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终身体育意识是指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教育等的综合性认识活动。本文根据晋中市某中学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其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调查与研究,并对初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初中学生 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当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以及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发展过程,而这一系列活动绝大部分都是人们独立的并且自觉的、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从事科学的体育锻炼的过程,在体育意识的支配下,人们为了顺利的实现预期的活动目标并完成相应的活动内容就会自主、自觉的去进行锻炼。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们的体育意识,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走出教室、走向户外,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增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然而,对于初中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的局限于对思想、认识的主观方面的引导,还要在实践当中积极主动地建立起对体育正确的认识以及看法,要想实现终身体育这一最终目标,学生必须树立起自我体育的意识。
  1 初中生对体育锻炼意识的认知及其参与情况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决定了他们的参与程度,在此次调研中,学生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喜欢体育锻炼的,而只有0.8%的学生不喜欢,这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比较高。此外,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动机趋向于多元化,其中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所比例高达86.7%,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们比较重视自身健康,对体育在人生理方面的价值比较了解,但是以休闲娱乐和应付考试为目的的也占到55%,这表明半数以上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体育在心理方面的帮助还缺乏一定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到体育在我们生命当中的重要地位。另外有20%的学生是因为兴趣的需要而参加体育锻炼的,这也能说明有部分学生是向往学习体育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抓住这一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懂得终身体育对他们的帮助。总之,学生对应付考试这一近期目标比较明确,但是对体育锻炼能够带来的效果,尤其是终身体育的价值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那么更谈不上对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视和培养。然而,体育锻炼将会伴随着我们一生,并时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把体育的重要性列为教学的一个侧重点。
  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理解程度不高,而且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没有必要,然而学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启蒙作用,因此,为达到培养初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们要有耐心,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展开体育教学,慢慢培养其对体育的浓郁兴趣,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终身体育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大的重要性,它能带给我们健康的体魄,使我们终身受益。
  2 对中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若干建议
  2.1 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的心理特征,是引导其做一件事情的心理特性,也是一个人能够坚持长久的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所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把它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尽量使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新颖独特;在课的内容安排方面,可加入趣味性强的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游戏或比赛,在传授知识时,教师应努力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愉快地学习技术动作,并充分体会到体育运动中的乐趣。提高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主动地去掌握所学的动作技能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喜好,对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提高体育课的功能和体育教师的自身素养。首先,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育的过程,在体育课上教师应该经常向学生传授有关终身体育对人健康的现实意义,使他们能建立深刻的终身体育信念;另外,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其次,体育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外在因素,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在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打破传统思想敢于创新,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勇于对教材、教法进行改革,对教材内容的制定要与时俱进,并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意识、健身能力和知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使在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3 加强体育相关内容的宣传,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以校园精神为特征、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的群体性文化,它的主体是在校的每一位学生,主要内容是课外的体育文化活动。每个学校要努力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就必须根据该校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们的爱好,结合该校的实际场地情况,尽力的广泛开展多种类、多形式的体育活动,也可以以体育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在特定时间设立体育节,精选合适的体育内容,多形式多角度的进行体育知识的普及。通过以上的方法,还可以对临钢中学的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体育健儿顽强拼搏、永争第一的精神。由于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所以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4 美化学生体育活动的环境。人的行为和心情会受环境的直接影响,因此所处环境的不同就会造就不同的性格。一个较好的体育环境会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使学生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得到锻炼。所以良好的体育环境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可以激发起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校应该积极增添有利于开展体育活动的设备,有效的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为在校学生创造最佳的体育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们体育锻炼的需求,从而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锻炼氛围。
  参考文献
  1 孙泷.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初探[J].科技信息[J].学术研究,
  2008(22):33~35
  2 张峰德.论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9):30~
  32
  3 朱存香.浅谈提高初中女生体育兴趣的策略[J].新课程(教研),
  2011(3):31~34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途径是通过教师创设实际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习惯。由此可见,学生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了一种怀疑、
期刊
作文教学,大都是采取“老师出题——审题——学生做题”的模式。这种授课方法束缚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运用“讨论法”进行作文教学,首先根据某单元的语文知识的侧重点制定与之适宜的作文题目(命题或材料作文),然后由学生围绕题目或材料进行讨论(四人一组)。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把他们好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素材讲出来供小组学生参考,组长将本组有代表性的或好的认识方法作出
期刊
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
期刊
孩子从呀呀学语到上幼儿园,就有了学习语言质的飞跃。发展语言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小班时期正是幼儿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加强培养幼儿学说普通话,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讲述能力,努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打开孩子的“话匣子”,为以后更好地掌握书面语言打下良好基础。  1 给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激发幼儿谈话的积极性  小班幼儿,年龄普遍较小,孩子们刚
期刊
【摘 要】 通过多年的训练历程,耐力训练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一直是教练员和科研人员非常关注的训练手段,对此进行了长期和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但收效甚微,应该认识到,当多个乡的发展出现长期的、具有共性的“瓶颈”制约时,仅通过具体训练方法、手段的改变已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应将注意力转向宏观训练思路和理念的方面,反思我们多年来对耐力的认识,重新审视我们长期进行的耐力训练。  【关键词】 耐力训练
期刊
认真反思作文教学,我清醒地看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学生畏惧作文,一到写作时就埋怨声一片,有的甚至把作文视为“洪水猛兽”,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然而高考语文150的分值,作文就占60分,那可真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如何打下“江山”?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缺少了“米”,做饭自然也就无从下手。可见,拥有大量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打下“江山”的前提和基础。  语文
期刊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 用活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
期刊
《学科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实证研究》,从数学学科来讲,就是要研究,找到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办法和策略来,就是真正使学生向2011版《新课标》明确指出的那样:“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要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
期刊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儿童入学后,在教学的影响下,想象便会获得进一步发展。但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限制,想象的复杂性、概括性和逻辑性的水平还是不高的。运用“想象——求证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情趣盎然,产生一种学习热情。  “想象——求证法”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当课文出现新的问题时,既不马上将答案告诉学生,也不是急于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而是启发学生凭自己
期刊
1 关于物理实验的规范性及多样性  在我国比较正规的中学中,学生分组实验的规范性及实验条件的优越性,显然是大部分美国中学所不及的。笔者曾看过他们的一份实验讲义,上面列举了七、八个实验,内容涉及力学,电磁学,声学,热学等多项内容,在实验的规范性及与教学内容的紧密配合方面,显然不如我们的学生分组实验。曾到中国中学访问过的美国教师对中国中学中实验设备的齐全、实验经费的充足感到十分羡慕。他们说:“中国的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