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具有较高的粗放程度,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缓慢。改变农业增长方式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能切实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加使得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了广大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农业增长方式相关理论的阐述,对影响我国农业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快农业增长的路径给出了自己浅略的见解。
关键词:农业增长 农民收入 三农问题;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了我国农业政策关注的焦点。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生产技术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产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分析就是因为我国农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型增长。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就必须通过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来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高产、优质、生态、安全新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如何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成为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只有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才能加快农业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农业增长方式与其转变的含义
1.1农业增长方式
农业增长方式即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推动农业经济增长中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1]。简而言之,对农业增长方式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哪些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和运营方式起到了作用。根据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和运营方式的不同,农业增长方式分为了两种模式:一是粗放型增长,二是集约型增长。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增长。
1.2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是指通过现代科学生产技术、现代工业机械设备、现代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利用、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达到农业经济增长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目标是为了通过不断提高农业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达到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综合生产率,稳定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经济效益水平,形成农业优良结构、良性循环以及农业适度规模经济等目的。
2、影响农业增长缓慢的因素分析
2.1土地规模
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对农民拥有的土地经营权缺乏全面的规定,就使得农民对自己所拥有的土地经营权产生模糊观念,这些在经营权上面出现的限制和约束就使得农民的最终效益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农民在种植等上面的经营与生产获得的收入非常低。目前的农村土地出现的不可转移性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部分在外务工的农民,他们的身上仍然背负着土地,土地的不可转移使得土地的利用率明显下降,也不能够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
2.2劳动力素质
一方面,农民由于接受知识的程度比较弱,就使得他们普遍呈现出素质较低的情况,对发展向现代农业没有任何益处,但是,科技是兴国之本,也是强国之本,农民的素质普遍偏低,这对相关研究人员在农业上面研究出的新技术、新方法的领悟能力较低,不能够快速的将农产品的这些高端技术快速的进行传播、推广,这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并对整个地区农民的收入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另一方面,农民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的市场经济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会种田、会种地就好,还需要拥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由于农民的素质不高就让他们无法精确的把握整个市场经济的变化态势,对市场上行情的变化以及对市场的需要等不能够做出较为精确的判断,在竞争加剧的21世纪,农村经济的发展明显处于弱势,让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严重的损失
2.3技术投入
这里的技术投入主要就表现在中央对农业的投入非常少,支农的程度较为浅薄,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各异,资金的用途较多,没有一定的规划与合力,加之支农资金在其它开销上面挤占挪用现象严重,且资金落实到位的情况比较少,商品粮建设以及部分干部的政权维护是国家进行大力关注与整治的内容,而在农民的技术与资金投入中的力度非常薄弱。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的金融信贷还不够完善,农村目前还没有完善金融体系,金融服务也比较落后,并且农村的农业信贷资金发生大规模转移,使得“非农化”矛盾突出。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农民的收入情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农民的新增投资里面,将其资金用来进行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发展的较为明显,因为随着农村环境卫生的恶化,农村的土质发生了变化,加之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值得农民的收成减少,很多农民都不愿意在继续发展农业,但是又不希望完全摆脱农业的束缚。使得农业的技术投入缺乏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究其原因,可以知道的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在农业技术投入等方面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从而让农村的经济增长幅度不高、农业发展速度缓慢。
2.4生产成本
近几年,随着物价的上涨,在农作物的种植需要购买的种子、化肥等价格也向上提升了一个台阶,与此同时,虽然国家对农民进行了粮食的补贴、农业税的减免,但是与物价的上涨程度相互抵消,农作物生产成本普遍偏高使得农民收获的粮食出售的价格上涨,这在国际市场上是不占据优势的,这种高成本低售价的情况让农民的收入根本无法提升,最终获得的利润少之又少。另一方面,近几年,在粮食、猪肉、水果等方面普遍出现堆积现象,最终腐烂,究其原因,由于我国的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我国的农产品在国内与国外市场上的销路都不顺畅,致使农民运用农作物来增收的希望落空。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地区农作物出现了大量的增产增收情况。
2.5农民负担因素
2003年国家在召开会议时指出,要把减轻农民的压力与负担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原则,这三点中的第二点就是指减轻农民肩上沉重的负担,最后在2005年之际,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又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对农民的农业税进行减免,农民就能够在进行土地种植的基础上免征长期以来实施的缴纳“皇粮国税”,
不过从2003年提出之后至今仍然没有将其落到实处,农民的负担依然相当沉重,来自各种情形与因素进行费用的缴纳是农民负担的根源,很多相应的地方政府在制定各种收费规定的同时他们都具备各种理由,倘若引起民愤,这种制度得以取消,在时间的推移下,明天的各种制度又重新出现,尤其是在2005年的农业税得以免除以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明显不足,就通过各种手段来征收农民的费用填补这些资金不充足现象,除了上述因素,农民还要支付必要的计划生育、文化设施建设与教育等方面的资金,已经让农民不堪重负。
2.6农村劳动力转移
在我国,农村大部分有学识、有能力、有作为、较年轻的人都想在发达城市发展,并且农村的部分年轻力壮的人员也都去外面打工谋生,导致农村的劳动力转移,遗留在家的都属于一些劳动力缺乏、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老年人。
2.7农业产业结构因素
一方面,目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就是产业结构以及相应的消费、出口矛盾异常明显,对农产品的需要也从传统的供过于求向需求过盛的形式上转变,使得农产品的供给明显不足,不能够跟上市场发展的需要,普通商品偏多,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较少,高档商品非常少、深入进行加工的商品也非常少,这些技术的落后与结构的不合理就使得农民在农作物的种植上面普遍呈现出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随意的扩大生产成本,加大生产规模与产量,导致了农产品竞争力下降,产品价格下跌,收入不高。
3、转变农业增长的路径
3.1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针对这里的农业产业化,最根本的意思就是指将整个农产品的种植、加工、生产以及销售的各个阶段全面的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强强联合、相互促进的产业链模式,以便最终能够实现农产品的专业化、社会化,从多种环节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开展的农业产业化是将现代农业以及市场农业相集合,并全面运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以及销售途径等各个方面来给予农民的增收效能。
由此可见,在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还应该提升对龙头企业的发展力度,让这些农户与部分大型龙头企业建立起相互合作、利益共享的经营效能, 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企业对商品的需求问题,还能够解决农民的产品销售问题。在这方面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这些龙头企业就应该鼓励他们与农民签订一些农产品的销售与购买合同,保证这些农产品都能够在适时的时间内通过龙头企业销售出去,也保证这些龙头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得到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产品。在这过程中,国家政府还应多鼓励龙头企业对农民的销售模式等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并适时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其次,对于与农民签订合同的龙头企业,国家对这些企业要适当的减免一些税收。以鼓励他们与农民共赢的积极性。最后,要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组织化建设,在龙头企业与一户农民签订合同之时,还应鼓励这些龙头企业与多位农户之间形成利益联结,这些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
在农村全面开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重点就应该放在粮食上面,提升粮食作物的产业链不断加深,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推行加销一体化,以此来保证农民在农业方面能够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经营化发展。
3.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3.2.1完善新形势下的农业科技推广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农业技术就应该被大力宣传和推广,从方方面面树立起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并可以通过创建农函大学办学模式,运用这种手段来对部分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推广、传播,让这些科学技术来带动农民致富,帮助农民增收收入,另外,还可以有相关有知识、有技能的人员组成农业科技特派组,这些特派组可以从农村的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水产业等各个产业着手,特派组成员就应该竭尽所能的对高技术、新品种进行传播、推广,让农民摒弃过去的耕作模式,另外,农民还应该加大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积极的学习来自外界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并进行学习和借鉴,以此来达到快速增收的效果。
3.2.2调整农业结构
在我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相差很大,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过多,就可以在其面积范围内大力发展水产业,提高水产业的发展力度,让其成为经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调查显示,在西方国家,种植业占据了整个人均收入水平的60%以上,所以,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发展水产业对农村经济增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大对绿色食物的重视,并不断地调整区域种植结构,并加大对无公害制品、绿色、有机等食物的供应程度。最后,明确粮食生产与粮食种植的关系,在对农村的经济结构进行大力调整的过程中,就更应该在农民现有的经济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具有质量高、产量高的粮食种植,让农产品结构步入精细化、集约化等轨道,以便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3.3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增收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农民本身拥有较高的素质、较高的农作物管理技术和较高的农作物经营技术等,以此来保证农作物稳定快速的发展,国家正在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不过,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就应该培育新型农民的产生来跟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这对农民的收入增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素质的主要步骤如下:
首先,认真开展农村职业技能研讨,对于农村经济组织等一定要加强对其的发展力度,多鼓励一些具备一定学历的人员参与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中来,加大对农村的一些农村青年的培训力度,对他们进行知识、教育以及管理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另外建立一个农村青年组织培训机构,广泛招收一些具备一定农产品种植实践经验的初高中毕业学生或者大专毕业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农业综合知识的教育、培训等,让这些年轻人能够树立起一支有组织、有文化、有素质的“乡土人才”,并对其深入灌输科技兴农、科技致富观念。
其次,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方面的着重点就是要遵循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来对农民的思想素质进行提升,对农民的素质进行提升的内容就包括了,让他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破除迷信思想,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具有较强社会公德心、在家庭中树立较好的美德观,对他们灌输相应的优生优育、禁止赌博、生活积极等思想,并为他们讲述一些关于赌博成性而最终走上歧途的事例,来让农民提高其警觉性,这从侧面为农民增收、农业增长提供了保证。
3.4大强农惠农支持政策
首先、增强关注力度、完善补贴法律法规。
对农业进行政府干预是全世界普遍使用的主要手段,虽然在《农业协定》里面对每个国家进行农业补贴的标准与要求都给出了一定的规定,但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仍然没有间断。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这农业的补贴,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且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农民的生活方式大都是以农业为主,就应根据我国的国情,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农业快速发展推到最顶端,在农业生产上面深入推进投资力度,完善落实农业补贴。 健全在这方面的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则需要对这些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完善与落实,健全农业补贴相关体系,让国家在涉及农业补贴的相关部门都能够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此来讲我国农业补贴的相关任务与目标落到实处。
其次、落实完善“绿箱保护“系统,将黄箱支持体系的运用进行到最大化,我国在农业补贴上面应该充分的利用绿箱政策所带来的益处,对于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的提高关注力度,对于从事农业研究与开发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研究队伍的建设,对于农村的一些主要农作物(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物)进行重点关注,将将这些农产品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在农村建构完整的农业支持体系,在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使用黄箱政策,来提升对农业的支持,将农业的各种目标支持与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对农民的补贴方式最好的途径就是对其进行直接补贴,减轻他们的各种负担和压力,将“黄箱”空间的优势运用到最大化。
最后,提高金融支持力度,增强金融管理效率,对于农村的金融支持是相当重要的,它是目前运用在农业补贴上面最直接、最关键的途径,针对我国农村目前的金融体系不健全、落实的程度不到位等要进行反思,对农民希望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只有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让农村经济增长的计划真正实现。
3.5农业保险政策
首先,对于农业中的补贴政策,就应该加大补贴力度,另外,最好的就是将政策性农业保险规划进入常规的农业财政预算,清晰的了解到进行财政预算对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有着限定性的作用,针对农村的农业保险类的补贴投入的实际比例,应该逐渐在原基础上进行提升,对于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西部部分地区)的经济应该加大部分以产粮为主的地区与一些龙头产品的投资力度,增强对于农业保险的补贴途径等要进行全面的改善与优化,将国务院规定的对农村的补贴比例逐渐提升,对于这类补贴,除了对农民进行市县农民的补贴,还要大力关注乡镇农民的补贴情况,另外对补贴的落实程度也务必要引起重视。对于农村的各种种植业以及养殖业、农牧业等的发展,要尽量免除农民的税收,减轻农民的负担,对于农村的教育行业中的各种附加所得税也应该给予适量的进行减轻,对于农业保险业务中出现的亏损也应该由相应的其它收入进行填补来达到以险养险的最终目标。
其次,完善与健全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对于国家开展提高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进行农业再保险体系,就应该摒弃过去的单一保险体系,将其分散为多层次的保险体系,国家在建立再保险的同时,应该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设置相应的驻扎点,另一方面,国家还应该设置财政较丰厚的、具有较强实力的巨灾风险金额,对于环境等引起的天灾等一定要保证有一定的实力进行灾后补助工作。弥补这些毁灭性的打击带来的损失。
总之,影响我国农业增长的因素还比较多,要从根本上就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将改善农业增长的路径全部落实,让农业能够稳定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夏祖萍,刘承兴.安龙县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89-390.
[2]张熙青,刘成文.青海省化隆县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8):98-99.
关键词:农业增长 农民收入 三农问题;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了我国农业政策关注的焦点。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生产技术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产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分析就是因为我国农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型增长。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就必须通过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来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高产、优质、生态、安全新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如何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成为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只有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才能加快农业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农业增长方式与其转变的含义
1.1农业增长方式
农业增长方式即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推动农业经济增长中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1]。简而言之,对农业增长方式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哪些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和运营方式起到了作用。根据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和运营方式的不同,农业增长方式分为了两种模式:一是粗放型增长,二是集约型增长。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增长。
1.2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是指通过现代科学生产技术、现代工业机械设备、现代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利用、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达到农业经济增长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目标是为了通过不断提高农业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达到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综合生产率,稳定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经济效益水平,形成农业优良结构、良性循环以及农业适度规模经济等目的。
2、影响农业增长缓慢的因素分析
2.1土地规模
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对农民拥有的土地经营权缺乏全面的规定,就使得农民对自己所拥有的土地经营权产生模糊观念,这些在经营权上面出现的限制和约束就使得农民的最终效益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农民在种植等上面的经营与生产获得的收入非常低。目前的农村土地出现的不可转移性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部分在外务工的农民,他们的身上仍然背负着土地,土地的不可转移使得土地的利用率明显下降,也不能够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
2.2劳动力素质
一方面,农民由于接受知识的程度比较弱,就使得他们普遍呈现出素质较低的情况,对发展向现代农业没有任何益处,但是,科技是兴国之本,也是强国之本,农民的素质普遍偏低,这对相关研究人员在农业上面研究出的新技术、新方法的领悟能力较低,不能够快速的将农产品的这些高端技术快速的进行传播、推广,这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并对整个地区农民的收入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另一方面,农民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的市场经济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会种田、会种地就好,还需要拥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由于农民的素质不高就让他们无法精确的把握整个市场经济的变化态势,对市场上行情的变化以及对市场的需要等不能够做出较为精确的判断,在竞争加剧的21世纪,农村经济的发展明显处于弱势,让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严重的损失
2.3技术投入
这里的技术投入主要就表现在中央对农业的投入非常少,支农的程度较为浅薄,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各异,资金的用途较多,没有一定的规划与合力,加之支农资金在其它开销上面挤占挪用现象严重,且资金落实到位的情况比较少,商品粮建设以及部分干部的政权维护是国家进行大力关注与整治的内容,而在农民的技术与资金投入中的力度非常薄弱。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的金融信贷还不够完善,农村目前还没有完善金融体系,金融服务也比较落后,并且农村的农业信贷资金发生大规模转移,使得“非农化”矛盾突出。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农民的收入情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农民的新增投资里面,将其资金用来进行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发展的较为明显,因为随着农村环境卫生的恶化,农村的土质发生了变化,加之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值得农民的收成减少,很多农民都不愿意在继续发展农业,但是又不希望完全摆脱农业的束缚。使得农业的技术投入缺乏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究其原因,可以知道的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在农业技术投入等方面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从而让农村的经济增长幅度不高、农业发展速度缓慢。
2.4生产成本
近几年,随着物价的上涨,在农作物的种植需要购买的种子、化肥等价格也向上提升了一个台阶,与此同时,虽然国家对农民进行了粮食的补贴、农业税的减免,但是与物价的上涨程度相互抵消,农作物生产成本普遍偏高使得农民收获的粮食出售的价格上涨,这在国际市场上是不占据优势的,这种高成本低售价的情况让农民的收入根本无法提升,最终获得的利润少之又少。另一方面,近几年,在粮食、猪肉、水果等方面普遍出现堆积现象,最终腐烂,究其原因,由于我国的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我国的农产品在国内与国外市场上的销路都不顺畅,致使农民运用农作物来增收的希望落空。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地区农作物出现了大量的增产增收情况。
2.5农民负担因素
2003年国家在召开会议时指出,要把减轻农民的压力与负担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原则,这三点中的第二点就是指减轻农民肩上沉重的负担,最后在2005年之际,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又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对农民的农业税进行减免,农民就能够在进行土地种植的基础上免征长期以来实施的缴纳“皇粮国税”,
不过从2003年提出之后至今仍然没有将其落到实处,农民的负担依然相当沉重,来自各种情形与因素进行费用的缴纳是农民负担的根源,很多相应的地方政府在制定各种收费规定的同时他们都具备各种理由,倘若引起民愤,这种制度得以取消,在时间的推移下,明天的各种制度又重新出现,尤其是在2005年的农业税得以免除以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明显不足,就通过各种手段来征收农民的费用填补这些资金不充足现象,除了上述因素,农民还要支付必要的计划生育、文化设施建设与教育等方面的资金,已经让农民不堪重负。
2.6农村劳动力转移
在我国,农村大部分有学识、有能力、有作为、较年轻的人都想在发达城市发展,并且农村的部分年轻力壮的人员也都去外面打工谋生,导致农村的劳动力转移,遗留在家的都属于一些劳动力缺乏、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老年人。
2.7农业产业结构因素
一方面,目前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就是产业结构以及相应的消费、出口矛盾异常明显,对农产品的需要也从传统的供过于求向需求过盛的形式上转变,使得农产品的供给明显不足,不能够跟上市场发展的需要,普通商品偏多,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较少,高档商品非常少、深入进行加工的商品也非常少,这些技术的落后与结构的不合理就使得农民在农作物的种植上面普遍呈现出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随意的扩大生产成本,加大生产规模与产量,导致了农产品竞争力下降,产品价格下跌,收入不高。
3、转变农业增长的路径
3.1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针对这里的农业产业化,最根本的意思就是指将整个农产品的种植、加工、生产以及销售的各个阶段全面的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强强联合、相互促进的产业链模式,以便最终能够实现农产品的专业化、社会化,从多种环节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开展的农业产业化是将现代农业以及市场农业相集合,并全面运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以及销售途径等各个方面来给予农民的增收效能。
由此可见,在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还应该提升对龙头企业的发展力度,让这些农户与部分大型龙头企业建立起相互合作、利益共享的经营效能, 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企业对商品的需求问题,还能够解决农民的产品销售问题。在这方面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这些龙头企业就应该鼓励他们与农民签订一些农产品的销售与购买合同,保证这些农产品都能够在适时的时间内通过龙头企业销售出去,也保证这些龙头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得到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产品。在这过程中,国家政府还应多鼓励龙头企业对农民的销售模式等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并适时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其次,对于与农民签订合同的龙头企业,国家对这些企业要适当的减免一些税收。以鼓励他们与农民共赢的积极性。最后,要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组织化建设,在龙头企业与一户农民签订合同之时,还应鼓励这些龙头企业与多位农户之间形成利益联结,这些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
在农村全面开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重点就应该放在粮食上面,提升粮食作物的产业链不断加深,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推行加销一体化,以此来保证农民在农业方面能够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经营化发展。
3.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3.2.1完善新形势下的农业科技推广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农业技术就应该被大力宣传和推广,从方方面面树立起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并可以通过创建农函大学办学模式,运用这种手段来对部分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推广、传播,让这些科学技术来带动农民致富,帮助农民增收收入,另外,还可以有相关有知识、有技能的人员组成农业科技特派组,这些特派组可以从农村的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水产业等各个产业着手,特派组成员就应该竭尽所能的对高技术、新品种进行传播、推广,让农民摒弃过去的耕作模式,另外,农民还应该加大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积极的学习来自外界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并进行学习和借鉴,以此来达到快速增收的效果。
3.2.2调整农业结构
在我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相差很大,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过多,就可以在其面积范围内大力发展水产业,提高水产业的发展力度,让其成为经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调查显示,在西方国家,种植业占据了整个人均收入水平的60%以上,所以,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发展水产业对农村经济增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大对绿色食物的重视,并不断地调整区域种植结构,并加大对无公害制品、绿色、有机等食物的供应程度。最后,明确粮食生产与粮食种植的关系,在对农村的经济结构进行大力调整的过程中,就更应该在农民现有的经济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具有质量高、产量高的粮食种植,让农产品结构步入精细化、集约化等轨道,以便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3.3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增收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农民本身拥有较高的素质、较高的农作物管理技术和较高的农作物经营技术等,以此来保证农作物稳定快速的发展,国家正在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不过,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就应该培育新型农民的产生来跟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这对农民的收入增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素质的主要步骤如下:
首先,认真开展农村职业技能研讨,对于农村经济组织等一定要加强对其的发展力度,多鼓励一些具备一定学历的人员参与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中来,加大对农村的一些农村青年的培训力度,对他们进行知识、教育以及管理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另外建立一个农村青年组织培训机构,广泛招收一些具备一定农产品种植实践经验的初高中毕业学生或者大专毕业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农业综合知识的教育、培训等,让这些年轻人能够树立起一支有组织、有文化、有素质的“乡土人才”,并对其深入灌输科技兴农、科技致富观念。
其次,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方面的着重点就是要遵循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来对农民的思想素质进行提升,对农民的素质进行提升的内容就包括了,让他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破除迷信思想,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具有较强社会公德心、在家庭中树立较好的美德观,对他们灌输相应的优生优育、禁止赌博、生活积极等思想,并为他们讲述一些关于赌博成性而最终走上歧途的事例,来让农民提高其警觉性,这从侧面为农民增收、农业增长提供了保证。
3.4大强农惠农支持政策
首先、增强关注力度、完善补贴法律法规。
对农业进行政府干预是全世界普遍使用的主要手段,虽然在《农业协定》里面对每个国家进行农业补贴的标准与要求都给出了一定的规定,但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仍然没有间断。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这农业的补贴,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且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农民的生活方式大都是以农业为主,就应根据我国的国情,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农业快速发展推到最顶端,在农业生产上面深入推进投资力度,完善落实农业补贴。 健全在这方面的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则需要对这些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完善与落实,健全农业补贴相关体系,让国家在涉及农业补贴的相关部门都能够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此来讲我国农业补贴的相关任务与目标落到实处。
其次、落实完善“绿箱保护“系统,将黄箱支持体系的运用进行到最大化,我国在农业补贴上面应该充分的利用绿箱政策所带来的益处,对于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的提高关注力度,对于从事农业研究与开发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研究队伍的建设,对于农村的一些主要农作物(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物)进行重点关注,将将这些农产品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在农村建构完整的农业支持体系,在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使用黄箱政策,来提升对农业的支持,将农业的各种目标支持与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对农民的补贴方式最好的途径就是对其进行直接补贴,减轻他们的各种负担和压力,将“黄箱”空间的优势运用到最大化。
最后,提高金融支持力度,增强金融管理效率,对于农村的金融支持是相当重要的,它是目前运用在农业补贴上面最直接、最关键的途径,针对我国农村目前的金融体系不健全、落实的程度不到位等要进行反思,对农民希望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只有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让农村经济增长的计划真正实现。
3.5农业保险政策
首先,对于农业中的补贴政策,就应该加大补贴力度,另外,最好的就是将政策性农业保险规划进入常规的农业财政预算,清晰的了解到进行财政预算对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有着限定性的作用,针对农村的农业保险类的补贴投入的实际比例,应该逐渐在原基础上进行提升,对于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西部部分地区)的经济应该加大部分以产粮为主的地区与一些龙头产品的投资力度,增强对于农业保险的补贴途径等要进行全面的改善与优化,将国务院规定的对农村的补贴比例逐渐提升,对于这类补贴,除了对农民进行市县农民的补贴,还要大力关注乡镇农民的补贴情况,另外对补贴的落实程度也务必要引起重视。对于农村的各种种植业以及养殖业、农牧业等的发展,要尽量免除农民的税收,减轻农民的负担,对于农村的教育行业中的各种附加所得税也应该给予适量的进行减轻,对于农业保险业务中出现的亏损也应该由相应的其它收入进行填补来达到以险养险的最终目标。
其次,完善与健全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对于国家开展提高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进行农业再保险体系,就应该摒弃过去的单一保险体系,将其分散为多层次的保险体系,国家在建立再保险的同时,应该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设置相应的驻扎点,另一方面,国家还应该设置财政较丰厚的、具有较强实力的巨灾风险金额,对于环境等引起的天灾等一定要保证有一定的实力进行灾后补助工作。弥补这些毁灭性的打击带来的损失。
总之,影响我国农业增长的因素还比较多,要从根本上就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将改善农业增长的路径全部落实,让农业能够稳定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夏祖萍,刘承兴.安龙县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89-390.
[2]张熙青,刘成文.青海省化隆县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