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安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校园安全,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督促教师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对自己和学生负责,结合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渗透安全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保障自身安全。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校园中发生了许多安全事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某中学的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中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氢气燃爆,当事人严重烧伤。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将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化学课本中有许多涉及安全教育的知识,如,环境污染的防治、食品药品安全、防煤气中毒、火灾预防、防挫伤和烧伤等,此类知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除了要将安全原理告知学生,还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安全意识。
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
化学学科中虽然有许多和安全相关的内容,但课程内容并不是以安全教育为主,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安全教育素材,在无形之中向学生渗透安全知识。教师要以教材为切入点,找到其中和安全教育有关的知识点,针对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比如,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可以渗透中毒和烧伤的知识;讲解“元素”时,可渗透汞对人体的危害、汞中毒的严重后果等。
二、利用本地资源渗透安全教育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地貌形态、人们的种植习惯等均有不同,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比如,一些学校所处的位置为喀斯特地貌,学校及学生居住的村落周围山中溶洞较多,而洞内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沉积。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自然对溶洞有强烈的好奇心,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为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要介绍相关的安全知识,向学生说明如何才能安全进入溶洞。又如,一些地区大量种植金银花、百合等植物,到收获季节时,部分不法商贩出售的植物都是用硫磺熏制过的。所以,讲解“氧气的性质”时,教师要进行相关的说明,说明硫磺熏制过的植物对人的危害,鼓励学生向周围的人普及知识,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三、利用社会热点开展安全教育
报刊、电视或网络媒体曝光的重大安全事故中,经常会涉及一些与化学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这些知识点,将其作为安全教育的载体,从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教授“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受害者在洗澡过程中,由于煤气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导致室内供氧不足,中毒死亡,为学生敲响警钟。
四、利用化学实验开展安全教育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化学实验经常要用到一些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或接触一些有毒气体,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影响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威胁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然而,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好奇心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但学校与教师不能因为担心发生事故,就不让学生做实验,而是要加强安全教育,向学生说明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比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有毒气体的生成实验,避免污染环境。一些实验若没有按步骤进行,也会引发安全事故,比如,进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完成气体收集后,应当先将导管移除水面,再将酒精灯熄灭,若颠倒实验步骤,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步骤,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促使其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如今,社会上食品安全、水安全、烟雾危害等问题层出不穷,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其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南康区第八中学)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校园中发生了许多安全事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某中学的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中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氢气燃爆,当事人严重烧伤。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将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化学课本中有许多涉及安全教育的知识,如,环境污染的防治、食品药品安全、防煤气中毒、火灾预防、防挫伤和烧伤等,此类知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除了要将安全原理告知学生,还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安全意识。
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
化学学科中虽然有许多和安全相关的内容,但课程内容并不是以安全教育为主,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安全教育素材,在无形之中向学生渗透安全知识。教师要以教材为切入点,找到其中和安全教育有关的知识点,针对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比如,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可以渗透中毒和烧伤的知识;讲解“元素”时,可渗透汞对人体的危害、汞中毒的严重后果等。
二、利用本地资源渗透安全教育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地貌形态、人们的种植习惯等均有不同,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比如,一些学校所处的位置为喀斯特地貌,学校及学生居住的村落周围山中溶洞较多,而洞内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沉积。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自然对溶洞有强烈的好奇心,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为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要介绍相关的安全知识,向学生说明如何才能安全进入溶洞。又如,一些地区大量种植金银花、百合等植物,到收获季节时,部分不法商贩出售的植物都是用硫磺熏制过的。所以,讲解“氧气的性质”时,教师要进行相关的说明,说明硫磺熏制过的植物对人的危害,鼓励学生向周围的人普及知识,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三、利用社会热点开展安全教育
报刊、电视或网络媒体曝光的重大安全事故中,经常会涉及一些与化学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这些知识点,将其作为安全教育的载体,从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教授“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受害者在洗澡过程中,由于煤气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导致室内供氧不足,中毒死亡,为学生敲响警钟。
四、利用化学实验开展安全教育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化学实验经常要用到一些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或接触一些有毒气体,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影响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威胁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然而,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好奇心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但学校与教师不能因为担心发生事故,就不让学生做实验,而是要加强安全教育,向学生说明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比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有毒气体的生成实验,避免污染环境。一些实验若没有按步骤进行,也会引发安全事故,比如,进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完成气体收集后,应当先将导管移除水面,再将酒精灯熄灭,若颠倒实验步骤,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步骤,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促使其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如今,社会上食品安全、水安全、烟雾危害等问题层出不穷,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其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南康区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