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将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进行探讨。
一、精心预设:形成性评价生成的起点
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案,思考在课上应该教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很容易成为摆设,不能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设计出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并合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当教学进行到某一阶段时,由于课堂教学情境具有变化性和复杂性,预设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时就需要教师依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设计可行的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因此,教师在书写教案时要进行假设性备课,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学总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规律这一概念并能够自行找出事物之间存在的规律。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几组有规律的图案和几组没有规律的图案,将这几组图案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对这些图案进行记忆,对于有规律的几组图案,学生能够更快地记下来,而对于没有规律的几组图案,学生难以记住。接着,教师再对学生提问,问学生为什么有些图案能更快记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的概念。但是受现场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这就需要教师依据现场的状况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感受规律的奥妙,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二、重点关注:形成性评价生成的触点
在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会有所不同,因此每个学生产生的问题会不尽相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将新的认知融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学生的认知会不断发展,他们会对不同的知识建立联系,这些联系可能是正向的、有利的,也可能会导致问题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新问题的产生,认真分析这些新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形成性评价生成的过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学生思维逻辑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一些数学思维,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讲授“万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在正常的情况下学生会按照教师引导的思路进行减法运算,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性,学生会提出一些让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充分反思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提出了问题说明他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思考,因此教师应該给出肯定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养成深入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同时,学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对某一知识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教师在对学生善于思考的表现做出表扬后,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这个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三、善于倾听:形成性评价生成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仔细倾听,认真回答,要善于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背后的教学价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评价,这不仅对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大有裨益,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很有帮助。教师要善于倾听,将更多的注意力从知识本身转移到学生身上去,通过形成性评价,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非常有价值及参考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好归纳总结,整合课堂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并延伸出更加开放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探究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方案,重点关注学生的认知情况,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学生形成性评价,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
一、精心预设:形成性评价生成的起点
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案,思考在课上应该教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很容易成为摆设,不能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设计出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并合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当教学进行到某一阶段时,由于课堂教学情境具有变化性和复杂性,预设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时就需要教师依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设计可行的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因此,教师在书写教案时要进行假设性备课,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学总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规律这一概念并能够自行找出事物之间存在的规律。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几组有规律的图案和几组没有规律的图案,将这几组图案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对这些图案进行记忆,对于有规律的几组图案,学生能够更快地记下来,而对于没有规律的几组图案,学生难以记住。接着,教师再对学生提问,问学生为什么有些图案能更快记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的概念。但是受现场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这就需要教师依据现场的状况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感受规律的奥妙,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二、重点关注:形成性评价生成的触点
在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会有所不同,因此每个学生产生的问题会不尽相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将新的认知融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学生的认知会不断发展,他们会对不同的知识建立联系,这些联系可能是正向的、有利的,也可能会导致问题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新问题的产生,认真分析这些新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形成性评价生成的过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学生思维逻辑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一些数学思维,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讲授“万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在正常的情况下学生会按照教师引导的思路进行减法运算,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性,学生会提出一些让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充分反思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提出了问题说明他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思考,因此教师应該给出肯定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养成深入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同时,学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对某一知识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教师在对学生善于思考的表现做出表扬后,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这个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三、善于倾听:形成性评价生成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仔细倾听,认真回答,要善于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背后的教学价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评价,这不仅对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大有裨益,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很有帮助。教师要善于倾听,将更多的注意力从知识本身转移到学生身上去,通过形成性评价,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非常有价值及参考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好归纳总结,整合课堂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并延伸出更加开放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探究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方案,重点关注学生的认知情况,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学生形成性评价,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