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推行多年,当前已经进入深化的阶段,如何使高中教学高效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重点。建设高效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抓好课堂教学本身,也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之外其它环节所发挥的作用。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是建设高效教学的前提。
每位教师都想使自己的教学高效,但为什么有的教师教学效率却不理想呢?问题不仅在于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不高,而且在于教师没有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内涵,没有根本转变教学观念,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没有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没有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引领,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学校应引领教师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补充,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许多教师的专业知识深厚,业务能力较强,但是课程改革的变化很大,以往的经验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教师在原有惯性下的教学,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导致教学低效。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就要引领教师进行学习,特别是学习新课程理念及相关课程标准的要求,树立新型课程理念,掌握课堂评价的知识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二、加强对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的研究。
教师钻研好教材和课标要求,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才能抓住教学的“本”。在认真研究课标、教材的同时,教师也要研究“考试说明”与课改试题的命题导向,这样就能抓住教学的“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纲”(考试大纲)、心中有“标”(课程标准),以一纲一标指导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研本”和“研考”的载体在于教师的备课教研活动。教学组在进行集体备课时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智慧,汇集全体教师的力量研究每单元的教学思路和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准考点,研究学情,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预案,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实行共享,在此基础上再形成教师个人的个性化教案。
三、把目标教学、问题教学与反馈教学结合起来,做到有机统一。
1.教学的重心前移,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当前,教师更多关注的是上课本身及课后的补漏,这样的教学是重心后滞的。要进行高效教学,就要使教学的重心前移。
教师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先学习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发现自己不会的问题,这样在教师授课时学习的针对性就更强了。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把学习目标和教学问题印发给学生,安排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上课前检查预习效果。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教师讲的时间,让学生课堂多练,又可以使学生形成预习的思维模式,提高学习能力。教师也要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可以每次要求学生至少看一遍课文,对课文内容大概掌握。这样教师上课时检查学生的练习就知道学生会了什么,什么还不明白,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就不再详细讲,学生不明白的可以在课上详细讲。这样课堂的针对性就会更强,教学的效率就提升了。
2.把握课堂40分钟,优化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课堂40分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浓缩,是极其关键的环节,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结构等,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地呈现。
(1)精讲精练。课堂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指导,因而重在学生的练。教师切忌大讲特讲,本末倒置。对于学生的练也不能搞题海战术,教师要精选高质量的试题,练到考点上,练出解题能力。
(2)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事物感兴趣了,就激发了求知欲,就会主动积极地探寻事物的前因后果、内在规律等。因此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设置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重视课后作业及阶段考试的功能,发挥它们的反馈、评价、补充的作用。
学生课后作业及阶段考试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要正确组织好学生课后作业及阶段考试,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有重大意义。同时,批改课后作业和阶段考试又可以反馈教情、学情,对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待课后作业和阶段考试这些环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的布置要及时、科学、精练,阶段考试要注重基础性和温故知新。根据学生的基础布置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作业和考试内容,给每个层次的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不要出现能力强的不够做、太简单,能力稍差的不会做、做不对的情况。作业的布置也要注意量的多少,不要搞题海战术,使学生产生疲劳、厌恶的副作用。
(2)要注意批改的时效性。根据教学反馈理论,即时反馈最能达到课后作业和阶段考试的作用与目的。因为学生做完作业和考完试后,都急着想知道自己考得如何。如果作业和试卷不能及时批改,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与日递减,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就不能及时反馈,错误得不到及时改正,留下的是错误的强化,这就失去了批改作业和试卷的信息价值。
(3)要重视批改作业和试题的思考性。作业和试卷不仅仅是批改,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的考情,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总结反思课堂教学,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做好错题本,总结和反思得失:错因是什么?考查哪些知识点和能力?有何对策?以达到“题不二错,考后一百分”的效果。
四、培优扶困,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当中肯定有学生“冒尖”,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培优工作,使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和高考选拔的要求。
2.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平民教育、公民教育。要培养更多的人才,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要使高中教学高效,就不能忽视那些学困生。如果学生的整体层次相对接近,一节课的效率就会更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本身并不是不想学,大多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跟不上了才放弃。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德育支撑,如建立课堂巡视制度。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外管理与教育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对学困生进行帮扶,进行课外辅导,低难度、小步子,使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习信心逐步增强,最后跟上班级的整体水平。另外,还要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缓解学习的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提高高中教学效率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只有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及课堂外的途径,使课内外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是建设高效教学的前提。
每位教师都想使自己的教学高效,但为什么有的教师教学效率却不理想呢?问题不仅在于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不高,而且在于教师没有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内涵,没有根本转变教学观念,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没有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没有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引领,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学校应引领教师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补充,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许多教师的专业知识深厚,业务能力较强,但是课程改革的变化很大,以往的经验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教师在原有惯性下的教学,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导致教学低效。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就要引领教师进行学习,特别是学习新课程理念及相关课程标准的要求,树立新型课程理念,掌握课堂评价的知识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二、加强对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的研究。
教师钻研好教材和课标要求,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才能抓住教学的“本”。在认真研究课标、教材的同时,教师也要研究“考试说明”与课改试题的命题导向,这样就能抓住教学的“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纲”(考试大纲)、心中有“标”(课程标准),以一纲一标指导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研本”和“研考”的载体在于教师的备课教研活动。教学组在进行集体备课时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智慧,汇集全体教师的力量研究每单元的教学思路和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准考点,研究学情,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预案,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实行共享,在此基础上再形成教师个人的个性化教案。
三、把目标教学、问题教学与反馈教学结合起来,做到有机统一。
1.教学的重心前移,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当前,教师更多关注的是上课本身及课后的补漏,这样的教学是重心后滞的。要进行高效教学,就要使教学的重心前移。
教师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先学习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发现自己不会的问题,这样在教师授课时学习的针对性就更强了。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把学习目标和教学问题印发给学生,安排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上课前检查预习效果。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教师讲的时间,让学生课堂多练,又可以使学生形成预习的思维模式,提高学习能力。教师也要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可以每次要求学生至少看一遍课文,对课文内容大概掌握。这样教师上课时检查学生的练习就知道学生会了什么,什么还不明白,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就不再详细讲,学生不明白的可以在课上详细讲。这样课堂的针对性就会更强,教学的效率就提升了。
2.把握课堂40分钟,优化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课堂40分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浓缩,是极其关键的环节,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结构等,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地呈现。
(1)精讲精练。课堂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指导,因而重在学生的练。教师切忌大讲特讲,本末倒置。对于学生的练也不能搞题海战术,教师要精选高质量的试题,练到考点上,练出解题能力。
(2)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事物感兴趣了,就激发了求知欲,就会主动积极地探寻事物的前因后果、内在规律等。因此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设置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重视课后作业及阶段考试的功能,发挥它们的反馈、评价、补充的作用。
学生课后作业及阶段考试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要正确组织好学生课后作业及阶段考试,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有重大意义。同时,批改课后作业和阶段考试又可以反馈教情、学情,对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待课后作业和阶段考试这些环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的布置要及时、科学、精练,阶段考试要注重基础性和温故知新。根据学生的基础布置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作业和考试内容,给每个层次的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不要出现能力强的不够做、太简单,能力稍差的不会做、做不对的情况。作业的布置也要注意量的多少,不要搞题海战术,使学生产生疲劳、厌恶的副作用。
(2)要注意批改的时效性。根据教学反馈理论,即时反馈最能达到课后作业和阶段考试的作用与目的。因为学生做完作业和考完试后,都急着想知道自己考得如何。如果作业和试卷不能及时批改,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与日递减,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就不能及时反馈,错误得不到及时改正,留下的是错误的强化,这就失去了批改作业和试卷的信息价值。
(3)要重视批改作业和试题的思考性。作业和试卷不仅仅是批改,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的考情,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总结反思课堂教学,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做好错题本,总结和反思得失:错因是什么?考查哪些知识点和能力?有何对策?以达到“题不二错,考后一百分”的效果。
四、培优扶困,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当中肯定有学生“冒尖”,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培优工作,使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和高考选拔的要求。
2.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平民教育、公民教育。要培养更多的人才,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要使高中教学高效,就不能忽视那些学困生。如果学生的整体层次相对接近,一节课的效率就会更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困生本身并不是不想学,大多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跟不上了才放弃。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德育支撑,如建立课堂巡视制度。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外管理与教育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对学困生进行帮扶,进行课外辅导,低难度、小步子,使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习信心逐步增强,最后跟上班级的整体水平。另外,还要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缓解学习的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提高高中教学效率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只有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及课堂外的途径,使课内外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