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困生问题一直都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坏之分。学困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业需要提升,他们的地位需要改变,这是在教学中,教师们最困扰的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位班主任,更要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对学困生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广大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在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充分体现了教育者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我本着学习探究的目的,试着对我国小学生学困生进行研究并结合本班实际,从学困生的定义、学困生的分类、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学困生的心理及学困生转化的对策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自己的浅薄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转化学困生工作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学困生 形成原因 转化
1.学困生的定义及分类
1.1学困生的定义
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他们的学业成绩或道德品质偏离常态。过去称为“差生”,现在改为学困生。
“学困生”一直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词,它常常占据着青少年的心灵,给那些同学制造了沉重的精神包袱。学困生是广大教师和家长放弃的对象。
1.2学困生的类型
学困生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1.2.1迟钝型
这是学困生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类型,这类学生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反应迟钝,缺乏自信心,成绩较差。这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不对,知识面窄,不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
1.2.2懒惰型
这类学生先天智力并不差,但是由于身上存在着严重的惰性,没有自束力,所以也沦为了学困生。他们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还不如通通快快的玩一玩。
1.2.3孤僻冷漠型
这类学生一般为内向型性格,不愿意与他们接触,待人冷漠,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经常拿来与其他孩子作比较,从而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
1.2.4不良社交型
这类学生无论身体、智力都与其他孩子相比并无差距,但学习成绩很差。平时上课爱讲小话、搞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这类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气沾染,与社会上不良青年结交,经常说谎、骂人、偷盗、欺负小同学、打架等坏习惯,难于管教,让教育者头痛的对象。
1.3学困生的心理
因为学困生的类型各种各样,所以学困生的心理也是多种多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3.1逆反
逆反心理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一部分人总喜欢与老师唱反调,这些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有时候思想教育、遵章守纪也会引起他们的对立情绪,对于家长、老师的教育强烈不满。这样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生活都是有害的。
1.3.2疑心重
这类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疑心重重,即使别人说的一句跟自己毫无关系的玩笑话,或者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事,也会很在乎,认为是在说自己的坏话,因为说话较真,导致打架斗嘴的事经常发生。他们不屑于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自以为是,他人对自己的好言劝告会产生抵触情绪。
1.3.3厌恶心理
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其主要表现为厌恶学习。产生这种心理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学生生涯中与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不能完全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在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当然也有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种心理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发生不良的行为,需要及时做好调整。
当然,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2.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像这些所谓的学困生,为何如今是越来越多呢?对于它的由来,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2.1教师授课方式、技巧不够灵活
教师虽然总在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可是,一些学生从小就不认真听课。有的教师可能会在刚开学的时候对那些学困生多一些关注和帮助,但是,随着课程的不断增进,教师渐渐也无暇顾及那些学生的缓慢进步了。于是,那些学困生就从别的方面寻找乐趣,如上课做小动作、交头接耳、出怪声,或课下制造一些恶作剧、打架、聚众闹事等,严重的会跟社会闲散人员结交,扰乱学校秩序。
2.2家庭教育
在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溺爱型和简单粗暴型的比例较大。这些都是由于那些家长水平较低、能力较差、缺乏威信,还有些家长还没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职责或精力有限,使孩子们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入了学困生的行列。
2.3缺乏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
部分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与同年龄学生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较慢,学习能力较低。注意力不集中,不善观察和质疑,习惯死记硬背,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2.4社会诱惑太多
很多社会现象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而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到了社会上都是腰缠万贯、高官厚禄,这种现象让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好坏没有什么关系,导致他们不求进取。尤其是一些孩子经不住网络虚拟世界、周围花花世界的诱惑,无心向学,慢慢就陷入学困生的行列。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3.1平等对待学生
不少教师对学习好的同学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认为他们根本不是读书的材料,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们。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作为老师要在细微之处公平对待学生,比如:课堂上请学生回答问题,不能只抽学习好的学生,忽视学困生,要人人参与;用放大镜优点,缩小镜看缺点;安排学生座位,更要公开公正,不能让学习好的坐前面,而学习不好的就坐最后。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
3.2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和中等生或者优生一样,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每个学困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在细微之处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并及时进行表扬,学困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课内无心学习,而在课外却非常活跃,能在一些文体比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我有这样有这样的体验:平时作业做得马马虎虎的学困生,有一次做得比较好,我在作业评语中写上几句鼓励的语言,该生在一段时间里对作业和课堂表现是认真的。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主动接近,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给及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困生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改善。
3.3尊重学困生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让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指导学困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及目标方向,,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微小的进步,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3.4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不够和睦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转换学困生,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的努力,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帮助,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十分必要。
作为家长,要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家长的教育态度、方法要保持一致,尊敬、理解、关心、爱护孩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只有家长配合老师、学校的工作,学困生的转换工作才能更好更快的进行。
结论
转换学困生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学困生和优生一样,都渴望进步,只是还没有找到他们的准确定位而已。若能找到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并加以引导,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看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那么学困生是会转化的。总之,我们要给予学困生同等的爱,让学困生和优等生一样获得成功,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只要我们对学困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并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学困生问题就会越来越少,教育教学成绩就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小学生学困生 形成原因 转化
1.学困生的定义及分类
1.1学困生的定义
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他们的学业成绩或道德品质偏离常态。过去称为“差生”,现在改为学困生。
“学困生”一直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词,它常常占据着青少年的心灵,给那些同学制造了沉重的精神包袱。学困生是广大教师和家长放弃的对象。
1.2学困生的类型
学困生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1.2.1迟钝型
这是学困生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类型,这类学生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反应迟钝,缺乏自信心,成绩较差。这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不对,知识面窄,不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
1.2.2懒惰型
这类学生先天智力并不差,但是由于身上存在着严重的惰性,没有自束力,所以也沦为了学困生。他们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还不如通通快快的玩一玩。
1.2.3孤僻冷漠型
这类学生一般为内向型性格,不愿意与他们接触,待人冷漠,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经常拿来与其他孩子作比较,从而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
1.2.4不良社交型
这类学生无论身体、智力都与其他孩子相比并无差距,但学习成绩很差。平时上课爱讲小话、搞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这类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气沾染,与社会上不良青年结交,经常说谎、骂人、偷盗、欺负小同学、打架等坏习惯,难于管教,让教育者头痛的对象。
1.3学困生的心理
因为学困生的类型各种各样,所以学困生的心理也是多种多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3.1逆反
逆反心理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一部分人总喜欢与老师唱反调,这些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有时候思想教育、遵章守纪也会引起他们的对立情绪,对于家长、老师的教育强烈不满。这样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生活都是有害的。
1.3.2疑心重
这类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疑心重重,即使别人说的一句跟自己毫无关系的玩笑话,或者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事,也会很在乎,认为是在说自己的坏话,因为说话较真,导致打架斗嘴的事经常发生。他们不屑于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自以为是,他人对自己的好言劝告会产生抵触情绪。
1.3.3厌恶心理
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其主要表现为厌恶学习。产生这种心理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学生生涯中与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不能完全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在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当然也有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种心理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发生不良的行为,需要及时做好调整。
当然,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2.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像这些所谓的学困生,为何如今是越来越多呢?对于它的由来,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2.1教师授课方式、技巧不够灵活
教师虽然总在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可是,一些学生从小就不认真听课。有的教师可能会在刚开学的时候对那些学困生多一些关注和帮助,但是,随着课程的不断增进,教师渐渐也无暇顾及那些学生的缓慢进步了。于是,那些学困生就从别的方面寻找乐趣,如上课做小动作、交头接耳、出怪声,或课下制造一些恶作剧、打架、聚众闹事等,严重的会跟社会闲散人员结交,扰乱学校秩序。
2.2家庭教育
在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溺爱型和简单粗暴型的比例较大。这些都是由于那些家长水平较低、能力较差、缺乏威信,还有些家长还没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职责或精力有限,使孩子们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入了学困生的行列。
2.3缺乏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
部分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与同年龄学生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较慢,学习能力较低。注意力不集中,不善观察和质疑,习惯死记硬背,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2.4社会诱惑太多
很多社会现象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而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到了社会上都是腰缠万贯、高官厚禄,这种现象让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好坏没有什么关系,导致他们不求进取。尤其是一些孩子经不住网络虚拟世界、周围花花世界的诱惑,无心向学,慢慢就陷入学困生的行列。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3.1平等对待学生
不少教师对学习好的同学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认为他们根本不是读书的材料,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们。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作为老师要在细微之处公平对待学生,比如:课堂上请学生回答问题,不能只抽学习好的学生,忽视学困生,要人人参与;用放大镜优点,缩小镜看缺点;安排学生座位,更要公开公正,不能让学习好的坐前面,而学习不好的就坐最后。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
3.2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和中等生或者优生一样,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每个学困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在细微之处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并及时进行表扬,学困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课内无心学习,而在课外却非常活跃,能在一些文体比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我有这样有这样的体验:平时作业做得马马虎虎的学困生,有一次做得比较好,我在作业评语中写上几句鼓励的语言,该生在一段时间里对作业和课堂表现是认真的。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主动接近,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给及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困生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改善。
3.3尊重学困生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让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指导学困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及目标方向,,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微小的进步,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3.4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不够和睦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转换学困生,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的努力,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帮助,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十分必要。
作为家长,要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家长的教育态度、方法要保持一致,尊敬、理解、关心、爱护孩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只有家长配合老师、学校的工作,学困生的转换工作才能更好更快的进行。
结论
转换学困生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学困生和优生一样,都渴望进步,只是还没有找到他们的准确定位而已。若能找到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并加以引导,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看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那么学困生是会转化的。总之,我们要给予学困生同等的爱,让学困生和优等生一样获得成功,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只要我们对学困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并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学困生问题就会越来越少,教育教学成绩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