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上不断向着多元化进步。这一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对学生动手、写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帮助重大。但目前的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在课程设置、专业实践、校企合作等方面尤为突出。文章聚焦这些问题对目前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与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当前社会中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变革,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职生学习机电一体化,一部分选择毕业后就业,另一部分选择毕业后进入高职继续教育,为将来就业作更充足的准备。无论学生如何选择,就业都是要面对的必然问题。所以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仍旧要以适合中职生的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目前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职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文化课与专业课程设置不平衡。目前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时间安排及资源利用上不完全[1]。由于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目前不少教师和学生都十分注重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学习和实训教学,但是文化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服务于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在专业课程中运用文化课所培养的各类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目前有必要重新优化与平衡文化与专业课程设置。
第二,在机电一体化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实验设备落后,实训资源不足,实践课程的开展没有结合校企融合背景,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对市场和行业发展最新信息不敏锐等各类问题。尽管一部分学生中职毕业后会继续进入高中学习,但本身的技术性仍需要与市场发展紧密结合。目前一部分学校只将中职看作一个向高职的过渡阶段,所以在实践课程的与时俱进、课程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二、中職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策略探索
(一)优化文化与专业课程设置
必须要看到文化课程对中职学生个人综合素养提升及专业化学习的重要帮助。首先,应成立文化课与专业课程开发小组,以素质教育为行动指南,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情况对当前的课程进行优化重组。针对专业特点进行区别普通中学教材的特色化的文化课程开发。其次,要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如文化课教师,既要具备必要的文化课专业能力,也要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情况有充分的调研与了解,在具体课程中,能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内容、共性有效结合,实现两者的交融,这样学生就能在专业课的帮助下提高文化课学习水平,降低因为曾经文化基础不好而产生的排斥心理,学生也能在文化课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理论知识甚至实操能力的学习,尤其对于偏向文科爱好的学生,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类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
(二)开展工学结合的双元教学
无论学生中职毕业后做出继续教育还是就业的选择,中职阶段都应当在合理范围内充分挖掘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技术性发展潜力。工学结合,简言之即企业工作经验与技能学习与理论知识学习结合,是不断提高学生继续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的重要举措[2]。首先,学校要加强对现有的实验设备、实训资源的维护、更新、维修与开发工作,确保中职生的专业实训目标能通过实践教学圆满达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让学生在机电实训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的水平。其次,采用双师型师资配置,让学生可以将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充分结合,提高专业综合能力。而且,要加强校企合作,多与本专业对口行业及企业交流沟通。确保在校内的理论和实操学习期间,学生能接触校外关于专业、行业发展的知识内容,而且也能提前了解企业的用人需要,包括但不限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覆盖的各方面、在企业中的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等。学校根据这些需求对课程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在模拟实训室就进行对应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将来工作岗位与企业文化的适应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学校也要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认清学生仅凭在校习得的知识与技能不足以支撑今后面临更高的工作调整,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习实现,促进工学结合,也能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中去感受复杂多元的企业文化,培养企业人意识,能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解决就业与工作问题,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对于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毕业后作何选择,学校都应充分尊重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对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专业实践能力待提升等问题进行分析,对现有的文化与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设置,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企业实践经验与技能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对校内现有的实训资源进行更新补足,对当前的教师队伍、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分别在校内和企业中不断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锻炼继续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艳.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J].职业,2019,{4}(25):80-82.
[2]陈成,姚成.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分析[J].河北农机,2019,{4}(12):39.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当前社会中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变革,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职生学习机电一体化,一部分选择毕业后就业,另一部分选择毕业后进入高职继续教育,为将来就业作更充足的准备。无论学生如何选择,就业都是要面对的必然问题。所以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仍旧要以适合中职生的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目前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职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文化课与专业课程设置不平衡。目前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时间安排及资源利用上不完全[1]。由于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目前不少教师和学生都十分注重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学习和实训教学,但是文化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服务于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在专业课程中运用文化课所培养的各类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目前有必要重新优化与平衡文化与专业课程设置。
第二,在机电一体化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实验设备落后,实训资源不足,实践课程的开展没有结合校企融合背景,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对市场和行业发展最新信息不敏锐等各类问题。尽管一部分学生中职毕业后会继续进入高中学习,但本身的技术性仍需要与市场发展紧密结合。目前一部分学校只将中职看作一个向高职的过渡阶段,所以在实践课程的与时俱进、课程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二、中職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策略探索
(一)优化文化与专业课程设置
必须要看到文化课程对中职学生个人综合素养提升及专业化学习的重要帮助。首先,应成立文化课与专业课程开发小组,以素质教育为行动指南,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情况对当前的课程进行优化重组。针对专业特点进行区别普通中学教材的特色化的文化课程开发。其次,要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如文化课教师,既要具备必要的文化课专业能力,也要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情况有充分的调研与了解,在具体课程中,能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内容、共性有效结合,实现两者的交融,这样学生就能在专业课的帮助下提高文化课学习水平,降低因为曾经文化基础不好而产生的排斥心理,学生也能在文化课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理论知识甚至实操能力的学习,尤其对于偏向文科爱好的学生,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类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
(二)开展工学结合的双元教学
无论学生中职毕业后做出继续教育还是就业的选择,中职阶段都应当在合理范围内充分挖掘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技术性发展潜力。工学结合,简言之即企业工作经验与技能学习与理论知识学习结合,是不断提高学生继续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的重要举措[2]。首先,学校要加强对现有的实验设备、实训资源的维护、更新、维修与开发工作,确保中职生的专业实训目标能通过实践教学圆满达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让学生在机电实训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的水平。其次,采用双师型师资配置,让学生可以将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充分结合,提高专业综合能力。而且,要加强校企合作,多与本专业对口行业及企业交流沟通。确保在校内的理论和实操学习期间,学生能接触校外关于专业、行业发展的知识内容,而且也能提前了解企业的用人需要,包括但不限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覆盖的各方面、在企业中的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等。学校根据这些需求对课程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在模拟实训室就进行对应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将来工作岗位与企业文化的适应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学校也要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认清学生仅凭在校习得的知识与技能不足以支撑今后面临更高的工作调整,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习实现,促进工学结合,也能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中去感受复杂多元的企业文化,培养企业人意识,能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解决就业与工作问题,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对于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毕业后作何选择,学校都应充分尊重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对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专业实践能力待提升等问题进行分析,对现有的文化与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设置,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企业实践经验与技能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对校内现有的实训资源进行更新补足,对当前的教师队伍、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分别在校内和企业中不断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锻炼继续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艳.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J].职业,2019,{4}(25):80-82.
[2]陈成,姚成.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分析[J].河北农机,2019,{4}(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