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有效设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g2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实现多方面交流的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在阅读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学习,有效处理文本、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有效发挥学生主体阅读作用,大胆提问质疑,认真研读文本,有效解决阅读问题。本文通过“预习文本,创设情境,细读文本,发现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有效设计语文探究性阅读流程,实施高效探究性阅读教学。
  一、预习文本,创设情境
  在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前,要求学生对文本预习,学习文本中的生字生词,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为探究阅读做好准备工作。文本预习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中,重视文本预习,学习文本的“言”和“意”,在预习中实现言和意的有机结合。通过预习文本,在课前整体了解文本,关注自己感兴趣或有疑惑的问题。教师应立足学生认知水平,结合学生预习现状,深挖文本有价值内容,为探究性阅读教学设计铺设基础。教师在探究教学中,从创设情境着手,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深入探究文本,加强文本、教师和学生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创造学习。如,以《师说》为例,学生通过听范读,认真看文本,学习生字:谀(yú)、聃(dān)、苌(cháng)、欤(yú)、郯(tán)、传(zhuàn)、蟠(pán)、贻(yí),预习文本中的虚词“乎”、“而”、“之”、“其”、“于”、“也”,预习文本中的实词,如通假字“或师焉,或不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词多义“师”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二、细读文本,发现问题
  细读文本是认真仔细的阅读文本,是探究性阅读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从阅读教学出发,细读文本,与阅读结伴而行,让学生从宏观整体把握文本,结合自身知识储备,调动思维,深入分析文本,发现文本中有价值的问题,更深入全面理解文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文章看似“矛盾”处质疑,对传统观点质疑,立足文本关键词语处质疑,打破陈规,大胆质疑,深入探究阅读。如,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中,学生在阅读中,初看这一标题似乎是矛盾的,课文是短新闻两篇,为什么其中一篇的题目却是《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呢?这就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带着质疑去探究。这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积极发言,然后提示学生解决问题。从专业角度看文本,奥斯维辛在和平年代也许真的是没什么新闻,但是就学生而言,这篇文本却不失“新闻性”,具体体现为:第一,博物館记录着过去“杀人工厂”的点点滴滴,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纳粹的罪恶,不能忘记战争的残酷,是非常有价值的;第二,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每天接待很多游客,他们在参观中领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非常有价值的;第三,在日常生活现象中,作者发现不平凡的意义,学生在阅读中看到作者可贵的新闻记者使命感,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和他人交流,共享各自的阅读看法,以审视的视角评价观点,获得阅读正确认识,在合作学习中分享、接纳、互助。在探究性阅读中,不同的学生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篇文章阅读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本,动态调整阅读探究过程,大胆思维,积极探究,完成阅读任务。如,在《边城》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课文中诗人的写作背景和经历,充分想象联想,就文中“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的多种关系展开讨论,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从中感受湘西民间特有的风情美和风俗美。在教学中,班级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得出问题结论:文章经历“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的感情主线,通过分析雨巷“黑暗压抑的现实”、“革命事业陷入低谷”、“人生际遇遇上低谷”的象征意义,理解“我”知识分子、失恋者的形象和苦闷情感,分析“丁香般的姑娘”给人们带来的希望,理解文章中道出的痛苦和迷茫,理解诗人在文章中的心路历程,追寻对生活的美好理想。
其他文献
新课改不断深入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转变的紧迫感不断增加。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其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较高比重,语文整体教学状况好坏也会对初中教学整体产生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整体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情形下,依托课堂教学生动性的提升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极为重要。本文也将就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提出具体建议。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学校语文学科教学中机械式的教学
期刊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申报了《基于“活动导研”的农村初中跨学科骨干教师发展实践研究》的课题,学校建立了跨学科的学习型组织,作为语文教师在这个组织里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怎样的呢?  首先,应该是个谦逊的学习者。彼得·圣吉在其著作《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所需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其中每一项修炼都需要我们去学习,虚心地去学习。作为语
期刊
美国作家塞林格借其小说《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在他最后谢幕时的一番话表达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处,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
古诗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中学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助力,基于此种情况,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将古诗词更好的传输给学生,从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实现有效地传承与发展。  一、激发学生关于古诗词学习的激情  由于大部分的古诗词都是由文言文所写作的,同时在写作的过程当
期刊
一、沉默权问题的提出---由米兰达规则引入  1963年3月3日,一个名叫芭芭拉?约翰逊的女孩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附近被米兰达绑架并强奸。10天之后,米兰达在自己家里被警
散文是作者写自身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体裁灵活的一类文学作品,具有语境优美、意境深邃、形散神聚等特点,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提高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质量,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文学内涵,提高学生文学审美水平及写作水平。根据写作目标不同,可将散文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及议论性散文三类。不同类型的散文该如何引导初中生阅读呢?  一、记叙性散文阅读  记叙性散文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通过具体形象来
期刊
期刊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为课堂教学应用创造了优越的基础条件,在教室中也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音效等相结合,多元化的展示教学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当中,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来更好的进行提升。借助网络,教师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教学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评价的能力,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及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阅读而学会阅读,最终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呢?在实践中,我作了如下的探究。  一、让课堂成为阅读教学的主阵地  (一)质疑课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题眼,许多课文的课题极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
期刊
现代化的运用在新课标及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现代化的教学学生能迅速的接受,符合学生的心里,因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