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a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是实现这个根本任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但影响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学习的长进乃至事业的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有智力因素,即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还有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修养以及成才创业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学起来得到内在的满足,感到读书乐乐陶陶,这种内在精神的快乐是任何外在物质享受的快乐所不能比拟的。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对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好感、乐闻、乐见、乐参与。是忘掉疲劳、赶跑厌倦、驱散懒散的神秘力量。
  乐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能促使你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情感是一种内动力,人的活动是与情感相连的,一旦情感得到启动,其活动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个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的学生,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学习情绪轻松愉快的要比学习情绪低落、压抑的好得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拨动学生心灵上的琴弦,那么在教学上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刻苦钻研,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直到把问题弄懂弄通为止,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若毅力不强,意志不坚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自制性,就处于被动地位或虎头蛇尾。
  性格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因为性格是个性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是支配—个人的个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结合,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反之,性格上的弱点则足以成为学习能力发展的障碍;一个性格软弱而缺乏自信的学生,很难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是不可能搞好学习的。不勤学对天赋不好的学生固不能补拙,对天赋好的学生也会火花自灭。
  
  二、情感和意志是构成思想品德的重要心理成分
  
  非智力因素与品德和道德是互相渗透紧密联系的。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人们的认识只有与相应的情感体验发生共鸣时,才能对这种知识坚信不移。知和情相结合,形成信念,有了信念,知才能转化为行。品德是性格的核心部分,意志是一种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能力。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以道德动机去战胜非道德的动机,用理智去战胜欲望,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即定的目标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一个人只有当情感和意志这些心理因素充分发展以后,良好的品德才能形成。
  
  三、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智力因素,也要靠非智力因素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多大的好成绩;反之,即使一个智力水平中等的学生,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也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并能逐步提高。许多有关的心理研究也证明,智力水平相同的两个人,若勤奋、自信心强,富有创新精神等,他将会获得较大的进步与提高;反之,若懒惰,缺乏自信心,喜欢墨守成规,那他就难以取得大的进步。
  古往今来,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学者、科学家,除了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以外,还由于他们有着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爱迪生认为,创造发明只要求一分的灵感,但必须付出九十九分的血汗。这“血汗”就是属于非智力的,是人的坚强意志和性格的表现。
  非智力因素的诸方面,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相关的,在兴趣形成的同时,也容易形成美好丰富的情感,情感对意志也会产生—定的作用,它们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旺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对—个人的智能充分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共同组成学习活动中学生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开发智力是一种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同样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只有二者同步进行,才能出高质量的人才。
  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必将对学生智力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学校的各项工作,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发展,才能培养出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四、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
  
  一个人的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形成过程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实践和人在每一时刻的内心世界,都制约着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十分重视环境、实践和主观上自我调节作用。
  1.建立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环境(班级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培养和性格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是学生在校活动的基本单位,宿舍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是学生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舞台。
  社会环境是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广阔的天地,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外部推动力。学校、社会应尽最大的努力,提供给学生以健康、文明、良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他们识别环境、改造环境以及创造良好环境的能力,使其在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得到锤炼和发展。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非智力因素
  情感、意志和性格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他们进行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性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但靠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还要靠教学艺术的感染诱导,培养学生养成好学、勤学的习惯,并要注意发挥情感的激励作用。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对学习和工作认真负责、踏实勤奋和一丝不苟的性格;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和热爱集体的情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方法。
  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
  客观环境的影响,要通过人的主观条件才能反映出来。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改变自己的性格。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育者要针对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学生也要正确对待自己,加强自我修养,发挥自我调节作用。例如,参加有益的竞赛活动,因为竞赛适合于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竞赛可以培植人的进取心。列宁说过,“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列定选集》第三卷392页)竞赛适合人的自尊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能增进自我强制信念。竞赛能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因此学生要适时把握这种机遇,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以培植锻炼自己的学习情趣,做到自我调节。
  人的情感,意志和性格在人的整个生活过程中,都在不断地形成着和发展着。因此,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教育,非智力因素就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剑波.关注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J]. 学习月刊,2006(4).
  [2]黄淮雷,杨新生.论体育教学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
其他文献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一个热点。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必须有全局的观点和系统的方法,处理好三个关系,寻找到着力点。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仍需讲授灌输为主    在近几年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许多研究文章中,课堂讲授成了空洞的说教的代名词,备受创新者的批评。实际上,众所周知,由于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三分之二是用来学外语的,马克思主
期刊
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变化的挑战    1.在国际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实现了我国基础课程改革  20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化。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是与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教材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
期刊
发端于19世纪后期,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鼎盛于50年代至60年代,以后则逐渐式微的存在主义,虽然后来被强势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所遮蔽,然而,它所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所思考人存在的意义的命题,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以其中的哲学观来考察教育,有助于我们明知教育应该追求什么,而我们的教育又缺失了什么。    培养真诚气质:教育的使命之一    人与人的关系是存在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存在主义者
期刊
随着现代西方教育思潮逐步渗透,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无不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理念。如后现代主义师生观认为,传统教学本质上是教师单向、独白式的权威教学,即承认并维护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中心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弱势群体地位,教师成为话语霸权的占有者,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受到压制。因此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铲除对秩序和权威与日俱增的服从,鼓励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平等对话代替教师的传授与灌输,以培
期刊
一、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及其教学特点    大学公共法语教学分为六级,达到四级为基本要求,达到六级为较高要求。按照《大学法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法语的教学总时数为240~280学时,每级约70学时,每周以四学时为宜。本文所谈及的基础阶段,是指用时在140学时内的大学法语一、二级教学阶段。  到目前为止,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大学公共法语基础阶段教学有如下三大特点:  1.零起点教学。学生之前不具备任何
期刊
早在20世纪初期,杜威就提倡科学探究的教育功能,他强烈的批判了20世纪以前科学教育只重视科学知识,而忽视科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态度的做法。探究式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美国在“教育现代化运动”,特别是有关理科教学的现代化运动中提出的主张。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加涅等人对这一方法都做了分析论证,在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以此作为基本原则之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
期刊
一、德国F+U培训基地介绍    F+U为德语Fortbildung und Umschulung的缩写,意指继续教育与转岗培训。F+U培训集团是一个非赢利性培训组织,在德国的七个州市及欧洲的其他三个国家设有培训机构,并在德国国内及世界范围内建起了覆盖广阔的合作网络。德国F+U培训中心总部设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开姆尼兹市,该培训中心属下有专事旅游、营销培训的经济学院;专事经理人管理培训的管理学院;
期刊
一、关于教学交往的基本内涵的理解    交往一词,内涵丰富。就其内容而言,交往是人的传递符号、信息、分享思想感情的过程。就其媒介而言,交往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信息交流,进行相互影响的过程;就其功能而言,“交往是两个呼应的体系,通过适当的渠道,进而达到预期结果的过程”;就其目的而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是动态的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期刊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尤其是依托企业、行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黑龙江省农业类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落后,已有的农业企业规模小,不能满足产、学、研合作办学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农科类高职教育的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提高我省农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逐步退去了“精英”教育的盛装,进而开始了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历程。基于这种价值取向的转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原有的单一核心结构的功能平台被历史的消融解构,如何建构转型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协动平台成为历史性的课题,因此,加强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我国社会文化运动转型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1.当代高等教育历史叙事的视域转换  从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