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g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62例为对照组,检测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尿酸、D-二聚体含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的血尿酸、D-二聚体明显高于轻中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诊断意义。
  [关键词] 血尿酸;D-二聚体;急性脑梗死;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099-02
  急性腦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该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损伤神经功能[1-2]。近年来,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越来越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主要探究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患者48例,女患者40例,年龄45~83岁;选择同期来院的健康检查6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43~80岁。两组均排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和血液、肝肾等系统疾病,且没有服用尿酸代谢药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入院的第二天清晨空腹8h后抽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采用日本日立AU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尿酸的含量;采用日本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
  1.3 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3]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全组按照临床头颅CT/MRI梗死灶体积大小以及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评分标准分为重型、轻型和中型组。梗死灶体积大小按 Pullitono公式(长×宽×阳性扫描层数/2)计算。轻型组:评分1~15分,梗死灶体积<4cm3;重型组:评分>30分,梗死灶体积>10cm3,其中轻中型53例,重型组35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TX-*3]±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含量的比较 观察组的血尿酸、D-二聚体含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血尿酸、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重型组患者的血尿酸、D-二聚体明显高于轻中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再发率高等特点。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血尿酸、D-二聚体是脑梗死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和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4-5]。尿酸通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诱导炎性反应,刺激自由基的生成等来促进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使尿酸盐堆积于血管壁,引起炎性反应,损伤血管,最终共同作用诱导急性脑梗死的发生[6]。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异性标志分子,是稳定和特异性纤溶降解产物,它也是反应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理想指标,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高低,判定血栓形成及治疗都有积极的意义[7-8]。
  本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入院的健康检查者,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重型组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组患者,血尿酸、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疾病越严重,预后越差,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越高,二者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综上所述,血尿酸、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二者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参考文献
  [1]尹占霞,赵丹阳.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3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因素分析[J].军事医学,2011,35(6):461-463.
  [2]葛叶波,占刘俭,陈英,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8):867-870.
  [3]朱红凤,王爱明,张凤佳,等.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9):1003-1004.
  [4]沈建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1,26(3):202-203.
  [5]王晶,刘晶晶,刘金凤,等.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2):123-124.
  [6]李清华,林春颖,包红,等.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8):986-989.
  [7]常爱荣.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与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的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5):468.
  [8]王荣桂,李瑶宣,蔺心敬,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测因子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5):3-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手术后采取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手术孕产妇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泌乳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对照组
【摘 要】 目的:观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6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分析其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68例采用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行肩部和上臂手术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阻滞麻醉效果优者43例,占6324%;麻醉效果良者24例,占3529%,优良率为9853%;麻醉效果差者1例,
【摘 要】 阴疽由阴寒凝滞、阻隔气血,郁滞经络所致,病变部位漫肿不红,坚硬如石为其主要特征。消、托、补法是阴疽內治法的三大总则,笔者以阳和汤、当归四逆汤、神功内托散结合治疗阴疽一例,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阴疽;阳和汤;当归四逆汤;神功内托散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053-01  阴疽是中医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典型的临
【摘 要】 目的:观察阴道分娩后尿潴留危险因素,分析盆底康复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产妇240例,其中发生产后尿潴留产妇120例为病例组,未发生产后尿潴留产妇120例为正常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将病例组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第一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缩宫素实施心理干预对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肌肉注射缩宫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
目的:观察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选取中期妊娠引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米索
【摘要】目的:探讨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采用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术后的皮瓣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指腹正确的护理对皮瓣的成活及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皮瓣;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
应用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Ⅰ分类深覆骀错[牙合]畸形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是纠正深覆[牙合],即打开咬[牙合]的问题,这是整个治疗的重点。打开咬[牙合]的方法有平面导板、摇椅弓等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全麻,根
【摘 要】 目的:分析高通量透析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透析器治疗;实验组给予高通量透析器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碳酸氢盐透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后肌酐(SCr)、尿素氨(BUN)、尿酸(UA)、血磷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的清除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评定透析效果。结果:透析后,两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