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重要职能是:对人才的培养、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服务于社会,在这个背景下,决定了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承担开展科学研究,并担负起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的重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成为社会职业道德之最。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特征;职业道德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与各新兴市场崛起对资源争夺的日趋激烈,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各产业在各国和各地区间此消彼长的资源不断重新配置,国家之间的核心竞争表现在智力资源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世界各国都在竞争资源有效获取的同时把眼光聚焦到人才、科技和教育上。在这个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高校教师作为院校教学与科研的主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力量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爱因斯坦就曾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们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的角色特征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基础的大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承担着神圣的职责。
1、社會代言人
高校教师所承担的特殊的职业特性决定了高校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的角色身份,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尽管每一个教师因自身的生活经历不同,从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思想感情、个性特点,但在从事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出发点,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需求,转变为社会的代表。
2、文化的传播者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的媒介就是教师,教师通过促进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发展,进而促进文化和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不仅要掌握到扎实的专业性强的知识,还要涉猎到其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胜任教育工作的要求。
3、学生的指引者
高校教师是高校学生走进校园并走向社会生活的指引者。作为指引者,教师所产生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一生的命运及发展方向在学生时期都会受其影响或改变。现代教育所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是要求在各方面都能给予学生指引。这在客观上对教师的各方面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1、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可靠的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的人才。其中,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而师德是教师素质的先决条件。现今,文化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影响愈加明显,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理念,高素质、高标准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新一代生力军。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激励高校教师用其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笃学的态度去引导广大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将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推动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进步,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把提高思想素质、坚定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2、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对于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高校是其重要阵地。而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决定性地位的是教师。可以说,进行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是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是提高高校教师师德素养,这就需要各高校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过硬、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与科研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这对于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目前来说,我国高校教师师德情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仍存在少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不高、道德品质败坏、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形象,也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健康成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准则,教师职业具有教人求真、向善、臻美的属性,教师若要胜任这一使命,必须从内在素养的提高开始。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师德教育,优化高校制度环境,弘扬高校教师高尚师德典型,力争师德师风规范,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以此来带动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要求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应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从社会文明、教育规律及高校发展的角度全面谋划、坚持不懈、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
1、创新教育理念
我们知道,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在进步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是否有创新能力。而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理念。两者融合,高校教师能否将创新的教育理念贯穿自身的教育活动上,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或者说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坚定学术取向
高校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应该是一个学者,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基本工作,因而必须坚定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正确学术取向。
学术研究必须保证其在基本的价值取向上有利于增进人类利益。高校教师的职业价值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师本身对知识的创新、积累和传播。因此,坚定学术价值取向,规范自身学术道德,是高校教师提升师德境界的重要方面,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之一。
3、自觉道德修养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道德修养既不是外部强加于己的东西,也不是自己强加于人的东西,而应该是一种生存方式,是教师的职业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内在需求。道德修养必须从自我的内在需要开始,作为在教育事业上不断探索着的高校教师,应该通过自觉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真、善、美的品质和为人师表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三种总体要求外,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还应具体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高校教师在履行教育责任的同时,也必须明确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意识,要把学术责任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将学术价值作为其必须拥有的最基本的价值。(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我们通常将学术自由比作大学生机与活力的象征。而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更要把握自身对学术自由原则的正确理解。要在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的同时把握和审慎地使用学术自由的权利。毕竟,“自由”永远都是相对的。(3)坚持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目前,关注实用、服务社会已成为公认的继“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之外的现代大学的第三种职能。对高校教师而言,一方面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另一方面结合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力量,为社会和民众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4)坚持学术与人格相统一的道德责任观:高校教师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高尚的师德是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因此,高校教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进而影响社会。
高校是生产特殊产品的机构,是社会新文化、新观念的孕育地。高校教师通过承担学术责任,不仅培养学生,而且履行知识发现、技术发明、观念创造和塑造社会新文化的责任。高校教师只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作者单位:三亚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枬:《教育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唐凯麟、刘铁芳:《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高枫、王枬:《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特征;职业道德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与各新兴市场崛起对资源争夺的日趋激烈,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各产业在各国和各地区间此消彼长的资源不断重新配置,国家之间的核心竞争表现在智力资源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世界各国都在竞争资源有效获取的同时把眼光聚焦到人才、科技和教育上。在这个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高校教师作为院校教学与科研的主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力量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爱因斯坦就曾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们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的角色特征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基础的大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承担着神圣的职责。
1、社會代言人
高校教师所承担的特殊的职业特性决定了高校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的角色身份,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尽管每一个教师因自身的生活经历不同,从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思想感情、个性特点,但在从事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出发点,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需求,转变为社会的代表。
2、文化的传播者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的媒介就是教师,教师通过促进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发展,进而促进文化和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不仅要掌握到扎实的专业性强的知识,还要涉猎到其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胜任教育工作的要求。
3、学生的指引者
高校教师是高校学生走进校园并走向社会生活的指引者。作为指引者,教师所产生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一生的命运及发展方向在学生时期都会受其影响或改变。现代教育所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是要求在各方面都能给予学生指引。这在客观上对教师的各方面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1、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可靠的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的人才。其中,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而师德是教师素质的先决条件。现今,文化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影响愈加明显,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理念,高素质、高标准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新一代生力军。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激励高校教师用其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笃学的态度去引导广大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将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推动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进步,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把提高思想素质、坚定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2、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对于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高校是其重要阵地。而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决定性地位的是教师。可以说,进行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是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是提高高校教师师德素养,这就需要各高校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过硬、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与科研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这对于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实现高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目前来说,我国高校教师师德情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仍存在少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不高、道德品质败坏、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形象,也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健康成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准则,教师职业具有教人求真、向善、臻美的属性,教师若要胜任这一使命,必须从内在素养的提高开始。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师德教育,优化高校制度环境,弘扬高校教师高尚师德典型,力争师德师风规范,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以此来带动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要求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应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从社会文明、教育规律及高校发展的角度全面谋划、坚持不懈、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
1、创新教育理念
我们知道,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在进步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是否有创新能力。而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理念。两者融合,高校教师能否将创新的教育理念贯穿自身的教育活动上,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或者说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坚定学术取向
高校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应该是一个学者,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基本工作,因而必须坚定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正确学术取向。
学术研究必须保证其在基本的价值取向上有利于增进人类利益。高校教师的职业价值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师本身对知识的创新、积累和传播。因此,坚定学术价值取向,规范自身学术道德,是高校教师提升师德境界的重要方面,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之一。
3、自觉道德修养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道德修养既不是外部强加于己的东西,也不是自己强加于人的东西,而应该是一种生存方式,是教师的职业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内在需求。道德修养必须从自我的内在需要开始,作为在教育事业上不断探索着的高校教师,应该通过自觉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真、善、美的品质和为人师表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三种总体要求外,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还应具体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高校教师在履行教育责任的同时,也必须明确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意识,要把学术责任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将学术价值作为其必须拥有的最基本的价值。(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我们通常将学术自由比作大学生机与活力的象征。而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更要把握自身对学术自由原则的正确理解。要在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的同时把握和审慎地使用学术自由的权利。毕竟,“自由”永远都是相对的。(3)坚持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目前,关注实用、服务社会已成为公认的继“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之外的现代大学的第三种职能。对高校教师而言,一方面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另一方面结合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力量,为社会和民众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4)坚持学术与人格相统一的道德责任观:高校教师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高尚的师德是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因此,高校教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进而影响社会。
高校是生产特殊产品的机构,是社会新文化、新观念的孕育地。高校教师通过承担学术责任,不仅培养学生,而且履行知识发现、技术发明、观念创造和塑造社会新文化的责任。高校教师只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作者单位:三亚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枬:《教育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唐凯麟、刘铁芳:《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高枫、王枬:《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