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研究,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智力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这是当前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做法
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作为一个教师,假若你的课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那便是最大的失败;假若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就可以使教学进入“化境”,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下面我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直陈激发学生兴趣的五点做法,以期引玉。
一、率先垂范法
以良好的教师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特别是在小学,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就这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对工作真情实感地投入;对学生,真心实意地关怀;对自己,真才实学地要求,那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积极的。这有个现成的例子:蔡云芝先生是魏巍小学时的老师,多才多艺,热爱、关心学生,对魏巍接近文学,后来成为著名作家有着重要影响。二十多年后,魏巍还能记得老师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出那首诗,并写出散文《我的老师》,抒发对她的真挚感情。
二、运用教具法
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巧用电教投影,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认识图形(一)”(小学数学第一册),可安排一节拼图课。首先出示可爱的“小铃铛”投影,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个数。通过投影,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各种图形的组成。然后,教师再次利用投影,用四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指导学生用学具拼图形。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投影仪拼图。经过以上活动,学生的注意力已被这先进的教学手段所吸引。此时,哪有学生不想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既能受到思维训练,又能充分体验动脑后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课外活动法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激发学习兴趣。每次数学活动课的内容设计,我总是力求新、奇、趣。如讲蕴含数学知识的童话和寓言故事,猜数学谜语,开展数学竞赛,制作数学教具,玩猜数学游戏或数学迷宫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学中有乐,学有所得。
四、成功体验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比如教学用1—7这七个数中的几个或全部写出结果是8的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只写出1+7=8,2+6=8这类算式;也可以写出3+6-1=8,3×5-7=8,2×4=8这类算式;还可以写出3+7+4-6=8这类算式。这样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只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出的答案水平不同,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都体会到了成功。由于成功,他们就会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表扬鼓励法
运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人的欣赏。”特别是小学生,一句恰当的表扬就能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比如在教学“年、月、日”(小学第六册),“用左拳记忆大、小月方法”时,我请两名学生介绍这一方法,并提示: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一个成绩向来较好的学生数到二月时说二月小。二另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数到二月时,却停了下来,说:“二月不同于其它小月,也能说二月小吗?”我感到很惊异,但很快就表扬了他:“这个问题问得好,你肯动脑筋,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后来,我发现这个学生想问题就很仔细,成绩上升也快。
六、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通过指导学生动口、动手,丰富教学。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观看幻灯片,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再指导学生分组动手测量圆的周长;最后说一说测量的方法和结果。通过这样直观的接触,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2、鼓励学生“说”理,提高学习的效率。数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机会,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态度,同时消除了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把知识牢牢地掌握了。
3、触类旁通,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给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以及动脑思考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触类旁通的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如教学“位置”时让学生通过说出自己在班级的具体位置,使学到的的知识“学以致用”,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4、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爱自己所有的学生,不要吝啬给自己的学生以肯定和表扬。皮革马利翁效应指出教师的正面暗示将影响学生的发展,只有从内心认可学生,才会给他们最真心的赞扬。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只有从内心认可你的学生,你才会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你的学生,平时要多和学生交流,在学生面前流露出你对他的信任和爱心,学生自然也会爱上你。其实,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上他所教授的课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做法
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作为一个教师,假若你的课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那便是最大的失败;假若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就可以使教学进入“化境”,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下面我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直陈激发学生兴趣的五点做法,以期引玉。
一、率先垂范法
以良好的教师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特别是在小学,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就这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对工作真情实感地投入;对学生,真心实意地关怀;对自己,真才实学地要求,那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积极的。这有个现成的例子:蔡云芝先生是魏巍小学时的老师,多才多艺,热爱、关心学生,对魏巍接近文学,后来成为著名作家有着重要影响。二十多年后,魏巍还能记得老师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出那首诗,并写出散文《我的老师》,抒发对她的真挚感情。
二、运用教具法
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巧用电教投影,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认识图形(一)”(小学数学第一册),可安排一节拼图课。首先出示可爱的“小铃铛”投影,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个数。通过投影,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各种图形的组成。然后,教师再次利用投影,用四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指导学生用学具拼图形。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投影仪拼图。经过以上活动,学生的注意力已被这先进的教学手段所吸引。此时,哪有学生不想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既能受到思维训练,又能充分体验动脑后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课外活动法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激发学习兴趣。每次数学活动课的内容设计,我总是力求新、奇、趣。如讲蕴含数学知识的童话和寓言故事,猜数学谜语,开展数学竞赛,制作数学教具,玩猜数学游戏或数学迷宫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学中有乐,学有所得。
四、成功体验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比如教学用1—7这七个数中的几个或全部写出结果是8的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只写出1+7=8,2+6=8这类算式;也可以写出3+6-1=8,3×5-7=8,2×4=8这类算式;还可以写出3+7+4-6=8这类算式。这样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只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出的答案水平不同,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都体会到了成功。由于成功,他们就会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表扬鼓励法
运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人的欣赏。”特别是小学生,一句恰当的表扬就能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比如在教学“年、月、日”(小学第六册),“用左拳记忆大、小月方法”时,我请两名学生介绍这一方法,并提示: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一个成绩向来较好的学生数到二月时说二月小。二另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数到二月时,却停了下来,说:“二月不同于其它小月,也能说二月小吗?”我感到很惊异,但很快就表扬了他:“这个问题问得好,你肯动脑筋,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后来,我发现这个学生想问题就很仔细,成绩上升也快。
六、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通过指导学生动口、动手,丰富教学。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观看幻灯片,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再指导学生分组动手测量圆的周长;最后说一说测量的方法和结果。通过这样直观的接触,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2、鼓励学生“说”理,提高学习的效率。数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机会,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态度,同时消除了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把知识牢牢地掌握了。
3、触类旁通,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给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以及动脑思考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触类旁通的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如教学“位置”时让学生通过说出自己在班级的具体位置,使学到的的知识“学以致用”,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4、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爱自己所有的学生,不要吝啬给自己的学生以肯定和表扬。皮革马利翁效应指出教师的正面暗示将影响学生的发展,只有从内心认可学生,才会给他们最真心的赞扬。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只有从内心认可你的学生,你才会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你的学生,平时要多和学生交流,在学生面前流露出你对他的信任和爱心,学生自然也会爱上你。其实,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上他所教授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