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经专业教学与文化学科教学相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教师在上课时,总是需要分析每节课的主要任务,怎样来执行这些任务。这就是教学目标分析,它主要是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明确他们在本课上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实际上是给学生布置任务。有时,教师事先把总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把一个个小目标细化为一个个较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这些目标,“任务”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对整个课堂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任务”设计时,要充分发挥财会模拟实训室和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会计基本技能》教学中,在讲授“点钞技术”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将有关点钞的视频资料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想尽快掌握点钞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具体介绍点钞技术时,要首先介绍基本要领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然后,利用点钞练功纸进行演示,让学生记住并能操作各个环节;最后,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通过设定不同目标,强化学生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点钞的准确性和速度。为了反映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每种点钞方法设计进度表,要求学生将每次完成的结果记录下来——从中即可看出他们的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二、操作性强
财经专业具有理论性、政策性、操作性强的特点,用“填鸭式”、“纸上谈兵”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远比教师讲、教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操作后,一定要根据教学安排,因地制宜地让学生操作练习并动手实践,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重它的可操作性。
例如:在介绍会计凭证时,准备各类原始凭证,要求学生按会计工作岗位,分角色进行填制;提供空白记账凭证,指导学生独立填制;在整理装订会计凭证时,指导学生进行手工装订……
在讲解账簿的登记时,重点讲解一个企业如何选用账簿、如何启用账簿、怎样利用口取纸制作耳形小卡等等。
三、要有针对性
“任务”的设计要注意学生的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等,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来设计任务,让任务从简单到复杂地执行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任务。任务不能过高或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以兴趣为主线,以实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比如:在进行财会模拟实习中的分步单项实习时,在职高阶段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分步实习”和“企业财务会计分步实习”两部分。其中,前者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整理、装订;账簿的设置、登记、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后者以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为准,每完成一定教学内容,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开设实习。对本部分实习,可利用辅助教材——《会计单项模拟实习》进行,也可自编实习教材或利用其他单项模拟实习教材。
四、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充分讲解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实习中积极参与,以便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
例如:在讲授会计核算程序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让每组学生分别扮演“业务员、出纳员、制单员、审核员、记账员、制表员、单位主管”等角色。首先让一个学生扮演业务员从商店购买办公用品,持发票到单位主管审核签字后,再到出纳处报销;出纳员支付现金,并做好相关手续后将发票交给制单员;制单员制单后,交审核员审核;审核员审核无误后,交记账员记账;记账员于月末提供帐簿资料给制表员编制会计报表。
再如:在讲授原始凭证前,让每一位同学到生活中找三种以上不同格式的单据,并在课堂上展示和说明其来历;在讲授财产清查前,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给家里或班级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并在课堂上分析自己所做的应该属于哪一类财产清查,计算一下本班同学共用了哪几种清查方法。
通过以上方法,我明显观察到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明显体现出来。
五、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从业人员能够胜任职业职责所应具备的水准,是能高质量地执业所需具备的职业品格、职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的集合。会计职业能力可以分为会计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
1、会计工作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符合社会、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素质。一般可分为会计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
⑴会计专业技能。会计专业技能是指在执业过程中与会计专业技能知识直接相关联的职业判断、处理方法等,也可称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技能,可以以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基本能力证明。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在理解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熟练运用会计处理方法,合理、恰当地反映某一会计领域的会计现象和经济事件(专业技能要求根据具体会计岗位的不同而不同)。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只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般要求和具体原则,但对记录的要求却不再明确规定。这就要求在会计选择与判断方法方面应合理把握、恰当运用。这方面的技能要求注重专业的针对性和专业的应用性。
⑵通用技能。通用技能是指在执业过程中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不直接关联的重要技能,如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等等。这些技能是会计专业技能的辅助工具和载体。
2、学习能力
在各产业、各学科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新纪元里,用人单位不断变换着对员工素质的要求,那些拥有深厚专业造诣并能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及相关领域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备受青睐,他们善于综合多个领域的技能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作为职高会计专业,则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这样才使学生有发展的潜力,才能令学生较为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转化,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汲取新的技能与知识,在面对不断更新会计法律法规和错综复杂的会计工作环境时,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转向跨专业、跨领域的复合性人才。
3、其他社会能力
会计工作的进行有广泛的行业背景,专业性很强,它需要与各方面及相关人员沟通协调。名副其实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等在内的各种社会能力。这种能力是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具体表现为决策分析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时间安排能力、抗压能力以及价值观等。
将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综合理解,职业能力就是对各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是会计综合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是价值观及态度行为能力,是会计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是铸就会计人格的能力。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统筹兼顾,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并终生受用。
教师在上课时,总是需要分析每节课的主要任务,怎样来执行这些任务。这就是教学目标分析,它主要是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明确他们在本课上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实际上是给学生布置任务。有时,教师事先把总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把一个个小目标细化为一个个较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这些目标,“任务”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对整个课堂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任务”设计时,要充分发挥财会模拟实训室和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会计基本技能》教学中,在讲授“点钞技术”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将有关点钞的视频资料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想尽快掌握点钞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具体介绍点钞技术时,要首先介绍基本要领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然后,利用点钞练功纸进行演示,让学生记住并能操作各个环节;最后,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通过设定不同目标,强化学生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点钞的准确性和速度。为了反映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每种点钞方法设计进度表,要求学生将每次完成的结果记录下来——从中即可看出他们的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二、操作性强
财经专业具有理论性、政策性、操作性强的特点,用“填鸭式”、“纸上谈兵”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远比教师讲、教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操作后,一定要根据教学安排,因地制宜地让学生操作练习并动手实践,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重它的可操作性。
例如:在介绍会计凭证时,准备各类原始凭证,要求学生按会计工作岗位,分角色进行填制;提供空白记账凭证,指导学生独立填制;在整理装订会计凭证时,指导学生进行手工装订……
在讲解账簿的登记时,重点讲解一个企业如何选用账簿、如何启用账簿、怎样利用口取纸制作耳形小卡等等。
三、要有针对性
“任务”的设计要注意学生的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等,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来设计任务,让任务从简单到复杂地执行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任务。任务不能过高或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以兴趣为主线,以实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比如:在进行财会模拟实习中的分步单项实习时,在职高阶段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分步实习”和“企业财务会计分步实习”两部分。其中,前者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整理、装订;账簿的设置、登记、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后者以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为准,每完成一定教学内容,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开设实习。对本部分实习,可利用辅助教材——《会计单项模拟实习》进行,也可自编实习教材或利用其他单项模拟实习教材。
四、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充分讲解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实习中积极参与,以便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
例如:在讲授会计核算程序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让每组学生分别扮演“业务员、出纳员、制单员、审核员、记账员、制表员、单位主管”等角色。首先让一个学生扮演业务员从商店购买办公用品,持发票到单位主管审核签字后,再到出纳处报销;出纳员支付现金,并做好相关手续后将发票交给制单员;制单员制单后,交审核员审核;审核员审核无误后,交记账员记账;记账员于月末提供帐簿资料给制表员编制会计报表。
再如:在讲授原始凭证前,让每一位同学到生活中找三种以上不同格式的单据,并在课堂上展示和说明其来历;在讲授财产清查前,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给家里或班级进行一次财产清查,并在课堂上分析自己所做的应该属于哪一类财产清查,计算一下本班同学共用了哪几种清查方法。
通过以上方法,我明显观察到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明显体现出来。
五、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从业人员能够胜任职业职责所应具备的水准,是能高质量地执业所需具备的职业品格、职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的集合。会计职业能力可以分为会计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
1、会计工作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符合社会、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素质。一般可分为会计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
⑴会计专业技能。会计专业技能是指在执业过程中与会计专业技能知识直接相关联的职业判断、处理方法等,也可称为一般通用会计职业技能,可以以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基本能力证明。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在理解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熟练运用会计处理方法,合理、恰当地反映某一会计领域的会计现象和经济事件(专业技能要求根据具体会计岗位的不同而不同)。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只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般要求和具体原则,但对记录的要求却不再明确规定。这就要求在会计选择与判断方法方面应合理把握、恰当运用。这方面的技能要求注重专业的针对性和专业的应用性。
⑵通用技能。通用技能是指在执业过程中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不直接关联的重要技能,如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等等。这些技能是会计专业技能的辅助工具和载体。
2、学习能力
在各产业、各学科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新纪元里,用人单位不断变换着对员工素质的要求,那些拥有深厚专业造诣并能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及相关领域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备受青睐,他们善于综合多个领域的技能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作为职高会计专业,则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这样才使学生有发展的潜力,才能令学生较为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转化,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汲取新的技能与知识,在面对不断更新会计法律法规和错综复杂的会计工作环境时,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转向跨专业、跨领域的复合性人才。
3、其他社会能力
会计工作的进行有广泛的行业背景,专业性很强,它需要与各方面及相关人员沟通协调。名副其实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等在内的各种社会能力。这种能力是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具体表现为决策分析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时间安排能力、抗压能力以及价值观等。
将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综合理解,职业能力就是对各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是会计综合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是价值观及态度行为能力,是会计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是铸就会计人格的能力。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统筹兼顾,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并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