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ACS的临床特点,能及时进行预检分诊识别进行急救处理。依据有关原则对ACS进行准确分诊评估和分类,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处理,评价此类护理措施的指导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密切观察ACS患者的病情变化,对病人进行饮食及运动指导,掌握与ACS相关的知识,及早识别,在疾病早期给予干预,降低病人死亡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ACS 分诊评估 急救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病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和血小板发生聚集、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心肌部分缺血、缺氧[1]。 ACS是心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是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成的一组临床表现症状,也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2],ACS的死死亡率高居心血管疾病之首。因此,如何早期对ACS患者分诊评估以及确定为早期危险患者如何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总结连续纳入我院急诊科2012年07月18日至2013年01月18日怀疑ACS患者216名的临床资料,总结ACS的分诊评估及急救护理。
1.资料:连续纳入我院急诊科2012年07月18日至2013年01月18日怀疑ACS的胸痛患者216名,其中男性89例,女性127例,平均年龄69±12岁。其中高血压病145例,冠心病104例,血脂障碍93例,糖尿病58例,周围动脉疾病20例,脑卒中/TIA 35例,冠心病家族史 31例,高血压病家族史 67,吸烟史68例。
2.接诊评估 接诊评估的关键在于根据患者有关临床表现早期发现,护士在预检分诊时,对于ACS的患者应根据以下几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
2.1询问病史 ACS发生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既往病史及服药史,有无诱发因素,相关症状等
2.2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动静脉血栓、陈旧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等。
2.3有无诱因及药物应用,应用后有无缓解 如有无用力咳嗽、大便或是情绪激动;饱餐等诱因;有无服用NG含片、制酸药、止痛药等及服用后有无缓解。
2.4现病史及临床症状 胸痛、胸闷、心悸、气促、晕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等。
2.5其它检查 ECG检查
3 急救护理
3.1 一般护理:①用车床接诊,安置于抢救室,根据初步评估病情通知内科医生至抢救室抢救。第一时间做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有需要做十八导心电图,按病情需要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②中高流量吸氧、开通静脉通道,抽血备查(血常规、生化、心酶、床边心梗等)。③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血压、心律、心率、血氧饱和度。备齐抢救药物和除颤仪、呼吸囊等。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人有无胸痛、胸闷、气促、腹胀、腹痛、不能平卧等症状,认真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变化,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如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室颤时快速电除颤等。
3.2症状护理
3.2.1急请心血管二值医生会诊(5分钟内到达),复核诊断,组织急救治疗。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备齐抢救药品及呼吸囊、除颤仪等;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无气促、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不能平卧等,尤其注意有无诱因的心率加快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3.2.2胸痛患者的护理:高危胸痛患者突发疼痛剧烈,烦躁不安,易发生休克及严重的心律失常,接诊患者后要立即安置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给予镇静、止痛处理。心源性胸痛患者在急诊室约50%的急性心梗患者最初ECG无异常,但在观察期间20%患者可能会出现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ECG表现。这类胸痛患者若未动态观察,易被误以为系胸痛低危人群而离院,极有可能造成院外心脏猝死[3].因此对于此类病人,应常规留院观察6小时。
3.2.3溶栓护理:掌握溶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掌握溶栓冠状动脉再通标准。[5]有溶栓适应症,立即准备,溶栓前后记录十八导心电图,签署知情同意书,尽快给予阿斯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嚼服,静脉用尿激酶100-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内,30min内滴完,观察冠状动脉再通情况。早期溶栓时,患者往往存在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出血的危险,应密切观察意识、心律、心率、血压、有无出血倾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应备好除颤仪、起搏器等设备和相关抢救物品。
3.2.4PCI术前护理:如有直接PCI指征,护士应尽快做好术前准备(药物、实验室检查、交待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通知术者和导管室、做好运送准备)。
3.2.5心理护理:ACS病人常因突发胸痛、心力衰竭而有精神高度紧张、烦躁不安、恐惧、濒死感。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置于相对安静环境,让病人休息。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消除其恐惧及疑虑,有需要可引导家属陪伴,给予精神支持;有必要时用镇静、镇痛药,稳定病人情绪,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4.健康教育
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进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排便困难者给予缓泻剂,避免由于用力排便发生心率和动脉血流的变化,导致意外。适度、合理、循序渐进地运动,可减少心肌氧耗,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心肌和运动肌肉的效率,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应根据个体差异行个体化指导,不强求一致。如果运动后脉搏大于休息时的20次/分,运动应减量,如果脉搏增加不大,运动量可适当增加[6]。
参考文献:
[1]黄玮,陈庆伟,雷寒,等.纤维蛋白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8(34):718-721.
[2]窦会东,彭雪梅,安永为,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7(4):629-631
[3]陈萍.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0.
[4]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
[5]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9.
[6]沈宁,主编,病人健康教育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7
关键词:ACS 分诊评估 急救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病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和血小板发生聚集、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心肌部分缺血、缺氧[1]。 ACS是心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是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成的一组临床表现症状,也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2],ACS的死死亡率高居心血管疾病之首。因此,如何早期对ACS患者分诊评估以及确定为早期危险患者如何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总结连续纳入我院急诊科2012年07月18日至2013年01月18日怀疑ACS患者216名的临床资料,总结ACS的分诊评估及急救护理。
1.资料:连续纳入我院急诊科2012年07月18日至2013年01月18日怀疑ACS的胸痛患者216名,其中男性89例,女性127例,平均年龄69±12岁。其中高血压病145例,冠心病104例,血脂障碍93例,糖尿病58例,周围动脉疾病20例,脑卒中/TIA 35例,冠心病家族史 31例,高血压病家族史 67,吸烟史68例。
2.接诊评估 接诊评估的关键在于根据患者有关临床表现早期发现,护士在预检分诊时,对于ACS的患者应根据以下几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
2.1询问病史 ACS发生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既往病史及服药史,有无诱发因素,相关症状等
2.2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动静脉血栓、陈旧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等。
2.3有无诱因及药物应用,应用后有无缓解 如有无用力咳嗽、大便或是情绪激动;饱餐等诱因;有无服用NG含片、制酸药、止痛药等及服用后有无缓解。
2.4现病史及临床症状 胸痛、胸闷、心悸、气促、晕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等。
2.5其它检查 ECG检查
3 急救护理
3.1 一般护理:①用车床接诊,安置于抢救室,根据初步评估病情通知内科医生至抢救室抢救。第一时间做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有需要做十八导心电图,按病情需要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②中高流量吸氧、开通静脉通道,抽血备查(血常规、生化、心酶、床边心梗等)。③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血压、心律、心率、血氧饱和度。备齐抢救药物和除颤仪、呼吸囊等。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人有无胸痛、胸闷、气促、腹胀、腹痛、不能平卧等症状,认真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变化,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如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室颤时快速电除颤等。
3.2症状护理
3.2.1急请心血管二值医生会诊(5分钟内到达),复核诊断,组织急救治疗。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备齐抢救药品及呼吸囊、除颤仪等;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无气促、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不能平卧等,尤其注意有无诱因的心率加快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3.2.2胸痛患者的护理:高危胸痛患者突发疼痛剧烈,烦躁不安,易发生休克及严重的心律失常,接诊患者后要立即安置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给予镇静、止痛处理。心源性胸痛患者在急诊室约50%的急性心梗患者最初ECG无异常,但在观察期间20%患者可能会出现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ECG表现。这类胸痛患者若未动态观察,易被误以为系胸痛低危人群而离院,极有可能造成院外心脏猝死[3].因此对于此类病人,应常规留院观察6小时。
3.2.3溶栓护理:掌握溶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掌握溶栓冠状动脉再通标准。[5]有溶栓适应症,立即准备,溶栓前后记录十八导心电图,签署知情同意书,尽快给予阿斯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嚼服,静脉用尿激酶100-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内,30min内滴完,观察冠状动脉再通情况。早期溶栓时,患者往往存在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出血的危险,应密切观察意识、心律、心率、血压、有无出血倾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应备好除颤仪、起搏器等设备和相关抢救物品。
3.2.4PCI术前护理:如有直接PCI指征,护士应尽快做好术前准备(药物、实验室检查、交待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通知术者和导管室、做好运送准备)。
3.2.5心理护理:ACS病人常因突发胸痛、心力衰竭而有精神高度紧张、烦躁不安、恐惧、濒死感。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置于相对安静环境,让病人休息。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消除其恐惧及疑虑,有需要可引导家属陪伴,给予精神支持;有必要时用镇静、镇痛药,稳定病人情绪,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4.健康教育
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进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排便困难者给予缓泻剂,避免由于用力排便发生心率和动脉血流的变化,导致意外。适度、合理、循序渐进地运动,可减少心肌氧耗,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心肌和运动肌肉的效率,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应根据个体差异行个体化指导,不强求一致。如果运动后脉搏大于休息时的20次/分,运动应减量,如果脉搏增加不大,运动量可适当增加[6]。
参考文献:
[1]黄玮,陈庆伟,雷寒,等.纤维蛋白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8(34):718-721.
[2]窦会东,彭雪梅,安永为,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7(4):629-631
[3]陈萍.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0.
[4]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
[5]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9.
[6]沈宁,主编,病人健康教育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