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启示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h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是什么?“是什么”与“做什么”,紧密相连。
  这里,不讲书的历史;不从《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对“书”的定义出发;不从传统功利的角度,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从经营的眼光,将图书分为“教育、专业、大众”三个板块,去对应图书的“知识、信息、娱乐”三大功能;也不分析“书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的载体”这样正确的废话。
  从何谈起?孙正聿教授在《哲学通论·导言》中,使用了七个黑格尔的比喻,解读哲学是什么。这里,笔者借用其前两个,来尝试分析书是什么、功用何在。
  书,首先是“庙里的神”,并且,发挥了“神”的效能。孙正聿先生在《哲学通论·导言》中写道:
  按照黑格尔的比喻,“庙里的神”是使“庙”成其为庙的“灵光”,哲学则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
  为什么书同样可以成为“庙里的神”?理由有三:
  其一,大量经典的图书,闪耀“灵光”,普照人类。比如《圣经》《古兰经》《周易》《论语》《金刚经》《资本论》等著作,是人类的“普照光”;《史记》《庐山会议实录》《中国共产党历史》让我们部分看清了人类的历史;《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影响了科学的发展道路;《国富论》《金融的逻辑》指明了经济运行的法则;《狄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开启了宇宙新时代;《庄子》《红楼梦》《悲惨的世界》《战争与和平》则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与物理世界并行的想象世界。
  其二,在实际生活中,无数先贤对于书的态度,充分说明书就是“庙里的神”。卡莱尔说:“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篇幅所限,兹录前面两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曾国藩对待书的态度,与对待神的态度,是多么相似!
  其三,庙里的“神”,是“真神”的化身。而书,是 “众神”的“神品”,是智慧的化身。万物始于“无”,思维也始于“无”。书的诞生,从作者到出版者,正是从事着这样“无中生有”的“制造”业。“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形象是谁的化身?柳宗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形象是谁的化身?范仲淹。武松、李逵、潘金莲这些活生生的形象是谁创造出来的?施耐庵。调皮的智慧的哈利波特是谁创造出来的?J·K·罗琳。
  “书”本来是没有的,无中生有,成为作者“理念”的化身。这种“无中生有”,集中体现了人类“形而上”的创造力量、精神力量。这使我联想到宗教与神话中,“人”成为神的“理念”的化身:无中生有,上帝造人;无中生有,女娲造人。
  贺圣遂先生曾经说:“如果作者是上帝,出版人是传播上帝福音的人。出版人多么有福啊!”
  书作为庙里的神,确实发挥了“神”效能。效能至少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彰显:
  一是书的影响力具有普适性。只要阅读,书对人或者组织的影响必定存在。《资治通鉴》卷66记载:孙权以身作则,要求吕蒙认真读书。结果如何?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的变化,体现了书的“神”力。读书,意味着与高人谈心,意味着能够是借力高人的智慧来看待五彩缤纷的世界、处理形形色色的事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融会贯通之后,读书人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力量之链”。
  与曾国藩博览群书相反,袁世凯读书甚少。他临死之前,遗憾地说:“总之,我历事时多,读书时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没有书的“灵光”罩住,袁世凯居然大位不保。钱穆先生在他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谈到太平天国时说:“他们国号太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的失败。这样一个国名,便太违背了历史传统。正因为这一个集团里,太没有读书人。”袁世凯与太平天国的失败,从反面说明:书有“神”效、书有普适性的影响力。
  二是不同类型的图书,影响人的不同方面。好比不同的药物治疗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神灵司不同神位。《美国总统的阅读和他们的治国方略与误国之憾》一文,是这一观点最好的注脚:杜鲁门熟读《圣经》,当总统之后不顾反对声浪,支持以色列建国。还熟读查尔斯·F·霍恩编著的多卷本历史书《伟大的男人和著名的女人》,此书有一卷谈波斯皇帝居鲁士大帝让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庙宇。杜鲁门离开白宫不久,被犹太族群领袖称为“帮助建立了”以色列国的美国总统之时,他尖锐地反问:“什么叫‘帮助建立’?我就是居鲁士啊!”约翰逊总统看了《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好几遍,遂将解决贫困问题提升到“向贫困开战”的程度;克林顿总统选择放弃对波斯尼亚的干涉,是在读了罗伯特·卡普兰的《巴尔干幽灵》之后。该书所述的巴尔干长期的种族仇恨让克林顿产生了深刻印象。下文提到的胡长清、马向东等人的阅读结果,从反面证实了这一点。
  三是同样类型的图书,地域不同、阅读人群不同,书籍影响的结果不一样。书籍这一“神”的影响需要物质前提,需要与被影响者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中国有共产党、朝鲜有劳动党、英国有工党、瑞典有社会党,全世界有100多个党派,奉马克思为宗。理论的实现是有物质前提的,物质前提的不同形成了理论影响力的千差万别: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其次,书是“厮杀的战场”。孙正聿先生在《哲学通论·导言》中写道:
  正是基于哲学史上的多样的哲学和分歧的思想之间的“彼此互相反对、互相矛盾、互相推翻”的“这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黑格尔把哲学史比喻为一个“厮杀的战场”。
  将“厮杀的战场”这一比喻用在“书”上,同样贴切不过!书,是具体的厮杀的战场,或者说,是厮杀的平台。时间、地点、事件的不同,人的思想一直在变化当中。从个体而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从整体而言,“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个体与整体的反思,结晶为图书,就是思想的博弈与思想的超越。
  厮杀的方式,无穷无尽。兹列两种:
  其一,同一人物、同一主题或者同一事件,时过境迁,因新材料新视角或者新理论的出现,不断成为“厮杀”或者“被厮杀”的主体。孔子,曾经是百家争鸣中“厮杀”的主力,后世又常常成为“被厮杀”对象——尤其是最近100年。佛教传播到中国之后,也反复多次,出现过著名的“三武一宗法难”。自从《共产党宣言》诞生之后,“社会主义”就成为被反复较量的一个主题,并且演变成 “费边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多支力量互相“厮杀”。还有的是针对一个地区的现象,各逞“兵器”。三位名人面对同一苏联,观感不同。1925年徐志摩《欧游漫录》云:“入境愈深,当地人民的苦况益发的明显。”1935年罗曼·罗兰《莫斯科日记》云:“苏联公民的自尊,都以歪曲真相的代价而得到强化。”1945年郭沫若《访苏纪行》则云:“苏联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处处春。百家争鸣,优胜劣汰,“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真理在争鸣中露出灿烂的笑容。
  其二,“正神”与“邪神”的厮杀。上文提到,书是庙里的神,而有些图书却是“邪神”。比如,张本悟的养生书、李一的修行书、唐骏的励志书。抵消这些图书的影响的最好方法,是多读经典,“邪不压正”。更有《没有任何借口》一类的伪书,则非“除恶务尽”不可。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常读《肉蒲团》、《素女经》、《金瓶梅》,最后结论:“妓女和做官是最相似的职业。”沈阳市原副市长马向东在中央党校学习时,还随带《赌术精选》、《赌博游戏技巧分享》,并17次飞往澳门,狂输公款4000万。这些人真乃“邪神附体”,明人李贽谓“书能误人”,一语中的。
  图书作为厮杀的平台,功用何在?
  笔者以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为平台,赤膊上阵,准备“厮杀一番”,请读者诸君具体感受 “厮杀”的效果:
  该书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今年1月初版,至6月已第10次印刷,不到半年重印10次!说明该书影响力惊人。这样“惊人”的本子,论据错误居然多到惊人。拈来两例:
  该书第17页提到:“184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也是世界第一”;第19页:“1840年中国GDP世界第一却还挨打”。第148页却又写道:“中国经济改革已经走到了今天,西方还是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是不是要等到中国成了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时候,你们再来承认?在民主问题上也一样。”
  1840年的中国是“市场经济”吗?即以上世纪中叶的苏联,经济体量也大得惊人。当时的苏联是市场经济吗?非也!经济体量的大小,与“市场经济”体系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该书第169页写道:“不同的新闻观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英国现在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带有裸体女郎照片的小报《太阳报》,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时政类的《参考消息》。”作者认为《参考消息》质量高出数倍,并引用一个英国学者的话:“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英国将竞争不过中国。”
  真是如此吗?
  看看《南方人物周刊》今年第19期第7页的一则短讯:“色情行业在中国是非法的,但苍井空这位日本AV女优的风靡让人大跌眼镜……苍井空在Google上的搜索结果是4100万,比毛泽东、姚明和孔子都要多。”中国读者真的比英国品味高吗?非也!中国与英国的新闻出版体制不同,形成读者阅读结果不同。只看现象,不找本质,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当下的中国,呼唤实事求是的学者。在发展的过程中,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意无意蒙起民众的眼睛,让大众在问题面前变成“鸵鸟”,把头埋起来,臀部高耸在外,却要“中国震撼”世界,那将是可笑的、可悲的,还是危险的。
其他文献
对于数字出版,无论是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导向,还是实际市场表现,都有着极为明显的特征:数字出版在不断挤压传统出版、在颠覆读者的传统阅读模式、在全方位改变传统出版的游戏规则。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多样,电子期刊是重要品类之一。     一、对传统期刊渠道的颠覆    传统期刊的发展,经历了“内容为王”到“渠道为王”的阶段。在文化产品相对稀缺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只要内容做得好,甚至不是很差,期刊就可以有不错的市场
期刊
[摘要] 我国目前期刊品牌经营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其中突出问题之一是内容生产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型力度不够,期刊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本文比较《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现,中美两本国家地理杂志在品牌定位、营销网络、内容策划和品牌形象等方面存在异同。特别是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凭借其精准独特的品牌营销差异化策略逆势而上,不仅形成了自己后发优势的品牌经营特色,而且也为国内其他期刊破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进程中,红色新闻记者始终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直接参与者,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向繁荣与富强的最直接见证者和记录者。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邹韬奋、范长江、邓拓、穆青、范敬宜、郭超人……为了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为了老百姓过上
期刊
作者简介:  雷池月:著名的文史专家,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出版《宋太祖演义》《元世祖演义》《回首可怜歌舞地——古都史话》《帝国的仕途——大宋文官的政治与人生》等重要著作,对中国古史和近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有深入的研究。  胡长明:曾任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研究室主任,现任《书屋》杂志执行主编,出版《毛泽东与周恩来》《大智周恩来》《毛泽东家世图系》等书,最近又在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两卷本《
期刊
2010年上半年,根据开卷数据,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幅1.97%,低于2009年4.21%的增幅,再创下十年来市场最低增幅。很多行业人士评价2010年是书业的萧条之年,畅销新品种也难得一见;与此同时,占全国零售图书市场12%的少儿图书市场,涌进了525家出版社,即95%以上的进入者。  中国的少儿出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出版,更不是“小儿科”出版,而是全行业参与竞争的大众出版、大门类出版、
期刊
[摘要]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基础,以大学英语教材的营销为例,阐述在电子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材营销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的综合竞争战略,并试图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应对策略,以供转型期的图书发行业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 商业模式竞争 图书营销    一、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1.迈克尔·波特竞争五力模型和三大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研究的第一权威。1980
期刊
对于武汉这座城市,作家池莉曾如此描述:“我是它的,它是我的;我是它土地上的一棵小草,它是我永远的写作背景与我探索社会的一面永久的窗口。”在她的中篇新作《她的城》里,我读到了一个风格依然的池莉和一个风景如旧的武汉。  《她的城》讲述了三个不同时代的武汉女人,在这座城市里成长的生命历程以及不幸的婚姻遭遇。在这部小说里,池莉以惯常的女性视角,对武汉的小市民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多年的浸淫,让池莉的灵
期刊
一本好书,在于引领和激发读者不同的视角和个性的生命体验,而一本好的中华文化史,视角也应该是独特的,它应该拥有一种共性之上的个性。它会引领我们走向一个不同的领域,看见历史和文化中被黑暗掩住的光芒。余秋雨先生的这本《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做到了这一点。也许它算不上是一本很标准的中华文化史,但却别具只眼,特别是其内容由课堂讨论演化而成,里面加进了诸多北大学生的观点,从而使这本书具有一种“百家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畅销书市场几乎是红色书籍的天下。本版书有《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等等;外版书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等。2005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红色经管书《向解放军学习》红遍了当时萎靡的财经市场,创造了百万销量的销售业绩。2006年《红色家书》系列出版,其中《家书抵万金》一书由国学大师季羡林亲笔题词。2007年红色经典励志名著《恰同学少年》,以及《红色旅游手册》《中国红色旅
期刊
近日,记者在微博上看到一条被同行转发的消息,某文艺出版社小有知名的策划人陈某,征用80、90后新作家稿件不予支付稿酬,作者向其索取稿酬时,他惯用的种种拒付借口均被一一列举出来,消息出来没多久已被转发百次以上。尽管这条消息的真实度尚未得到证实,但是类似的曝光越来越多。另外,有不少作者也爆料,自己的作品被录入教材,但他们从来没有收到过稿酬。当然也有能够按时收到稿费的,但多数作者觉得目前稿酬过低,有失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