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课堂教学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兴趣是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操作和实践环节,会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兴趣教学 演示 探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习主动性的高低则主要来自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所谓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知识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浓厚的兴趣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习和愁眉苦脸地学习相比较,效果迥然不同。尤其是对于职高学生,本来他们的学习就不是很主动,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强迫、压制式的“死记硬背”或“照本宣科”,只能造成师生关系冷淡、僵化,甚至对立,这样对于职业教育是“百害而无一益”。下面笔者就《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谈谈兴趣教学法。
一、重视首次课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机械基础》的前几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他们对于“机械机器”的认知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此感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比如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洗衣机是如何实现人们所预期的工作要求的?机械手是怎样进行工作的?自行车是如何实现能量转换的?这些都是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形成求知欲望。另外,在新课的导入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二、加强直观教学,重视演示
《机械基础》是一门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根据《机械基础》的教学大纲,我在教学进度中安排了“课堂实训”环节,即“多说不如多做”,因为单纯学习基本的机械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不如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以便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刚开始时安排几个有趣的实训,如:拆装自行车,制作玩具钟等项目。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反复实践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并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尽量采用直观教具、演示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机械基础》主要是学习机械传动方式和常用的机构等知识,是一门专业课程。在《机械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和实训教学,采用机器实物、机构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配合作用。例如,在学习“滚动轴承”时,通过教师对各种轴承进行详细的描述后,然后在多媒体演示屏上展现出各种轴承的放大镜头,依次让学生按照各型的特点,对号入座,然后分析这些轴承的使用场合。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轴承的基本外观、型号,了解各轴承的区别和应用情况,而且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愉快。
2.注重演示教学。演示教学是展示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比如学习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时,在学生自述已知的千斤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的实物模型和零部件分解图例,引导学生了解千斤顶的内部结构、推导工作的机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和理解,从而调动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平面四杆机构”一章中“死点”的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自行做了一个曲柄摇杆机构的模型,再让他们亲手演示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在演示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连杆与从动件共线时,从动件无法转动而且转向也不能确定,自主发现了死点位置。此时利用学生的好奇、急于寻求根本的心理,我让他们探究讨论如何避免死点。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留给了他们无穷的探究乐趣,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三、营造富有情趣、探究性的课堂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情趣和探究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采用悬念激趣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轮系”时,我先结合齿轮传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世纪钟的构造,学生听后对世纪钟很感兴趣,还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把教学内容由抽象的书本知识向社会延伸,并把学生外在的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枯燥的知识就变得趣味横生。
2.鼓励学生质疑、解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即使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实际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例如,在分析轴系结构常见错误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探讨,发挥每位组员的作用,要求每一组寻找出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并商讨改正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中心作用,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探知过程中,并适时加以引导。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后,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将结果汇总分析。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如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自主解决问题后的快乐。
3.注意反思,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学生在任何科目的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为此,要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善于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而获得的知识。在每节课后,都要问一问:刚才学到了哪些知识?并把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键联接”后,有的学生就问:“为什么楔键只能承受不大的单向轴向力?而切向键只能承受单向转矩呢?为什么花键的键槽多,但对轴的削弱反而小呢?”通过反思,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够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景,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关键词:兴趣教学 演示 探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习主动性的高低则主要来自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所谓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知识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浓厚的兴趣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习和愁眉苦脸地学习相比较,效果迥然不同。尤其是对于职高学生,本来他们的学习就不是很主动,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强迫、压制式的“死记硬背”或“照本宣科”,只能造成师生关系冷淡、僵化,甚至对立,这样对于职业教育是“百害而无一益”。下面笔者就《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谈谈兴趣教学法。
一、重视首次课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机械基础》的前几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他们对于“机械机器”的认知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此感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比如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洗衣机是如何实现人们所预期的工作要求的?机械手是怎样进行工作的?自行车是如何实现能量转换的?这些都是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形成求知欲望。另外,在新课的导入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二、加强直观教学,重视演示
《机械基础》是一门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根据《机械基础》的教学大纲,我在教学进度中安排了“课堂实训”环节,即“多说不如多做”,因为单纯学习基本的机械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不如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以便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刚开始时安排几个有趣的实训,如:拆装自行车,制作玩具钟等项目。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反复实践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并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尽量采用直观教具、演示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机械基础》主要是学习机械传动方式和常用的机构等知识,是一门专业课程。在《机械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和实训教学,采用机器实物、机构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配合作用。例如,在学习“滚动轴承”时,通过教师对各种轴承进行详细的描述后,然后在多媒体演示屏上展现出各种轴承的放大镜头,依次让学生按照各型的特点,对号入座,然后分析这些轴承的使用场合。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轴承的基本外观、型号,了解各轴承的区别和应用情况,而且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愉快。
2.注重演示教学。演示教学是展示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比如学习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时,在学生自述已知的千斤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的实物模型和零部件分解图例,引导学生了解千斤顶的内部结构、推导工作的机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和理解,从而调动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平面四杆机构”一章中“死点”的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自行做了一个曲柄摇杆机构的模型,再让他们亲手演示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在演示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连杆与从动件共线时,从动件无法转动而且转向也不能确定,自主发现了死点位置。此时利用学生的好奇、急于寻求根本的心理,我让他们探究讨论如何避免死点。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留给了他们无穷的探究乐趣,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三、营造富有情趣、探究性的课堂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情趣和探究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采用悬念激趣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轮系”时,我先结合齿轮传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世纪钟的构造,学生听后对世纪钟很感兴趣,还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把教学内容由抽象的书本知识向社会延伸,并把学生外在的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枯燥的知识就变得趣味横生。
2.鼓励学生质疑、解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即使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实际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例如,在分析轴系结构常见错误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探讨,发挥每位组员的作用,要求每一组寻找出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并商讨改正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中心作用,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探知过程中,并适时加以引导。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后,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将结果汇总分析。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如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自主解决问题后的快乐。
3.注意反思,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学生在任何科目的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为此,要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善于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而获得的知识。在每节课后,都要问一问:刚才学到了哪些知识?并把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键联接”后,有的学生就问:“为什么楔键只能承受不大的单向轴向力?而切向键只能承受单向转矩呢?为什么花键的键槽多,但对轴的削弱反而小呢?”通过反思,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够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景,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