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给企业的营销方式带来了挑战。那么,互联网营销适合哪些消费模式,对哪些又是不合适的?
两种需求
经济学的研究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在本质上可分为两种:纵向差异化和横向差异化(图1)。纵向差异化是指基于功能性、实用性需求的动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等等。横向差异化是指基于自我展现和享受需求的动机,是面子上的、心理的需求。快消品最主要满足的是纵向差异化需求。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吃冰激凌是功能性的需求,但吃哈根达斯牌冰激淋又有横向差异化的需求。
两种消费模式
正是因为差异化的纵横方向不同,也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模式:一种是持续式的,另一种是流行式的。
消费者今天买了你的产品、明天还会买、后天继续买……这类消费可以持续很久(图2),利润有较长的收获期。比如汽水,处于完全成熟期,增长很慢。再比如洗发水,我们可以预测,只要人类存在,这个品类就可以持续销售,是一种长远的生意。对于这类产品,如果采取狂轰乱炸、杀鸡取卵的营销方式,会导致持续价值变小、有可能损失公司未来的收益。所以,如果要做类似“百年老店”的生意,过度营销的风险很大。
而流行式消费则集中在一个波段,周期结束后,下一次就要制造另外一个波段(图3)。快消品消费显然是持续式的。而现在通过互联网炒得很热的产品,比如锤子手机、黄太吉煎饼,显然是后者——流行式消费。
怎样营销流行式消费品
如今互联网营销围绕较多的都是流行式消费,那么这种消费模式的特征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些特征,可以做哪些相应的营销行为?
1.需求不靠预测靠引导
基于纵向差异化的消费都能预测:我们能预测消费者一天要喝多少水、一个星期洗几次澡、洗几次头,等等。然而,当感性需求为主导时,市场预测就不可靠了。谁敢保证做出来的产品一定能够触动别人的神经呢?要做时尚的、感性的东西,最大的敌人就是心理需求的不可预测。一款产品能不能流行起来,往往不是靠我们的独立判断和思考,而是与周围多数人的偏好有关,这就是有关偏好的“花车效应”理论。
2.把握不可持续的“热恋期”
结婚20年和恋爱期的情感热度是不一样的。感性的需求不可能一直维持高温,否则会被“烧死”。从这个角度来看,横向差异化的需求无法持续。与传统快消品相比,流行式消费通常只是一个波峰,看上去来势汹汹,收益在短期内也可能很高,但很难当作百年老店来经营。流行式消费没有明年、后年,能持续半年、一年就很不错了。
一旦品牌在市场上产生了吸引力,就要配置额外的营销和渠道资源。快消品的营销要做预算,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渠道、做什么事情,都是有计划地进行的。而流行式消费的营销是机会导向的,产品“冒”不出来时不做大规模投入,一旦发现市场有风吹草动,就会配置额外资源,把产品推向高潮。
3.充分挖掘流行效应
到达流行的尖峰时,可以通过品牌延伸等方式充分挖掘品牌的流行效应。《杜拉拉升职记》卖了几百万册书,却没做开发很多延伸品。如果能够挖掘延伸价值,就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4.赶在跌落前快速“压榨”利润
一般来说,产品在电视购物上能卖到6个月就很好了,达到高峰后销售会快速下滑。要赶在坠落之前最大化收益,只能去“压榨”它的价值。《爸爸去哪儿》就是这样的例子。第一季很火,第二季其实已开始往下落了,但由于它已经处于曲线的高端位置,涵盖人群很广,虽然第二季的影响力不再上升,制作方通过经营使其收益比第一季还高。此时要做的就是在影响力跌落到低点以前尽可能多地收获利润,而不是试图保护其价值。这和可口可乐等百年品牌要保护价值的思路截然不同。
先判断自己的生意在哪里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生意在哪儿呢?试着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在产品层面,产品的定位和价值诉求是什么?消费者的偏好是否多变?第二,在品牌层面上,消费行为是怎样的?消费是否有花车效应,是独立的还是易于传染?第三,在消费者偏好的预测度层面上,判断他们的偏好是否可预测(图5)。
大多快消品的营销都可以归于图5左边的持续式消费,如果能够抓到帮助促销的波段自然好,但如果没有赶上某一波的流行,也不见得有多大影响,因持续式消费并不是只做波段的“流行式消费”,而是图谋长远,图谋未来。
而当下火热的互联网营销产品,基本上都属于图5的右边。黄太吉煎饼的生意能持续多久?去过一次的消费者第二次还会来吗?从营销角度来说,黄太吉、锤子手机的前期“忽悠”都做得很聪明,用很少的钱、在很短的时间里制造了轰动效应,并迅速获得众多的顾客。这种轰动效应的营销手段在获得顾客方面无疑是高效的,但是通常与产品并无必然联系。试想,如果皇太极推广的不是煎饼果子,而是其它产品,是否也能取得类似的效果?
总而言之,如果你的生意是机会导向的,以传统模式做波段生意就错了;如果产品本身还有长远的未来,那么真正的收益还在后面,以做波段的方式玩命把销量往上拉有可能就是杀鸡取卵,牺牲未来的利益。毋庸置疑,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了人们的购买行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必须考虑互联网,包括社交媒体,但是,这不同于目前流行的利用社交媒体所进行的“噱头”式的营销。快消品企业必须从长远考虑,切忌杀鸡取卵。
两种需求
经济学的研究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在本质上可分为两种:纵向差异化和横向差异化(图1)。纵向差异化是指基于功能性、实用性需求的动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等等。横向差异化是指基于自我展现和享受需求的动机,是面子上的、心理的需求。快消品最主要满足的是纵向差异化需求。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吃冰激凌是功能性的需求,但吃哈根达斯牌冰激淋又有横向差异化的需求。
两种消费模式
正是因为差异化的纵横方向不同,也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模式:一种是持续式的,另一种是流行式的。
消费者今天买了你的产品、明天还会买、后天继续买……这类消费可以持续很久(图2),利润有较长的收获期。比如汽水,处于完全成熟期,增长很慢。再比如洗发水,我们可以预测,只要人类存在,这个品类就可以持续销售,是一种长远的生意。对于这类产品,如果采取狂轰乱炸、杀鸡取卵的营销方式,会导致持续价值变小、有可能损失公司未来的收益。所以,如果要做类似“百年老店”的生意,过度营销的风险很大。
而流行式消费则集中在一个波段,周期结束后,下一次就要制造另外一个波段(图3)。快消品消费显然是持续式的。而现在通过互联网炒得很热的产品,比如锤子手机、黄太吉煎饼,显然是后者——流行式消费。
怎样营销流行式消费品
如今互联网营销围绕较多的都是流行式消费,那么这种消费模式的特征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些特征,可以做哪些相应的营销行为?
1.需求不靠预测靠引导
基于纵向差异化的消费都能预测:我们能预测消费者一天要喝多少水、一个星期洗几次澡、洗几次头,等等。然而,当感性需求为主导时,市场预测就不可靠了。谁敢保证做出来的产品一定能够触动别人的神经呢?要做时尚的、感性的东西,最大的敌人就是心理需求的不可预测。一款产品能不能流行起来,往往不是靠我们的独立判断和思考,而是与周围多数人的偏好有关,这就是有关偏好的“花车效应”理论。
2.把握不可持续的“热恋期”
结婚20年和恋爱期的情感热度是不一样的。感性的需求不可能一直维持高温,否则会被“烧死”。从这个角度来看,横向差异化的需求无法持续。与传统快消品相比,流行式消费通常只是一个波峰,看上去来势汹汹,收益在短期内也可能很高,但很难当作百年老店来经营。流行式消费没有明年、后年,能持续半年、一年就很不错了。
一旦品牌在市场上产生了吸引力,就要配置额外的营销和渠道资源。快消品的营销要做预算,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渠道、做什么事情,都是有计划地进行的。而流行式消费的营销是机会导向的,产品“冒”不出来时不做大规模投入,一旦发现市场有风吹草动,就会配置额外资源,把产品推向高潮。
3.充分挖掘流行效应
到达流行的尖峰时,可以通过品牌延伸等方式充分挖掘品牌的流行效应。《杜拉拉升职记》卖了几百万册书,却没做开发很多延伸品。如果能够挖掘延伸价值,就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4.赶在跌落前快速“压榨”利润
一般来说,产品在电视购物上能卖到6个月就很好了,达到高峰后销售会快速下滑。要赶在坠落之前最大化收益,只能去“压榨”它的价值。《爸爸去哪儿》就是这样的例子。第一季很火,第二季其实已开始往下落了,但由于它已经处于曲线的高端位置,涵盖人群很广,虽然第二季的影响力不再上升,制作方通过经营使其收益比第一季还高。此时要做的就是在影响力跌落到低点以前尽可能多地收获利润,而不是试图保护其价值。这和可口可乐等百年品牌要保护价值的思路截然不同。
先判断自己的生意在哪里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生意在哪儿呢?试着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在产品层面,产品的定位和价值诉求是什么?消费者的偏好是否多变?第二,在品牌层面上,消费行为是怎样的?消费是否有花车效应,是独立的还是易于传染?第三,在消费者偏好的预测度层面上,判断他们的偏好是否可预测(图5)。
大多快消品的营销都可以归于图5左边的持续式消费,如果能够抓到帮助促销的波段自然好,但如果没有赶上某一波的流行,也不见得有多大影响,因持续式消费并不是只做波段的“流行式消费”,而是图谋长远,图谋未来。
而当下火热的互联网营销产品,基本上都属于图5的右边。黄太吉煎饼的生意能持续多久?去过一次的消费者第二次还会来吗?从营销角度来说,黄太吉、锤子手机的前期“忽悠”都做得很聪明,用很少的钱、在很短的时间里制造了轰动效应,并迅速获得众多的顾客。这种轰动效应的营销手段在获得顾客方面无疑是高效的,但是通常与产品并无必然联系。试想,如果皇太极推广的不是煎饼果子,而是其它产品,是否也能取得类似的效果?
总而言之,如果你的生意是机会导向的,以传统模式做波段生意就错了;如果产品本身还有长远的未来,那么真正的收益还在后面,以做波段的方式玩命把销量往上拉有可能就是杀鸡取卵,牺牲未来的利益。毋庸置疑,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了人们的购买行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必须考虑互联网,包括社交媒体,但是,这不同于目前流行的利用社交媒体所进行的“噱头”式的营销。快消品企业必须从长远考虑,切忌杀鸡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