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返乡意愿低之社会因素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u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农村教育存在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的同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孩子普遍选择在城市发展。本文将针对后一种社会问题就笔者身边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访谈,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社会问题的社会因素,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孩子;发展;社会流动;高等教育;城市
  近年来,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从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村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但关注的是,农村孩子接受教育后是否愿意回到农村为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呢?
  出于这一研究动机,笔者对自己所在学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相关访谈。据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倾向于选择去自己家乡所在的中小城市发展,只有小部分大学生因为自身的就业能力而选择回到农村去发展。下面从社会学角度及访谈结果来进一步分析这一社会问题,并根据农村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切身感受和相关看法,提出相关意见和对策。
  一、社会学分析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农村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后普遍选择在城市发展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分流现象,农村孩子通过接受教育,依靠文化资本实现从下层社会地位和职业向上层社会地位和职业的社会流动。从这一角度,不难理解农村孩子为什么在接受高等教育后不愿意回到农村,而是选择在城市发展。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社会流动现象是因为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社会流动既是社会阶层的结果,也是社会阶层的原因。美国社会学家沃纳提出过一个分层标准,他提出的指标包括:职业;收入;收人来源;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政治主张;价值观念。而中国社会学家依据中国的国情,通常选择收人、职业、教育程度、权利作为指标进行中国社会的分层研究。从中可以看出,教育确实是造成社会分层的因素之一,教育使人与人之间存在知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使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从而推动了社会流动。索罗金在《社会流动》一书中提出:学校是使人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电梯,学校通过考试来进行选拔,从而决定人的社会地位。提高教育程度是当代社会实现社会中下阶层向社会中上阶层流动的最常见的途径。
  这一社会现象在中国并不是到現代社会才出现,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先进的流动规则,这个规则就是科举制,个人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实现从社会中下阶层向社会中上阶层的社会流动。“中国的科举制度给等级化的社会结构打开了一个出口,从而使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成为可能。”[1]就社会分流的作用看,传统中国的科举制一直延续到了现代中国。
  二、访谈结果分析
  为了使笔者的调查报告更具有说服力,笔者有选择地访谈了十五位对来自不同省市、不同地区的农村大学生。访谈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接受访谈的大学生都表示,自己在接受高等教育后选择留在城市发展是出于理性考虑,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学生的这种选择更多的是由于现实的要求,而不是理想状态下纯粹的希望在城市中生活。
  在访谈中,谈及为什么选择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时,除了个别人会说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与认知,当然不排除这是原因之一,大部分人的直观回答都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一份理想的收入。可见,农村孩子普遍的认识是通过接受教育走出农村,拥有体面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目的。而城市相对于农村,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善,娱乐项目多样,无疑更能满足农村孩子的这一诉求。
  访谈中还了解到农村学生认为城市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城市就业机会多、质量高、环境好;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消息灵通;城市资源更丰富,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交际圈大,可以结交各色人物;城市发展速度快等。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不可避免的使城乡在满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农村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自身知识水平和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从事高端事业的能力,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相对于城市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产业结构基本上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就业岗位多为机械化操作和体力劳动,这就造成了农村高素质人才的较高的就业能力与农村现实就业岗位所需要的低就业能力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孩子只能选择去城市发展,使自身的价值在现实条件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另外,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的现状也是重要社会因素之一。在访谈之外,据笔者了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农村对教育的重视也日益增强,但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并不占大多数,大多数农村孩子会选择接受职业教育来提高自己的受教育程度,农村存在严重的教育问题,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农村的整体文化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这种文化素质低水平的现状意味着农村人民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孩子在知识文化水平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和矛盾,同时也意味着农村与城市的人口素质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种差距造成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孩子无法在低水平的农村社会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差距的存在是阻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孩子回到农村发展的因素之一。
  从生活习惯上分析,虽然农村孩子在接受教育前主要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对他们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影响,但在接受教育后,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基本上是以城市为主,普通高校大都集中在中心城市”[5],农村孩子其实在较早就接受了城市文化与生活的影响,完全具备了接受城市的生活节奏与习惯的能力。
  三、社会影响及对策分析
  农村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后普遍选择在城市发展所造成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农村、城市、城市居民、村民及其自身等。就对农村的影响而言,可以说是弊大于利的。农村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后选择在城市发展意味着农村人才资源的流失,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失去宝贵的人才,也就意味着农村的发展与建设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人才的流失使农村的资源,如土地,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无法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利益,不利于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使农村的社会面貌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农村整体的人口素质仍旧处于低水平状态,教育依旧呈现参差不齐的现状。
  在访谈中笔者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现实发生怎样的改变,你会选择回到农村发展?”、“对于农村无法满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孩子回乡发展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认识或建议?”针对这一问题,整理和归纳结果如下:
  1.最根本的还是要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建立以城促乡的长远发展机制,增加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繁荣农村的就业市场,满足高素质人才的就业需求。
  3.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娱乐项目,繁荣农村经济。
  4. 政府应给予农村更多政策支持,吸引高素质人才回到农村发展。
  5.有效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增强农村的师资力量,完善教育设备,降低农村的升学要求,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的整体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豪兴. 农村社会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黄宗凯、赵绍成. 社会学概论[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3]段继业. 我们的社会[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
  [4]邬志辉、秦玉友.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1[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李锐. 农村教育的社会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6] 徐延辉. 教育救助与社会流动[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已经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出现了“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局面。这为高校国贸专业毕业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就业空间,但是现实中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却不尽如人意。本文简要分析了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  【关键词】: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近年来,中国加快了全球化趋势下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已经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国,但是迈向世界贸易强国的路程还有很长。本文从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就我国转型为贸易强国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贸易大国;贸易强国   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外贸易取得快速进步
期刊
【摘要】:在当今国际生育率持续下降,甚至许多国家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大多数发达国家都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制订了鼓励生育、奖励生育的政策。现如今,在我国人口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继“双独”二胎政策后,我国又出台了“单独”二孩政策。但显然,“单独”二胎政策并没有出现另我国学者担心的“人口反弹、人口激增”现象产生,也对我国的生育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原因与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全面
期刊
【摘要】:晚清时期的地方军事化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的一个特殊现象,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我们探讨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结构转型的一个切入点。地方军事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地方社会的政治生态和权力结构,也影响到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格局,以致清朝中央的政治权威急剧衰落和中央集权体制的逐步瓦解,使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一个重组的过程,并促成了晚清时期地方“自治化”的趋势,对民国时期的的政局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团练
期刊
【摘要】:人本思想源于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儒家人本管理思想的视角,对如何增强员工关系,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企业活力的问题进行研究解析。  【关键词】:儒家;人本思想;现代企业;员工关系;人力资源  一、 儒家人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一)儒家的人本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和”,最终目的是“安人”,具有强烈的人文关爱情怀。从管理目的上看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在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其中也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改革开放以后,胡乔木采用科学历史的分析方法,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放在新形势新环境下重新审视,尤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生产力方面的共融借鉴,最后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采取了科学辩证客观的态度来重新认识,为我们在艰难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
期刊
【摘要】: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其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我国人文社科奖励却相对薄弱,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奖励体系的必要性。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拙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一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人文社科;奖励;现状  一、 引言  作為认识社会的现象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一个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相应的认识世界、创新理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榆林能源开发基地煤炭资源开采利用状况以及煤炭资源开发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旨在为解决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寻求可行的途径,使榆林能源开发基地的开发规模和建设进度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同步协调发展,确保榆林地区经济与生态安全。  【关键词】:煤炭资源;开发;生态;对策;  榆林市位于陕西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目前,榆林市己经成为陕西乃至全国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外出务工仍是当前农村劳动力优先选择的生计方式之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等因素,使得当下农村空置房的现象越来越多,本文通过空置房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对农村空置房现象的改善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农村;空置房;利用;建议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城市里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新农村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发展的步伐使得“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GDP呈持续快速增长状态,年度国防支出总额也连年增长,但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却降低,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整体增强。美国借由中国军费支出增长渲染中国威胁论,但美国军费支出本身是否具有威胁性,本文将通过两国国防支出对经济实力进行对比。  【关键词】:中美;国防支出;军费;GDP  正文: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仍存在差距,但这差距有多大,有需要多少年才能弥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