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SOX法案颁布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广泛关注。而近几年,作为内部控制执行效果重要方向的内部控制缺陷成为了研究热点。就国外而言,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比较成熟,并且研究成果也较丰富。因而,本文就对国外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以期为我国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 审计委员会特征 审计费用
一、引言
从20世纪初R.H.蒙哥马利提出内部控制牵制理论开始,内部控制在企业内在管理需求的推动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而这五个阶段的发展也使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尤其是在2002年接连发生的安然、世界通讯等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SOX法案,从监管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其披露情况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如法案中302和404条款就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内控报告,披露具有实质性内容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在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求外审师提供内部鉴证报告。这就使学者的研究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面逐步转向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以及保证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上来。因此,本文就选取了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向——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述:由于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本文主要是以近些年被世界会计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三本顶尖会计学术杂志(Top3:JAE、JAR、AR)的相关文章为圆心,以近5年可获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为半径来进行综述。
二、国外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动态综述
就TOP3而言,近些年关于内部控制的高质量文献约有50篇左右,而涉及到内部控制缺陷的文献有22篇(其中20篇是关于企业的,剩余2篇是关于公共部门与非营利组织的),本文仅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文献;而近5年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是以EBSCO与ELSEVIER两个外文期刊库为依据(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关键词)获取的,并且选择其中相关度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从这两大来源来看,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文献主要是从两方面来入手的:一是从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入手,分为公司内部影响因素与公司外部因素,公司内部因素主要有:公司基本特征、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特征、公司投资、财务报告质量等;公司外部因素主要有投资者保护、外部审计、其他的外部判断。二是从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入手,主要包括对盈余质量、对权益成本、对债务成本、对融资、对市场的反应、对审计费用、对会计稳健性等影响。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
1.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内部影响因素。(1)公司基本特征。这里公司基本特征是指公司的财务、业务、规模、经营环境、前景等。Hollis A.Skaife等(2007)经研究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经营复杂、近阶段组织结构变化、更高的会计风险,高审计师辞职率、内控低投入等特征。Jeffrey Doylea等(2007)用2002年8月到2005年间779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作为样本去检验内部控制缺陷的决定因素,检验发现:有内控缺陷的公司,更趋向于较小、较年轻、财务状况不佳、更为复杂、成长迅速或者是进行了重组的公司;实体层面控制问题越严重的公司,其规模越小、越年轻,财务状况也不佳,然而实体层面控制问题不太严重的公司,其财务状况较好,但是公司是较为复杂、多样和有快速转变的业务。Lixin Su等(2014)发现了在控制了公司过去的销售增长额和一些其他影响销售的因素以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伴随着公司销售增长额大幅下降;并且这种下降会伴随着公司的工业客户、耐用品工业等表现的更为明显。Hollis A.Skaife等(2013)验证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内部交易的盈利能力是与公司的有效控制有关的,内部交易是有益于公司内控缺陷的披露。Anna Chernobai等(2013)发现,在2006年日本颁布金融商品交易法的前提下,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是很年轻的,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不稳定的经营环境,更可能受到财务上的限制的。
(2)公司治理。这里的公司治理综述不仅包括公司治理的整体,还包括董事会等具体治理特征。Udi Hoitash等(2009)运用了审计委员会专家的自传中的数据,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治理之间有较明显的关系。Jean C.Bedard等(2012)证实了特殊类型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率与公司资源的有用性和公司治理质量之间的联系是有区别的。Beng Wee Goh(2009)通过研究证实了有独立董事的公司是更可能去及时的修正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的。Hai Lu等(2011)研究了加拿大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设计的缺陷是包含在公司管理层讨论和分析的,并且这些缺陷既不被管理层确认,也不被外部审计来确认。Rani Hoitash等(2012)通过一个实证测试概念模型证明了公司首席财务官的总收入、津贴以及权益报酬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呈负相关。与上述作者相左观点的是Jonstone等(2011)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董事会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呈正相关;同时也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与董事会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高层管理人员的特征的提高改善呈正相关。
(3)公司投资。Mei Cheng等(2013)证实了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效率是存在因果关系的。他们运用SOX法案下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作为检验投资行为的样本,通过检验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之前,当公司的财务受到限制时,他们的投资是不足的;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之后,公司的投资效率是明显的提高了。Jong-Hag Choi等(2013)调查了在公司和个别部门两个层级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财务报告中人力资源投资的效果,运用了与实现内部控制有关的员工的数量比率作为对人力资源投资的替代,证实了员工的内部控制、公司内部人员比例以及一些关键部门的变化是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呈负相关。 (4)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所综述的既包括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包含内部审计师的相关内容。Shu Lin等(2011)运用了214家公司的数据,检验了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审计的职能的属性与活动的关系,证实了内部控制的缺陷是与内部审计职能存在负相关。Yan Zhan等(2007)认为如果公司的审计师具有很高的独立性,那么公司就很有可能被认定为有内部控制缺陷的。
(5)审计委员会特征。审计委员会的特征综述包括其质量、独立性、规模等内容。Jayanthi Krishnan(2005)在研究1994~2000年间审计委员会质量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时,选择了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以及其专长三个维度来衡量审计委员的质量,同时以内部控制缺陷和可报告的情况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经过检验证实,在更换审计师的前提下,得出了内部控制缺陷发生的频率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呈负相关,并且进一步证实了拥有财务专长的委员越多,内控缺陷发生的概率就越小。Vic Naiker等(2009)检验了在SOX法案404条款下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外审人员有关或无关的前审计合伙人存在于审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与审计委员会有关联的原审计合伙人就职于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但是,这个结论与NYSE和NASDAQ关于此所制定的规定是有出入的,还应该进一步验证,同时也应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6)财务报告质量。Emma-Riikka Myllym?ki(2014)通过实证检验SOX法案404条款中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是否可以预测未来财务报告的质量,得出了上一期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可以预测之后的财务报告质量。Aloke Ghosh等(2013)认为在遵循了SOX法案的前提下,预先披露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缺陷会出现结构性的问题、内部控制的问题、较低的财务报告质量。Samir等(2011)在检验了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债务评级变化的效果时发现报告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增加财务报告可靠性和透明度的风险。
2.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外部影响因素。(1)投资者的保护。Guo Jin Gong等(2013)以SOX法案下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去评价美国国内投资者保护与所有权结构的影响。证实了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美国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披露的质量(内部控制缺陷等质量)。Alex P.Tang等(2010)研究公司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成分与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关系,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与总体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水平呈正相关,而这种正向的关系是受到短期投资这与短线投资的驱动。Rose等(2010)进行了三个实验室研究:前两个是分别对97个和53个非专业投资者的研究,第三个是对47个专业投资者和28个财富杂志500强的董事的研究,证实了当内部控制缺陷等被十分详细的披露时,专业的投资者就会增加对投资风险的评价,同时会影响投资者的风险感知。
(2)外部审计。外部审计的综述主要包括审计师的判断、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等。Beng Wee Goh等(2013)探索了两种审计意见(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意见与持续经营的审计意见)的联系,运用了2004~2009年报告了内部控制与审计意见的1110家财务陷入困境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经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增加了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但是重大缺陷会增加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意见的不确定性。Wolfe C·J等(2009)认为内部控制偏差(可能带来重大缺陷)分为信息技术控制偏差和人为控制偏差,同时通过管理层劝说106名经验较丰富的审计师的实验,从信息技术控制偏差和人为控制偏差两个角度去观察管理层分别采取两种劝说策略会不会影响经验较丰富审计师的评估。经实验证实:对于信息技术控制偏差,在更多的采用让步策略的前提下,經验丰富的审计师就会降低对缺陷显著性的评估;而对于人为控制偏差两种劝说策略没有明显的区别,也不会降低审计师对缺陷显著性的评估。Vishal Munsif等(2012)对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报告滞后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发现了修正了预先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审计报告的滞后明显减少。Shu Lin等(2011)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与分级实践审计业务和外部审计人员的协调存在正向的关系。
(3)其他的外部判断。Sarah B.Clinton等(2014)认为美国资本市场的财务分析师是连接公司与监管部门的很重要的中介,并且通过检验证实了当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之后,财务分析师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就会下降减少,同时有益于财务分析师的预测。Li xu等(2012)研究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以后对投行分析师的影响。发现了当被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普遍存在的类型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没有披露的公司相比,分析师的预测是不太准确的;同时也证实了声誉好的经纪公司能够抑制这种偏差。原因在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很依赖分析师的预测,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会增加分析师预测误差。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
1.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Jeffrey Doyle等(2007)运用至少披露了一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去检验财务报表中内部控制质量与应计项目质量的关系,得出了在控制了已知的应计项目质量和内部控制缺陷的决定因素的前提下两者呈正相关,并且较弱的内部控制与较低的应计项目关系是受到了全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所推动的。Hollis A.Skaife等(2008)基于SOX法案,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和应计项目质量的补救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在以应计噪音和绝对非正常应计项目衡量的前提下,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应计项目的质量相对较低,有显著大的正或负异常应计项目;同时还发现经审计人员证实已确认对报告的内控缺陷进行补救的公司,其应计项目质量有了提升。 2.内部控制缺陷对权益成本的影响。Maria Ogneva等(2007)研究了第一次向SEC提交内控报告的公司的内控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他们发现在控制了公司初始特征和预测分析的偏见之后,对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花费了较高隐性权益资本披露了内控缺陷的公司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消失了,也就是说内控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无关。Messod D.Beneish等(2008)在检验内控缺陷与信息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时,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出现权益资本成本非正常的上升等异常的现象。Lawrence A.Gordon等(2012)重新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直接强调未修正的内控缺陷影响一个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运用了连续几年的未修正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例子,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Hollis A.Skaife等(2009)在运用SOX法案的404条款的前提下,控制了其他风险因素,研究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异常高的风险、系统的风险和较高的资本权益成本。
3.内部控制缺陷对债务成本等的影响。Dan Dhaliwal等(2011)研究了SOX法案404条款的报告中公司债务成本的变化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公司披露了一个缺陷,那么他们公开交易的债务略有增加的。Anna M.Costello等(2011)在调查财务报告质量对债务协议中债权人监管机构的影响时,经过研究得出当一个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出借人就会脱离财务条款,并倾向于用其他的有利的条款(抵押保护和价格保护)来替代。同时也得出了越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在债务的协议中的影响会越强。Samir等(2011)研究了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债务评级变化的效果,经检验证明: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评价机构更改公司违约的风险;同时也证实了,当公司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债务评级有高度的相关性,会导致公司未偿债务的等级下降。
4.内部控制缺陷对融资的影响。Wei Shi等(2012)运用了组内和差倍分析法证实了当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后,与过去相比,公司更加依赖于债务融资与少量的股权融资;修正了之前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以后,公司更加依赖于股权融资而不是债务融资。而且这些结论在规模较小的公司更加适用。
5.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Beng Wee Goh等(2011)研究了内部控制与条件稳健性的关系。运用了符合SOX法案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作为了研究样本,证明了内部控制质量与条件稳健性存在正相关;也证实了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不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相比,具有较低的稳健性;同时也证实了修正过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比沒有修正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稳健性。
Santanu Mitra等(2013)经过实证检验,得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具有更高的会计稳健性。
6.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Hammersley等(2012)运用连续两年在财务报告中没有纠正的预期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证实了当公司未修正内部控制缺陷就会使审计费用增加,当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数量增多也会使审计师辞职的可能性加大。Vishal Munsif等(2011)对修正过的预先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审计费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当与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修正过的公司审计费用明显会降低;同时还发现,审计费用对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来说是有“粘性的”。Matthew L.Hoag等(2011)通过验证大量在SOX法案404条款下连续四年期的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的例子,证实了修正了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审计费用是下降的;同时证实与没修正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第一次修正的公司的审计费用是连续三年高出19%,并且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比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多两倍。
7.内部控制缺陷与市场反应。Messod D.Beneish等(2008)选择了330家按SOX法案302条款披露未经审计信息的公司和383家按SOX法案404条款披露经审计信息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内控缺陷与信息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Riku Nishizaki等(2014)研究了日本的资本市场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是如何反应的,证实了在控制了其他披露信息的基础上,在日本,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是有益于资本市场的。Yongtae Kim等(2009)研究了股票市场横截面的差异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反应。研究证实:当公司披露了他们的内部控制缺陷时,公司异常的股票收益与市场关于披露的不确定性变化存在负相关。
三、国外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综述的评述与启示
通过综述,我们看到了国外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的成熟性及其成果的丰富性。而这主要是受益于SOX法案的颁布,使得国外的学者可以获得大量详实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资料,能够进行更加广泛与全面的实证研究,进而就会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国外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财务报告的前提下,并且能够提出明确整改意见的研究也是不多见的。具体来看,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内部影响因素逐渐开始细化,除了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的关系不确定外,同一内容的研究的结论趋于一致;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考虑的内容更加全面化。从经济后果的角度,无论是Top3的文献还是近5年的相关文献,研究内容和方向上趋于稳定,只是研究的深度在不断的加深,除了对权益成本的影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其他方面在基本统一的定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深。
综述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去考虑一些问题:对于资本市场、公司、投资者以及政策的制定者而言,在SOX法案(302与404)下,这些研究成果是否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会不会带来什么不利?这些都是不可知晓的,因而仍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 而我國在国外SOX法案的影响下,从2006年6月开始以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为始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指引,使得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逐渐由自愿转向了强制性披露,为研究者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更多更加详实的样本数据。不仅仅集中于研究内控缺陷的识别认定以及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上,更要加大对内部控制缺陷经济后果的研究。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注意,对于国外经验的借鉴不应该盲目,国外的研究是基于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以及对投资者积极主动的保护上。因而,国内的研究者就应该在考虑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初级阶段特征的前提下,以国外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为导向,在进一步健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去拓展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的主题,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各类公司以及投资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Collins,William R.Kinney Jr,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44).
[2]Jeffrey Doylea,Weili Geb,Sarah McVay,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
[3]Lixin(Nancy)Su,Xuezhou(Rachel)Zhao,Gaoguang (Stephen) Zhou,Do customers respond to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
[4]Hollis A.Skaife,David Veenman,Daniel Wangerin,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managerial rent extraction:Evidence from the profitability of insider trad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3(55).
[5]Anna Chernobai,Yukihiro Yasuda,Disclosures of material weaknesses by Japanese firms after the passage of the 2006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Exchange Law[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
[6]Udi Hoitash,Rani Hoitash,Jean C.Bedard,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
[7]Hai Lu,Gordon Richardson,Steven Salterio,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on Accrual Quality:Evidence from a Unique Canadian Regulatory Setting[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1(28).
[8]Mei Cheng,Dan Dhaliwal,Yuan Zhang,Does investment efficiency improve after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3(56).
[9]Jong-Hag Choi,Sunhwa Choi,Chris E.Hogan,Joonil Lee,The Effect of Human Resource Investment in Internal Control on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3(32).
[10]Shu Lin,Mina Pizzini,Mark Vargus,Indranil R.Bardhan,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n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
[11]Jayanthi Krishnan,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An Empirical Analysi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 [12]Vic Naiker,Divesh S.Sharma,Former Audit Partners on the Audit Committee and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
[13]Emma-Riikka Myllym?ki,The Persistence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e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J].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4(33).
[14]Aloke Ghosh,Yong Gyu Lee,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Structural Problems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Mandated Disclosures on Internal Control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13(40).
[15]Guo Jin Gong,Bin Ke,Yong Yu,Home Country Investor Protection,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ross-Listed Firms’ Compliance with SOX-Mandated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y Disclosur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0).
[16]Jacob M.Rose,Carolyn Strand Norman,Anna M.Rose,Perceptions of Investment Risk Associated with Material Control Weakness Pervasiveness and Disclosure Detail[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5).
[17]Beng Wee Goh,Jayanthi Krishnan,Dan Li,Auditor Reporting under Section 404: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Going Concern Audit Opinion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0).
[18]Wolfe C J,Mauldin E G,Diaz M C,Concede or Deny :Do Management Persuasion Tactic、Affect Auditor 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Deviation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
[19]Sarah B.Clinton,Arianna Spina Pinello,Hollis A.Skaife,The implications of in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and SOX 404 reporting for financial analysts[J].J.Account.Public Policy,2014(33).
[20]Li xu,Alex P.Tang,Internal control material weakness,analysts’ accuracy and bias,and brokerage reputation[J].Rev Quant Finan Acc,2012(39).
[21]Jeffrey T.Doyle,Weili Ge,Sarah McVay,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
[22]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Collins,William R.Kinney.Jr,Ryan LaFond,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
[23]Maria Ogneva,K.R.Subramanyam,K.Raghunandan,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
[24]Messod Daniel Beneish,Mary Brooke Billings,Leslie D.Hodder,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Information Uncertain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
[25]Lawrence A.Gordon,Amanda L.Wilford,An Analysis of Multiple Consecutive Years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87). [26]Hollis A.Skaife,Danielw.Collins,Ryan Lafond,et al.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on Firm Risk and Cost of Equ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9(47).
[27]Dan Dhaliwal,Chris Hogan,Robert Trezevant,Michael Wilkins,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s,Monitoring,and the Cost of Deb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
[28]Anna M.Costello,Regina,Wittenberg-Moerman,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on Debt Contracting:Evidence from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Repor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49).
[29]Wei Shi,Rencheng Wang,Dynamic internal control performance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external financing[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2(08).
[30]Riku Nishizaki,Yudai Takano,Fumiko Takeda,Information Content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The Evidence from Japa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14(49).
[31]Beng Wee Goh,Dan Li,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
[32]Santanu Mitra,Bikki Jaggi,Mahmud Hossain,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Evidence From the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 Finance,2013(28).
[33]Jacqueline S.Hammersley,Linda A.Myers,Jian Zhou,The Failure to Remediate Previously Disclosed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s[J].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2(31).
[34]Vishal Munsif,K.Raghunandan,Dasaratha V.Rama,Meghna Singhvi,Audit Fees after Remedi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Weaknesses[J],Accounting Horizons,2011(25).
作者簡介:曹丹(1989-),女,回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现就读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 审计委员会特征 审计费用
一、引言
从20世纪初R.H.蒙哥马利提出内部控制牵制理论开始,内部控制在企业内在管理需求的推动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而这五个阶段的发展也使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尤其是在2002年接连发生的安然、世界通讯等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SOX法案,从监管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其披露情况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如法案中302和404条款就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内控报告,披露具有实质性内容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在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求外审师提供内部鉴证报告。这就使学者的研究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面逐步转向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以及保证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上来。因此,本文就选取了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向——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述:由于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本文主要是以近些年被世界会计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三本顶尖会计学术杂志(Top3:JAE、JAR、AR)的相关文章为圆心,以近5年可获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为半径来进行综述。
二、国外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动态综述
就TOP3而言,近些年关于内部控制的高质量文献约有50篇左右,而涉及到内部控制缺陷的文献有22篇(其中20篇是关于企业的,剩余2篇是关于公共部门与非营利组织的),本文仅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文献;而近5年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是以EBSCO与ELSEVIER两个外文期刊库为依据(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关键词)获取的,并且选择其中相关度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从这两大来源来看,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文献主要是从两方面来入手的:一是从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入手,分为公司内部影响因素与公司外部因素,公司内部因素主要有:公司基本特征、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特征、公司投资、财务报告质量等;公司外部因素主要有投资者保护、外部审计、其他的外部判断。二是从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入手,主要包括对盈余质量、对权益成本、对债务成本、对融资、对市场的反应、对审计费用、对会计稳健性等影响。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
1.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内部影响因素。(1)公司基本特征。这里公司基本特征是指公司的财务、业务、规模、经营环境、前景等。Hollis A.Skaife等(2007)经研究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经营复杂、近阶段组织结构变化、更高的会计风险,高审计师辞职率、内控低投入等特征。Jeffrey Doylea等(2007)用2002年8月到2005年间779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作为样本去检验内部控制缺陷的决定因素,检验发现:有内控缺陷的公司,更趋向于较小、较年轻、财务状况不佳、更为复杂、成长迅速或者是进行了重组的公司;实体层面控制问题越严重的公司,其规模越小、越年轻,财务状况也不佳,然而实体层面控制问题不太严重的公司,其财务状况较好,但是公司是较为复杂、多样和有快速转变的业务。Lixin Su等(2014)发现了在控制了公司过去的销售增长额和一些其他影响销售的因素以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会伴随着公司销售增长额大幅下降;并且这种下降会伴随着公司的工业客户、耐用品工业等表现的更为明显。Hollis A.Skaife等(2013)验证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内部交易的盈利能力是与公司的有效控制有关的,内部交易是有益于公司内控缺陷的披露。Anna Chernobai等(2013)发现,在2006年日本颁布金融商品交易法的前提下,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是很年轻的,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不稳定的经营环境,更可能受到财务上的限制的。
(2)公司治理。这里的公司治理综述不仅包括公司治理的整体,还包括董事会等具体治理特征。Udi Hoitash等(2009)运用了审计委员会专家的自传中的数据,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治理之间有较明显的关系。Jean C.Bedard等(2012)证实了特殊类型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率与公司资源的有用性和公司治理质量之间的联系是有区别的。Beng Wee Goh(2009)通过研究证实了有独立董事的公司是更可能去及时的修正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的。Hai Lu等(2011)研究了加拿大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设计的缺陷是包含在公司管理层讨论和分析的,并且这些缺陷既不被管理层确认,也不被外部审计来确认。Rani Hoitash等(2012)通过一个实证测试概念模型证明了公司首席财务官的总收入、津贴以及权益报酬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呈负相关。与上述作者相左观点的是Jonstone等(2011)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董事会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呈正相关;同时也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与董事会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高层管理人员的特征的提高改善呈正相关。
(3)公司投资。Mei Cheng等(2013)证实了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效率是存在因果关系的。他们运用SOX法案下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作为检验投资行为的样本,通过检验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之前,当公司的财务受到限制时,他们的投资是不足的;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之后,公司的投资效率是明显的提高了。Jong-Hag Choi等(2013)调查了在公司和个别部门两个层级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财务报告中人力资源投资的效果,运用了与实现内部控制有关的员工的数量比率作为对人力资源投资的替代,证实了员工的内部控制、公司内部人员比例以及一些关键部门的变化是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呈负相关。 (4)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所综述的既包括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包含内部审计师的相关内容。Shu Lin等(2011)运用了214家公司的数据,检验了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审计的职能的属性与活动的关系,证实了内部控制的缺陷是与内部审计职能存在负相关。Yan Zhan等(2007)认为如果公司的审计师具有很高的独立性,那么公司就很有可能被认定为有内部控制缺陷的。
(5)审计委员会特征。审计委员会的特征综述包括其质量、独立性、规模等内容。Jayanthi Krishnan(2005)在研究1994~2000年间审计委员会质量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时,选择了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以及其专长三个维度来衡量审计委员的质量,同时以内部控制缺陷和可报告的情况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经过检验证实,在更换审计师的前提下,得出了内部控制缺陷发生的频率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呈负相关,并且进一步证实了拥有财务专长的委员越多,内控缺陷发生的概率就越小。Vic Naiker等(2009)检验了在SOX法案404条款下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外审人员有关或无关的前审计合伙人存在于审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与审计委员会有关联的原审计合伙人就职于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但是,这个结论与NYSE和NASDAQ关于此所制定的规定是有出入的,还应该进一步验证,同时也应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6)财务报告质量。Emma-Riikka Myllym?ki(2014)通过实证检验SOX法案404条款中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是否可以预测未来财务报告的质量,得出了上一期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可以预测之后的财务报告质量。Aloke Ghosh等(2013)认为在遵循了SOX法案的前提下,预先披露公司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缺陷会出现结构性的问题、内部控制的问题、较低的财务报告质量。Samir等(2011)在检验了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债务评级变化的效果时发现报告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增加财务报告可靠性和透明度的风险。
2.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外部影响因素。(1)投资者的保护。Guo Jin Gong等(2013)以SOX法案下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去评价美国国内投资者保护与所有权结构的影响。证实了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美国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披露的质量(内部控制缺陷等质量)。Alex P.Tang等(2010)研究公司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成分与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关系,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与总体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水平呈正相关,而这种正向的关系是受到短期投资这与短线投资的驱动。Rose等(2010)进行了三个实验室研究:前两个是分别对97个和53个非专业投资者的研究,第三个是对47个专业投资者和28个财富杂志500强的董事的研究,证实了当内部控制缺陷等被十分详细的披露时,专业的投资者就会增加对投资风险的评价,同时会影响投资者的风险感知。
(2)外部审计。外部审计的综述主要包括审计师的判断、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等。Beng Wee Goh等(2013)探索了两种审计意见(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意见与持续经营的审计意见)的联系,运用了2004~2009年报告了内部控制与审计意见的1110家财务陷入困境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经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增加了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但是重大缺陷会增加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意见的不确定性。Wolfe C·J等(2009)认为内部控制偏差(可能带来重大缺陷)分为信息技术控制偏差和人为控制偏差,同时通过管理层劝说106名经验较丰富的审计师的实验,从信息技术控制偏差和人为控制偏差两个角度去观察管理层分别采取两种劝说策略会不会影响经验较丰富审计师的评估。经实验证实:对于信息技术控制偏差,在更多的采用让步策略的前提下,經验丰富的审计师就会降低对缺陷显著性的评估;而对于人为控制偏差两种劝说策略没有明显的区别,也不会降低审计师对缺陷显著性的评估。Vishal Munsif等(2012)对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报告滞后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发现了修正了预先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审计报告的滞后明显减少。Shu Lin等(2011)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与分级实践审计业务和外部审计人员的协调存在正向的关系。
(3)其他的外部判断。Sarah B.Clinton等(2014)认为美国资本市场的财务分析师是连接公司与监管部门的很重要的中介,并且通过检验证实了当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之后,财务分析师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就会下降减少,同时有益于财务分析师的预测。Li xu等(2012)研究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以后对投行分析师的影响。发现了当被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普遍存在的类型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没有披露的公司相比,分析师的预测是不太准确的;同时也证实了声誉好的经纪公司能够抑制这种偏差。原因在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很依赖分析师的预测,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会增加分析师预测误差。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
1.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Jeffrey Doyle等(2007)运用至少披露了一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去检验财务报表中内部控制质量与应计项目质量的关系,得出了在控制了已知的应计项目质量和内部控制缺陷的决定因素的前提下两者呈正相关,并且较弱的内部控制与较低的应计项目关系是受到了全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所推动的。Hollis A.Skaife等(2008)基于SOX法案,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和应计项目质量的补救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在以应计噪音和绝对非正常应计项目衡量的前提下,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的应计项目的质量相对较低,有显著大的正或负异常应计项目;同时还发现经审计人员证实已确认对报告的内控缺陷进行补救的公司,其应计项目质量有了提升。 2.内部控制缺陷对权益成本的影响。Maria Ogneva等(2007)研究了第一次向SEC提交内控报告的公司的内控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他们发现在控制了公司初始特征和预测分析的偏见之后,对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花费了较高隐性权益资本披露了内控缺陷的公司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消失了,也就是说内控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无关。Messod D.Beneish等(2008)在检验内控缺陷与信息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时,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出现权益资本成本非正常的上升等异常的现象。Lawrence A.Gordon等(2012)重新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直接强调未修正的内控缺陷影响一个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运用了连续几年的未修正的内部控制缺陷的例子,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Hollis A.Skaife等(2009)在运用SOX法案的404条款的前提下,控制了其他风险因素,研究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异常高的风险、系统的风险和较高的资本权益成本。
3.内部控制缺陷对债务成本等的影响。Dan Dhaliwal等(2011)研究了SOX法案404条款的报告中公司债务成本的变化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公司披露了一个缺陷,那么他们公开交易的债务略有增加的。Anna M.Costello等(2011)在调查财务报告质量对债务协议中债权人监管机构的影响时,经过研究得出当一个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出借人就会脱离财务条款,并倾向于用其他的有利的条款(抵押保护和价格保护)来替代。同时也得出了越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在债务的协议中的影响会越强。Samir等(2011)研究了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债务评级变化的效果,经检验证明: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评价机构更改公司违约的风险;同时也证实了,当公司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债务评级有高度的相关性,会导致公司未偿债务的等级下降。
4.内部控制缺陷对融资的影响。Wei Shi等(2012)运用了组内和差倍分析法证实了当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后,与过去相比,公司更加依赖于债务融资与少量的股权融资;修正了之前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以后,公司更加依赖于股权融资而不是债务融资。而且这些结论在规模较小的公司更加适用。
5.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Beng Wee Goh等(2011)研究了内部控制与条件稳健性的关系。运用了符合SOX法案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作为了研究样本,证明了内部控制质量与条件稳健性存在正相关;也证实了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不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相比,具有较低的稳健性;同时也证实了修正过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比沒有修正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稳健性。
Santanu Mitra等(2013)经过实证检验,得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具有更高的会计稳健性。
6.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Hammersley等(2012)运用连续两年在财务报告中没有纠正的预期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证实了当公司未修正内部控制缺陷就会使审计费用增加,当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数量增多也会使审计师辞职的可能性加大。Vishal Munsif等(2011)对修正过的预先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审计费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当与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修正过的公司审计费用明显会降低;同时还发现,审计费用对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来说是有“粘性的”。Matthew L.Hoag等(2011)通过验证大量在SOX法案404条款下连续四年期的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的例子,证实了修正了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审计费用是下降的;同时证实与没修正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相比,第一次修正的公司的审计费用是连续三年高出19%,并且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比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多两倍。
7.内部控制缺陷与市场反应。Messod D.Beneish等(2008)选择了330家按SOX法案302条款披露未经审计信息的公司和383家按SOX法案404条款披露经审计信息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内控缺陷与信息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Riku Nishizaki等(2014)研究了日本的资本市场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是如何反应的,证实了在控制了其他披露信息的基础上,在日本,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是有益于资本市场的。Yongtae Kim等(2009)研究了股票市场横截面的差异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反应。研究证实:当公司披露了他们的内部控制缺陷时,公司异常的股票收益与市场关于披露的不确定性变化存在负相关。
三、国外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综述的评述与启示
通过综述,我们看到了国外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的成熟性及其成果的丰富性。而这主要是受益于SOX法案的颁布,使得国外的学者可以获得大量详实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资料,能够进行更加广泛与全面的实证研究,进而就会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国外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财务报告的前提下,并且能够提出明确整改意见的研究也是不多见的。具体来看,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内部影响因素逐渐开始细化,除了高管薪酬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的关系不确定外,同一内容的研究的结论趋于一致;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考虑的内容更加全面化。从经济后果的角度,无论是Top3的文献还是近5年的相关文献,研究内容和方向上趋于稳定,只是研究的深度在不断的加深,除了对权益成本的影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其他方面在基本统一的定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深。
综述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去考虑一些问题:对于资本市场、公司、投资者以及政策的制定者而言,在SOX法案(302与404)下,这些研究成果是否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会不会带来什么不利?这些都是不可知晓的,因而仍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 而我國在国外SOX法案的影响下,从2006年6月开始以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为始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指引,使得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逐渐由自愿转向了强制性披露,为研究者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更多更加详实的样本数据。不仅仅集中于研究内控缺陷的识别认定以及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上,更要加大对内部控制缺陷经济后果的研究。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注意,对于国外经验的借鉴不应该盲目,国外的研究是基于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以及对投资者积极主动的保护上。因而,国内的研究者就应该在考虑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初级阶段特征的前提下,以国外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为导向,在进一步健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去拓展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的主题,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各类公司以及投资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Collins,William R.Kinney Jr,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44).
[2]Jeffrey Doylea,Weili Geb,Sarah McVay,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
[3]Lixin(Nancy)Su,Xuezhou(Rachel)Zhao,Gaoguang (Stephen) Zhou,Do customers respond to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
[4]Hollis A.Skaife,David Veenman,Daniel Wangerin,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managerial rent extraction:Evidence from the profitability of insider trad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3(55).
[5]Anna Chernobai,Yukihiro Yasuda,Disclosures of material weaknesses by Japanese firms after the passage of the 2006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Exchange Law[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
[6]Udi Hoitash,Rani Hoitash,Jean C.Bedard,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
[7]Hai Lu,Gordon Richardson,Steven Salterio,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on Accrual Quality:Evidence from a Unique Canadian Regulatory Setting[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1(28).
[8]Mei Cheng,Dan Dhaliwal,Yuan Zhang,Does investment efficiency improve after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3(56).
[9]Jong-Hag Choi,Sunhwa Choi,Chris E.Hogan,Joonil Lee,The Effect of Human Resource Investment in Internal Control on the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3(32).
[10]Shu Lin,Mina Pizzini,Mark Vargus,Indranil R.Bardhan,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n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
[11]Jayanthi Krishnan,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An Empirical Analysi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 [12]Vic Naiker,Divesh S.Sharma,Former Audit Partners on the Audit Committee and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
[13]Emma-Riikka Myllym?ki,The Persistence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e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J].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4(33).
[14]Aloke Ghosh,Yong Gyu Lee,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Structural Problems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Mandated Disclosures on Internal Control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13(40).
[15]Guo Jin Gong,Bin Ke,Yong Yu,Home Country Investor Protection,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ross-Listed Firms’ Compliance with SOX-Mandated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y Disclosur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0).
[16]Jacob M.Rose,Carolyn Strand Norman,Anna M.Rose,Perceptions of Investment Risk Associated with Material Control Weakness Pervasiveness and Disclosure Detail[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5).
[17]Beng Wee Goh,Jayanthi Krishnan,Dan Li,Auditor Reporting under Section 404: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Going Concern Audit Opinion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0).
[18]Wolfe C J,Mauldin E G,Diaz M C,Concede or Deny :Do Management Persuasion Tactic、Affect Auditor 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Deviation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
[19]Sarah B.Clinton,Arianna Spina Pinello,Hollis A.Skaife,The implications of in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and SOX 404 reporting for financial analysts[J].J.Account.Public Policy,2014(33).
[20]Li xu,Alex P.Tang,Internal control material weakness,analysts’ accuracy and bias,and brokerage reputation[J].Rev Quant Finan Acc,2012(39).
[21]Jeffrey T.Doyle,Weili Ge,Sarah McVay,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
[22]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Collins,William R.Kinney.Jr,Ryan LaFond,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
[23]Maria Ogneva,K.R.Subramanyam,K.Raghunandan,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
[24]Messod Daniel Beneish,Mary Brooke Billings,Leslie D.Hodder,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Information Uncertain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
[25]Lawrence A.Gordon,Amanda L.Wilford,An Analysis of Multiple Consecutive Years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87). [26]Hollis A.Skaife,Danielw.Collins,Ryan Lafond,et al.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on Firm Risk and Cost of Equ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9(47).
[27]Dan Dhaliwal,Chris Hogan,Robert Trezevant,Michael Wilkins,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s,Monitoring,and the Cost of Deb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
[28]Anna M.Costello,Regina,Wittenberg-Moerman,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on Debt Contracting:Evidence from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Repor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49).
[29]Wei Shi,Rencheng Wang,Dynamic internal control performance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external financing[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2(08).
[30]Riku Nishizaki,Yudai Takano,Fumiko Takeda,Information Content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The Evidence from Japa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14(49).
[31]Beng Wee Goh,Dan Li,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
[32]Santanu Mitra,Bikki Jaggi,Mahmud Hossain,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Evidence From the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 Finance,2013(28).
[33]Jacqueline S.Hammersley,Linda A.Myers,Jian Zhou,The Failure to Remediate Previously Disclosed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s[J].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2(31).
[34]Vishal Munsif,K.Raghunandan,Dasaratha V.Rama,Meghna Singhvi,Audit Fees after Remedi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Weaknesses[J],Accounting Horizons,2011(25).
作者簡介:曹丹(1989-),女,回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现就读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