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似乎觉得,掀开每一幕历史的征尘,都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场面,都有一番将士们卫国抗敌的壮怀激烈。
其中,石育青老人亲历的抗美援朝战争又何尝不是如此?
那是1953年7月27日,晚上10点整,朝鲜战争的停战协议正式生效,守卫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188团军械员石育青和战友们,兴奋地跑出待了三四个月的坑道,振臂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时,每个人满脸满身,从肌肤到毛孔,全都蒙上厚厚的黑色灰尘,连鼻孔的鼻涕,口中吐出的唾液浓痰都是黑色的……此刻,任你去揣度如获新生般的志愿军战士那悲喜交集的心情,谁能理解战争的内涵?
烽火岁月如电光火石般在大脑的意识中一闪,当下便突显一种战争的经验总结,那就是坚强、勇敢、正义必胜——
1949年,虚岁16岁的石育青初中只读了一年,因家中无钱再供他继续上学,便到了温州大南门一个亲戚的五金店里当学徒。其时,温州刚刚解放,三野七兵团21军在温州招干。看到招干布告上的文字,穷苦家庭出身的石育青明白了共产党的军队为谁打仗的道理,少年石育青瞒着父母家人,毅然参加了这支正义之师。
参军报国,意味着献身和牺牲,特别是那个建国之初烽烟未靖的年代,从军的路,是在死亡线边缘游走!
当年11月的一天,一艘机帆船载着21军青训班学员及后勤部人员等360余人,从温州城的瓯江边启碇沿海路北上,为解放舟山做准备。该青训班里的石育青根据组织挑选安排,告别战友,从陆路行军北上。殊不知船到温岭江厦江面时,遭到国民党军飞机轰炸,全船300多人牺牲。
避过一劫的石育青领教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惧。然而部队招干布告上正义的言辞,以及入伍教育告诉他的人民军队为人民大众打天下谋解放的革命宗旨已深深镌刻在他脑子里,使他的报国意志更加坚定。不久,朝鲜战争的战火很快烧到了鸭绿江边,侵略者的炸弹时或扔到我国领土,新生的共和国受到严重威胁。
这是强权对于贫弱的挑衅!抗美援朝,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石育青和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义愤填膺,正气盈胸,1953年1月17日,他随着大军的铁流,跨过了鸭绿江,进入朝鲜,走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石育青很快随部队进抵朝鲜文登里—元山—上甘岭一线,驻守于821 高地,和战友们自己动手开挖坑道,进行艰难的战场防御。
其实,战争很大成分拼的是意志,是毅力,是气势。正如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优劣的态势时,正确地指出美国人是钢多气少,而我方是钢少气多。这是多么鞭辟入里的分析。这“气”,在克敌要素中,包括战争的正义性,包括战胜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乃至包括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形成的部队的风气、战士的纪律等等。在战争熔炉里以正义之气鼓吹熊熊炉火熔铸出来的人民志愿军,就是压倒一切敌人的钢铁队伍。
821高地的战斗和防御是艰苦卓绝的。
连天炮火和“黑暗”岁月构成石育青和战友们的坑道生活。“白天不知夜的黑”,這确实是两种不曾交集的时空概念,当我们用和平年代的生活思维去考虑战争生活,你肯定会遗漏诸多的艰难险恶的因素。
石育青想到了挖坑道。
坑道是全军战士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一百多米外的对面山坡上,是美军的阵地。就在敌军的枪口下,在当时没有先进掘进设备的条件下,战士们只能在夜里摸着黑,仅仅凭着一把镢头和铁锹,用双手挖掘出一个个可以容纳100多人的“屯兵洞”。
对面的山头,就是美军。枪炮可不长眼睛,白天,石育青和战友们只能蜗守在坑道里。坑道里照明的是干电池能源灯光,昏暗微弱,整个空间可谓是乌烟瘴气。黑夜里,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偶或爬出坑道喘一口气,活动一下筋骨,天空是黑暗的,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三四个月,战士们吃的是干燥的压缩饼干……
水,是生命之源。石育青经常要组织战友们到山沟里找水。他把战友们身上每人一个的行军壶收拢来,指派二三名战友,每人身上挂一二十个水壶,悄悄下山找水。结果有的战友幸运地取到水,有的战士一天也找不到水,有的战友牺牲在找水的路上……
有一天,一场激烈的战斗后,石育青的战友们拖来一具美军尸体。这种战场上的“收获”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作为对敌情的解释。石育青和战友们七手八脚扒开美军尸体的军装内里,一看,是美国陆军第3 步兵师的。这支部队可算是美军中的拳头劲旅,这家伙还是一名排长呢!收集了战场信息,美军尸身上的钢盔、子弹等收缴上交。此时石育青眼尖,发现还有一把搪瓷调羹。这小调羹虽说值不了什么钱,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却也是稀奇之物。石育青欣赏把玩着,小调羹玲珑有光泽,让他爱不释手……然而,首长命令,这是缴获,一切归公!
直至今日,很多战争的记忆在石育青老人的大脑中已经淡忘,但上交调羹的事他还是记得那么深刻。
其中,石育青老人亲历的抗美援朝战争又何尝不是如此?
那是1953年7月27日,晚上10点整,朝鲜战争的停战协议正式生效,守卫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188团军械员石育青和战友们,兴奋地跑出待了三四个月的坑道,振臂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时,每个人满脸满身,从肌肤到毛孔,全都蒙上厚厚的黑色灰尘,连鼻孔的鼻涕,口中吐出的唾液浓痰都是黑色的……此刻,任你去揣度如获新生般的志愿军战士那悲喜交集的心情,谁能理解战争的内涵?
烽火岁月如电光火石般在大脑的意识中一闪,当下便突显一种战争的经验总结,那就是坚强、勇敢、正义必胜——
1949年,虚岁16岁的石育青初中只读了一年,因家中无钱再供他继续上学,便到了温州大南门一个亲戚的五金店里当学徒。其时,温州刚刚解放,三野七兵团21军在温州招干。看到招干布告上的文字,穷苦家庭出身的石育青明白了共产党的军队为谁打仗的道理,少年石育青瞒着父母家人,毅然参加了这支正义之师。
参军报国,意味着献身和牺牲,特别是那个建国之初烽烟未靖的年代,从军的路,是在死亡线边缘游走!
当年11月的一天,一艘机帆船载着21军青训班学员及后勤部人员等360余人,从温州城的瓯江边启碇沿海路北上,为解放舟山做准备。该青训班里的石育青根据组织挑选安排,告别战友,从陆路行军北上。殊不知船到温岭江厦江面时,遭到国民党军飞机轰炸,全船300多人牺牲。
避过一劫的石育青领教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惧。然而部队招干布告上正义的言辞,以及入伍教育告诉他的人民军队为人民大众打天下谋解放的革命宗旨已深深镌刻在他脑子里,使他的报国意志更加坚定。不久,朝鲜战争的战火很快烧到了鸭绿江边,侵略者的炸弹时或扔到我国领土,新生的共和国受到严重威胁。
这是强权对于贫弱的挑衅!抗美援朝,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石育青和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义愤填膺,正气盈胸,1953年1月17日,他随着大军的铁流,跨过了鸭绿江,进入朝鲜,走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石育青很快随部队进抵朝鲜文登里—元山—上甘岭一线,驻守于821 高地,和战友们自己动手开挖坑道,进行艰难的战场防御。
其实,战争很大成分拼的是意志,是毅力,是气势。正如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优劣的态势时,正确地指出美国人是钢多气少,而我方是钢少气多。这是多么鞭辟入里的分析。这“气”,在克敌要素中,包括战争的正义性,包括战胜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乃至包括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形成的部队的风气、战士的纪律等等。在战争熔炉里以正义之气鼓吹熊熊炉火熔铸出来的人民志愿军,就是压倒一切敌人的钢铁队伍。
821高地的战斗和防御是艰苦卓绝的。
连天炮火和“黑暗”岁月构成石育青和战友们的坑道生活。“白天不知夜的黑”,這确实是两种不曾交集的时空概念,当我们用和平年代的生活思维去考虑战争生活,你肯定会遗漏诸多的艰难险恶的因素。
石育青想到了挖坑道。
坑道是全军战士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一百多米外的对面山坡上,是美军的阵地。就在敌军的枪口下,在当时没有先进掘进设备的条件下,战士们只能在夜里摸着黑,仅仅凭着一把镢头和铁锹,用双手挖掘出一个个可以容纳100多人的“屯兵洞”。
对面的山头,就是美军。枪炮可不长眼睛,白天,石育青和战友们只能蜗守在坑道里。坑道里照明的是干电池能源灯光,昏暗微弱,整个空间可谓是乌烟瘴气。黑夜里,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偶或爬出坑道喘一口气,活动一下筋骨,天空是黑暗的,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三四个月,战士们吃的是干燥的压缩饼干……
水,是生命之源。石育青经常要组织战友们到山沟里找水。他把战友们身上每人一个的行军壶收拢来,指派二三名战友,每人身上挂一二十个水壶,悄悄下山找水。结果有的战友幸运地取到水,有的战士一天也找不到水,有的战友牺牲在找水的路上……
有一天,一场激烈的战斗后,石育青的战友们拖来一具美军尸体。这种战场上的“收获”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作为对敌情的解释。石育青和战友们七手八脚扒开美军尸体的军装内里,一看,是美国陆军第3 步兵师的。这支部队可算是美军中的拳头劲旅,这家伙还是一名排长呢!收集了战场信息,美军尸身上的钢盔、子弹等收缴上交。此时石育青眼尖,发现还有一把搪瓷调羹。这小调羹虽说值不了什么钱,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却也是稀奇之物。石育青欣赏把玩着,小调羹玲珑有光泽,让他爱不释手……然而,首长命令,这是缴获,一切归公!
直至今日,很多战争的记忆在石育青老人的大脑中已经淡忘,但上交调羹的事他还是记得那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