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的云课堂设计初探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初步探索中,笔者发现微博是一块比较适合国情的“云”。本文以新浪微博与谷歌为依托,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为例,对利用微博设计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微博;云计算;教学
  
  合理地将云计算应用于教学中,不仅使教师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云计算提供的各种信息化服务,同时也节省了学校的人力、物力投入,使得构建现代化的个性教学环境相对容易。云计算辅助教学的理念在不断完善,其应用也日渐成熟,而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云计算应用方式以其短小精悍、简单易用、及时共享、传播迅速等特点深受师生欢迎。据此,笔者以微博为依托,设计了以下的课堂教学。
  ● 设计理念
  笔者根据自己对云计算的理解,将设计重点定位于设计活动、设计学习环境,借助谷歌和新浪两片云,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大的环境中,即时了解各方面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利用课堂陈述历史事实,结论由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建构完成。
  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程的前移后置,资料的获取是学生帮助教师完成的,教师经过选择后传至自己的微盘,并通过微博共享给学生。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和交流,学生已经对课程有所认识,而后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将知识连贯起来获得全面的认识。
  ●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开通微博
  本届学生在2010年寒假的活动是“开通自己的微博,关注李开复”,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微博。
  2.加关注
  学生之间的微博已经互相加了关注,上课的教师要同他的学生互粉。
  3.建立微群
  向本班的学生发出邀请,加入微群。
  4.应用微盘
  利用微盘的云存储功能,教师可以将师生共同要用到的演示文稿、图片、文本等相关资料上传至微盘。选择要分享的文件,点击右键分享,即可分享。分享到微博后,学生便可第一时间下载、转发相关文件,还可以让更多的人成为教师的粉丝并分享文件。
  5.添加视频连接
  利用微博便于发布视频连接的功能,学生自由分为五个探究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提前一周进行课前探究,并随时把自己的感受、疑问以评论的方式发至微博相关主题下。
  (二)探究活动
  1.红军长征的原因
  观看百家讲坛:“长征前夜”。听歌曲《十送红军》,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网站,小组合作制成演示文稿。
  2.长征开始的挫折
  观看电视剧《长征》,小组合作制成演示文稿。
  3.遵义会议放光辉
  观看遵义会议视频,小组合作制成演示文稿。
  4.红军长征的胜利
  观看电视剧《长征》,小组合作制成演示文稿。
  5.接过红军的旗帜
  观看长征组歌,搜集红军长征的故事,谈谈学习红军什么精神,小组合作制成演示文稿。
  随后,学生将自己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感受等发布到微博,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相应的提示和具体的指导。同时,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着重讲解那些部分的内容。
  (三)课堂实录
  师:请大家下载其他小组的演示文稿,并浏览其他成员的评论,同时给予回复。
  1.导入
  师:感谢大家阅读了我在新浪微博中准备的材料,并认真做了课前准备,很多同学发表了评论,我读后很受启发。现在摘录几条与大家共享(演示文稿)。红军长征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走进七十多年前的那段壮烈历史。
  2.各小组展示
  一位组员主讲,重点介绍探究主题、方式、成果,其他组员辅助、补充。
  钱玉涵组:齐颂《七律·长征》,研究国民党的兵力部署,介绍第五次反围剿的兵力对比及失败原因,进而得出“必须战略转移”的结论。
  郭武组:用谷歌地图研究大渡河的宽度、落差,雪山的海拔、恶劣的自然条件等凶险程度,并与本地的原山做比较,体验长征的艰难,进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千难万险”。
  范文倩组:用战地女杰、可敬班长两个小故事体会长征精神,得出“人要有信念、信心”、“艰苦奋斗精神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还需要”的结论。
  ……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及时点拨、补充、鼓励并对知识进行穿插连接。
  3.教师点拨总结
  师:我们把各小组展示的内容依次排起来,就是长征的路线。请看地图(出示),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过湘江、越乌江,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后,红军四渡赤水,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4.课堂反馈
  利用问卷星,地址为http://www.sojump.com/jq/695392.aspx,在微博上设置“考考你”的链接实现课堂反馈。现在网络上的免费问卷网站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馈平台,既经济实用,又能形象直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课后拓展
  课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谷歌地图查找长征途中走过的重要地点,从网上重走长征路。学生可以将学习新课的感受、疑惑发布到微博上,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回应、答疑、研讨。这样既促进生生交流,还可以增进师生互动,加深彼此的了解,形成深厚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内外的思想碰撞借助微博得以展开。
  ● 反思
  (一)成功之处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微博的优势得以凸显。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者,微博主要有以下优点。
  1.利于学生的合作交流
  本节课选用微博作为教学平台,不但可以把视频链接直接加入微博,学生看完后可以及时发表评论,而且采用链接方式展示的视频要比贴吧中的更直观;而评论─回复─对“回复”的回复,又类似于Gmail邮箱的邮件列表,易于师生、生生之间建立单个的会话或主题,关于本探究主题的会话都在一起,不用辛苦查找,方便继续进行会话以形成深度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实现了共享和互动评价
  新浪微盘的云存储功能,为师生、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便利,并且这些文件可以方便共享到微博中。在本课的前5分钟,教师安排小组之间互相分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做出互动评价,就是利用了这个功能。
  3.实现了即时反馈
  问卷星网站可以方便地实现试题设计、反馈结果的统计、数据的分析。每个题目的回答情况可以通过得分、图表等方式直观呈现,并且可以方便地链接到微博平台。
  4.开拓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和教师的认知水平,甚至可以与专家交流,将自己的观点与更多的人分享。例如本课,学生就通过关键词“#红军长征#”搜索微博中更多的关于红军长征的话题,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到了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
  5.促进了碎片化学习
  微博突破了传统校园教学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状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学习内容。只要学生感兴趣,可以实时参与其中,在与人交流中相互启迪。并且随着交流的深入能形成不同的微博学习群,在这些有共同学习方向的网络群组中,人们相互之间不必真正认识,仅通过“加关注”就可以结成随机形成、动态发展、相对稳定并有痕迹可寻的群体。在本课例中通过学生的评论发布时间了解到,有部分学生就是在课余时间利用手机上网完成的评论。
  (二)不足之处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学生初建微博,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关注的人比较多,容易形成额外干扰偏离学习的主方向。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时正确的引导。
  总之,将微博应用于教学,并非只是将各种媒体进行简单的链接,还能够促进及时的评论甚至深度互动,这种评论是即时的有感而发,如果再辅之以引导者(教师)的及时反馈,对学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在微博上粉丝的相互关注下成几何级数增长。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16082.htm#sub1316082.
  [2]黎加厚.《云计算辅助教学》序言.http://www.pdsedu.gov.cn/show.asp?xs_id=10010042.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sub1567099.
  [4]焦建利.微博与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2011(1).
其他文献
摘要:国际医疗市场的发展,为涉外护理人才走出国门创建了有利条件,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仍处于低谷状态。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分析了“整合”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台式”演练。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整合;涉外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9-0083-0
摘要:本文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反思,浅谈课堂中的导入技巧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导入技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要想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技巧尤为重要。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何将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计算机
2012年8月17日,正在和家人一起在外地休假的刘老师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请于8月19日上午9点登录我省的远程研修网参加集中研修,登录账号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和去年的一样哈。”  每年暑假,都有相当一大批中小学教师,带着或兴奋期待,或疑惑不满,或热情参与,或观望无奈的复杂心情上路,在这个让其他行业羡慕的假期里,按照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制引导,开始一段或长或短的“远程研修”路。  镜头一:我的研
引言  自课改开展以来,“分层教学”、“因势利导”的理念已逐步渗透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所导致群体内部产生的“分层”现象,使得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层面的需求,制定不同层面的目标,执行不同层面的教学,给予不同层面的指导,确保各个“分层”的学生群体都能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我发现本学科的学生个体化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
● 参赛经历    2009年10月23~25日,在苏州市举行了“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师竞赛项目决赛,由本人、仇丽雅、曹勇三人组成的团队获得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中学组一等奖,并获得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我们三人分别属于“60后”、“70后”、“80后”,在同一所学校共事多年。我们三人各有特长,我的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仇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课堂教学有激情,曹老师精于课件制
技术融入教学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冲击,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口述”的授课方式。这使得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科内容,还要解决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问题。教育技术学者将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基础表述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教师TPACK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难题是TPACK知识的内隐特性,即通常教师的TPACK知识技术是散乱的,并“潜伏”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中,且只能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展现。 
随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入发展,课程的本体价值、核心要素等越来越受关注。近年来,小学信息课程开始引入机器人项目和简单的程序设计内容。趣味编程和机器人项目开始从单纯的竞赛项目走向社团活动、走进教材、走进课堂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也开始陆续跟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时代已经来临,作为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与时俱进,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机器人的奥秘,走进程序设计,体验信息技术课的别样风景。  ● S W式
流程图是指以特定的图形符号加上说明将某个过程步骤表示出来的一种图示技术。它以简单直观的形式提供了一种结构,各种数据操作一目了然,使人不会产生歧义。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借助流程图,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建构知识。周以真教授提出的计算思维是人类求解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学习使用流程图是计算思维的一种具体实现,是学习者应该掌握的一种高级技能。笔者在小学高段信息技术学习中渗透了初步的流程图知识
摘 要: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内容,具有“信息高密度、传递高速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的特点。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机融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的整体协调。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课程 有机融合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
多媒体技术“束缚”语文教学的现状    1.买椟还珠  多媒体课件有其独特的优势,它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需求。但不少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没有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的目的,为用而用,盲目乱用,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时甚至成为语文学习的束缚,这无异于买椟还珠。  一位老师在执教《山城云雾》(人教版的一篇选学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重庆山城云雾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