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在界定产业结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财政收入视觉分析了甘肃省定西市产业结构的特点、政府调整产业机构的动因、存在的问题,提出以项目建设、政策调控等优化产业结构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观点。
关键词:产业结构 财政收入 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
一、产业结构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反过来又能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状况水平,进而成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一方面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又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促进或制约作用。
二、定西市產业结构特点:财政收入视觉
(一)定西市财政收入特点分析
1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7534%上升为2016年的8185%,提高了651个百分点,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有所提高。二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大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50%提高到2016年的6653%,财政收入质量明显好转。
2小税种税收占比逐年提高。受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加企业固定资产留抵等政策性因素影响,中央和省级参与分享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从2005年的8996%下降为2016年的7618%;而全市地方固定税收比重从2005年的961%上升为2016年的1276%。受房地产企业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土地增值税和契税年均分别增长7009%和5415%。小税种的增幅,高于财政收入整体增幅。
3分产业对税收的贡献趋于合理。经济结构与财政收入的关联度主要体现为GDP税收贡献率,即:每百元GDP产生的税收。按全辖税收计算:全市GDP对税收的综合贡献率由2005年的54%,提高到了2016年1316%。分产业情况是:第一产业仅占税收收入的003%。第二产业税收贡献率由2005年的142%,提高到2016年的1926%。第三产业税收贡献率由2005年的644 %,提高到2016年的1756%。结构调优效应逐步显现,税收总量不断增大。
(二)定西市产业结构特点
1以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层次低,对税收的贡献较小。第一产业占税收收入的003%,税源主要为农业经营者购置车辆上缴的车辆购置税,2016年实现税收收入95万元,同比增长131%,占税收收入的比重非常小。
2以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对税收的拉动作用明显。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上重点投资项目如宝兰客运、兰渝铁路、临渭高速、引洮工程等重大投资项目的实施,以及铝冶炼加工、医药制造、水泥生产等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的高速增长,以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税收由2005年的900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357亿元,年均增收127亿元。
3以缴纳营业税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政府通过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劳务输出、发放补贴等措施,促进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推进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体系建设,促进了以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和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税收总量由2005年的1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907亿元,年均以9037%的速度增长。
(三)定西市调整产业结构的动因
1触发点:分税制改革。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施后,地方政府缺乏相对自足的税权和完整的地方税体系,地方财政的自给能力急剧下降,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能力薄弱。2005年取消农业税后,定西市财政收入增长基础薄弱、有效财力匮乏、后劲明显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财力水平始终跟不上支出的需要,历史债务包袱承重,对本来就非常脆弱的财政收支平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大。
2环境与平台:政府支持。面对经济发展压力,定西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市战略”以及“兴农强工、做大城镇、扩充总量、提升水平”的总体思路,出台工业企业扶持办法,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引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政策引导、基础设施的修建和资金支持等措施,将财源建设重点从偏重传统农业转向工业和第三产业,并积极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平台。政府所提供的环境和平台,为产业结构持续改善与良性循环提供了基础和条件。目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1:18:41调整为28:26:46,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基础夯实、活力增强、增速加快、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一致性进一步凸显。
3后续动力:金融跟进。金融机构的介入,完全是出于追逐利润、开发潜在市场的考虑。在各项政策的引导下,辖区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信贷产品,重点支持水电、公路、铝加工和特色产业、农业综合开发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发展。2016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2889亿元,同比增长3612%。三次产业的贷款结构由2005的43:28:29调整到2016年的30:26:44,贷款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趋向一致。金融机构的适时支持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后续动力,信贷结构调整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系统优化:企业自利行为。为了继续保持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地方企业在资源禀赋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资源性产业比重较高的经济比较优势,如特色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机电、生物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在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开发和研究,不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得到了政府、金融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初步形成了以有色冶金、精盐化工、电能产业、装备制造、矿产开发、现代制药、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改变全市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摆脱了传统种植业上的低水平循环;传统工业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政府带来了大量税收收入,也为政府扶贫典型宣传、文化产业发展等带来诸多的社会效益。 (四)定西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特色农业产业优势与税收贡献不匹配,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一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定西市的马铃薯、花卉中药材、以及牛、羊、猪等肉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面临着品种不优、质量不高的困扰。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三是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比较优势,没有形成连片集中发展规模,没有打破区域界限布局,基地生产与企业加工脱节,产业链条短,加工能力小,经济效益差。
2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内部结构不合理。全市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从2007年的98户增加到2016年的250户,但税收占比却从6106%下降到4164%。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工业企业是典型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重工业内部有色占702%、电力占186%,产业结构偏重。企业整体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工艺相对落后,资源利用和重复利用程度低,产业体系更新升级能力较弱。
3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占比过大,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定西市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比重占80%以上,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旅游业发展水平粗放,仅注重自然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经济性、社会性旅游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吸引力不足,也限制了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的充分发挥。此外,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水平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产业结构的政策支持,实现地方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扶持工业发展、产业开发、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二是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作用,着力引导银行采取差异化的信贷措施,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节能减排为方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全市经济、金融保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在调整第一产业结构上,以特色农业、旱作农业为重点,调整粮經结构、夏秋结构、种养结构。在调整第二产业结构上,要以培育骨干企业为依托,调整企业结构、重轻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以地方工业的壮大扩充第二产业的总量。在调整第三产业结构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家政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科技信息、技术贸易、社区服务等成长性服务业,促进第三产结构的优化。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通过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三)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和税收增长点
把循环经济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要载体,引进一些税收贡献率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或行业,推进企业和项目聚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充裕的财源。
(四)培植多元化的财政收入增长点,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打破所有制成份界限,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从多种经济成份中培育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加速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做大做强,继续支持生产型、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放手发展非国有经济,提高来自非国有经济财政收入的比重。同时,要着力提升国有经济效益,实现国有经济的集约式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
参考文献:
[1]刘小翠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2]徐本双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
[3]樊孝菊,周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10)
[4]周权雄,龙自云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关系[D].华东经济管理,2010
(李永,罗万金,杨宗政,中国人民银行定西市中心支行。)
关键词:产业结构 财政收入 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
一、产业结构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反过来又能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状况水平,进而成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一方面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又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促进或制约作用。
二、定西市產业结构特点:财政收入视觉
(一)定西市财政收入特点分析
1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7534%上升为2016年的8185%,提高了651个百分点,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有所提高。二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大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50%提高到2016年的6653%,财政收入质量明显好转。
2小税种税收占比逐年提高。受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加企业固定资产留抵等政策性因素影响,中央和省级参与分享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从2005年的8996%下降为2016年的7618%;而全市地方固定税收比重从2005年的961%上升为2016年的1276%。受房地产企业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土地增值税和契税年均分别增长7009%和5415%。小税种的增幅,高于财政收入整体增幅。
3分产业对税收的贡献趋于合理。经济结构与财政收入的关联度主要体现为GDP税收贡献率,即:每百元GDP产生的税收。按全辖税收计算:全市GDP对税收的综合贡献率由2005年的54%,提高到了2016年1316%。分产业情况是:第一产业仅占税收收入的003%。第二产业税收贡献率由2005年的142%,提高到2016年的1926%。第三产业税收贡献率由2005年的644 %,提高到2016年的1756%。结构调优效应逐步显现,税收总量不断增大。
(二)定西市产业结构特点
1以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层次低,对税收的贡献较小。第一产业占税收收入的003%,税源主要为农业经营者购置车辆上缴的车辆购置税,2016年实现税收收入95万元,同比增长131%,占税收收入的比重非常小。
2以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对税收的拉动作用明显。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上重点投资项目如宝兰客运、兰渝铁路、临渭高速、引洮工程等重大投资项目的实施,以及铝冶炼加工、医药制造、水泥生产等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的高速增长,以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税收由2005年的900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357亿元,年均增收127亿元。
3以缴纳营业税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政府通过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劳务输出、发放补贴等措施,促进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推进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体系建设,促进了以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和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税收总量由2005年的1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907亿元,年均以9037%的速度增长。
(三)定西市调整产业结构的动因
1触发点:分税制改革。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施后,地方政府缺乏相对自足的税权和完整的地方税体系,地方财政的自给能力急剧下降,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能力薄弱。2005年取消农业税后,定西市财政收入增长基础薄弱、有效财力匮乏、后劲明显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财力水平始终跟不上支出的需要,历史债务包袱承重,对本来就非常脆弱的财政收支平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大。
2环境与平台:政府支持。面对经济发展压力,定西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市战略”以及“兴农强工、做大城镇、扩充总量、提升水平”的总体思路,出台工业企业扶持办法,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引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通过政策引导、基础设施的修建和资金支持等措施,将财源建设重点从偏重传统农业转向工业和第三产业,并积极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平台。政府所提供的环境和平台,为产业结构持续改善与良性循环提供了基础和条件。目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1:18:41调整为28:26:46,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基础夯实、活力增强、增速加快、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一致性进一步凸显。
3后续动力:金融跟进。金融机构的介入,完全是出于追逐利润、开发潜在市场的考虑。在各项政策的引导下,辖区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信贷产品,重点支持水电、公路、铝加工和特色产业、农业综合开发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发展。2016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2889亿元,同比增长3612%。三次产业的贷款结构由2005的43:28:29调整到2016年的30:26:44,贷款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趋向一致。金融机构的适时支持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后续动力,信贷结构调整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系统优化:企业自利行为。为了继续保持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地方企业在资源禀赋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资源性产业比重较高的经济比较优势,如特色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机电、生物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在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开发和研究,不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得到了政府、金融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初步形成了以有色冶金、精盐化工、电能产业、装备制造、矿产开发、现代制药、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改变全市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摆脱了传统种植业上的低水平循环;传统工业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政府带来了大量税收收入,也为政府扶贫典型宣传、文化产业发展等带来诸多的社会效益。 (四)定西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特色农业产业优势与税收贡献不匹配,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一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定西市的马铃薯、花卉中药材、以及牛、羊、猪等肉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面临着品种不优、质量不高的困扰。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三是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比较优势,没有形成连片集中发展规模,没有打破区域界限布局,基地生产与企业加工脱节,产业链条短,加工能力小,经济效益差。
2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内部结构不合理。全市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从2007年的98户增加到2016年的250户,但税收占比却从6106%下降到4164%。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工业企业是典型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重工业内部有色占702%、电力占186%,产业结构偏重。企业整体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工艺相对落后,资源利用和重复利用程度低,产业体系更新升级能力较弱。
3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占比过大,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定西市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比重占80%以上,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旅游业发展水平粗放,仅注重自然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经济性、社会性旅游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吸引力不足,也限制了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的充分发挥。此外,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水平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产业结构的政策支持,实现地方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扶持工业发展、产业开发、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二是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作用,着力引导银行采取差异化的信贷措施,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节能减排为方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全市经济、金融保持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在调整第一产业结构上,以特色农业、旱作农业为重点,调整粮經结构、夏秋结构、种养结构。在调整第二产业结构上,要以培育骨干企业为依托,调整企业结构、重轻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以地方工业的壮大扩充第二产业的总量。在调整第三产业结构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家政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科技信息、技术贸易、社区服务等成长性服务业,促进第三产结构的优化。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通过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三)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和税收增长点
把循环经济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要载体,引进一些税收贡献率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或行业,推进企业和项目聚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充裕的财源。
(四)培植多元化的财政收入增长点,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打破所有制成份界限,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从多种经济成份中培育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加速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做大做强,继续支持生产型、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放手发展非国有经济,提高来自非国有经济财政收入的比重。同时,要着力提升国有经济效益,实现国有经济的集约式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
参考文献:
[1]刘小翠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2]徐本双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
[3]樊孝菊,周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10)
[4]周权雄,龙自云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关系[D].华东经济管理,2010
(李永,罗万金,杨宗政,中国人民银行定西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