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中脱离学生生活,学生学习困难,知识不全面,物理生态化教学从生态学理念出发,强调物理现象?物理情境?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认知规律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创设学习情境,融入STS教育,融入物理学史内容等策略实施生态化教学。
【关键词】教学生态化 STS教育 物理情境
1.传统物理教学中生态化缺失
长期以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注重基本知识的建构,物理公式?概念?规律等内容是中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特别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从内容上看,常常脱离学生的生活,教师讲授的都是抽象出来的理想的小木块,木板,点电荷等,学生感觉知识枯燥难懂,慢慢失去兴趣;从形式上看,以习题解决为主,学生总是抱怨物理太难,习题太多,久而久之,对物理失去信心。即使所谓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主要是解题能力比较强,遇到变化的情境,或是生活中具体的问题,常常不知所措。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教学缺乏生态化的特征,没有把物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没有把物理和学生的发展规律联系起来。
2.物理教学生态化的特征
物理教学生态化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与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的理论。从生态化视角看,课堂教学也是个"课堂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构成课堂教学的多维生态因子,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生态现象,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协调发展为目的的生态过程。
物理教学生态化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物理课程目标。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提出提高全体学生
的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并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认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方式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教学方式主要基于杜威的教育理论,因此,这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
2.1 物理教学与物理现象紧密联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是现象,所以物理教学不是纯粹的教物理知识的传授,而是与物理现象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之中;物理教育应当坚持"物理学的根源是物理现象"的基本理念。
2.2 物理教学活动既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物理学习是他们与环境之间多方向的?连续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对学习物理产生或少的影响。
2.3 物理教学活动应当在物理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以揭示真实?自然条件下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物理教育规律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在假设的没有实际意义的习题情境中完成的,不符合学生认识科学的规律。有效教学的教学环境应当是一种生态化的教学环境。即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或创设适宜的开放?互信?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倾听对自己有益的意见和见解,以改进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教学环境的支持性主要表现为课堂情境和谐自然?师生心态自由开放?学生个性充分张扬的心理环境。
2.4 物理教育活动应注重研究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交互作用的人的方面,认知和动机是学习的基本决定因素;在交互作用的情境方面,情境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学生的学习总是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互作用后的结果,学习的情境对于学习的过程至关重要。
3.物理教学生态化的策略
3.1 在物理教学中强化实验教学
物理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干巴巴的理论,而物理实验是生动鲜活的,物理现象是可以"看"?"听"?"触"到的,学生往往对物理实验兴趣盎然,有强烈的未知欲。物理实验还是学生学习科学方法,体会探究过程,掌握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情感的途径,通过实验学习物理更真实?全面?更持久。
3.2 在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
物理教学生态化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把物理现象以一种有别于习题的形式呈现,主张把习题的严格性移植到自然?真实的物理环境中,并在其中揭示物理教育活动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学习完电阻定律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家庭装修时,选择粗的还是细的电线更安全?引导学生由 分析横截面与电阻的关系。原始物理问题教学就使物理教育生态化理论转变为现实成为可能。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这显然混淆了习题与问题。原始物理问题解决是从物理现象出发直至得出结论,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过程;而习题解答则是从模型出发直至得到答案,是一个不完整的思维训练过程。习题教学这种"掐头去尾烧中段"的训练,导致学生失去对物理世界的真实感受,并最终失去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3.3 在物理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
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的产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创设能够激起他们思考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例如,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中,我们可以通过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发现测量值总是比电池上标识的值小一些,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一部分电压丢失了?"然后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去探寻"丢失的电压",逐步深入,原来是电池内部消耗了。
课堂环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创设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精神环境是课堂质量高低的重要变量,是生态课堂的重要因子,构建精神环境要形成开放?互信?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平等亲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开放就是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倡导自主探索?自由提问。和谐就是师生?生生间要有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互信是教师与学生情感和谐融洽,敢于有所托付的心理状态。教师创设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的主要教学行为有:把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引导课堂与生活的对接,与学生心理相容,沟通协作;充分信任学生,做到取信于人。
3.4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STS教育
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及问题也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利用学生生活中STS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把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有关学科融合起来,帮助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世界,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一般做法是: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那些与物理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的问题并对其加以组织来进行教学。挖掘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应当一方面分析并利用物理教材中的STS教育因素;另一方面关注并利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STS素材。如,教师可以围绕下列主题构建STS教育内容:(1)科学技术推动社产业革命,从电磁感应到第二次工业革命,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到信息时代。(2)从科学技术在生活的中应用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3)科学伦理与价值观教育,如,科学技术"双刃剑"问题;(4)与个人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制冷设备?安全用电?改造家庭炉灶?提高燃料的效率?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等。
3.5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科学史教育
物理学史是科学家在一定的背景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科学规律,学习物理学史,学生明白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家的方法,科学家体现的科学精神,得到全面的物理文化。例如在学习电磁场时,可以介绍奥斯特?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等从不同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科学家身上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学习科学和人文的物理。
总之,生态化的物理教学是从物理现象和学生全方面的生态化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生动的物理现象,得到全面的物理文化,促进学生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维新.科学史教育的教学价值与教学模式,教育科学研究,2004,7
【关键词】教学生态化 STS教育 物理情境
1.传统物理教学中生态化缺失
长期以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注重基本知识的建构,物理公式?概念?规律等内容是中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特别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从内容上看,常常脱离学生的生活,教师讲授的都是抽象出来的理想的小木块,木板,点电荷等,学生感觉知识枯燥难懂,慢慢失去兴趣;从形式上看,以习题解决为主,学生总是抱怨物理太难,习题太多,久而久之,对物理失去信心。即使所谓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主要是解题能力比较强,遇到变化的情境,或是生活中具体的问题,常常不知所措。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教学缺乏生态化的特征,没有把物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没有把物理和学生的发展规律联系起来。
2.物理教学生态化的特征
物理教学生态化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与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的理论。从生态化视角看,课堂教学也是个"课堂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构成课堂教学的多维生态因子,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生态现象,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协调发展为目的的生态过程。
物理教学生态化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物理课程目标。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提出提高全体学生
的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并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认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方式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教学方式主要基于杜威的教育理论,因此,这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
2.1 物理教学与物理现象紧密联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是现象,所以物理教学不是纯粹的教物理知识的传授,而是与物理现象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之中;物理教育应当坚持"物理学的根源是物理现象"的基本理念。
2.2 物理教学活动既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物理学习是他们与环境之间多方向的?连续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对学习物理产生或少的影响。
2.3 物理教学活动应当在物理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以揭示真实?自然条件下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物理教育规律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在假设的没有实际意义的习题情境中完成的,不符合学生认识科学的规律。有效教学的教学环境应当是一种生态化的教学环境。即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或创设适宜的开放?互信?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倾听对自己有益的意见和见解,以改进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教学环境的支持性主要表现为课堂情境和谐自然?师生心态自由开放?学生个性充分张扬的心理环境。
2.4 物理教育活动应注重研究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交互作用的人的方面,认知和动机是学习的基本决定因素;在交互作用的情境方面,情境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学生的学习总是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互作用后的结果,学习的情境对于学习的过程至关重要。
3.物理教学生态化的策略
3.1 在物理教学中强化实验教学
物理知识是抽象出来的干巴巴的理论,而物理实验是生动鲜活的,物理现象是可以"看"?"听"?"触"到的,学生往往对物理实验兴趣盎然,有强烈的未知欲。物理实验还是学生学习科学方法,体会探究过程,掌握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情感的途径,通过实验学习物理更真实?全面?更持久。
3.2 在物理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
物理教学生态化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把物理现象以一种有别于习题的形式呈现,主张把习题的严格性移植到自然?真实的物理环境中,并在其中揭示物理教育活动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学习完电阻定律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家庭装修时,选择粗的还是细的电线更安全?引导学生由 分析横截面与电阻的关系。原始物理问题教学就使物理教育生态化理论转变为现实成为可能。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这显然混淆了习题与问题。原始物理问题解决是从物理现象出发直至得出结论,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过程;而习题解答则是从模型出发直至得到答案,是一个不完整的思维训练过程。习题教学这种"掐头去尾烧中段"的训练,导致学生失去对物理世界的真实感受,并最终失去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3.3 在物理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
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的产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创设能够激起他们思考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例如,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中,我们可以通过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发现测量值总是比电池上标识的值小一些,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一部分电压丢失了?"然后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去探寻"丢失的电压",逐步深入,原来是电池内部消耗了。
课堂环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创设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精神环境是课堂质量高低的重要变量,是生态课堂的重要因子,构建精神环境要形成开放?互信?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平等亲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开放就是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倡导自主探索?自由提问。和谐就是师生?生生间要有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互信是教师与学生情感和谐融洽,敢于有所托付的心理状态。教师创设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的主要教学行为有:把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引导课堂与生活的对接,与学生心理相容,沟通协作;充分信任学生,做到取信于人。
3.4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STS教育
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及问题也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利用学生生活中STS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把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有关学科融合起来,帮助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世界,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一般做法是: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那些与物理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的问题并对其加以组织来进行教学。挖掘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应当一方面分析并利用物理教材中的STS教育因素;另一方面关注并利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STS素材。如,教师可以围绕下列主题构建STS教育内容:(1)科学技术推动社产业革命,从电磁感应到第二次工业革命,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到信息时代。(2)从科学技术在生活的中应用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3)科学伦理与价值观教育,如,科学技术"双刃剑"问题;(4)与个人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制冷设备?安全用电?改造家庭炉灶?提高燃料的效率?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等。
3.5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科学史教育
物理学史是科学家在一定的背景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科学规律,学习物理学史,学生明白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家的方法,科学家体现的科学精神,得到全面的物理文化。例如在学习电磁场时,可以介绍奥斯特?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等从不同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科学家身上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学习科学和人文的物理。
总之,生态化的物理教学是从物理现象和学生全方面的生态化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生动的物理现象,得到全面的物理文化,促进学生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维新.科学史教育的教学价值与教学模式,教育科学研究,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