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选择题的开放性设问看“引导教学”的价值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i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开放性,也就是要让应试者在原有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程序性思考。[1]开放性的设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答案不唯一。2020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开放性试题题量、分值增加,充分体现了新中考改革下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鉴于考试命题的三大核心功能之一即“引导教学”,本文拟通过研判开放性设问设计的价值,认清中考命题趋势,变革历史课堂教学。
  一、开放性设问,凸显思维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测量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2]高考是中考的风向标,高考评价理念的转变将影响着中考评价。中考评价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体现在中考试题中,分析研究中考命题新动向,有助于新学年的教学和备考。
  非选择题开放性设问,注重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学以致用等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近3年广东省卷开放性设问如表1。
  从表1可知,近3年开放性设问的题量和分值有所增加。这与加大开放性问题,提高创新能力的课标要求一致。2020年广东省卷非选择题由2道25分增加到3道40分,多了一道综合题,增加了15分。这说明每一小问分值提高,容易拉大分数差距。如33题第(1)(2)问均为6分,为学业水平考试选拔人才设置了区分度。学科考试时间延长,阅读量增加等变化,体现了中考对学科能力考查要求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彰显思维品质,考查阅读能力是为了考查思维能力。表1中开放性设问提示词有“理解、借鉴”“启示、观点论述”“说明”“反映”“认识”,此类试题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即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了解、理解、运用”是知识与能力评价的不同层次要求,综合题侧重考查理解和运用能力。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构建了一个由“知道与了解”“理解与应用”“体验与反思”构成的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目标体系。[3]从评价目标体系来看,2020年广东省卷综合题设问提示词有“提取”“指出”“说明”“概括”“反映”“变化”“分析”“认识”行为动词,行为目标从知道与了解到理解与运用,再到体验与反思,每个高层次的行为目标都是低层次目标的延伸和发展。
  开放性设问要求能在新情境下对史事进行辨别和解释,从多个角度、观点明确地阐释历史问题。试卷增加开放性设问,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论证等学科能力,凸显思维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测量。
  二、开放性设问,聚焦对立德树人的培养与考查
  历史教育求真、求善、求美,关注学生情感的陶冶、态度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塑造。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4]开放性设问聚焦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践行对立德树人的培养与考查。
  笔者所在的中山市,历史学科2008年开始设为中考必考科目,当年的开放性设问是“结合材料二中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迎接这些挑战?”至今,广东省卷开放性设问保持持续出现的常态。命题旨在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常见的“提示语”有:“你认为、你介绍、你的启示、你的认识、请你谈、你的感悟、你的理解”等。设问以启示感想类居多,启发学生从经验和教训方面思考。学生依托所学知识,选取一个视角,从历史中引申出认识观点,学生观点的表达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外显。不管是启示类,还是体验类,都是以历史知识为载体进行育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
  2020年广东省卷的开放性设问形式与内涵有一定的变化。从内涵上看,注重考查时代背景,增强考查学生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从形式上而言,注重跨学科综合的开放性呈现。
  首先,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开放性设问,增强考查学生国际视野下的家国情怀。如“说明梁启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简要说明这类教科书的时代意义”等设问,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全卷的非选择题强调在全球视野下追求情育、德育的价值目标。“认识”类的设问,从总结规律和分析得失角度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最典型的是32题第(4)问:“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的认识。”该问的设计要求学生从材料“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1931—1945年教科书部分章目”中提取有效信息。从“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界定答案范围,即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民族面临危机的时代背景。教科书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它宣传文化知识、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是时代特色的反映。通过不同时期教科书内容的变化,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
  其次,开放性设问采用跨学科综合的形式呈现尤为凸显。形式上的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英语与历史的学科综合;二是开放性问题承载与试题答案组织的可选择性。最典型的是33题,其中的第(1)问要求考生在表格所提供的三组信息中选择任意一組作答,考查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区分度很好。第(3)问要求根据材料三所述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对语言文化交流的认识。材料三以中国、韩国、日本翻译“白酒”的情境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设问限定“根据材料三”作答,材料第一句“大多数中国人在翻译中国特有文化名词时,往往自动放弃了命名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说明中国人文化不自信。中国改革开放后,掀起学英语的出国热潮。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中国改革开放引发了语言变革,语言的传播和发展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英语成为国际语言和英国是“日不落帝国”有关。国人翻译时不敢直接用汉语“白酒”来命名,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缺乏文化自信心的表现。中国人在翻译中国特有文化名词时,既要善于吸收借鉴,又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上两类开放性的设问,力图达到培育家国情怀的素养目标。对清朝和抗战时期教科书承载的思想行为的“认识”,对英语发展过程中反映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认识”进行反思,判断其价值,检讨其失误。在体验与反思中涵养家国情怀,凸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
  三、开放性设问,引导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变革
  中考是对历史学习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终结性评价,为教学、备考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2020年广东省卷命题者的理念犹如炎炎盛夏的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试题减少了死记硬背知识,增加开放性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的知识迁移能力,使评价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试的导向决定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策略的改变。理顺教考关系,适应中考命题趋势,教师需要在考试命题的核心功能指导下,培养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实现观念变革的教学探索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教师自身,二是对学生的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初中历史教材、教学与初高中课程标准的关系。高中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初中使用的2011版课标依然强调的是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并非割裂。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初高中教学衔接。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教给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和价值判断。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高阶思维,在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与解题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批判性思维强调合理的质疑和理性的反思,它是思維能力,也是思维工具。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备课会质疑和筛选课程资源,进行富有个性的“二次创作”。挖掘教材背景,从宏观、微观层面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课堂遵循“理解观点、提出质疑→挖掘隐含、寻料论证→理性分析、合理判断”的路径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在时空观念下,利用中外历史发展的双线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等素养。用线索联结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进程。
  其次,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有所改变。开放性设问偏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历史认知。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于知识点的记忆,更应该在思维方式和历史认知方面提供更多的训练情境。初中阶段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开始,学生不满足于教材结论和答案,喜欢问为什么,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改变只强调正确性,忽视学生发散思维的陋习。倡导师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能力及促进其个性发展。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尝试以社会热点话题切入,从历史视角审视热点话题。关注史学研究动态,考古新发现,或对历史事物的新评价等学术研究。教学注入学术新成果,整合学习内容,避免认识固化,思维僵化。用真实的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提升其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能力。
  中考命题的动向引领着教学的发展方向,试题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则可以引导教学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开放性设问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研判开放性试题,理顺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凸显价值引领。
  【注释】
  [1]刘芃:《考试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17页。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8页。
  [3]魏恤民,吴美娟:《初中历史教学关键问题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230页。
  [4]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页。
其他文献
史料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史料教学的载体和主体,但遗憾的是“有史料而无史料教学”“有讨论而无对话”“有解释而无批判”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长期存在。这实际上是在知识立意和成绩导向的驱使下,对历史学科本质的选择性遗忘,对历史学科教育价值的无意忽视。  一、史料教学是中学历史的应然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历
日前,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全面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条件,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在全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  塘厦镇抽调200多人组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行动指挥部,实行大兵团作战,督促检查社区整治任务完成情况。指挥部第一总指挥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总指挥由镇长担任,成员包括镇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下设21个工作检查组,分别负责20个社区及1个镇属工业园区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工作。  塘厦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先后将全国近40家单位送上法院,相同的诉因是,侵害了其受托人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赔偿标准动辄“每张照片一万元”。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笔者目前检索到36份法律文书,其中,判决4份,和解撤诉结案的有32份,均以被告败诉结案。  这是新兴的生财之道,这个商业模式,从短期和眼前利益看可以说是非常成功,战果颇丰,许多被告包括媒体,抱怨“吃相
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聚焦改善消费环境、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了包括推出消费券在内的扩大消费政策措施。  该《意见》出台后,我国多地政府、企业开始面向市民及游客发放消费券,如今,各地消费券还在持续发放中,7月1日,支付宝全国版百亿消费券也开始发放
就目前我国历史课程改革深化期而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问世,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刻便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其中关于“家国情怀”的文本表述则如下所示:它“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
一般说来,历史不能脱离时空框架。历史事件或史实都是某一时间、某一区域及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时空观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从时空观来看历史的规律,历史具有纵向和横向的规律。纵向规律是以时间为线索探究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特征,对处在不同发展时段的历史现象做垂直性的比较。横向规律是以地域为基础把处在同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做比较,寻找历史现象之间的异同。探究历史规律的过程要求做到
19世纪晚期,物理学界爆发了急风骤雨般的进步与重大突破,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使人类的目光开始投向高速和微观领域,揭开了新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序幕。  1858年阴极射线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界的“阴极射线热”。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伦琴发现这种射线能够进行人体透视,探测皮下骨骼,对医学诊断产生了巨大贡献。1901年,他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第一位获得者。 
“史料实证”素养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1]。要求学生做到:“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与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识。”[2]  口碑史料是“参与或耳闻目睹历史事件过程者的口述的传闻”[3]:以回忆录为主体部分,还包括口传史料、录音史料、访问记史料等。运用史学方法,辨
北京市朝阳区有个不同寻常的养老院。  之所以说“不同寻常”,因为它紧邻首都机场第二高速,毗邻北京自由贸易区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占地200亩,竟有40亩的湖面、高达70%的绿化率,院内树木茂盛,蔬果飘香,亭台楼阁,湖光旋旎,外界却少人知晓。  附近市民评价,与其说彩虹村庄养老院是个养老机构,不如说是座高配版的城市公园。4月中旬,《民生周刊》记者走进了这家养老院。情怀创办  朝阳区金盏乡东窑村,紧邻首
1.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有很多东西本来可以有的,比如汽车的防撞梁、政府机关办事指引、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的一些法规…‥但却偏偏没有,很多东西本来可以没有的,比如霸王条款、潜规则…‥可却偏偏有了,对于这样的一种社会现实,我们该怎样看待。  请以“这个可以有”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写作津梁】  猜想理由:广东高考作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