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应用型目标的人才培养,探索实践教学平台的多维度建设成为诸多高校解决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实践平台多维度建设,是对艺术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对教育方向的把握与定位,将对各行业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关键词:应用型;实践平台;藝术设计;多维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229-02
随着社会、市场及艺术学科发展状况的多层面推动,基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如何做好实践平台的搭建,如何完善实践教育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越来越多院校重视的关键。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大多数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却并不能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存在诸多的不合理问题。
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中有关于理论与实践学时的分配问题上。多数高校会将4年的学习阶段设置为低年级段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和高年级段的实践学习指导两个部分,这就存在低年级缺乏实践能力或高年级学习状态松懈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其次,学校提供的教学和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实践资源和平台模式不符,实践课程内容和企业实际项目不符,导致专业教学无法承担大规模的实践任务。最后,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达到一定规模的能够接收学生实践的企业,多以实践项目的高效推进为目的,轻视“教”的功能,理所当然地会忽视理论与技能的有效结合,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设计实践中需要涉足众多知识领域,校内实践平台注重单方面的设计,忽视实践和管理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平台的多维构建
视觉传达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应以市场为导向建设实践实训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性及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项目管理、项目运营、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将“多渠道整合”的系统观念融入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借助多维度的实践模式探索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在多维度的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下,完善不同的知识层面,形成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特色。
实践平台的搭建应以多样的协同模式为立足点,探讨不同模式创新实践平台的可能性,可通过课题式学科交叉融合、企业项目植入、线上交易、校际创新团队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多种渠道实现人才在实践能力上的同步提升[1]。以解决社会重大问题为根本诉求,通过多维度实践平台模式的资源整合,产生“1+1>2”的实际效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实现社会人才、企业资本、信息技术等积极因素的相互促进及合理配置[2]。
(一)课题式学科交叉多维度协作
要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实行课题系统化分解,即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研究对象,实现“课题分解”,凸显专业课程的传统性和延续性,对专业、层次、类型和结构进行优化,以学科的相互融合为前提[3]。
例如,可开发视觉传达设计与广告学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师成员,组建一个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及目标明确的课题团队,以注重视觉媒介表现与广告传播理论的相互交叉为诉求,发挥两个专业教师队伍的学缘优势,以注重案例实践和整合创新为前提,形成跨专业通力合作,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能力和文理专业的知识技能结构融合构建课题结构,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课题的多维协同打通专业壁垒,针对课题中的项目实践及以点带面的具体设计方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严谨的理论知识。同时,课题式学习模式不同专业间的分工协作,调动了学生的研讨意识及互助意识,使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平台
目前教育部及相关设计机构举办的各类设计大赛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实践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但学生对市场的判断仍存在各种缺陷,如对所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技术、客户需求等经验欠缺,在产品的实用性及功能性价值等问题上缺乏开拓意识。设计师需要对市场和消费有较清晰的分析和认识,在完成一定的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等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市场行情或社会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产品。
建立中小型项目网络交易开放平台,可使学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使实践能力的应用得到有效解决。线上网络交易平台作为线下产教融合实践项目训练的有益补充,从根本上改变了实践教育“纸上谈兵”的传统模式,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中小型项目的对接。在搭建多元化的校内网络平台时,应明确学校在网络平台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与社会上薄弱的中小企业或个人共同合作,将企业或个人项目需求发布在线上交易平台上。学校则应扮演好实践管理及监督监管等角色,对在线上平台注册的企业或个人进行认证,学生设计团队可按专业特长,以自由竞争的形式承接企业需求的中小项目研发活动。学校可借助网络交易平台的数据库系统,掌控合作企业的诚信情况及和学生的项目承担情况。
线上网络交易平台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使所有学生创业者处于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受到同样的竞争规则的约束,以有序性的市场竞争模式推动学生创业者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若想在平台上承接设计项目,则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和解决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技术问题,线上平台可以为学生把握设计前沿动态,实现人才交流提供有效的途径,它以项目实战的形式,搭建了教育与市场沟通的桥梁。
(三)多渠道资源整合式工作室
由单一的校外实践平台建设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诉求点的,自主建设、引企入校、校企联办等模式的创研中心,实现教育实践的资源整合及多元化发展。例如,以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品牌推广项目为例,它以品牌核心价值统率企业所有的营销及传播活动,从项目策划与发起、产品研发及推广、终端展示到宣传促销等各环节都与市场密切关联,任何一环都可能是品牌与公众沟通的机会。而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学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设计的课内教学,却缺乏对市场、对公众的认知。 若建立如“视觉创研”一般的集创新和应用研究为一体的校内工作室,则可由企业引入刚需项目,由教师及行业导师共同指导,实现交叉融合,由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构架出跨专业、依流程环节、分团队的小组合作群,打破企业上下游岗位间的能力壁垒,摆脱普通课堂的时空限制和形式束缚,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研发项目,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4]。例如,针对包装设计相关项目的执行,企业可事先导入公司工作流程,使学生掌握从设计创意构思、视觉设计制作、打样到成品制作的每个环节,了解因耗材成本变化而导致设计方案放弃或整改的问题。一方面,在学科上,校内工作室对项目从开发到运用推广要能进行系统设计,结合跨专业如市场营销学的学科优势,对包装产品展开战略研究,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室层次定位;另一方面,企业可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实时、客观及全面地指出实践中的问题。做到企业、学校、不同行业专家的多维协作,结合专业分类施教,将专业知识和技术深度融合,使其研发成果在为企业项目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四)加强校际项目实践合作
当前阶段,高校间交流与合作的途径主要是教学管理交流、师资培训、进修访学、专业研讨、学术交流、承担课题等形式,但由于各地区、各高校在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上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差异化,导致高校间的交流学习实践仅仅存在于一些高层次院校内,或只是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的单方面输出。
以项目建设为基础的校际合作,则是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合作高校需根据培养人才的不同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合作者的身份互相开放交流,使自身拥有的个性化资源得以发挥,以合作双方的师资、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为互补资源[5],使高校师生在项目实践的合作交流中,潜能得到进一步激发,既能实现优势互补,也能使发展资源在开发和运用上得以不断循环互动。
实践教学研究的根本在于解决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研活动要分学科进行。在此基础上,各学校要开展以校际合作教研为主题的项目实验和研究活动实践,以合作完成教科研实践项目为主要形式,以学科优势为基础,发挥高校间不同资质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提升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起到相互补充及支撑作用。
三、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是在注重知觉培养的同时训练实践技能的一门学科,各类实践平台的建立,对培养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多样化人才,发挥高校自身优势特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维度实践平台的建立,使社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资源在多元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参与体之间有效配合,促使教育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协同发展,共同为学生提供相互补充的教育资源,实现并培养学生在创新、沟通和解决问题等方式方法上的多样化可能。深入推行多维度实践教育平台的建设,可以发挥教育环境的优势,满足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变化,为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润.艺术设计专业多维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大众文艺,2019(24):219-220.
[2] 崔月芝,陶芙蓉,李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的价值取向与策略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20(06):78-80.
[3] 姜进梅.基于跨界融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与合作关系思考——兼谈《“南通蓝”设计与制作》项目的教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4):43-47.
[4] 蒋逢灵,刘贤群.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52-55.
[5] 韩军,朱紫君,顾璐瑶.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1):25-27.
作者简介:陈柏寒(1980—),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关键词:应用型;实践平台;藝术设计;多维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229-02
随着社会、市场及艺术学科发展状况的多层面推动,基于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如何做好实践平台的搭建,如何完善实践教育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成为越来越多院校重视的关键。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大多数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却并不能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存在诸多的不合理问题。
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中有关于理论与实践学时的分配问题上。多数高校会将4年的学习阶段设置为低年级段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和高年级段的实践学习指导两个部分,这就存在低年级缺乏实践能力或高年级学习状态松懈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其次,学校提供的教学和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实践资源和平台模式不符,实践课程内容和企业实际项目不符,导致专业教学无法承担大规模的实践任务。最后,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达到一定规模的能够接收学生实践的企业,多以实践项目的高效推进为目的,轻视“教”的功能,理所当然地会忽视理论与技能的有效结合,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设计实践中需要涉足众多知识领域,校内实践平台注重单方面的设计,忽视实践和管理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平台的多维构建
视觉传达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应以市场为导向建设实践实训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性及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项目管理、项目运营、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将“多渠道整合”的系统观念融入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借助多维度的实践模式探索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在多维度的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下,完善不同的知识层面,形成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特色。
实践平台的搭建应以多样的协同模式为立足点,探讨不同模式创新实践平台的可能性,可通过课题式学科交叉融合、企业项目植入、线上交易、校际创新团队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多种渠道实现人才在实践能力上的同步提升[1]。以解决社会重大问题为根本诉求,通过多维度实践平台模式的资源整合,产生“1+1>2”的实际效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实现社会人才、企业资本、信息技术等积极因素的相互促进及合理配置[2]。
(一)课题式学科交叉多维度协作
要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实行课题系统化分解,即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研究对象,实现“课题分解”,凸显专业课程的传统性和延续性,对专业、层次、类型和结构进行优化,以学科的相互融合为前提[3]。
例如,可开发视觉传达设计与广告学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师成员,组建一个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及目标明确的课题团队,以注重视觉媒介表现与广告传播理论的相互交叉为诉求,发挥两个专业教师队伍的学缘优势,以注重案例实践和整合创新为前提,形成跨专业通力合作,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能力和文理专业的知识技能结构融合构建课题结构,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课题的多维协同打通专业壁垒,针对课题中的项目实践及以点带面的具体设计方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严谨的理论知识。同时,课题式学习模式不同专业间的分工协作,调动了学生的研讨意识及互助意识,使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平台
目前教育部及相关设计机构举办的各类设计大赛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实践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但学生对市场的判断仍存在各种缺陷,如对所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技术、客户需求等经验欠缺,在产品的实用性及功能性价值等问题上缺乏开拓意识。设计师需要对市场和消费有较清晰的分析和认识,在完成一定的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等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市场行情或社会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产品。
建立中小型项目网络交易开放平台,可使学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使实践能力的应用得到有效解决。线上网络交易平台作为线下产教融合实践项目训练的有益补充,从根本上改变了实践教育“纸上谈兵”的传统模式,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中小型项目的对接。在搭建多元化的校内网络平台时,应明确学校在网络平台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与社会上薄弱的中小企业或个人共同合作,将企业或个人项目需求发布在线上交易平台上。学校则应扮演好实践管理及监督监管等角色,对在线上平台注册的企业或个人进行认证,学生设计团队可按专业特长,以自由竞争的形式承接企业需求的中小项目研发活动。学校可借助网络交易平台的数据库系统,掌控合作企业的诚信情况及和学生的项目承担情况。
线上网络交易平台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使所有学生创业者处于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受到同样的竞争规则的约束,以有序性的市场竞争模式推动学生创业者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若想在平台上承接设计项目,则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和解决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技术问题,线上平台可以为学生把握设计前沿动态,实现人才交流提供有效的途径,它以项目实战的形式,搭建了教育与市场沟通的桥梁。
(三)多渠道资源整合式工作室
由单一的校外实践平台建设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诉求点的,自主建设、引企入校、校企联办等模式的创研中心,实现教育实践的资源整合及多元化发展。例如,以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品牌推广项目为例,它以品牌核心价值统率企业所有的营销及传播活动,从项目策划与发起、产品研发及推广、终端展示到宣传促销等各环节都与市场密切关联,任何一环都可能是品牌与公众沟通的机会。而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学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设计的课内教学,却缺乏对市场、对公众的认知。 若建立如“视觉创研”一般的集创新和应用研究为一体的校内工作室,则可由企业引入刚需项目,由教师及行业导师共同指导,实现交叉融合,由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构架出跨专业、依流程环节、分团队的小组合作群,打破企业上下游岗位间的能力壁垒,摆脱普通课堂的时空限制和形式束缚,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研发项目,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4]。例如,针对包装设计相关项目的执行,企业可事先导入公司工作流程,使学生掌握从设计创意构思、视觉设计制作、打样到成品制作的每个环节,了解因耗材成本变化而导致设计方案放弃或整改的问题。一方面,在学科上,校内工作室对项目从开发到运用推广要能进行系统设计,结合跨专业如市场营销学的学科优势,对包装产品展开战略研究,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室层次定位;另一方面,企业可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实时、客观及全面地指出实践中的问题。做到企业、学校、不同行业专家的多维协作,结合专业分类施教,将专业知识和技术深度融合,使其研发成果在为企业项目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四)加强校际项目实践合作
当前阶段,高校间交流与合作的途径主要是教学管理交流、师资培训、进修访学、专业研讨、学术交流、承担课题等形式,但由于各地区、各高校在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上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差异化,导致高校间的交流学习实践仅仅存在于一些高层次院校内,或只是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的单方面输出。
以项目建设为基础的校际合作,则是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合作高校需根据培养人才的不同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合作者的身份互相开放交流,使自身拥有的个性化资源得以发挥,以合作双方的师资、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为互补资源[5],使高校师生在项目实践的合作交流中,潜能得到进一步激发,既能实现优势互补,也能使发展资源在开发和运用上得以不断循环互动。
实践教学研究的根本在于解决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研活动要分学科进行。在此基础上,各学校要开展以校际合作教研为主题的项目实验和研究活动实践,以合作完成教科研实践项目为主要形式,以学科优势为基础,发挥高校间不同资质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提升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起到相互补充及支撑作用。
三、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是在注重知觉培养的同时训练实践技能的一门学科,各类实践平台的建立,对培养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多样化人才,发挥高校自身优势特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维度实践平台的建立,使社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资源在多元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参与体之间有效配合,促使教育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协同发展,共同为学生提供相互补充的教育资源,实现并培养学生在创新、沟通和解决问题等方式方法上的多样化可能。深入推行多维度实践教育平台的建设,可以发挥教育环境的优势,满足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变化,为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润.艺术设计专业多维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大众文艺,2019(24):219-220.
[2] 崔月芝,陶芙蓉,李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的价值取向与策略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20(06):78-80.
[3] 姜进梅.基于跨界融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与合作关系思考——兼谈《“南通蓝”设计与制作》项目的教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4):43-47.
[4] 蒋逢灵,刘贤群.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下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52-55.
[5] 韩军,朱紫君,顾璐瑶.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1):25-27.
作者简介:陈柏寒(1980—),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