即使准确到位,也可能还不如一张直观的流程图表达得更为精确。因而,在小学高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布置任务时尽可能“用图说话”,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五年级《电子信使》这一课时,考虑到有近半数学生已经有了QQ邮箱,因而这部分学生可以直接登录QQ邮箱。没有QQ邮箱的学生,可在新浪邮箱中免费注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而且很容易注册成功。因而笔者布置了如下任务:有QQ邮箱的学生,打开mail.qq.com后,输入用户名密码进行登录;没有QQ邮箱的学生,打开mail.sina.com.cn后,点击“注册”按钮,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进行注册。而后每位同学登录到邮箱,任务完成。
然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已经有E-mail的学生在注册新邮箱,而没有E-mail的学生在网站上直接登录等,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一节课下来还有十多位学生没有注册成功。课后,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使任务更清晰合理,联想到生活中很多办事大厅里的各种流程表示,想到了用流程图表示刚才的任务(如图1),于是第二天便在五年级平行班中进行了尝试。
当出示流程图任务时,学生有强烈的新鲜感并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另外,学生觉得流程图专业性很强,读懂它很有成就感。笔者详细讲解了流程的方向,学生很快便读懂了流程图所表达的意义。他们在完成任务时,也比上节课有较明显的改善,注册登录电子邮箱的成功率也大大提升了。
在学习流程图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尽量用正确的流程图表示方法,使学生学会读图,明白流程的走向,而不要过分强调流程图的画法。有了流程图的知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合理高效。另外,随着流程图学习的深入,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画简单的流程图,但不一定非要严格按照计算机程序流程图的画法来进行绘制。掌握流程图的思想、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当学生读懂流程图、会画简单的流程图时,其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也会改进自身学习行为。
问题求解流程化
到了小学高段,信息技术教材安排了许多探究性学习内容及综合任务,如《我的游记》《身边的学问》等内容。面对这些内容,有少数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会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而教师借助流程图则可以帮助学生分解难点,把复杂问题深度剖析为简单可行的操作。
笔者在教学六年级《综合任务:机器人赛跑》一课时,基于教学内容的复杂度,对教学内容作了一些必要的处理,在第一课时中安排了“分析问题画流程图”环节。学生通过画流程图练习,可以加深对流程图的认识,特别是对程序的执行主体、开始、结束、条件等有更直观的认识。在直观流程图的基础上,学生在VJC仿真软件中顺利地实现了程序编写。这样,学生借助流程图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解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流程化,从真正意义上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下面是笔者设计的问题情境:Robot太喜欢百米赛跑项目了,它不断挑战着人类的速度极限。Robot能在多少时间内跑完百米呢?跑道如图2所示。Robot赛跑时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①从直道一端出发沿跑道前进;②碰到终点线停止,完成百米赛跑。
讨论1:你能把“沿跑道前进”表述成“如果……就……”这样选择结构的句式吗?画出这部分的流程图。
讨论2:机器人重复检测前进的条件是什么?重复执行的部分又是什么?把流程图补充完整。
学生通过两次讨论分析,分解难度,合理利用流程图解决问题。讨论1让学生用“如果……就……”句式表述,再把选择结构表述成计算机能懂的条件语句。有了这样的分析支撑,学生在纸上就可以很容易地画出相应的流程图。讨论2则让学生进一步分析重复执行的条件、重复执行的部分。学生经过讨论可以得出:上述问题是一个条件循环结构,其内嵌套了一个选择结构。而后,师生共同努力把这个流程图画完整。有了流程图之后,VJC仿真程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项目分析流程化
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有些内容具有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这些内容教师不加以提炼,授学生以渔,则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训练学生参与一些高阶思维过程,学会规划项目,展开项目分析,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例如,在教学《综合任务:小报编辑》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完成一份制作精美的电子小报。该任务是Word、网络搜索技术学习之后的综合运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笔者以本课为例,利用流程图进行项目分析。
1.判定项目的开始点和结束点
这个项目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因此,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制作一份小报需要从确定主题开始到修饰美化小报结束。当确定起始与结束之后,项目的进程就容易被控制确立了。
2.识别项目中的进程和流向关系
学生从确定小报主题开始,讨论并思考项目的各个进程步骤以及前后流程,如计划报纸、列出内容、搜集整理素材、绘制页面布局、制作调整等各个进程。在这个步骤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出相应的项目流程图。下页图3是某个小组学生制作的流程图。
虽然这个流程图还比较粗糙,但已经初步体现了项目的规划,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把握项目完成的进度。随着流程图学习的不断深入,还可以让学生绘制更为精准的流程图,帮助其提升思维的品质。
3.关注重点环节和进程
编制电脑小报是一项综合任务,教师一般会安排两三节课的时间用于学生实践。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需要把精力关注在一些重要环节,如果时间安排得法,重点环节关注得当,学生就会高质量地完成作品;如果时间分配不合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则有可能完不成作品。因此,在学生绘制简单的流程图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分析流程图,把握其中的重点环节,标注各进程中的时间节点与操作环节。
4.检查流程缺失、冗余或错误
学生绘制流程图,由于其思维的局限性,难免会出现进程的缺失、冗余等情况。教师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位学生。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间交流分析,相互提醒,取长补短。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会很熟练地完成具体的情境任务,但对完成这类项目任务就缺乏必要的思维特质了。教师借助流程图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项目策划能力,也是对学生“学力”的培养。
学习管理流程化
在小学高段信息技术学科中进行流程图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规划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流程图的管理规划,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学科上,更体现在其他学习活动中。用流程图管理学习行为,主要分为时间管理与内容管理两个方面。
1.时间管理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代,但大多数学生不会科学地利用时间。大部分高段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在时间管理上更是听从教师、家长的安排。在学习了流程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每天学习时间安排的流程图,并严格执行。图4是五年级某学生放学回家后的时间管理流程图,该学生生活作息有规律,成绩优异。
2.内容管理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学期初进行教材目录学习,期末根据目录内容进行知识技能梳理。而梳理的方法便是采用流程图进行内容管理,罗列各知识技能点,以便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体系。推而广之,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利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学习内容的过程管理,从而帮助自己有意义地建构知识。
总之,在小学高段信息技术学习中引入流程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流程图不仅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改变学习行为,提高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