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基本理论和会计实务操作两方面来对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评价,本文将从基本定位和具体实施措施两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97-1.5
一、完善的总体思路
要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标准,首先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理念,要敢于借鉴和吸收使用国际规范标准及国外的先进经验,还要细致分析我国的现实状况,深入总结归纳我国已往的会计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避免盲目照搬国外而不考虑我国国情的失败教训,不能因为“改革”而进行“改革”,抛弃我国原有的有效的会计制度、原则和方法。改革要积极稳妥,适时推进,使得修订后企业会计准则不但具有前瞻性,而且也不会太超前,保证其具有可操作性。在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标准的过程,也需要在整体设计中处理好改革的统一管理、权力下放的关系。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建设,还需要相关各部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会计改革铺平前进的道路,消除来自“后方”任何威胁。
二、完善的基本设计
(一)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推进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改革时,一定要重视事业机构的复杂现实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个业务单元的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和分类改革,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搞“一刀切”的改革。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很不相同,可分为全部财政拨款型,差额财政拨款型,自收自支型和企业化管理型,而且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的基础不统一,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考虑到不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根据其优势特点进行不同改革步骤,循序渐进,逐步实现。
(二)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相配合
在编制2007年和2008年的部门预算和其他相关文件中,中国财政部提出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改革要求。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体制相结合不仅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处理和财务信息报告披露的各种会计信息、数据是我们进行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前提基础。从而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的改革对财政部要进行的这两项改革的意义重大,所以我国财政部在积极进行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同时,应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标准改革同步进行,互相促进发展。
(三)与资产管理相匹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我国政府各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的顺利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单位资产的采购,储存,使用,收益和处分等资产管理的环节是单位的日常运行过程,这些环节均与会计制度直接相关,需要一套完整的,适当的会计原则和方法与之匹配运行。这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不是一个孤立的改革,而要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和保证。
(四)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化
从学校教学研究的课程设置来考虑,或从实际操作中运用的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来考虑,我国事业单位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的会计制度是相互独立的,各成体系。然而,在理论上看,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不仅需要与事业单位本身的改革结合进行,还需要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总体形势相配合进行,与国家的各种体制改革相配合进行。实际中,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需求出现多样化变化,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也不断创新,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或参考的企业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的改革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趋向一致,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要突破与企业会计制度相互独立,各成体系的运行模式,实现两者很好的连接统一。
三、完善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会计目标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目标有“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这两个目标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标准还未对“会计目标”做出明确的解释和具体的分解,所以这将是我们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改革时需要努力的方向。根据“会计目标”的设想,本文提出以下思路:
1.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标准应该是“会计目标”的在第一章的“总则”里正面、具体的提出,以确保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总体位置。
2.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标准应该把 “会计目标”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的不同和如何提供这些会计信息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解释。
第一,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有:(1)政府及其部门。政府为事业单位的运行提供财政支持,还为其日常操作提供协调管理,因此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具有的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2)捐助者。虽然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捐赠收入所占比例较小。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捐赠将逐渐增大,因此,捐助者也会需要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他们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3)借贷人。虽然政府资助资金是事业单位运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当其追求短期加速发展,国家财政拨款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情况下,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贷款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借贷人想要知道债务人偿付能力就需要使用其会计信息,因此,借贷人也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重要需求者。(4)社会大众。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大众服务,而且,社会大众中还存在潜在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捐赠者。事业单位向大众提供会计信息公开一方面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更多的投资。综合说来,上述四类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于与事业单位的具体联系和关联度是不同的,所需的会计信息业是不一样的,具体是:(1)政府及其部门。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的资金来源情况以决定是否给予资金和给予的资金量,还要分析企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和资产运营是否合法的,合理。(2)捐助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特别是其捐赠资金的使用效率)来决定是否捐赠及捐款数。(3)借贷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的现金流量和债务偿还能力来判断其借款可能产生的坏账准备概率和数量。(4)社会大众。社会大众是事业单位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捐助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发展潜力和社会声望等方面,以决定是否投资,支持,协助此事业单位。 最后,关于如何提供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事业单位通过设计和编制会计报表及披露表外信息来提供各方所需信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另外,表外披露也是提供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一些非数字财务信息,例如事业单位的组织文化、对社会贡献等情况,可通过表外披露的方式提供。
(二)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完善
对我国事业单位的现行会计制度中“会计原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完善提出的改进方案如下:
1.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应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概念,安排在“总则”或“基本标准”项目之下来说明,以显示其概念框架的地位。
2.大胆的、探讨性的提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条件是“成本原则”,完善统一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提高编制财务报表的权衡各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致性、实践可操作性。
(三)从会计要素视角进行完善
我们现行的事业单位中会计要素的确认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与企业单位会计要素确认的权责发生制不匹配。因此,我们根据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结合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
1.对“资产”的定义要突出“预计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概念特征。由此我们对“资产”的一个初步的定义是:事业单位通过过去的公共服务或商业活动形成的,并由事业单位拥有或控制的,预计会提升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能力或会给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2.对“负债”的定义要突出“现时义务性”的概念特征。由此我们队对“负债”的一个初步的定义是:负债是指事业单位由于过去提供的公共服务或商业活动形成的,预计会削弱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能力或会使事业单位经济利益流出的现实义务。
3.还要特别关心净资产中除去财政拨款外的捐赠收入和投资者的利益部分,要对“净资产”进行明细科目划分,具体分类设置要仔细研究确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美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讲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准则考察团.澳大利亚、新西兰会计准则考察报告[J].会计研究,1999(7).
[3]财政部会计司考察团.英、法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会计准则考察报告[J].会计研究,2004(11).
【作者简介】张宗亮:天津财经大学2012级MPA。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97-1.5
一、完善的总体思路
要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标准,首先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理念,要敢于借鉴和吸收使用国际规范标准及国外的先进经验,还要细致分析我国的现实状况,深入总结归纳我国已往的会计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避免盲目照搬国外而不考虑我国国情的失败教训,不能因为“改革”而进行“改革”,抛弃我国原有的有效的会计制度、原则和方法。改革要积极稳妥,适时推进,使得修订后企业会计准则不但具有前瞻性,而且也不会太超前,保证其具有可操作性。在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标准的过程,也需要在整体设计中处理好改革的统一管理、权力下放的关系。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建设,还需要相关各部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会计改革铺平前进的道路,消除来自“后方”任何威胁。
二、完善的基本设计
(一)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推进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改革时,一定要重视事业机构的复杂现实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个业务单元的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和分类改革,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搞“一刀切”的改革。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很不相同,可分为全部财政拨款型,差额财政拨款型,自收自支型和企业化管理型,而且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的基础不统一,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考虑到不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根据其优势特点进行不同改革步骤,循序渐进,逐步实现。
(二)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相配合
在编制2007年和2008年的部门预算和其他相关文件中,中国财政部提出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改革要求。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体制相结合不仅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处理和财务信息报告披露的各种会计信息、数据是我们进行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前提基础。从而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标准的改革对财政部要进行的这两项改革的意义重大,所以我国财政部在积极进行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同时,应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标准改革同步进行,互相促进发展。
(三)与资产管理相匹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我国政府各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的顺利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单位资产的采购,储存,使用,收益和处分等资产管理的环节是单位的日常运行过程,这些环节均与会计制度直接相关,需要一套完整的,适当的会计原则和方法与之匹配运行。这决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不是一个孤立的改革,而要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和保证。
(四)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化
从学校教学研究的课程设置来考虑,或从实际操作中运用的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来考虑,我国事业单位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的会计制度是相互独立的,各成体系。然而,在理论上看,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不仅需要与事业单位本身的改革结合进行,还需要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总体形势相配合进行,与国家的各种体制改革相配合进行。实际中,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需求出现多样化变化,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也不断创新,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或参考的企业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的改革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趋向一致,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要突破与企业会计制度相互独立,各成体系的运行模式,实现两者很好的连接统一。
三、完善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会计目标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目标有“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这两个目标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标准还未对“会计目标”做出明确的解释和具体的分解,所以这将是我们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改革时需要努力的方向。根据“会计目标”的设想,本文提出以下思路:
1.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标准应该是“会计目标”的在第一章的“总则”里正面、具体的提出,以确保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总体位置。
2.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标准应该把 “会计目标”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的不同和如何提供这些会计信息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解释。
第一,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有:(1)政府及其部门。政府为事业单位的运行提供财政支持,还为其日常操作提供协调管理,因此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具有的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2)捐助者。虽然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捐赠收入所占比例较小。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捐赠将逐渐增大,因此,捐助者也会需要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他们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3)借贷人。虽然政府资助资金是事业单位运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当其追求短期加速发展,国家财政拨款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情况下,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贷款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借贷人想要知道债务人偿付能力就需要使用其会计信息,因此,借贷人也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重要需求者。(4)社会大众。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大众服务,而且,社会大众中还存在潜在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捐赠者。事业单位向大众提供会计信息公开一方面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更多的投资。综合说来,上述四类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于与事业单位的具体联系和关联度是不同的,所需的会计信息业是不一样的,具体是:(1)政府及其部门。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的资金来源情况以决定是否给予资金和给予的资金量,还要分析企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和资产运营是否合法的,合理。(2)捐助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特别是其捐赠资金的使用效率)来决定是否捐赠及捐款数。(3)借贷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的现金流量和债务偿还能力来判断其借款可能产生的坏账准备概率和数量。(4)社会大众。社会大众是事业单位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捐助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发展潜力和社会声望等方面,以决定是否投资,支持,协助此事业单位。 最后,关于如何提供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事业单位通过设计和编制会计报表及披露表外信息来提供各方所需信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另外,表外披露也是提供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一些非数字财务信息,例如事业单位的组织文化、对社会贡献等情况,可通过表外披露的方式提供。
(二)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完善
对我国事业单位的现行会计制度中“会计原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完善提出的改进方案如下:
1.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应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概念,安排在“总则”或“基本标准”项目之下来说明,以显示其概念框架的地位。
2.大胆的、探讨性的提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条件是“成本原则”,完善统一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提高编制财务报表的权衡各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致性、实践可操作性。
(三)从会计要素视角进行完善
我们现行的事业单位中会计要素的确认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与企业单位会计要素确认的权责发生制不匹配。因此,我们根据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结合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
1.对“资产”的定义要突出“预计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概念特征。由此我们对“资产”的一个初步的定义是:事业单位通过过去的公共服务或商业活动形成的,并由事业单位拥有或控制的,预计会提升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能力或会给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2.对“负债”的定义要突出“现时义务性”的概念特征。由此我们队对“负债”的一个初步的定义是:负债是指事业单位由于过去提供的公共服务或商业活动形成的,预计会削弱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能力或会使事业单位经济利益流出的现实义务。
3.还要特别关心净资产中除去财政拨款外的捐赠收入和投资者的利益部分,要对“净资产”进行明细科目划分,具体分类设置要仔细研究确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美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讲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准则考察团.澳大利亚、新西兰会计准则考察报告[J].会计研究,1999(7).
[3]财政部会计司考察团.英、法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会计准则考察报告[J].会计研究,2004(11).
【作者简介】张宗亮:天津财经大学2012级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