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7点,闹钟发出了一连串金属的碰撞声,剧烈的声波波动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扩散,我的耳朵首当其冲:声波经过外耳道进入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内耳的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着听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颞叶的听觉中枢??我睁开眼睛,尚未清醒的大脑中只有一个想法:别响了!于是右手立刻行动起来,一巴掌拍停了小闹钟。
说了半天,无非是起床而已,你懂的。除了休息日能够睡到自然醒,大多数人早上都需要闹钟来唤醒自己。这个过程的正式名称是“声惊吓反应”——突然响起的声音能触发四肢、躯干和眼皮的动作,同时提高心率和血压,使人迅速清醒。这种对声音的应激反应是动物的本能,数千万年以来皆是如此。
无处不在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海洋”里。这种看不见的能量影响我们的情绪、心理,甚至健康。无处不在的声音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境因素。只要不算太吵,人的大脑会逐渐适应,甚至过滤掉“不重要”的声音,这大概也是我一上数学课就昏昏欲睡的原因。
另一方面,噪音就不那么容易“无视”了。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在实际生活中,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被叫做噪音,尤其是那些高分贝的声音,更是“人人喊打”。
如果你是80后、90后,来到北京就一定要到南锣鼓巷去看看。作为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这里浓缩了胡同文化的精华和韵味,也是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之地——游客密集、店铺林立、空间狭小,声音嘈杂。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突发奇想,带着分贝仪来到这里。在当街实测的半小时里,噪声值最低67分贝,最高则达到了73分贝。按照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来看,其峰值已经达到了4类标准,说明这条繁华的胡同是非常嘈杂的。
像北京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交通量、人流量堪比一个欧洲小国,噪声水平高也是难免的——事实上全世界的现代化都市几乎都是如此。而每个城市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属于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声景观”。
城市中的声景观并不是越安静越好,不同属性的地段应该有不同类型的声景观。就好比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放在旅游景点就很合适,可以形成游客喜欢的特色和气氛,但如果在故宫、颐和园、国家博物馆等景点吆喝,那可太突兀太尴尬了。
噪声危害不次于雾霾
刚刚过去的2013年秋冬季节,全国大范围地区的雾霾天气成为几乎所有人关心的话题,面对防不胜防的空气污染,全国上下如临大敌。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工业生产、建筑装修、交通排放,甚至炒菜做饭,哪一样跟噪音脱得了干系?尤其对城市居民来说,噪音的危害已不次于空气污染。
人们在白天感觉舒适的音量是50分贝左右,夜间则是30分贝左右。一般来讲,周围环境噪音达到70分贝,人会感觉心烦意乱;90分贝,如同身处音乐吵闹的酒吧,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中会使听力受损,因为耳蜗内的毛细胞一旦死亡将无法再生;100分贝,就像隔壁邻居装修时嗡嗡的电钻声,让人感到刺耳,使人头痛、血压升高;喷气发动机或劲爆的摇滚音乐会现场能够达到120分贝,一部分人会感到耳朵疼痛;一旦超过180分贝,那就危险了,真的有可能会“要人的命”。
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曾发布报告指出,噪音污染会升高血压、增加压力荷尔蒙的血液浓度,即使处于睡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如果长期暴露在噪音污染中,这些症状就会不断积累,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噪音污染产生的另一个影响广泛的负面作用便是人们常说的“烦人”,可能让人产生愤怒、失望、不满、无助、抑郁、焦虑、分心、疲惫等负面心理。
中国城市环境中噪音的来源主要包括交通噪音、工地噪音、社会噪音(人在日常生活中发出的声音)、室内家电运转时的噪音等。交通是城市噪声的主导因素,所以,给车辆降噪是减少噪音污染的第一步。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交通工具更安静,降低汽车发动机及运行时发出的声响,使用低噪音的轮胎,这有赖于汽车工业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在繁忙道路和居民区之间设立隔音带,这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
噪声只要降低1分贝,人耳就能分辨出来;若降低3分贝,感觉就更明显了。对于个人而言,可以在自家安装双面玻璃之类的隔音材料,部分隔音窗的降噪能力甚至能达到35分贝左右。这也是发达国家城市降噪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窗边摆放较高大密集的绿色植物,也能发挥一定的吸音作用。这样至少可以暂时摆脱噪音侵扰,在家里睡个好觉了。
说了半天,无非是起床而已,你懂的。除了休息日能够睡到自然醒,大多数人早上都需要闹钟来唤醒自己。这个过程的正式名称是“声惊吓反应”——突然响起的声音能触发四肢、躯干和眼皮的动作,同时提高心率和血压,使人迅速清醒。这种对声音的应激反应是动物的本能,数千万年以来皆是如此。
无处不在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海洋”里。这种看不见的能量影响我们的情绪、心理,甚至健康。无处不在的声音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境因素。只要不算太吵,人的大脑会逐渐适应,甚至过滤掉“不重要”的声音,这大概也是我一上数学课就昏昏欲睡的原因。
另一方面,噪音就不那么容易“无视”了。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在实际生活中,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被叫做噪音,尤其是那些高分贝的声音,更是“人人喊打”。
如果你是80后、90后,来到北京就一定要到南锣鼓巷去看看。作为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这里浓缩了胡同文化的精华和韵味,也是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之地——游客密集、店铺林立、空间狭小,声音嘈杂。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突发奇想,带着分贝仪来到这里。在当街实测的半小时里,噪声值最低67分贝,最高则达到了73分贝。按照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来看,其峰值已经达到了4类标准,说明这条繁华的胡同是非常嘈杂的。
像北京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交通量、人流量堪比一个欧洲小国,噪声水平高也是难免的——事实上全世界的现代化都市几乎都是如此。而每个城市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属于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声景观”。
城市中的声景观并不是越安静越好,不同属性的地段应该有不同类型的声景观。就好比老北京的吆喝叫卖声,放在旅游景点就很合适,可以形成游客喜欢的特色和气氛,但如果在故宫、颐和园、国家博物馆等景点吆喝,那可太突兀太尴尬了。
噪声危害不次于雾霾
刚刚过去的2013年秋冬季节,全国大范围地区的雾霾天气成为几乎所有人关心的话题,面对防不胜防的空气污染,全国上下如临大敌。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工业生产、建筑装修、交通排放,甚至炒菜做饭,哪一样跟噪音脱得了干系?尤其对城市居民来说,噪音的危害已不次于空气污染。
人们在白天感觉舒适的音量是50分贝左右,夜间则是30分贝左右。一般来讲,周围环境噪音达到70分贝,人会感觉心烦意乱;90分贝,如同身处音乐吵闹的酒吧,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中会使听力受损,因为耳蜗内的毛细胞一旦死亡将无法再生;100分贝,就像隔壁邻居装修时嗡嗡的电钻声,让人感到刺耳,使人头痛、血压升高;喷气发动机或劲爆的摇滚音乐会现场能够达到120分贝,一部分人会感到耳朵疼痛;一旦超过180分贝,那就危险了,真的有可能会“要人的命”。
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曾发布报告指出,噪音污染会升高血压、增加压力荷尔蒙的血液浓度,即使处于睡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如果长期暴露在噪音污染中,这些症状就会不断积累,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噪音污染产生的另一个影响广泛的负面作用便是人们常说的“烦人”,可能让人产生愤怒、失望、不满、无助、抑郁、焦虑、分心、疲惫等负面心理。
中国城市环境中噪音的来源主要包括交通噪音、工地噪音、社会噪音(人在日常生活中发出的声音)、室内家电运转时的噪音等。交通是城市噪声的主导因素,所以,给车辆降噪是减少噪音污染的第一步。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交通工具更安静,降低汽车发动机及运行时发出的声响,使用低噪音的轮胎,这有赖于汽车工业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在繁忙道路和居民区之间设立隔音带,这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
噪声只要降低1分贝,人耳就能分辨出来;若降低3分贝,感觉就更明显了。对于个人而言,可以在自家安装双面玻璃之类的隔音材料,部分隔音窗的降噪能力甚至能达到35分贝左右。这也是发达国家城市降噪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窗边摆放较高大密集的绿色植物,也能发挥一定的吸音作用。这样至少可以暂时摆脱噪音侵扰,在家里睡个好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