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最新修订的《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并将其作为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美术课程已经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是一门综合学科,仅仅依靠教材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与城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同样有差距。如何挖掘新的美术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美术教学的实效。
美术课程的资源无比丰富,而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突破点都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术课程标准》中导向性内容标准的制定,就是要给学生的美术学习和教师的美术教学留下巨大的创造空间。因此应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灵活运用已有的课程资源。
一、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阅览室图书资料资源;校内人文资源,如师生关系,学生团体,校容校貌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学校美术教学设施与设备。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首先着眼于校内课程,没有校内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了奢谈。笔者所在的三合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延边州龙井市东南部图们江畔的一个边境小镇,学校绿化面积广,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学校规模虽然不大,但校园环境非常漂亮。高树低树、俯仰生姿。学校后面是大片的苹果、梨种植园,每到梨花盛开的时节,更是别有一番景象。这些都是美术教学的最佳资源,如果不能加以利用,实在可惜。在教二年级下册《认识身边的树》时,就让校园里的几棵松树、柳树、梧桐树和白杨树“有了用武之地”。我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仔细观察树的色彩和枝叶的生长方向,对各种树的外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找出树的不同特点。通过这样的户外课,不但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养成观察比较的习惯,还树立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校园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是兴趣盎然、热情参与的。这就为接下来的绘画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充分开发校外各种课程资源
从广义上来讲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自己领悟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活动,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城市有城市的繁华热闹,但农村有农村的幽雅恬静,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农村小学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像城市学生一般的绘画课外培训。因此,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应该努力引导他们亲近自然,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让学生感受农村风貌,激发美感。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因此,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而农村田野风光正是学生写生极好的素材,田野、小溪、村屋、树木各具特色。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便在学生的画笔下诞生了……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在学校周围的村庄里,有很多保留着朝鲜族特点的古朴老房子。在这个中国朝鲜族聚居的地区,无论从语言、饮食、服饰还是建筑,至今还保留着最为完整的朝鲜族传统文化,这些更是可以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通过引导让学生把这些富有乡土特色的建筑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不但兴趣浓厚,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家乡的无穷魅力和巨大变化。这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了情感教育,不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单是教师的灌输,也不单是教材上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灵活运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在手工制作方面,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活用各种材料,开拓表现手法。如运用小溪边的卵石、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和农家的各种秸杆进行工艺制作,并开设相关的工艺课。例如:六年级的《石头画》一课,需要学生在石头上作画。而在农村,石头是随处可见的资源。所以,巧妙利用石头,也能让美术课堂变得精彩。我先带领学生来到小溪边,和他们一同寻找自己喜欢的石头,学生参与的热情极其高涨,我提醒学生要选择那些表面光滑形状特别的石头。不一会儿,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了一两块石头,他们纷纷跑来自豪地让我“鉴赏”,好像自己找到了宝贝一样。我让学生把石头用溪水冲洗干净,并放到草地上晾干,然后大家进行讨论并开始构思自己在石头上绘画的内容。他们的想法很多,有的画风景,有的画人物,有的画动植物,有的根据石头的形状进行丰富的想象或者利用多个石头进行拼合……在这次的户外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他们的彩笔描绘下,石头变成了漂亮的乡间小屋;可爱的卡通海绵宝宝;红得诱人的草莓;正在行驶的面包车;美丽的蝴蝶结;灿烂的阳光;各种颜色的鱼……看到这些作品,学生们的脸上分明写满了骄傲。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达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像这类的环保工艺教学对于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来说更具有优越性。
美术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等资源,使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充满了活力,也使农村孩子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并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开拓美术课程资源让农村的美术教学也能呈现出生动活泼、多姿多采的局面。
美术课程的资源无比丰富,而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突破点都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术课程标准》中导向性内容标准的制定,就是要给学生的美术学习和教师的美术教学留下巨大的创造空间。因此应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灵活运用已有的课程资源。
一、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阅览室图书资料资源;校内人文资源,如师生关系,学生团体,校容校貌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学校美术教学设施与设备。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首先着眼于校内课程,没有校内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了奢谈。笔者所在的三合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延边州龙井市东南部图们江畔的一个边境小镇,学校绿化面积广,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学校规模虽然不大,但校园环境非常漂亮。高树低树、俯仰生姿。学校后面是大片的苹果、梨种植园,每到梨花盛开的时节,更是别有一番景象。这些都是美术教学的最佳资源,如果不能加以利用,实在可惜。在教二年级下册《认识身边的树》时,就让校园里的几棵松树、柳树、梧桐树和白杨树“有了用武之地”。我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仔细观察树的色彩和枝叶的生长方向,对各种树的外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找出树的不同特点。通过这样的户外课,不但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养成观察比较的习惯,还树立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校园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是兴趣盎然、热情参与的。这就为接下来的绘画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充分开发校外各种课程资源
从广义上来讲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自己领悟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活动,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城市有城市的繁华热闹,但农村有农村的幽雅恬静,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农村小学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像城市学生一般的绘画课外培训。因此,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应该努力引导他们亲近自然,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让学生感受农村风貌,激发美感。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因此,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而农村田野风光正是学生写生极好的素材,田野、小溪、村屋、树木各具特色。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便在学生的画笔下诞生了……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在学校周围的村庄里,有很多保留着朝鲜族特点的古朴老房子。在这个中国朝鲜族聚居的地区,无论从语言、饮食、服饰还是建筑,至今还保留着最为完整的朝鲜族传统文化,这些更是可以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通过引导让学生把这些富有乡土特色的建筑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不但兴趣浓厚,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家乡的无穷魅力和巨大变化。这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了情感教育,不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单是教师的灌输,也不单是教材上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灵活运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在手工制作方面,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活用各种材料,开拓表现手法。如运用小溪边的卵石、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和农家的各种秸杆进行工艺制作,并开设相关的工艺课。例如:六年级的《石头画》一课,需要学生在石头上作画。而在农村,石头是随处可见的资源。所以,巧妙利用石头,也能让美术课堂变得精彩。我先带领学生来到小溪边,和他们一同寻找自己喜欢的石头,学生参与的热情极其高涨,我提醒学生要选择那些表面光滑形状特别的石头。不一会儿,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了一两块石头,他们纷纷跑来自豪地让我“鉴赏”,好像自己找到了宝贝一样。我让学生把石头用溪水冲洗干净,并放到草地上晾干,然后大家进行讨论并开始构思自己在石头上绘画的内容。他们的想法很多,有的画风景,有的画人物,有的画动植物,有的根据石头的形状进行丰富的想象或者利用多个石头进行拼合……在这次的户外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他们的彩笔描绘下,石头变成了漂亮的乡间小屋;可爱的卡通海绵宝宝;红得诱人的草莓;正在行驶的面包车;美丽的蝴蝶结;灿烂的阳光;各种颜色的鱼……看到这些作品,学生们的脸上分明写满了骄傲。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达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像这类的环保工艺教学对于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来说更具有优越性。
美术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等资源,使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充满了活力,也使农村孩子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并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开拓美术课程资源让农村的美术教学也能呈现出生动活泼、多姿多采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