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创新已经成为主旋律,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作用,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积极探究,让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更为生动高效。民间体育活动资源,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广大教师要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民间体育活动开发的意义及其要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意义
1.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是初中体育教学彰显“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兼顾学生的发展需求与身心发展特点,打造更为优质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区都有很多具有浓厚乡土特色与文化氛围的民间体育活动,这样的资源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近,具有一定的感知和活动基础,将其纳入到教学资源的运用之中,能够更好地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
2.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是增加初中体育教学生动性与形象性重要措施。体育教学一直以来因其体力消耗大、过程单调乏味,在教学改革中处于滞后位置。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育教学的可供发掘的资源较少,教师能够自主发挥的空间受限,而民间体育活动资源作为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可以更好地丰富体育教学的信息量,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这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是拓展体育活动空间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生而言,体育学习与训练不仅要学到一些体育常识、健康知识,训练肢体能力,还要养成终生体育、终生锻炼的意识。民间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让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为紧密,使枯燥乏味的动作训练与学生的强身健体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生活中充满终生体育、健康锻炼的意识与氛围,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民间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要点
将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引入初中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科学规划、有效运用,实现活学活用的目标,教师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抓好这一项工作。
1.把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校本课程整体框架之中。校本课程开发是打造地方特色、彰显教育品牌效益的重要举措,民间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在学校整体课题框架研究之内进行,将其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分支,建立起有效的领导组织和实施机构,实现有领导牵头负责,有专门班子开发研究,有经费场所等必要的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民间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有序开展,务求取得实效。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当与其他学校联合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进行分工合作,将研究成果汇总、梳理、提炼出来。
2.资源发掘工作吸纳学生及其家庭积极参与。民间体育活动资源,顾名思义是蕴藏散落在社会民间的一些体育活动资源,在这一资源的开发中,不仅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参与,还应当吸纳学生积极参与。许多学生及其家庭就是这些民间体育活动的参与者甚至是倡导者,鼓励他们参与其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本地区在花样跳绳、秧歌舞等体育活动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许多学生家长也非常熟悉这一运动,甚至加入了这一行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这些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搜集相关信息以及训练器材,为体育教学中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奠定良好基础。
3.将民间体育活动资源穿插进入体育课堂教学。民间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应当着眼于改造运用,对民间的体育活动进行改造,使其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适合体育教学的具体运用。如秧歌舞在本地区中老年妇女中较为流行,在体育教学中,笔者将其基本动作进行优化,改造成动作优美、富有节奏与旋律的放松舞。学生在激烈运动之后跳上一段放松舞,既能够锻炼美感,也能够舒缓身心,这样的舞蹈在课后还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在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资源的运用方面,笔者还坚持因人制宜,有些活动改造之后适合女生运用,也有些活动改造之后适合男生运用,针对不同的类型分别进行改造,要求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穿插进行表演训练,以提高体育学习的吸引力。
4.做好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配套设施建设。将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引入体育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器材及其基础设施配备,如秧歌舞需要一些绸带、扇子等道具,再比如花样竞走也需要对场地进行一些规划,这些方面是有效利用和开展民间体育活动的必要保障。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寻求学校在器材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5.发挥民间体育资源对课外拓展的促进功能。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资源,除了在课堂上能够进行穿插运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提高课堂吸引力之外,还可以向课外延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兴趣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秧歌舞表演,除了在课余强身健体之外,还可以在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另外,花样竞走、花样跳绳也具有较强的表演性,能够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充满趣味,为紧张的初中生活带来一丝放松,发挥对学生身心成长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民间体育活动资源是初中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广大教师应当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将其有效融入到教学体系之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周集实验学校)
一、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意义
1.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是初中体育教学彰显“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兼顾学生的发展需求与身心发展特点,打造更为优质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区都有很多具有浓厚乡土特色与文化氛围的民间体育活动,这样的资源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近,具有一定的感知和活动基础,将其纳入到教学资源的运用之中,能够更好地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
2.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是增加初中体育教学生动性与形象性重要措施。体育教学一直以来因其体力消耗大、过程单调乏味,在教学改革中处于滞后位置。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育教学的可供发掘的资源较少,教师能够自主发挥的空间受限,而民间体育活动资源作为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可以更好地丰富体育教学的信息量,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这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是拓展体育活动空间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生而言,体育学习与训练不仅要学到一些体育常识、健康知识,训练肢体能力,还要养成终生体育、终生锻炼的意识。民间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让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为紧密,使枯燥乏味的动作训练与学生的强身健体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生活中充满终生体育、健康锻炼的意识与氛围,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民间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要点
将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引入初中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科学规划、有效运用,实现活学活用的目标,教师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抓好这一项工作。
1.把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校本课程整体框架之中。校本课程开发是打造地方特色、彰显教育品牌效益的重要举措,民间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在学校整体课题框架研究之内进行,将其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分支,建立起有效的领导组织和实施机构,实现有领导牵头负责,有专门班子开发研究,有经费场所等必要的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民间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有序开展,务求取得实效。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当与其他学校联合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进行分工合作,将研究成果汇总、梳理、提炼出来。
2.资源发掘工作吸纳学生及其家庭积极参与。民间体育活动资源,顾名思义是蕴藏散落在社会民间的一些体育活动资源,在这一资源的开发中,不仅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参与,还应当吸纳学生积极参与。许多学生及其家庭就是这些民间体育活动的参与者甚至是倡导者,鼓励他们参与其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本地区在花样跳绳、秧歌舞等体育活动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许多学生家长也非常熟悉这一运动,甚至加入了这一行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这些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搜集相关信息以及训练器材,为体育教学中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奠定良好基础。
3.将民间体育活动资源穿插进入体育课堂教学。民间体育活动资源的开发应当着眼于改造运用,对民间的体育活动进行改造,使其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适合体育教学的具体运用。如秧歌舞在本地区中老年妇女中较为流行,在体育教学中,笔者将其基本动作进行优化,改造成动作优美、富有节奏与旋律的放松舞。学生在激烈运动之后跳上一段放松舞,既能够锻炼美感,也能够舒缓身心,这样的舞蹈在课后还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在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资源的运用方面,笔者还坚持因人制宜,有些活动改造之后适合女生运用,也有些活动改造之后适合男生运用,针对不同的类型分别进行改造,要求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穿插进行表演训练,以提高体育学习的吸引力。
4.做好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配套设施建设。将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引入体育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器材及其基础设施配备,如秧歌舞需要一些绸带、扇子等道具,再比如花样竞走也需要对场地进行一些规划,这些方面是有效利用和开展民间体育活动的必要保障。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寻求学校在器材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5.发挥民间体育资源对课外拓展的促进功能。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资源,除了在课堂上能够进行穿插运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提高课堂吸引力之外,还可以向课外延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兴趣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秧歌舞表演,除了在课余强身健体之外,还可以在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另外,花样竞走、花样跳绳也具有较强的表演性,能够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充满趣味,为紧张的初中生活带来一丝放松,发挥对学生身心成长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民间体育活动资源是初中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广大教师应当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将其有效融入到教学体系之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周集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