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田径队女子投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冬训期测试运动员训练后及周一晨血清睾酮(T)、皮质醇(C)、肌酸激酶(CK)、尿素(BU)及血红蛋白(Hb)、尿十项,探讨冬训期间运动员生化指标变化特点及规律,为女子投掷项目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整个冬训期T变化不大,但C升高,结果导致T/C下降,尤其在冬训的第三周T/C下降非常明显(P<0.01),然后逐渐回升;与冬训前比较,BU和CK在冬训初期明显升高(P<0.05),中、后期回落;冬训期间Hb均在正常范围,但第三周最低;尿比重高于正常值,尿蛋白阳性检出率较高,尿胆原和尿酮体检出率较低,尿糖、胆红素、亚硝酸盐的阳性检出率为零。同时发现女子投掷运动员冬训期安静时C值与T/C值呈高度负相关。
关键词:女子投掷运动员;冬训;机能评定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4-0035-05
体育科技进步是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进行监控以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日益受到重视。据文献报道,在田径项目中对运动员进行机能监控,大多局限在重大比赛前的集训阶段,且对周期性的径赛项目研究居多,而对非周期性田赛项目尤其对冬训期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对备战2008年奥运会国家女子标枪、链球运动员冬训期血清睾酮(T)、皮质醇(C)、肌酸激酶(CK)、尿素(Bu)及血红蛋白(Hb)、尿十项等生化指标进行综合研究,探寻其变化特点及规律,为投掷项目科学训练提供实验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国家田径集训队女子投掷运动员7名,其中4名标枪运动员,3名链球运动员,均为一级及其以上优秀运动员。受试者平均年龄为(20.71±3.2)岁、身高(1.75±0.08)m、(74.6±11.5)kg,平均训练年限为(5.71±2.50)a。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冬训期间每周六下午最后一节训练课后和隔日(周一)清晨分别采血、尿样,测Hb、血清CK、BU和尿十项,分别观察运动员对训练量的适应情况及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情况;睾酮和皮质醇每隔三周在周一清晨取样测试一次。
1.2.2 指标测试 各指标测试仪器及方法见表1。
1.3 数据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采用ExCel2003软件和SPS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分别用方差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各采样点之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指标间相关性采用Bivariate的Pearson Correlate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
2 结果
2.1 冬训期间女子投掷队的训练安排 投掷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是周一至周六训练,周日休息,各种节假日不休息。每天训练两次,分上午和下午,上午9:30、下午3:00左右开始训练,每次训练课大约持续2小时。训练课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种:力量训练和技术训练(包括实地练习)。两次力量训练课一般不连续进行。在拯个冬训期间,没有因为各种天气原因停止过训练。队员睡眠很有规律,一般晚间10:30左右休息,早上6:00左右起床,中午实行午间休息。
在冬训期间,教练员没有采用以往训练两周半,调整半周的策略,也没有以划分小周期(训练以一个大强度周,之后跟随一个小强度周的形式循环进行)的传统方式进行训练,而是主要以周为单位,在训练强度较大的周采用小强度的训练课作为调整的方法进行训练(表2)。
2.2 冬训期间女子投掷运动员各血液指标变化
2.2.1 T、C和T/C的变化表3、图1、图2所示,T值在整个冬训期间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C值的第一次和第三次检测值与冬训前值相比显著增高(P<0.05),第一次的T/C值与冬训前值相比,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
2.2.2 血清CK、Bu变化表4、图3、图4所示,冬训期间CK晨起恢复值与冬训前值相比,第一、二、四周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第三周有显著性升高(P<0.05);CK晨起恢复值与运动后相比,在第四、五、八周表现出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晨起恢复时的BU值与冬训前值相比,第一周的值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第五、六、七、八周的值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与运动后BU值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降低的是第二、四、七周(P<0.05)。
2.2.3 Hb变化 表5、图5所示,与冬训前比较,Hb晨起恢复值在冬训的前三周有逐渐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一周比较,第三周的Hb值显著性降低(P<0.05);从第四周开始,Hb有上升的趋势,但与冬训前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第六、八、十周的Hb值与第三周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5)。Hb晨起恢复值与运动后Hb值相比均有升高趋势,第一周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第二、五、六周有显著性升高(JP<0.05)。
2.3 各血液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表6、表7所示,安静和运动后的CK、BU与Hb之间相关性较低,安静时CK、BU、Hb与T、C及T/C比值之间的相关性也较低(P>0.05)。安静时T值与C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05(P<0.05),C值与T/C比值的相关系数为-0.718(P<0.05)。
2.4 尿十项测定结果 所测尿液pH值全部在5.0~7.0之间,属于正常范围,尿比重<1.003的情况在本研究中未出现;GLU、BIL、NIT的检出率为零;运动后尿液中PROLEU检出率明显高于晨尿(表8)。
3 分析与讨论
3.1 T、C及T/C比值变化特点血清睾酮、皮质醇及T/C是目前竞技体育中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常用的生化指标,在安静状态下,当血清T/C比值与原比值相比下降超过30%是过度训练的警戒值。
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虽然在整个冬训期间,女子投掷队员血清睾酮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相互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般认为,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血清睾酮会逐渐下降或有下降趋势13,从本研究结果看血清睾酮并未下降且有升高趋势,其原因可能与项目特点、营养保障及训练安排有关。本研究女子投掷队员在整个冬训期血睾酮均值为(55.61±11.68)ng/dL,最低值为29.4ng/dL,最高值为87.4 ng/dL,存在一定个体差异。与国内其它女子田径运动员相比,其血睾酮处于相对偏上水平,而与其它女子项目(赛艇、重竞技、体操、垒球)以及32个女子项目的整体均值(38±18)ng/dL比较而言,其血睾酮值明显较高;与自行车、游泳、滑冰等项目女子运动员相比,则处于 中等偏上水平。有学者曾经提出,在正式比赛前应将血睾酮调整到较高水平,其中女运动员不低于60ng/dL,本研究在冬训末及比赛前,运动员血睾酮值基本到达了此标准。对于力量素质要求很高的投掷项目来说,运动员有较高的睾酮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运动员的机能发挥。
同时本研究发现吴某某,虽然在冬训开始阶段血睾酮由原来的51.2ng/dL降到29.4ng/dL,但无论训练还是其主观反应状况都很好,但随后的一至二周才出现疲劳感,运动能力下降。这表明睾酮值变化与机体主观感觉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应引起高度重视,此时如果仅根据运动员的感觉而加大运动负荷,而不及时调整,会造成机体消耗过大,疲劳积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甚至导致过度训练。
本研究开始阶段女子投掷运动员的C值从冬训前平均为11.36g/dL上升至冬训第三周的18.14g/dL(P<0.05),训练继续,C值逐渐回落。说明冬训的前三周负荷强度和量均相对较大,运动员机体不适应,这与Stupnieki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还发现,在冬训初期,7名受试者中,训练年限较长的运动员(4名)较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3名)C值升高幅度小,分别为34.7%和93.9%,这表明受试者的训练水平对C值可能有一定影响。
一些研究认为C值在10g/dL以下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良好,而本研究表明,冬训前,虽有部分队员在这一标准以下,但大部分队员在10g、dL以上,而在冬训开始后,最低为12.9异/dL,最高达到了26.8g/dL,这可能与项目特点有关。我国其它项目(游泳和跳水)集训期间女子运动员血清C值普遍高于10g/dL。因此,对于女子投掷运动员而言,C值在10g/dL以下作为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的评定标准可能不一定适合。
由图2可知,冬训初期(冬训开始第三周)T/C比值为3.15,与冬训前(4.71)相比下降33%,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可能是由于冬训初期负荷强度和量突然增加,机体不适应所致。经过随后对训练量的调整,T/C波动性同升,由原来的3.15上升至3.95,然后又下降至3.17,虽直到冬训结束仍未恢复到冬训前水平(与冬训前比较其比值下降幅度在16%~21%),但已不具统计学意义。从表6、表7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C值与T/C值呈短著负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为-0.718。预示可通过单独测定C值代替同时测定C、T及计算T/C比值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以达到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但具体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血清CK 血清CK活性的变化是反映运动负荷及身体机能恢复的敏感指标。安静时我国女运动员CK值在10~200U/L之间,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可达500~800 U/L,甚至更高本研究中冬训开始后的第二周,运动后CK值由冬训前的(125.3±55.4)U/L上升到(376.0±244.5)U/L,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是整个冬训期的最高值;第四周训练量虽有所减少,但运动强度变化不大,运动后CK值为(306.0±55.1)U/L,形成第二个高峰;五周后CK值在159.4±68.0~230.4±68.3之间。整个冬训期运动后血清CK值与其它项目女运动员运动后值(279±51.6)U/L比较相差不大。周一晨CK恢复值的变化趋势与各周运动后基本一致,但均较运动后低,其范围在(125.8±48.4~234.9±99.5)U/L之间,均值在170U/L左右,这与国内32个项目女运动员CK均值和女子田径运动员均值水平(分别为174±149和166±126 U/L)相差不大,但明显高于游泳、自行车等耐力项目(分别为70±50和95±67U/L)。
3.3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反映机体载氧能力的最常用的指标,在整个冬训期间,女子投掷队员的Hb值变化不大,所有早晨测值中只有第二三周偏低(119±120)g/L,这可能是前两周的大运动量训练队员不适应的缘故。通过营养补充以及适当调整运动量,第三周以后血红蛋白值有缓缓升高的趋势,在第十周达到整个冬训阶段的最高值(136g/L),表明冬训阶段队员的营养补充、机能监控及调整有效。需要指出的是,个别队员由f饮食习惯等原因,Hb处在较低水平100~110g/L左右,该队员自身反映训练效果较差,时常有头晕、疲劳感觉,心理负担也较重,明显影响训练效果。对于该队员,通过必要的营养补充、营养学知识的讲授,使其逐步改善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在冬训后期,该队员的Hb值保持在120~130g/L之间。
目前认为,女运动员Hb值在140g/L左右时最适宜发挥人体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本研究中大部分女子投掷队员在冬训期间Hb值在130g/L左右,很少超过140g/L,这与国内研究投掷项目的报道一致;与重竞技、射击、射箭等项目相比差别不大;相对于对耐力要求较高的项目,如游泳,自行车而言(其均值超过了140g/L),显得相对较低。
本研究发现运动后Hb值普遍低于安静值,在第一、二、六周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运动导致血液稀释有关。
3.4 血尿素 正常人安静时血尿素值为1.8~8.9mmol/L,BU是评定训练负荷量和机能恢复的重要指标。运动量增大、运动时间延长或运动员疲劳时,血尿素往往增加,恢复也较慢。
本研究冬训的前三周为大负荷训练,运动员安静时BU值在第一周即达到(10.85±2.28)mmol/L,说明第一周上量较快,运动员明显不适应。前三周为(7.96±2.75)mmol/L,此值超过了国内报道的女子田径运动员BU值(5.93±1.29)mmol/L的水平以及国内32个运动项目女子运动员BU值(5.67±1.25)mmol.L的水平,表明本研究中运动员前三周的运动量是相当大的。结合血清CK值来看,两者在前三周同时升高,表明教练员在冬训开始阶段安排的训练负荷较大,运动员表现不适应。教练员根据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训练量,在随后的三周,BU晨恢复值平均为(5.58±0.93)mmol/L,一直到冬训结束都在此水平波动,与邓运龙报道的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血尿素恢复值(5.78±0.69)mmol/L十分接近。
3.5 尿十项检测 尿十项是指尿液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十种物质,包括葡萄糖(GLU)、蛋白质(PRO)、胆红素(BIL)、酮体(KET)、尿比重(S.G)、潜血(BLD)、酸碱度(pH)、尿胆原(URO)、亚硝酸盐(NIT)、白细胞(MBE)。正常情况下,尿常规检测时上述指标中葡萄糖、蛋白质、胆红素、酮体、潜血、亚硝酸盐、白细胞应是阴性,而其它指标应在正常值范围内。因此,可通过这些指标能否检出或检出量的多少来反映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运动后尿还是晨尿,运动员的尿糖、胆红素、亚硝酸盐的阳性检出率都是零,这一结果与刘金娟对女子投掷运动员的尿检结果一致。尿胆原、尿酮体的检出率较低。但本研究发现,运动后队员的尿蛋白检出率达到24.44%(其中20%的受试者达到30mg/dL,4.44%达到100mg/dL);晨尿中尿蛋白检出率为8.88%,远高于刘金娟的测试结果。尿蛋白是反映运动强度和身体机能的敏感指标。一般认为如果晨尿蛋白浓度30mg/dL,被认为是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的表现。本研究中,晨尿蛋白阳性均出现在前四周,说明冬训前期负荷强度较大,后期尿蛋白阳性率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冬训4~8周的逐步减少训练量或身体产生了良好的适应。
在所测尿十项结果中,尿比重>1.030的检测率最高,分别为运动后77.78%,早晨安静时53.33%,这表明运动员的脱水情况较严重。其原因可能是北京冬天的气候十分干燥,运动员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已处于脱水状态,长期处于脱水状态显然不利于机体能力的发挥,因此,建议运动员在冬训练期间注意及时足量补充水分。
在排除例假以及疾病等原因后,运动后尿潜血的检出率和晨尿一样均为4.44%,但队员间的个体差异较明显。尿潜血的阳性情况大都出现在大强度训练课后。
尿白细胞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运动后28.88%和晨起安静时4.44%,这些阳性结果绝大多数出自标枪运动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1)女子投掷运动员整个冬训期间T变化不大、C升高尤其在冬训的第三周T/C下降非常明显,然后逐渐回升。
2)女子投掷运动员BU、CK在冬训初期明显升高,中、后期逐渐回落。
3)女子投掷运动员冬训期间Hb均在正常范围,但第三周最低。
4)女子投掷运动员冬训期间尿蛋白检出率较高;尿胆原和尿酮体检出较低;尿糖、胆红素、亚硝酸盐的检出率为零。标枪运动员尿白细胞检出率较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5)女子投掷运动员冬训期间安静时C值与T/C值呈高度负相关。
关键词:女子投掷运动员;冬训;机能评定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4-0035-05
体育科技进步是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进行监控以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日益受到重视。据文献报道,在田径项目中对运动员进行机能监控,大多局限在重大比赛前的集训阶段,且对周期性的径赛项目研究居多,而对非周期性田赛项目尤其对冬训期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对备战2008年奥运会国家女子标枪、链球运动员冬训期血清睾酮(T)、皮质醇(C)、肌酸激酶(CK)、尿素(Bu)及血红蛋白(Hb)、尿十项等生化指标进行综合研究,探寻其变化特点及规律,为投掷项目科学训练提供实验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国家田径集训队女子投掷运动员7名,其中4名标枪运动员,3名链球运动员,均为一级及其以上优秀运动员。受试者平均年龄为(20.71±3.2)岁、身高(1.75±0.08)m、(74.6±11.5)kg,平均训练年限为(5.71±2.50)a。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冬训期间每周六下午最后一节训练课后和隔日(周一)清晨分别采血、尿样,测Hb、血清CK、BU和尿十项,分别观察运动员对训练量的适应情况及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情况;睾酮和皮质醇每隔三周在周一清晨取样测试一次。
1.2.2 指标测试 各指标测试仪器及方法见表1。
1.3 数据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采用ExCel2003软件和SPS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分别用方差分析(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各采样点之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指标间相关性采用Bivariate的Pearson Correlate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
2 结果
2.1 冬训期间女子投掷队的训练安排 投掷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是周一至周六训练,周日休息,各种节假日不休息。每天训练两次,分上午和下午,上午9:30、下午3:00左右开始训练,每次训练课大约持续2小时。训练课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种:力量训练和技术训练(包括实地练习)。两次力量训练课一般不连续进行。在拯个冬训期间,没有因为各种天气原因停止过训练。队员睡眠很有规律,一般晚间10:30左右休息,早上6:00左右起床,中午实行午间休息。
在冬训期间,教练员没有采用以往训练两周半,调整半周的策略,也没有以划分小周期(训练以一个大强度周,之后跟随一个小强度周的形式循环进行)的传统方式进行训练,而是主要以周为单位,在训练强度较大的周采用小强度的训练课作为调整的方法进行训练(表2)。
2.2 冬训期间女子投掷运动员各血液指标变化
2.2.1 T、C和T/C的变化表3、图1、图2所示,T值在整个冬训期间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C值的第一次和第三次检测值与冬训前值相比显著增高(P<0.05),第一次的T/C值与冬训前值相比,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
2.2.2 血清CK、Bu变化表4、图3、图4所示,冬训期间CK晨起恢复值与冬训前值相比,第一、二、四周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第三周有显著性升高(P<0.05);CK晨起恢复值与运动后相比,在第四、五、八周表现出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晨起恢复时的BU值与冬训前值相比,第一周的值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第五、六、七、八周的值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与运动后BU值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降低的是第二、四、七周(P<0.05)。
2.2.3 Hb变化 表5、图5所示,与冬训前比较,Hb晨起恢复值在冬训的前三周有逐渐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一周比较,第三周的Hb值显著性降低(P<0.05);从第四周开始,Hb有上升的趋势,但与冬训前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第六、八、十周的Hb值与第三周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5)。Hb晨起恢复值与运动后Hb值相比均有升高趋势,第一周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第二、五、六周有显著性升高(JP<0.05)。
2.3 各血液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表6、表7所示,安静和运动后的CK、BU与Hb之间相关性较低,安静时CK、BU、Hb与T、C及T/C比值之间的相关性也较低(P>0.05)。安静时T值与C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05(P<0.05),C值与T/C比值的相关系数为-0.718(P<0.05)。
2.4 尿十项测定结果 所测尿液pH值全部在5.0~7.0之间,属于正常范围,尿比重<1.003的情况在本研究中未出现;GLU、BIL、NIT的检出率为零;运动后尿液中PROLEU检出率明显高于晨尿(表8)。
3 分析与讨论
3.1 T、C及T/C比值变化特点血清睾酮、皮质醇及T/C是目前竞技体育中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常用的生化指标,在安静状态下,当血清T/C比值与原比值相比下降超过30%是过度训练的警戒值。
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虽然在整个冬训期间,女子投掷队员血清睾酮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相互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般认为,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血清睾酮会逐渐下降或有下降趋势13,从本研究结果看血清睾酮并未下降且有升高趋势,其原因可能与项目特点、营养保障及训练安排有关。本研究女子投掷队员在整个冬训期血睾酮均值为(55.61±11.68)ng/dL,最低值为29.4ng/dL,最高值为87.4 ng/dL,存在一定个体差异。与国内其它女子田径运动员相比,其血睾酮处于相对偏上水平,而与其它女子项目(赛艇、重竞技、体操、垒球)以及32个女子项目的整体均值(38±18)ng/dL比较而言,其血睾酮值明显较高;与自行车、游泳、滑冰等项目女子运动员相比,则处于 中等偏上水平。有学者曾经提出,在正式比赛前应将血睾酮调整到较高水平,其中女运动员不低于60ng/dL,本研究在冬训末及比赛前,运动员血睾酮值基本到达了此标准。对于力量素质要求很高的投掷项目来说,运动员有较高的睾酮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运动员的机能发挥。
同时本研究发现吴某某,虽然在冬训开始阶段血睾酮由原来的51.2ng/dL降到29.4ng/dL,但无论训练还是其主观反应状况都很好,但随后的一至二周才出现疲劳感,运动能力下降。这表明睾酮值变化与机体主观感觉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应引起高度重视,此时如果仅根据运动员的感觉而加大运动负荷,而不及时调整,会造成机体消耗过大,疲劳积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甚至导致过度训练。
本研究开始阶段女子投掷运动员的C值从冬训前平均为11.36g/dL上升至冬训第三周的18.14g/dL(P<0.05),训练继续,C值逐渐回落。说明冬训的前三周负荷强度和量均相对较大,运动员机体不适应,这与Stupnieki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还发现,在冬训初期,7名受试者中,训练年限较长的运动员(4名)较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3名)C值升高幅度小,分别为34.7%和93.9%,这表明受试者的训练水平对C值可能有一定影响。
一些研究认为C值在10g/dL以下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良好,而本研究表明,冬训前,虽有部分队员在这一标准以下,但大部分队员在10g、dL以上,而在冬训开始后,最低为12.9异/dL,最高达到了26.8g/dL,这可能与项目特点有关。我国其它项目(游泳和跳水)集训期间女子运动员血清C值普遍高于10g/dL。因此,对于女子投掷运动员而言,C值在10g/dL以下作为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的评定标准可能不一定适合。
由图2可知,冬训初期(冬训开始第三周)T/C比值为3.15,与冬训前(4.71)相比下降33%,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可能是由于冬训初期负荷强度和量突然增加,机体不适应所致。经过随后对训练量的调整,T/C波动性同升,由原来的3.15上升至3.95,然后又下降至3.17,虽直到冬训结束仍未恢复到冬训前水平(与冬训前比较其比值下降幅度在16%~21%),但已不具统计学意义。从表6、表7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C值与T/C值呈短著负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为-0.718。预示可通过单独测定C值代替同时测定C、T及计算T/C比值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以达到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但具体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血清CK 血清CK活性的变化是反映运动负荷及身体机能恢复的敏感指标。安静时我国女运动员CK值在10~200U/L之间,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可达500~800 U/L,甚至更高本研究中冬训开始后的第二周,运动后CK值由冬训前的(125.3±55.4)U/L上升到(376.0±244.5)U/L,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是整个冬训期的最高值;第四周训练量虽有所减少,但运动强度变化不大,运动后CK值为(306.0±55.1)U/L,形成第二个高峰;五周后CK值在159.4±68.0~230.4±68.3之间。整个冬训期运动后血清CK值与其它项目女运动员运动后值(279±51.6)U/L比较相差不大。周一晨CK恢复值的变化趋势与各周运动后基本一致,但均较运动后低,其范围在(125.8±48.4~234.9±99.5)U/L之间,均值在170U/L左右,这与国内32个项目女运动员CK均值和女子田径运动员均值水平(分别为174±149和166±126 U/L)相差不大,但明显高于游泳、自行车等耐力项目(分别为70±50和95±67U/L)。
3.3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反映机体载氧能力的最常用的指标,在整个冬训期间,女子投掷队员的Hb值变化不大,所有早晨测值中只有第二三周偏低(119±120)g/L,这可能是前两周的大运动量训练队员不适应的缘故。通过营养补充以及适当调整运动量,第三周以后血红蛋白值有缓缓升高的趋势,在第十周达到整个冬训阶段的最高值(136g/L),表明冬训阶段队员的营养补充、机能监控及调整有效。需要指出的是,个别队员由f饮食习惯等原因,Hb处在较低水平100~110g/L左右,该队员自身反映训练效果较差,时常有头晕、疲劳感觉,心理负担也较重,明显影响训练效果。对于该队员,通过必要的营养补充、营养学知识的讲授,使其逐步改善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在冬训后期,该队员的Hb值保持在120~130g/L之间。
目前认为,女运动员Hb值在140g/L左右时最适宜发挥人体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本研究中大部分女子投掷队员在冬训期间Hb值在130g/L左右,很少超过140g/L,这与国内研究投掷项目的报道一致;与重竞技、射击、射箭等项目相比差别不大;相对于对耐力要求较高的项目,如游泳,自行车而言(其均值超过了140g/L),显得相对较低。
本研究发现运动后Hb值普遍低于安静值,在第一、二、六周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运动导致血液稀释有关。
3.4 血尿素 正常人安静时血尿素值为1.8~8.9mmol/L,BU是评定训练负荷量和机能恢复的重要指标。运动量增大、运动时间延长或运动员疲劳时,血尿素往往增加,恢复也较慢。
本研究冬训的前三周为大负荷训练,运动员安静时BU值在第一周即达到(10.85±2.28)mmol/L,说明第一周上量较快,运动员明显不适应。前三周为(7.96±2.75)mmol/L,此值超过了国内报道的女子田径运动员BU值(5.93±1.29)mmol/L的水平以及国内32个运动项目女子运动员BU值(5.67±1.25)mmol.L的水平,表明本研究中运动员前三周的运动量是相当大的。结合血清CK值来看,两者在前三周同时升高,表明教练员在冬训开始阶段安排的训练负荷较大,运动员表现不适应。教练员根据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训练量,在随后的三周,BU晨恢复值平均为(5.58±0.93)mmol/L,一直到冬训结束都在此水平波动,与邓运龙报道的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血尿素恢复值(5.78±0.69)mmol/L十分接近。
3.5 尿十项检测 尿十项是指尿液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十种物质,包括葡萄糖(GLU)、蛋白质(PRO)、胆红素(BIL)、酮体(KET)、尿比重(S.G)、潜血(BLD)、酸碱度(pH)、尿胆原(URO)、亚硝酸盐(NIT)、白细胞(MBE)。正常情况下,尿常规检测时上述指标中葡萄糖、蛋白质、胆红素、酮体、潜血、亚硝酸盐、白细胞应是阴性,而其它指标应在正常值范围内。因此,可通过这些指标能否检出或检出量的多少来反映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运动后尿还是晨尿,运动员的尿糖、胆红素、亚硝酸盐的阳性检出率都是零,这一结果与刘金娟对女子投掷运动员的尿检结果一致。尿胆原、尿酮体的检出率较低。但本研究发现,运动后队员的尿蛋白检出率达到24.44%(其中20%的受试者达到30mg/dL,4.44%达到100mg/dL);晨尿中尿蛋白检出率为8.88%,远高于刘金娟的测试结果。尿蛋白是反映运动强度和身体机能的敏感指标。一般认为如果晨尿蛋白浓度30mg/dL,被认为是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的表现。本研究中,晨尿蛋白阳性均出现在前四周,说明冬训前期负荷强度较大,后期尿蛋白阳性率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冬训4~8周的逐步减少训练量或身体产生了良好的适应。
在所测尿十项结果中,尿比重>1.030的检测率最高,分别为运动后77.78%,早晨安静时53.33%,这表明运动员的脱水情况较严重。其原因可能是北京冬天的气候十分干燥,运动员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已处于脱水状态,长期处于脱水状态显然不利于机体能力的发挥,因此,建议运动员在冬训练期间注意及时足量补充水分。
在排除例假以及疾病等原因后,运动后尿潜血的检出率和晨尿一样均为4.44%,但队员间的个体差异较明显。尿潜血的阳性情况大都出现在大强度训练课后。
尿白细胞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运动后28.88%和晨起安静时4.44%,这些阳性结果绝大多数出自标枪运动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1)女子投掷运动员整个冬训期间T变化不大、C升高尤其在冬训的第三周T/C下降非常明显,然后逐渐回升。
2)女子投掷运动员BU、CK在冬训初期明显升高,中、后期逐渐回落。
3)女子投掷运动员冬训期间Hb均在正常范围,但第三周最低。
4)女子投掷运动员冬训期间尿蛋白检出率较高;尿胆原和尿酮体检出较低;尿糖、胆红素、亚硝酸盐的检出率为零。标枪运动员尿白细胞检出率较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5)女子投掷运动员冬训期间安静时C值与T/C值呈高度负相关。