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目前教育的热点问题,美术教育具有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特殊作用,因而受到更多关注与重视。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价值观。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具有它的整体性特殊性,其任务不是注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学生的心灵教育。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学生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美好。结合我这几年工作的经历,谈谈中学美术教育的一些感想。
一、激发兴趣是美术教育的第一步
如今很多中学学生并不是对美术有兴趣。在实际教育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美术并没有很深的认识,很多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还是看着日本漫画建立起来的。漫画里绚丽的色彩、人物形象和多变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这些学生并不是对美术没有兴趣,只是没有针对性的开发。究其原因有:学校、家长从小学起对美术课不够重视;一些中学美术教育缺乏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学生们不喜欢,导致其不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美育活动之中,因而不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现今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或者是为了升学率只对少数学生进行技术训练,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发展,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所以美术教育先要抓学生的兴趣点。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成功的美术教育,首先应该使学生们对所接受的美术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可以举行定期的绘画比赛活动,美术作品和书画展等等。以获奖发奖品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特别踊跃参加,尤其是当自己的作品参展或者是得奖时,得到了认可感而非常兴奋。
二、让美术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创作力
美来源于生活,美的东西可以装点和美化我们的生活,增加生活的情趣和热情。因此美术老师就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去鉴赏美、创造美,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得学生健康的成长。美术课程应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一些教师将专业绘画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为学生学习绘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孩子考专业院校而最终成为画家。于是机械地让他们画静物、画石膏、画素描,去临摹成人的作品,讲一些连专业院校的学生都弄不明白的绘画规律和高深理论,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打瞌睡。其画出的作品,只是功夫扎实的课堂练习,缺少“灵气”,重点都在知识技法上,限定地点,没有开放性。学生们只在教室内练习绘画,是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应该切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如户外写生,用速写本记录身边的情景作为素材。在画一些带有创作性命题式速写时,学生能用平时积累的素材进行创作。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很有想法和深刻的含义。
三、美术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欣赏力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第一,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
第二,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追求内在美。由于中学生受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迫切的、必要的。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师的作品,分析大师的精神世界,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
四、从美术高考风向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现今美术院校越发强调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挖掘学生创造力,要求学生的作品有思想有内涵。如“命题创作”对于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悟性的考生来说,优势很大,而对于那些只靠平时死记硬背的考生来说,平庸、肤浅、墨守成规的作品,只能做到“命题准确”,而“创意有限”。两者一比,这些只为“应试”而来的考生,就会被淘汰出局。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但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平常人难以发现的美,还要关注国事民生,留意身边大事小情。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要求自己做到有思想有内涵,才能挖掘学生们的才华和悟性。这就对美术教师有更高的要求,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
总之,美术教育是使受学生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使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美术是视觉艺术,艺术本身是创造,艺术就是感情。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使眼、脑、手协调并用,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化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
一、激发兴趣是美术教育的第一步
如今很多中学学生并不是对美术有兴趣。在实际教育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美术并没有很深的认识,很多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还是看着日本漫画建立起来的。漫画里绚丽的色彩、人物形象和多变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这些学生并不是对美术没有兴趣,只是没有针对性的开发。究其原因有:学校、家长从小学起对美术课不够重视;一些中学美术教育缺乏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学生们不喜欢,导致其不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美育活动之中,因而不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现今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或者是为了升学率只对少数学生进行技术训练,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发展,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所以美术教育先要抓学生的兴趣点。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成功的美术教育,首先应该使学生们对所接受的美术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可以举行定期的绘画比赛活动,美术作品和书画展等等。以获奖发奖品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特别踊跃参加,尤其是当自己的作品参展或者是得奖时,得到了认可感而非常兴奋。
二、让美术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创作力
美来源于生活,美的东西可以装点和美化我们的生活,增加生活的情趣和热情。因此美术老师就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去鉴赏美、创造美,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得学生健康的成长。美术课程应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一些教师将专业绘画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为学生学习绘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孩子考专业院校而最终成为画家。于是机械地让他们画静物、画石膏、画素描,去临摹成人的作品,讲一些连专业院校的学生都弄不明白的绘画规律和高深理论,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打瞌睡。其画出的作品,只是功夫扎实的课堂练习,缺少“灵气”,重点都在知识技法上,限定地点,没有开放性。学生们只在教室内练习绘画,是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应该切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如户外写生,用速写本记录身边的情景作为素材。在画一些带有创作性命题式速写时,学生能用平时积累的素材进行创作。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很有想法和深刻的含义。
三、美术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欣赏力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第一,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
第二,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追求内在美。由于中学生受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是迫切的、必要的。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师的作品,分析大师的精神世界,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三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
四、从美术高考风向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现今美术院校越发强调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挖掘学生创造力,要求学生的作品有思想有内涵。如“命题创作”对于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悟性的考生来说,优势很大,而对于那些只靠平时死记硬背的考生来说,平庸、肤浅、墨守成规的作品,只能做到“命题准确”,而“创意有限”。两者一比,这些只为“应试”而来的考生,就会被淘汰出局。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但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平常人难以发现的美,还要关注国事民生,留意身边大事小情。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要求自己做到有思想有内涵,才能挖掘学生们的才华和悟性。这就对美术教师有更高的要求,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
总之,美术教育是使受学生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使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美术是视觉艺术,艺术本身是创造,艺术就是感情。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使眼、脑、手协调并用,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化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