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美术的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wu8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佛教美术的产生、传入及美术形式的梳理和分析,以及以新疆龟兹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石窟壁画绘画特点的探讨,论证了佛教美术对于中国画色彩的三方面影响。即蓝绿色调的传入丰富了重彩中国画的色彩体系;色彩晕染立体感的画法完善了重彩中国画晕染的绘画技法:空灵淡泊的审美情趣为文人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美学基础。
  【关键词】:画色彩;佛教美术
  一 佛教美术的兴起、传入及形式
  1 佛教美术的兴起及传入
  在两千五百年以前,也就是公元前六世纪,在古老的迦毗罗卫国世界,几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产生了。迦毗罗卫国是古印度的王国,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佛教在古印度出现的时候,中国正是春秋战国时期,也许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不会知道,佛教对中国将会产生的影响。
  佛教最早何时传入中国,没有十分确凿和统一的说法。有古籍记载最早是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在国内的古迹佛像来看,在四川发现了东汉时期的佛像和菩萨像。所以,可以这样说,早在中国的汉朝时期,佛教及佛教美术,已经传入中华大地。佛教在古印度产生之后,向外界传播,对亚洲及世界产生了影响。佛教的传出分两个方向,一个是南派,主要是对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小乘佛教。另一个是北派,即佛教传入中国后,经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和改造后传到日本和朝鲜半岛,形成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对中、日、鲜的文化和美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佛教美术的形式
  佛教美术主要有三大形式:建筑、雕塑和壁画。佛教美术是佛教传播与发展的产物。佛教美术主要是用来宣扬佛教教义,提供佛教场所和为佛教服务的。佛教美术的三大形式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佛教建筑本身就是佛教美术的一种形式,那么在寺庙中的和佛教有关的各种塑像及寺庙中的壁画,石窟中的雕塑及壁画也是佛教美术的形式。很多古代的佛教寺庙现都不复存在,所以很多佛教壁画也就消失了。但是在石窟中的古代佛教壁画保存得相对完整,这也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较早时期的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画。其中,佛教建筑有石窟,佛塔和佛寺这三种类型。佛教最早的建筑形式就是石窟。早在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在绵长的丝绸之路上,石窟作为最早的建筑形式,保存了大量的佛教雕塑和壁画。石窟其实是指开凿在石壁上的崖洞里的寺庙。所以石窟也叫石窟寺。石窟寺的作用和性质与在地面的寺庙一样。那么把寺庙开凿在崖里的原因可能跟不易损坏较为适合保存有关系。历史其实也证实了这一点。现在在新疆和敦煌保存的大量石窟寺就證明了这种形式的寺庙的确是经得起时间和战乱的考验的。在历史记载中的很多寺庙由于朝代的更迭,战争的破坏和岁月的侵袭都不复存在了。所以作为最早期的佛教美术形式的石窟大量的保存还要感谢祖先的智慧和创造。佛教建筑中佛塔也是其中之一。初期中国的佛塔建筑受印度的影响,以塔为中心,四周环绕殿堂和僧人住处。塔中供奉舍利和佛像。后来慢慢随着建筑风格的演变,佛塔不是中心,而是建寺庙的前后及单独开辟一个地方专门供奉塔。大雄宝殿成为寺院的中心建筑,以中心殿堂为中轴线,依次建造比较重要的殿堂。布局和结构都很严谨。形成了中国风格的佛教建筑。佛教美术中的雕塑和壁画的题材是很多的。其中,雕塑包括佛像、菩萨像、明王像、罗汉像、高僧像、天龙八部像、供养人像等。壁画内容既包括上述的佛教形象,也包括佛传图、本生图、佛经变相、水陆画、杂画等。这些雕塑和壁画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佛教建筑结合在一起的。
  二 佛教壁画——新疆龟兹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形成产生影响主要是平面绘画为主的壁画这一形式。在佛教美术传入中国的初期,石窟壁画的异域画风及色彩给中国本土绘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丰富。沿着佛教传入我国的路线,佛教美术也影响着沿途的绘画风格,中国佛教石窟壁画主要是新疆龟兹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为数量最多和艺术水平最高。
  1 新疆龟兹石窟壁画的类型及色彩特点
  新疆是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第一站,也是中国石窟艺术开始的地方。中国的佛教石窟从新疆起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分布。新疆拥有中国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位置最西的石窟群。所以新疆石窟艺术在中国佛教石窟研究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新疆龟兹石窟是新疆石窟数量的五分之三,最能表现佛教美术的辉煌。
  龟兹石窟主要分布在库车、拜城、新和境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库木吐刺、森木赛姆、克孜尔尕哈、克孜尔、托克拉克埃等石窟。这些地方共发现了9处石窟群,239个石窟有壁画遗迹。其中克孜尔石窟有216个。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的千佛洞是龟兹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石窟最多的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开凿的时间是不同的,在三世纪末及7世纪以后均有开凿。不同的时间开凿的石窟壁画风格也是有差异的。
  2 敦煌莫高窟石窟壁画的类型及色彩特点
  敦煌莫高窟是另一个能集中体现中国佛教壁画最高水平的石窟群。敦煌莫高窟早在前秦时期公元366年就已经开凿,先后很多朝代都有开凿,直至元朝。可以说,莫高窟在距今16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其艺术历程。莫高窟的形成,与其地理特点是分不开的。在敦煌境内河西走廊,是汉朝和唐朝的交通要道,也是东西文化艺术的交融之处,所以作为从西域传来的佛教在此形成大量的石窟壁画也是不足为奇。
  本生图、佛传图和因缘故事图都是属于故事画。另外还有佛像画,装饰画和民间神话题材。这个时期的壁画画面内容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人物造型具有浓郁的装饰味道和拙朴。用线有力,豪放泼辣,色彩饱满而深沉。给观者一种神秘而真实,强烈,阴郁而激荡的感觉。这种宗教的神秘感和悲剧性的主题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将那个时期的宗教情感充分完美地表达了出来。
  三 以新疆龟兹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壁画色彩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
  一 色彩调式的丰富
  色彩中国绘画在汉及其以前是以五行色为主,以黑红为主色调,这在战国、秦汉的绘画中都有很好体现。佛教艺术传入之后,改变了这一面貌。
  克孜尔石窟壁画多以青绿为主调,多用石青、石绿等富有装饰性的矿物色。“在色彩运用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以蓝颜色和石绿色组成的冷调倾向。这种色彩特征和整个西域以及印度的建筑色彩有密切关系”。同样,敦煌早期壁画以石青,石绿构成的冷调色彩为主色调,也是深受佛教美术及龟兹画风的影响,如北魏248窟的“供养菩萨”,西魏249窟的伎乐天,西魏285窟的“五百强盗成佛”,北周290窟的“佛传之五”都是典型例证。此外,随着佛教的传入,在绘画中使用金、银的观念影响了北方西域地区的绘画。“可见通过佛教的传播,西亚尤其是印度美术的色彩观对中国西域与北方地区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色彩渲染立体画法的成熟
  除了色彩调式发生改变之外,色彩渲染立体感的画法在中国出现,也是佛教美术的影响。张僧繇是在中国较早运用此法的人。他的“凹凸花”画法,利用“朱及青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另外还有隋唐之际的尉迟乙僧父子也长于凹凸画法,“其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指,”这很不同于“迹简意淡而雅正”的中原绘画传统。中国画家对于这种晕染法与中国传统丰富的线描技法糅合进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绘画色彩样式,正如楚启思所说“中原地带的唐、宋时期工笔重彩人物,花鸟、山水中的皴染法,也是受此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在此以前的时代中,每以纯粹的平涂着色,无渲染之例。”
  三 空灵淡泊的审美情趣为文人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美学基础
  “佛教的中道宗与道家哲学有某些相似之处,中道宗与道家哲学相互作用,产生了‘禅宗’”。禅宗作为道庄化的佛学,其哲学思想文化及色彩观对于文人画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佛教美术的产生及传入,对于我国本土的中国画色彩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异域的石青、石绿为主的蓝绿色调丰富了原有的重彩中国画用色习惯,使重彩中国画形成了较为完整和丰富的色彩体系。另一方面,佛教壁画中的立体晕染法也进一步推进了重彩中国画的绘画技法的成熟。由此激发了一些中国画家在绘画方法上的突破和创新。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服饰的汉服,是能充分突出汉民族特征的服饰,一直具有汉民族符号和文化象征意义。汉赋作品中较多地出现了描写和表现了汉赋服饰美的篇章,这为后人了解汉服形制和发展提供了文字参考,同时艺术地再现了汉朝人成熟自信的精神气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汉赋文学审美倾向的自觉性。  【关键词】:汉服;汉赋;审美;文化  当代服装的五彩斑斓与光怪陆离反映了多元化与科学化环境下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碰
期刊
【Abstract】: the diaojiao building is in the long-term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tujia, tujia characteristics architectural art. Due to historical reasons, in the phase of endangered the
期刊
【摘要】:绘画初学者普遍会出现无法正确使用绘画来进行情感表达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掌握对绘画和情感表达两者之间的联系,因此部分学习者的作品往往有形无神,并不能算得上是佳作,对于他们绘画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油画创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如何提高自身的油画创作水平,值得各位油画界同仁进行深思。  【关键词】:生活经历;情感表达;油画创作;构图  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能够通过画面将
期刊
【摘要】:国画是我国艺术的一种独特的形式,这种艺术之美,都可以用“得意忘象,美以体无”来表现其艺术形式所达到的至高境界。得意忘象的国画艺术,通过有以见无,体物得神,以及恰如其分地进行点笔着墨充分的将画作的“得意忘象”之美表现了出来。而国画“美以体无”的艺术美,则通过大象无形,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手法创作出来。  【关键词】:得意忘象;美以体无;国画;艺术  1.序言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言
期刊
【摘要】:林风眠是现当代中国唯一一位不受政治气候所左右,一直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进行创作,一生致力于探索中西融合之道的艺术大师。他所达到的现代艺术的孤独的高峰,很难被人超越。他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精神融为一体,将两者的美感糅合得天衣无缝,其作品处于似与不似,虚而非虚之间,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与抒情性。本文主要从林风眠的苦难的童年生活开始谈起,进而对林风眠进行创作心理本源分析。  【关键词】:林风眠;创作心
期刊
【摘要】:乱弹是花部中的一种唱腔,随着乱弹腔与各地融合发展演变,逐渐成为独特的地方剧种,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美誉。临清乱弹在清乾隆年间随京杭运河南下,至今已有270多年历史。临清乱弹中,男女声腔均为真声咬字和假声拖腔。特别是旦角唱腔,都是‘咦’出来的,除了音调比较高外,假声时常‘吼’出的喉音,慷慨激越。” “临清乱弹原以弦锁伴奏为主,后来在舞台演出时,由于弦锁声小,故改为管乐加锣鼓伴奏,才有乱弹
期刊
【摘要】:戏曲打击乐在我国历史悠久,通过历代艺人和戏曲艺术工作者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打击乐结构。戏曲打击乐又称“武场”,与“文场”相对,共同组成“场面”。戏曲打击乐是戏曲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戏曲艺术,具有极为重要的辅佐作用。  【关键词】: 打击乐;戏曲;重要性  戏曲打击乐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传统音乐美学方面还是从现在戏曲的演出
期刊
【摘要】:陈洪绶是晚明画家,擅长人物画创作,他的画风细腻,功力精到,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是重要的人物。与陈洪绶同时期的人物画家有很多,以吴彬,丁云鹏,崔子忠等人为代表。后人总结他们的绘画作品,发现的一种大致的,统一的趣味,故而将这种产生于明代晚期的风格称为——变形主义。本位重点介绍晚明背景下陈洪绶独特的人物画风格,并将陈洪绶的风格与晚明诸位变形主义画家的风格形成对比,让读者对晚明画坛人物画的概况有所
期刊
【摘要】:舞蹈表演是动态的时空艺术,是通过人体律动来展现内心深层的精神世界,了解舞蹈表演的内在特点,将会引领着舞蹈编导与舞蹈演员。创作、演绎出充满生气的舞蹈作品,并与观众产生共鸣。  【关键词】:舞蹈表演;特点  舞蹈表演可谓是动态的时空艺术,英国曾有位著名舞蹈学家说过,“舞蹈表演不仅是一切艺术之母,而且还是一切语言之母”。在情感的抒发方面,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通过人体的律动来展现出内心深处
期刊
【摘要】:我们常说,过年是中国人的信仰。我们可以诉说不尽回家过年的美好,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我们在春节里找寻与过去的连结,却似乎怎么都无法证明旧日子里的“年味”了。随着社会的转变,乡村沦陷,年味真的变淡了么?本文以散文的方式重新解读“年味”,旨在强调构建中国传统节日中对传统民俗的重视。  【关键词】:春节;年味;传承  热闹的街道,爆竹与烟火的味道还未散尽,春节的余温透过残雪穿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